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正常心跳一般频率为多少
小孩子正常心跳一般频率为多少
新生儿平均为120~140次/分.1岁120次/分,3岁110次/分,5岁100次/分,7岁90次/分,8岁后可减少到70次/分.小儿发烧时常常引起心率增快,体温每升高1℃,心率可增快10~15次/分.如果心率显著增快,在安静或睡眠时不能恢复到正常范围,常常提示可能患有心脏疾病,尤其是当小儿表现有面色苍白,拒食,盗汗或烦躁不安时,或大孩子感到发憋,胸闷,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新生儿呼吸心跳正常值是什么
1、呼吸的目的是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的空气,保证人体的正常气体交换。小儿由于肺脏的容量相对比成人小,因此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所以1岁的小儿呼吸次数一般在24-30次/分。如果小儿安静时呼吸次数大于等于50次/分,那么小儿可能是得肺炎了,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2、由于小儿心脏的兴奋性比成人高,因此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而且当活动量增多、哭闹或精神紧张发热时心率也增加。所以测小儿心率时最好选择小儿安静或者睡觉时。1岁的小儿正常的心率应在120次/分左右。
3、由于小儿新陈代谢旺盛,自主神经中以交感神经占优势;胸腔小、肺容量也相对较小,为了满足机体代谢所需,采取浅快呼吸和加快心跳,所以小儿年龄越小,心跳和呼吸就越快。小儿的心跳和呼吸的频率受许多因素影响,如啼哭、情绪紧张等,都可使心跳和呼吸加快,因而,给孩子检查时,应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下进行,方法是用食指或中 指按在腕横纹拇指侧略上处搏动最显著的地方进行脉搏计数,观察小儿胸廓的起伏进行呼吸的计数。一般情况下,脉搏的次数和心跳的次数相同。
解读心律与心率
心律与心率不一样
“心律”和“心率”,这两个词读音一模一样,而且看上去意思也差不多。实际上,“心律”是心脏在收缩、舒张过程中以一定范围的频率形成的有节奏、有规律的跳动过程,它包含两部分内容,即心跳的频率和心跳的节律,频率是心跳的快慢,节律是心跳的整齐不整齐、规律不规律。“心率”只表示心跳的频率,比起“心率”来,“心律”是对心跳情况的更全面的描述,两者不能完全混为一谈。
心律是怎样形成的?
心脏之所以能够“跳动”,主要依靠心脏起搏传导系统的正常运行。心脏起搏传导系统是一类由特殊心肌细胞组成的,它包括窦房结、房室结、结间束、希氏束等,形成了一张遍布心脏的网络,连接着所有心肌。在传导系统中,窦房结就像一台发电机一样,规律地释放出起搏电流,房室结、结间束、希氏束等就像电线一样,将这一冲动传递到心脏各处,心肌受到刺激就会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最终导致心跳出现,形成正常心律。
正常心律是怎样的?
正常的心律应该是匀称、规律、快慢适中的,它包含两部分内容,心跳的频率和节律。所以,只有在心跳的频率和节律都正常的时侯,心律才会正常。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每个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可能都不相同,一般来说,儿童心率比成人快,女性的心率比男性稍快一些;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会减慢,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率会加快;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率也会比常人要慢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成年人心率只要保持在60~100次/分的范围内,就可以看作正常。如果心率已经超出这个范围,就可以诊断为心律失常中的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
和心率比起来,心跳的节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采用通俗的说法,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心跳的节奏。正常的心跳节奏应该是匀称的、有规律的。如果这个人心跳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或者突然出现停顿,应该就是心律失常了。
心脏的节律不能乱
正常的心律为我们全身的血液循环提供了动力。据科学家推算,正常人一天心跳产生的能量,足以把9公斤的物体提高1米。一个人从出生到50岁,心跳产生的能量可以把100颗重量级的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正是这巨大的动力,让我们的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把氧气等养分送到各处组织器官,并将代谢产生的废物带走,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如果失去这一动力,我们的血液就会停滞不动,生命之火也随之熄灭。
正常的心律可以保证血液持续、有序地流动。人体组织器官每一刻都需要携带着氧气的动脉血的滋润,这就需要血液能够源源不断地流动,如果出现断流,就有可能导致部分组织器官坏死。幸好,正常的心律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心脏有四个内腔,即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它们并不是同时收缩或扩张的。
在心律正常的时候,通过有序的收缩、扩张,把静脉血吸入心脏,同时也把动脉血推向全身。所以说,只有在正常心律的制约下,心脏才能持续、规律地收缩和扩张,才能保证血液持续、有序的流动。
正常的心律可以保护心脏。心律正常,就表明心脏传导系统发出并传送给心脏的起搏电流是规律的,心脏的各处心肌就能够在起搏电流的刺激下和谐、协调的收缩和舒张。如果心律失常的话,就说明起搏电流在发出和传导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心肌接收到错误的起搏电流,就有可能使心跳出现异常,这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到血液的正常循环,还有可能引发心肌缺血、慢性心衰等一系列严重的心脏疾患。
有了好的旋律,一个个音符才能组成悦耳动听的乐章;有了好的韵律,一行行文字才能组成琅琅上口的美文。同样,拥有了整齐、规律的心律,我们的生命健康才有保障。
胚胎最迟多久有胎心
胚胎最迟多久有胎心
1、胚胎最迟多久有胎心
胎心就是胎儿的心跳,一般在17-20周可以在腹部用一般的听诊器听到胎心。胎心在120~160次/分钟,有时还要快些,也不太规律,到怀孕末期就规律多了。有时会有短暂的停跳,或速度达到180次/分,属正常现象。但是若频繁、长期出现这种现象须及时就医问诊。
正常胎心规律而有力,似钟表滴答声,为120-160次/分,如果<120>160次/分时,可间隔10-20分重复听1次,如果还不正常,提示胎儿宫内缺氧,若胎心率在异常范围并伴有胎心律不规则,提示胎儿缺氧更严重。
2、听诊器能听到胎心吗
孕10周后,孕妇能听到胎心了。如果你是在家中,可用家用胎心仪听胎心;如果家中有专业人员,也可用听诊器或者胎心听筒来听胎心。只要听得清楚,都可以。
一般情况下,妊娠15周前,不用胎心仪进行自我监护。对于孕15-28周的孕妇,每天测3次,每次1分钟是安全的。对于孕28周以后的孕妇,胎儿分化完全,可以加长监护的时间和次数。对于孕35周以后的高危孕妇(例如:合并妊高症、甲亢等的孕妇),应住院用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护胎心,如有必要,可长时间(超过l小时)持续监护。
3、胎心停止怎么办
胚胎停止发育简称胚停,是指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时死亡,停止继续生长发育,是流产的一种类型。部分患者表现为超声下见胎心搏动,后胎心消失,孕囊缩小,伴有形态不规则等改变,伴有阴道流血或无任何临床症状,还有些患者持续超声监测至孕八周,一直未见胎心搏动,有些甚至没有胚芽,就是俗称的“空孕囊”.
对于这种情况,应考虑为胎儿发育不好,不是流产的反应,而是不能长成健康的宝宝,只能选择流产。如果没有生理问题,并不会影响再次怀孕。
听胎心对胎儿有影响吗
一般情况下,使用传统听诊器来听胎心的话当然对孩子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在大多数的临床上大部分使用的胎心监测都是使用超声的方式,这种情况由于使用的是声波的方式对孩子肯定是没有辐射影响的。但是如果次数过多了之后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听力。
所以,按照每个月一至两次的速度就可以了,不需要过度频繁的干预孩子,以避免出现,影响发育的现象。
胎心看男女准确率高吗
民间有种说法,胎心率低于140次/分,则所怀胎儿是男孩,高于140次/分则是女孩。专家表示,一般来说女孩心率比男孩高,跟胎儿性别没有任何关系。女孩心率比男孩高,这只是在刚出生时是对的,胎儿的心率就男孩和女孩之间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胎心率看男女不靠谱,相反,妈妈们更应关注胎心是否正常,如果胎心异常应及早早就医。在胎动后,胎心率可短暂加快,每分钟高于160次,但马上又恢复正常,这是胎儿健康状况的良好表现。
如每分钟胎心跳动超过160次,或少于120次,或心跳不规则,时快时慢,跳跳停停等,均属不正常。孕28周的孕妇,每次听胎心的时间应超过1分钟,如在10分钟内发现胎心率总是低于120次/分或高于160次/分,或是在胎心加快后出现胎心变慢,反应性差,胎动减少,请立即就医,进行检查。
警惕心慌头晕可能是心律失常
如果你经常心跳很快、心慌,感觉非常难受,有时感到心脏好像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可每次发作时间都不长,一会儿就过去了的情况话,专家就要提醒大家,常心慌头晕须警惕心律失常。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心律失常的表现,想了解的可以进来看看。
心律失常的症状
首先表现为一种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通过最近几年的临床观察研究同时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更多。
其次,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仅在心电图方面有所体现。正常的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成人),比较规则,当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搏动之前先有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
如果婴儿患有心律失常的话,其症状会出现乏力、多汗、呼吸加快、烦躁、少食、睡眠不安、不爱活动等,大孩子自述胸闷、心慌、憋气、易疲劳等。孩子若出现以上症状,应引起家长关注,摸摸孩子的脉搏是否整齐,心率是否增快。
严重时,心律失常的症状会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抽搐、晕厥及猝死。如果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症状的话,须及时到医院心血管专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婴儿心跳快的原因
小孩心跳肯定比大人快一些的,所以小孩子的体温会比大人稍微高一些,这也是心跳块的原因,但是没必要紧张!小儿心率较快与小儿新陈代谢旺盛及心交感神经占优势有关。随年龄增长逐渐减慢.
小孩子心跳快很正常,常有小孩心跳过百的正常 .一般来说,儿童的心跳 正常范围:1岁以内 80~140次/分;1~6岁 80~120次/分;6岁以上 60~100次/分. 但以上频率应该是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孩子活动或参加体育锻炼,心跳可以明显加快. 小孩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需要很多氧气和养料.需要的多,排出的废物也多.这样,就需要心脏快些跳动,好让血液流得快些,把更多的氧气和养料带进身体里,把没有用得废物快些运到身体外面去.小孩子的心跳本身就比大人要快一些,有时要看她是在什么情况下.小孩的活动频率比大人多,如果她是爱动的孩子,平时看起来很健康,那么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为什么孩子会有窦性心律不齐呢
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如果心脏跳动不整齐,我们称其为心律失常。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窦房结”来指挥的,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即心率就是由此而来的。但这个频率受很多因素影响,呼吸、情绪变化都会影响到这个频率。
比如心率随呼吸而改变,吸气时心率增快,深吸气时更为明显,呼气时心率又可减慢,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而儿童处在发育过程中,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变化状态中,心脏传导系统发育未成熟、生理功能不健全和植物神经不稳定,对心脏的调节不稳定,更易发生窦性心律不齐。
心“乱”让心脏更健康
发现孩子有窦性心律不齐,家长不仅不用担心,还应该高兴,因为这对孩子来说是好事。根据专家对心率变异性的研究,窦性心律不齐说明孩子没有器质性的心脏病,而且这种正常的现象还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心脏功能和增加心脏的储备力。
心脏储备指的是心脏工作水平上升的可能性的大小,而心脏储备的大小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比如能否挨过重病、能否耐受酷暑或发高烧、能否应付高强度的活动。可以通过心率变化趋势来判断心脏储备的大小,心率变化越大,心肌储备就越强。
小儿窦性心律的特点是年龄越小,心率也就越快,这主要是因为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但孩子的心脏较小,每次搏出的血量也较少,因此只有加快心跳的次数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要。而孩子的心律不齐可使其心肌兴奋性增高,心肌收缩力加强,也使心肌利用氧的能力提高,因而心脏功能加强,心脏的储备力也增强。
胎心异常的原因是什么
1、胎儿缺氧
通常来说,这种非正常表现大多都是由于胎儿缺氧所引起的,越是不正常,越是表明缺氧严重,因此及时就医就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受到更多的危害。
2、孕妇吃药
因身体原因,或保胎需要,准妈妈会摄入某些药物,也同样会干扰到孩子的正常心跳,诸如“舒喘宁”会使得心跳变快,“心得安”则会使得心跳变慢。
3、孕妇生病
准妈妈身体欠佳,也同样会影响胎心,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抑或是发烧感冒,那么孩子的心跳会飙升到160次/分以上。
4、先天性心脏病
如果腹中的孩子不幸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那么在检测时,你会发现很可能会出现长时间的缓慢跳动情况。
5、胎儿神经发育
到了孕40周,由于孩子神经系统的进一步发育,心脏的跳动频率可能会因此受到干扰,小于120次/分,这时应联系医生检查,以确保是否还存在缺氧的可能。
心律和心率要分清
心律与心率不一样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心律”和“心率”,这两个词读音一模一样,而且看上去意思也差不多。实际上,“心律”是心脏在收缩、舒张过程中以一定范围的频率形成的有节奏、有规律的跳动过程,它包含两部分内容,即心跳的频率和心跳的节律,频率是心跳的快慢,节律是心跳的整齐不整齐、规律不规律。“心率”只表示心跳的频率,比起“心率”来,“心律”是对心跳情况的更全面的描述,两者不能完全混为一谈。
正常的心律是怎样的?
正常的心律应该是匀称、规律、快慢适中的,它包含两部分内容,心跳的频率和节律。所以,只有在心跳的频率和节律都正常的时侯,心律才会正常。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每个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可能都不相同,一般来说,儿童心率比成人快,女性的心率比男性稍快一些;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会减慢,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率会加快;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率也会比常人要慢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成年人心率只要保持在60~100次/分的范围内,就可以看作正常。如果心率已经超出这个范围,就可以诊断为心律失常中的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
和心率比起来,心跳的节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采用通俗的说法,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心跳的节奏。正常的心跳节奏应该是匀称的、有规律的。如果这个人心跳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或者突然出现停顿,应该就是心律失常了。
正常的心律有哪些好处
正常的心律为我们全身的血液循环提供了动力。据科学家推算,正常人一天心跳产生的能量,足以把9公斤的物体提高1米。一个人从出生到50岁,心跳产生的能量可以把100颗重量级的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正是这巨大的动力,让我们的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把氧气等养分送到各处组织器官,并将代谢产生的废物带走,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如果失去这一动力,我们的血液就会停滞不动,生命之火也随之熄灭。
正常的心律可以保证血液持续、有序地流动。人体组织器官每一刻都需要携带着氧气的动脉血的滋润,这就需要血液能够源源不断地流动,如果出现断流,就有可能导致部分组织器官坏死。幸好,正常的心律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心脏有四个内腔,即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它们并不是同时收缩或扩张的。
在心律正常的时候,通过有序的收缩、扩张,把静脉血吸入心脏,同时也把动脉血推向全身。所以说,只有在正常心律的制约下,心脏才能持续、规律地收缩和扩张,才能保证血液持续、有序的流动。
正常的心律可以保护心脏。心律正常,就表明心脏传导系统发出并传送给心脏的起搏电流是规律的,心脏的各处心肌就能够在起搏电流的刺激下和谐、协调的收缩和舒张。如果心律失常的话,就说明起搏电流在发出和传导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心肌接收到错误的起搏电流,就有可能使心跳出现异常,这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到血液的正常循环,还有可能引发心肌缺血、慢性心衰等一系列严重的心脏疾患。
6岁儿童心率正常值
1、由于小儿心脏的兴奋性比较高,因此年龄越小,心跳就越快.而且当活动量增多,哭闹,精神紧张和发热时,心跳也会增快。小孩子心跳快很正常,常有小孩心跳过百的正常。一般来说,儿童的心跳正常范围:1岁以内 80~140次/分;1~6岁 80~120次/分;6岁以上 60~100次/分。但以上频率应该是在安静状态下。
2、如果孩子活动或参加体育锻炼,心跳可以明显加快。小孩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需要很多氧气和养料。需要的多,排出的废物也多。这样,就需要心脏快些跳动,好让血液流得快些,把更多的氧气和养料带进身体里,把没有用得废物快些运到身体外面去。小孩子的心跳本身就比大人要快一些,小孩的活动频率比大人多,如果她是爱动的孩子,平时看起来很健康,那么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你可以让她稳定几分钟,比如睡前,给他测测心跳,如果稳定的情况下心律不稳,那么建议你带她去医院看看。另外,发热及病毒感染都会出现心跳快,只要很快能恢复就没问题。
儿童心跳过快的原因
儿童心跳过快的原因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新生儿为120-140次/分,1岁以下110-130次,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
不一定是心脏病.在贫血,甲亢等情况下,或者某些正常人都可以有心跳快的.
小儿心率易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情绪波动,哭闹,体力活动,体温升高,贫血,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疾病均可使呼吸增快或减慢.
如怀疑有心脏病的可能,建议到医院进行心脏听诊及心脏彩超予以确诊。
儿童心跳过快的介绍
1心跳,心脏每跳动1次,左心室便向主动脉射血1次.血液经主动脉被输送到全身各处,进行血液循环,排除体内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输入氧气和营养物质,保证人体的新陈代谢.由于小儿心脏的兴奋性比较高,因此年龄越小,心跳就越快.而且当活动量增多,哭闹,精神紧张和发热时,心跳也会增快.小孩子心跳快很正常,常有小孩心跳过百的正常 .
2一般来说,儿童的心跳 正常范围:1岁以内 80~140次/分;1~6岁 80~120次/分;6岁以上 60~100次/分. 但以上频率应该是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孩子活动或参加体育锻炼,心跳可以明显加快. 小孩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需要很多氧气和养料.需要的多,排出的废物也多.这样,就需要心脏快些跳动,好让血液流得快些,把更多的氧气和养料带进身体里,把没有用得废物快些运到身体外面去.小孩子的心跳本身就比大人要快一些,有时要看她是在什么情况下.
3小孩的活动频率比大人多,如果她是爱动的孩子,平时看起来很健康,那么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你可以让她稳定几分钟,比如睡前,给他测测心跳,如果稳定的情况下心律不稳,那么建议你带她去医院看看.另外,发热及病毒感染都会出现心跳快,只要很快能恢复就没问题.
4在对儿童心跳过快怎么回事认识后,缓解儿童这样情况的时候,都是要根据孩子身体原因进行,而且要注意的是,儿童心跳过快严重的话,要进行住院治疗,这样在缓解孩子身体问题上,才会有帮助的,这点家长要知道的。
儿童心跳过快的注意事项
如果发现孩子的脉搏过快,应该到医院作心电图检查,让医生判断一下,是否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免延误诊断及治疗。 引起儿童心率增快乱的原因例如: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各种心肌病等。还有其它一些因素造成,如药物中毒及电解质紊等。
成人的正常心跳一般是多少
一般来说,成人的正常心跳通常都在每分钟七八十左右,心跳的速度跟年龄的大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譬如老年人的心跳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低于五十次的。还有人在运动的时候,心跳的速度也会增加。喝酒还有情绪激动的时候也会让心跳大于平时静止的时候,心跳的速度跟人每天的生活也是有关系的。
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平均说来,如果一个人活100岁,那么,他的心跳次数加起来总共可达40亿次左右。运动员因为经常锻炼心肌收缩力大,舒张期回心血量也大,所以在平静时运动员心跳小于六十次每分钟的话就能保证机体供血,有的可以48-50次/分。他们运动起来才有能力和耐力。跑步、重体力劳动时心律加快为生理性心动过速;高热、贫血、甲亢、出血、疼痛、缺氧、心衰和心肌病等疾病引起心动过速,称病理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状。许多因素都影响心率,如体力活动、食物消化、妊娠、兴奋、恐惧、激动、吸烟、饮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
所以成人的心跳一般只要在每分钟六十到一百次就是正常的范围内,除开其他的人为因素,像运动,喝酒,情绪激动等等类似于这些情况的时候心跳会加快之外,只要在那个范围内就是正常的,所以不要担心自己的心跳过快会不会有什么疾病。
儿童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意思
儿童有“窦性心律不齐”现象很常见,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尤其是3岁以上的儿童,如果经过检查没有基础心脏病的话,单单有窦性心律不齐是用不着治疗的,一般在孩子长到12岁以后就会渐渐消失。
可是,为什么孩子会有窦性心律不齐呢?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如果心脏跳动不整齐,我们称其为心律失常。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窦房结”来指挥的,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即心率就是由此而来的。
但这个频率受很多因素影响,呼吸、情绪变化都会影响到这个频率。
比如心率随呼吸而改变,吸气时心率增快,深吸气时更为明显,呼气时心率又可减慢,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而儿童处在发育过程中,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变化状态中,心脏传导系统发育未成熟、生理功能不健全和植物神经不稳定,对心脏的调节不稳定,更易发生窦性心律不齐。心“乱”让心脏更健康 “发现孩子有窦性心律不齐,家长不仅不用担心,还应该高兴,因为这对孩子来说是好事。”刘怀霖还强调,根据专家对心率变异性的研究,窦性心律不齐说明孩子没有器质性的心脏病,而且这种正常的现象还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心脏功能和增加心脏的储备力。
心脏储备指的是心脏工作水平上升的可能性的大小,而心脏储备的大小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比如能否挨过重病、能否耐受酷暑或发高烧、能否应付高强度的活动。可以通过心率变化趋势来判断心脏储备的大小,心率变化越大,心肌储备就越强。
小孩心跳正常值多少 儿童心跳正常值
不同年龄的人,心跳是不同的,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一般来说,儿童的心跳正常范围:新生儿为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14岁以上儿童心率接近成人,大约在60~100次/分范围内,都是正常的。
但以上频率应该是在安静状态下,身体强健、肌肉发达的小儿心率可低于以上的数值,这是由于他们的心肌发达、收缩有利的缘故,虽心跳次数减少,但排出的血量足以供应身体代谢的需要。另外,情绪紧张、精神兴奋、贫血、活动量大等,均可引起心率加快。因此,小儿测心率最好在睡眠或安静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