养生健康

肝肿大的诊断

肝肿大的诊断

病史往往能提供肝脏病的诊断线索要注意了解有否传染病的接触史,接受血液制品史,旅居流行地区史此有助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诊断。药物或毒物接触史,可引起中毒性肝肿大肝硬化患者既往常有肝炎、黄疽、慢性酒精中毒等病史伴随肝区疼痛者多见于肝内炎症、急性肝淤血、肝内占位性病变多为钝痛性,但肝癌的疼痛可相当剧烈。伴有发热常提示肝炎肝脓肿、胆道感染、肝癌或其他急性传染病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等。病毒性或药物性肝炎伴有纳差。

1.病变范围

(一)弥漫性肿大由于普遍性肝脏病变所致,见于各种肝炎J肪肝、肝淀粉样变性肝瘀血、肝硬化、肝细胞癌转移癌、胆管细胞癌。

(二)局限性肿大由于肝内占位性病变所致,见于肝脓肿、肝囊肿肝肿瘤、肝包虫等。

2.肝的硬度

正常人体质瘦弱者可触及肝边缘且质软肝脏中等硬见于肝炎、肝脓肿、血吸虫病脂肪肝、疟疾等。肝脏质地坚硬见于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淤血性肝硬化恶性肿瘤、白血病、肝淀粉样变性梅毒肝等。

3.肝的边缘和表面

慢性肝炎淤血肝的边缘较钝,表面尚平滑,肝硬化的边缘锐利表面呈结节状。

4.压痛

急性肝炎急性肝淤血、急性胆管炎或胆绞痛发作时压痛明显,细菌性或阿米巴肝脏肿时压痛更为剧烈主要为局限性压痛,肝癌常无明显的压痛,慢性肝炎时压痛较轻肝硬化*肪肝、肝淀粉样变性与梅毒肝一般无压痛。

5.黄疽

病毒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肝外胆道梗阻多见。

肝大的诊断

1.病史病史往往能提供肝脏病的诊断线索,要注意了解有否传染病的接触史,接受血液制品史,旅居流行地区史,此有助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诊断。药物或毒物接触史,可引起中毒性肝大。肝硬化患者既往常有肝炎、黄疸、慢性酒精中毒等病史。伴随肝区疼痛者多见于肝内炎症、急性肝淤血、肝内占位性病变,多为钝痛性,但肝癌的疼痛可相当剧烈。伴有发热常提示肝炎、肝脓肿、胆道感染、肝癌或其他急性传染病、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等。病毒性或药物性肝炎伴有纳差。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子宫肥大诊断该依据什么

想要正确的治疗疾病,必须要先正确的诊断这种疾病,只有把握了子宫肥大诊断才能帮助大家正确的治疗这种疾病,下面便是专家对子宫肥大诊断做出的分析。

子宫肥大症是指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厚度超过2.5cm以上,伴有不等程度子宫出血的一种疾病。

应注意与子宫肌瘤鉴别,尤其肌核为单一壁间或粘膜下者,其宫体均匀增大时,往往不易与子宫肥大症鉴别,通过诊刮探查宫腔及B超检查可协助诊断。但仍有少数病例上有在剖腹探查时方能确诊。

此外,还应注意与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癌等疾病鉴别。 子宫肥大是子宫肌层内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壁的增大。

子宫肥大诊断要在治疗之前把握,只有把握了子宫肥大诊断才能够帮助大家积极的治疗这种疾病,进而帮助大家积极的恢复健康。

肝囊肿诊断鉴别

根据临床症状、查体和辅助检查可以确诊。B 超是首选的检查方法,是诊断肝囊肿经济可靠而非侵入性的简单方法。放射性核素肝扫描能显示肝区占位性病变,边界光整,对囊肿定位诊断有价值。CT检查可发现1~2cm的肝囊肿,可帮助临床医师准确病变定位,尤其多发性囊肿的分布状态定位,有利于治疗。在发现多发性肝囊肿的同时,还要注意肾、肺以及其他脏器有无囊肿或先天性畸形,如多囊肾,则对确诊多囊肝很有帮助。

鉴别诊断

1.肝包虫囊肿:常有疫区居住史,包虫皮试阳性。

2.肝脓疡:有炎症表现,常有化脓性疾病或痢疾史,超声显像所见并无清晰薄壁,液性占位周边有炎症表现。

3.巨大肿瘤中央液化:超声可见病灶内同时有液性与实质性占位。

急性肝炎的表现

急性肝炎是目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为常见的传染病。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急性乙型肝炎已远较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为少,临床初步诊断的急性乙型肝炎,大部分是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的急性活动。急性肝炎分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和急性黄疸型肝炎两型。

1.急性无黄疸型:近期内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肝区胀痛等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肝肿大伴有动态变化及叩、压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肿大。

2.急性黄疸型肝炎分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1)黄疸前期:起病急,伴畏寒及发热,乏力,纳差及消化道症状明显,部分患者有上呼吸道炎、关节痛、荨麻疹等表现,肝肿大不明显。本期持续数日至两周。

(2)黄疸期:巩膜及皮肤黄染,发热渐退,但消化道症状加重,肝肿大、质软,有叩、压痛,5%~10%患者脾肿大、质软,有叩、压痛。此期持续2~6周。

(3)恢复期:黄疸渐退、症状及肝肿大逐步消失。本期持续约一个月。

肝肿大要注意什么

饮食方面应提供足够的营养,食物要多样化,供给含氨基酸的高价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低脂肪、少渣饮食,要防止粗糙多纤维食物损伤食道静脉,引起大出血。

血氨偏高或肝功能极差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免发生肝昏迷。出现腹水者应进低盐或无盐饮食。

每日测量腹围和测定尿量,腹部肥胖可是自我鉴别脂肪肝的一大方法。

注意出血、紫癜、发热、精神神经症状的改变,并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

肝硬化的几种诊断常识

1、对于肝硬化的诊断,应当首先是起病隐匿,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腹泻,消瘦等。

2、其中肝肿大,边缘硬,常为结节状,蜘蛛痣,肝掌,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腹水等。

3、有时候会伴有轻度的贫血,血小板及白细胞数减少。结合胆红素、alt、ast、ggt等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浆白蛋白降低,a/g比例倒置,甲胎蛋白增高等。

4、b超可提示肝硬化的诊断。食道钡餐透视若见静脉曲张的x线阳性征也有决定性诊断意义。

腋下淋巴肿大诊断

巴结肿大常见3种情况:

1、良性肿大。包括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肿大。临床常呈良性经过,随着病因去除,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全恢复。

2、恶性肿大。包括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如肺癌、胃癌和乳腺癌等。临床呈恶性经过,淋巴结持续性进行性肿大,若不积极治疗,常会进行性恶化死亡。

3、介于良性与恶性间的肿大。如血管原始免疫细胞性淋巴结病和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等。开始常为良性,可变成恶性而致命。

肝硬化与慢性肝炎的区别是什么

慢性肝炎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肝细胞坏死后其网状纤维结构支架塌陷,形成纤维瘢痕。另一种是肝细胞再生,形成大小不等的同心性结节。慢性肝炎临床诊断要点,除病史在1年上下可资参考外,应具有下列各项条件:①经常或反复出现症状,一般健康情况下降,劳动能力明显减退。②肝肿大,质度在中等硬度以上,可有触痛,有的伴有脾肿大。增多的蜘蛛痣与肝掌,在诊断上有一定意义。③肝功能呈慢性损害,尤其有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改变者。

临床上可分为:①慢性活动性肝炎: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及全身乏力。活动后症状可恶化,黄疸缓慢加重,有肝区痛,偶有右上腹痛。有肝脏肿大且伴压痛。转氨酶、麝浊等肝功能检查均有不同程度阳性改变。②慢性非活动性肝炎:症状一般不多,活动后症状并不恶化,偶有乏力、食欲差,可偶有右上腹胀满感,肝肿大多无压痛,肝功能多属正常范围。

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脾大极为常见。但要排除可能引起脾肿大的疾病,如疟疾、黑热病和血吸虫病等。脾肿大在诊断中有一定意义。应用x线检查食管或胃底有无静脉曲张,对确定肝硬化的诊断极有价值。一般从病史、体征、肝功试验与慢性肝炎鉴别诊断并不困难,四溴酞酚磺酸钠(bsp)试验极有帮助,超声波检查可协助诊断,肝脏活检可以确诊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但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急性肝炎的症状

急性肝炎是目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为常见的传染病。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急性乙型肝炎已远较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为少,临床初步诊断的急性乙型肝炎,大部分是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的急性活动。急性肝炎分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和急性黄疸型肝炎两型。

1.急性无黄疸型:近期内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肝区胀痛等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肝肿大伴有动态变化及叩、压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肿大。

2.急性黄疸型肝炎分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1)黄疸前期:起病急,伴畏寒及发热,乏力,纳差及消化道症状明显,部分患者有上呼吸道炎、关节痛、荨麻疹等表现,肝肿大不明显。本期持续数日至两周。(2)黄疸期:巩膜及皮肤黄染,发热渐退,但消化道症状加重,肝肿大、质软,有叩、压痛,5%~10%患者脾肿大、质软,有叩、压痛。此期持续2~6周。(3)恢复期:黄疸渐退、症状及肝肿大逐步消失。本期持续约一个月。

如何自我诊断酒精肝

临床诊断酒精性脂肪肝选用CT平扫,正常人肝CT值因个体差异可有较大差异,但总是高于脾脏的CT值,且脾脏的CT值相对恒定,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所以诊断标准一般参照脾脏的CT值。如果肝、脾密度比值小于1或肝脏的CT值低于脾即可诊断为脂肪肝,二者的比值可作为衡量酒精性脂肪肝的参考标准或随访疗效的依据。那么酒精肝要如何诊断。

酒精肝发病前往往有近期内较集中地大量饮酒史,有明显地腹胀、全身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泻、恶心呕吐、腹痛、体重减轻、部分病人有发热、白细胞增多,酷似细菌性感染。

一、症状

酒精性肝炎发病前往往有近期内较集中地大量饮酒史,有明显地腹胀、全身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泻、恶心呕吐、腹痛、体重减轻、部分病人有发热、白细胞增多(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多),酷似细菌性感染。Lischner分析169例酒精性肝炎中食欲不振77%、恶心呕吐55%、腹痛46%、体重减轻43%。

二、体征

以黄疸、肝肿大和压痛为特点,少数有脾脏肿大、面色灰暗、腹水、浮肿、蜘蛛痣等。有肝功能不全时腹水明显,有的出现神经精神症状。Lischner报告中的169例中,肝肿大81%、黄疸77%、腹水59%、发热56%、营养不良55%、上消化道出血22%、食管静脉曲张12%、精神症状10%。中日友好医院24例中,肝肿大58%、酒徒面容50%,肝掌46%、消瘦46%、蜘蛛痣38%、黄疸33%、脾脏肿大21%、腹水12.5%,食管静脉曲张1例,食管静脉显露2例,发热1例38.1摄氏度。文献报告多数发热病人住院后随着停酒,发热也于数天内恢复正常,但个别病人发热可达4周。至于病理改变的轻、中、重程度与临床的关系,本组24例从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ALT、AST、ALP、GGT值上升(轻度酒精性肝炎为43%-72%;中度60%-80%;重度100%上升),和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临床征象:乏力、肝区痛、性功能减退、阳痿、肝肿大(轻度酒精性肝炎有36%-71%肝肿大、中度2/3肝肿大、重度全部肝肿大)也可供参考。

酒精肝是比较严重的疾病,酒精肝的出现对患者来说危害很大。然而酒精肝的注意事项很多的人是不了解的,生活中人们要注意酒精肝的治疗方法。

肝脾肿大的原因

肝脾肿大原因

(1)急性肝炎(甲型、乙型及丙型),无论有否黄疸或属何类型均可引起肝脏肿大。若无肝肿大体征,诊断本病,当属可疑。但暴发型者例外。凡在近期内肝脏增大者,肝脏质地柔软、肝区触痛及叩击痛。尤其为黄疸型者,能够将引起肝肿大的其他疾病排除,急性肝炎的诊断应首先考虑。脾肿大是肝炎的体征之一,但并非每个病例皆然。脾肿大者多数质地柔软,轻度肿大及轻触痛。

(2)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与慢性持续性)之肝肿大质地较韧,并具有轻触痛,部分病人以肝区疼痛为主诉症状。脾肿大是部分慢性肝炎病人所具有的体征,肿大不显著、质地较硬伴触痛。活动性者以肝功能明显异常及明显黄疸来区别于持续性者。

(3)肝硬化其肝肿大并非为本病的主要体征,尤其失代偿期的门脉性肝硬化病例。心源性、酒精性及胆汁性者均有肝肿大的特点。凡肝硬化病例其肝脏质地均较硬,可达Ⅲ,边缘锐利、表面突凹不平,触之结节状改变。各类型肝硬化尤其并发门脉高压症者脾肿大较显著。在门脉性肝硬化病例中,肝与脾的大小呈反比即:肝愈小、脾愈大。质地愈硬。

(4)肝脓肿:细菌性肝脓肿病情一般较重,肝脏的左、右两叶均累及而同时增大,质地较软伴有轻触痛及右季肋部叩打痛。阿米巴性肝脓肿起病缓慢,病情较稳定。初期(即阿米巴肝炎期)肝脏呈轻度肿大或中度弥漫性肿大,质地柔软。一旦脓肿形成之后全身症状显著,肝医疼痛加剧。如病变在肝内缓慢进行、脓肿缓慢形成时,肝脏逐渐增大、变硬。肝区并无显著触痛与叩打痛。此与原发性肝癌区别较难。 无论细菌性或阿米巴性肝脓肿病例,脾肿大并非主要体征,常无明显肿大。

(5)脂肪肝:为脂肪代谢障碍所致的肝损害。触诊肝脏轻度至中度肿大伴压痛,质地较韧或硬,表面光滑。此类病人很少发生脾肿大。确诊需肝活检帮助。 其他代谢障碍性肝脏疾病,常见的如肝淀粉样变性、血紫质病等均可引起肝脏显著肿大,质地硬、边缘钝、无触痛,少数病例可发生黄疸与腹水征。

相关推荐

类癌会引发什么疾病

1.肺部 表现为哮喘和呼吸困难,在20%~30%的病人中发生,与支气管哮喘相似。 2.胃肠道 腹痛、腹胀及里急后重较为常见,腹泻为小便样,每天可达10~20次,泻前可伴有腹痛或绞痛。 3.心脏 可出现心跳快、血压降低或休克。晚期可有充血性右心衰竭,表现端坐呼吸,下肢水肿。 类癌瘤缺乏特殊征象,诊断颇为困难。临床上往往被忽略或误诊为阑尾炎、克隆病、肠癌等疾病。当类癌瘤出现类癌综合征时,诊断较易。典型者表现为皮肤潮红、腹泻、腹痛、哮喘、右心瓣膜病变和肝肿大等。

肝囊肿如何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①肝包虫囊肿:常有疫区居住史,包虫皮试阳性。 ②肝脓疡:有炎症表现,常有化脓性疾病或痢疾史,超声显像所见并无清晰薄壁,液性占位周边有炎症表现。 ③巨大肿瘤中央液化:超声可见病灶内同时有液性与实质性占位。

恶性淋巴瘤的早期信号有什么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具有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组织增生,其发病原因至今不明。 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可能与病毒的感染和免疫缺损有关,如有人认为此病有地方性流行的特点,多由病毒感染导致胸腺萎缩而引起;也有人发现自体免疫性疾病和肾移植后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淋巴瘤发病率均较高。如能早期发现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85%。 恶性淋巴瘤的早期信号是: 一、淋巴结有进行性、无痛性肿大 多见于颈部,其次为腋下或腹股沟等处。有些病例仅有深部淋巴结肿大,如膈肌上下等,而浅表的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处的淋巴结并

溶血性黄疸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 一、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的诊断与鉴别,除病史与临床检查之外,常须依靠实验检查。肝穿刺活检对某些疑难病例鉴别诊断有重要帮助,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与慎重施行。 (一)黄增型病毒性肝炎 本世纪以来,认为病毒性肝炎仅有甲型和乙型。1965年以后明确了乙型肝炎病毒的性质以来,1974年提出还有输血后及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1977年发现了丁型肝炎病毒(因子)1979年对甲型肝炎病毒体外培养成功。1989年在东京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根据当前的研究发现,将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定名为丙型肝炎病毒,将肠道传

肝炎的症状有哪些

1、全身症状 肝脏会影响人体全身,因肝功能受损,乙肝患者常感到乏力、体力不支、下肢或全身水肿,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失眠、多梦等乙肝症状。少数人还会有类似感冒的乙肝症状。 2、消化道症状 如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腹胀、溏便或便秘等。 3、疲乏无力 是乙型肝炎最常见的症状。轻者工作效率下降,懒惰,重者全身疲乏无力、双腿沉重。 4、黄疸 黄疸是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突出表现。先见于巩膜,尔后皮肤出现黄染,一般2-3周逐渐消退。 5、肝区痛 肝区痛是乙型肝炎的常见症状之一,自觉右上腹或右季肋部持续性胀痛。于活

患疟疾的依据是什么

多数患者起病急骤,典型发作有发冷期、发热期和出汗期, 伴肝肿大和脾肿大。实验室检查血涂片查到疟原虫是诊断最可靠的依据。血涂片采用薄血片和厚血片检查方法,厚血片阳性率高, 较可靠,但鉴定虫种需要薄血片。在发冷期及发作6小时内,血 内疟原虫较多,易于查出。一次血片阴性不能否定疟疾,应在发 作过程中反复检验。血片阴性时可做骨髓涂片检查,阳性率较血 片为高。近年来,疟疾免疫诊断方法进展较快,其中间接荧光抗 体试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较常用。这 些方法均在发病后一周出现阳性,一般数月至1-2年才

脂肪肝发病的早期表现是什么

食欲不振、乏力:此为肝病患者常常伴有的症状,患者若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厌油、腹胀、肝区隐痛等,排除了感冒、急性胃炎以及其他肝病,均应怀疑患有脂肪肝的可能。 恶心呕吐:恶心与呕吐是临床的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但也可单独出现,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搏缓慢、血压降低等症状。呕吐是指将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道逆流入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肝胆胃系统疾病常伴有恶心、欲呕或呕吐的症状,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乙型、甲型等)、肝硬化、急慢性胃炎等。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

肝病症状有哪些 肝区不适

在所有的肝病中,肝区不适和疼痛是肝病的特异性症状,如果出现此类症状首先就怀疑是否由于肝病引起的。肝区的疼痛和不适往往与肝肿大压迫干包膜有关,随着病情的转化,肝肿大可能增大或者减轻,肝区疼痛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例如:肝癌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加重。

右肝血管瘤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肝血管瘤破裂 肝血管瘤破裂造成腹腔内大出血。这时,病人会突然出现急性腹痛,伴有休克。这是因为巨大的海面状血管瘤在血管瘤窦内不断出现纤维性血凝块而导致循环中大量纤维蛋白原的消耗,此种情况下,出血不易止住,其死亡率较高。故确诊的患者,如出现肝区肿痛、腹胀不适,纳食不好等症状可能是血管瘤进行性增大所致,可手术治疗,以免因血管瘤破裂出血而发生危险。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病症,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无论何种原因所

淋巴癌的表现有哪些

常见症状:盗汗 肝肿大 淋巴结肿大 皮肤搔痒 脾大 脾肿大 气管受压 体重减轻 【临床表现】 (一)恶性淋巴瘤的主要症状或体征是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何杰金氏病通常有颈或锁骨上淋巴结受累,NHL除横膈上、下淋巴结受累外,经仔细临床检查可发现其他淋巴样组织部位如滑车、眼窝淋巴结和韦氏环受侵。 (二)可有发热、盗汗或体重减轻等症状。 (三)皮痒在何杰金病较NHL多见,通常用抗组织胺药物治疗无效。 (四)何杰金病病人偶尔发生饮酒后疼痛,疼痛部位局限于受累区域。 (五)除淋巴结肿大外,体检尚可发现脾肿大。且脾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