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瘦就是老来寿?老年人胖好还是瘦好? 太胖当然也不好
老来瘦就是老来寿?老年人胖好还是瘦好? 太胖当然也不好
因为肥胖和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往往密切相关,对很多中老年朋友的健康造成不小的影响。
体质指数(BMI)常用来作为一个人是否肥胖的参考。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到的结果应该在 18.5~25 之间。
除此之前,还要结合腰围、体型、血压血糖血脂的水平,来综合评估是否肥胖。体重控制不单纯为了形体优美,更多的在于健康。
不要以为胖了就不会有「少肌症」,有着明显松弛的「蝙蝠袖」手臂,腰腹肥胖的「苹果型」身子,这样的体型往往意味着不仅肌肉减少,同时脂肪也大量增加。中老年人患少肌症肥胖的,男性为 35.1%,女性高达 48.1%。研究发现,少肌症肥胖人群,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远高于「单纯肥胖」及「单纯少肌症」。
1、50 岁以后的绝经女性,受激素变化的影响,少肌症和骨质疏松症都格外需要被重视。
2、65 岁以上老年人少肌症的发生,与年轻时营养及运动状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可以试一下下面这 5 种简单的自测方法。
1. 看体重,没有刻意减重,体重每年下降 5% 时,需要注意。
2. 看速度,按照日常步行速度行走 4 米,如果步速 ≤ 0.8 米/秒,所用时间 ≥ 5 秒时,需要注意一下。
3. 看姿势,坐在约 43 厘米高、无扶手的椅子上,后背挺直,双手环抱于胸前,自行起立,然后坐下,再起立再坐下,30 秒内坐起次数 < 14 次,需要注意。如果日常生活中,从地面或沙发坐起时困难,总需要依靠手或外力支撑才能够站起,也要留意。
4. 看力量,使用简易握力器,如果男性握力 < 30 千克、女性握力 < 20 千克,需要考虑握力下降。
5. 看肌肉,臀大肌变得扁平、小腿的腿围减少、上臂有明显的皮肤松弛下垂俗称「蝙蝠袖」,都是肌肉流失的表现。
少肌症初期可能并没有任何症状,不过老人经常感觉疲劳、乏力。如果有上述多个表现,还需要去医院进行骨骼肌量的准确测量,进行确诊。
加强运动以及注重营养。
1. 加强运动,以抗阻运动为基础的运动(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等),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增加日常身体活动量,每周至少 3 天,每天进行累计 40~60 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其中抗阻运动 20~30 分钟。坚持 3~18 个月的综合运动,就可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功能。
2. 注重营养,除了少盐少油低糖外,还要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牛奶中的乳清蛋白,以及鱼虾蟹肉、鸡鸭禽肉、猪牛羊畜肉以及蛋类等动物性食物中,都是优质蛋白质,富含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有益于防治少肌症。建议每天吃够一到二两的肉类,再喝上一杯奶。在控制总脂肪摄入量的前提下,应增加深海鱼油、海产品等富含 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鼓励增加深色蔬菜和水果以及豆类等富含抗氧化营养素食物的摄入。适当补充含维生素 C、维生素 E、类胡萝卜素、硒的膳食补充剂。
总之,老年人不要超重,也要注意防止肌肉流失。不要觉得都上了年纪还关注体型,是「矫情」,这其实是对健康状况的重视。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一味追求老来瘦,也不要太多肉,健健康康,生活质量才有保障,才能长寿。
老年肥胖是营养不良
肥胖只代表脂肪过剩
其实“肥胖也是营养不良”已不是新说法了。营养素主要分为五大类,前三大类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当主食等碳水化合物摄入多,不能以碳水化合物形式储存下来时,就会以脂肪形式储存下来(因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存储形式和量都是固定的)。一旦脂肪消耗不足,人就越来越胖了。所谓的营养不良,包括过多和过少,都是不均衡的。胖的老年人脂肪过剩,但同时可能缺乏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尽管他们比瘦者要好)。但究竟缺什么?临床无精确评估方法。胖老人只要总体健康状况好,不用太担心。
预防肥胖从中年做起
一般无论胖瘦,老年人往往都缺钙。成年人每天应摄入800毫克钙(普通饮食基础上再摄入l~2袋牛奶)。老年人要更多,达1000毫克(因此奶要多喝)。
老年人的肥胖往往是从中年后期延续下去的。人在45岁后,基础代谢能力下降。若50岁时的饭量与30岁时一样,即使保持同等劳动强度,因自身消耗降低,也会胖起来。因此建议胖老人,改掉偏食的习惯,少油,逐渐地减少主食和肉类,多吃蔬果,力所能及地运动,缓慢地瘦下来(1个月瘦l~2斤)。
稍胖的老人寿命更长
美国老年学家思德列斯教授研究发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70岁的老人中,超过标准体重10%-20%者死亡率最低。如果体重低于标准体重20%或超过标准体重20%,其死亡率基本相同,只有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5%-40%时,才容易导致疾病发生。因此,体重稍微超过正常值甚至更有益于健康长寿。
这是因为胖人的皮下脂肪层较厚,抗寒、抗病能力比瘦人强,更经得起疾病的“折磨”。而瘦人抵抗力相对较弱,对环境的适应性差,特别是对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急性传染病,都比胖人的发病率高,而且预后差。
医学研究还发现,60至70岁之间的老年人肌肉开始出现萎缩,男子每10年萎缩4%,而妇女则可能达到6%。女性如果从50岁时体重显着减轻的话,她们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髋关节骨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体瘦者内脏下垂的发病率很高,最明显的是胃下垂。
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老年人胖点要比瘦点好,甚至稍胖的老人寿命更长。就像那句俗语说的“千金难买老来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老来瘦就是老来寿?老年人胖好还是瘦好? 不是越瘦越好
上了年纪,可并不是越瘦越好,要小心少肌症的发生。少肌症,也叫肌肉衰减综合征,是一种与年龄增加相关的骨骼肌量减少、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
1. 活动能力下降,肌肉少了,身体没劲、站立困难、步伐缓慢、容易跌倒。
2. 加重骨骼疾病,肌肉减少和退化,会加重骨质疏松、关节炎等疾病的发展。
3. 诱发多种代谢综合征,肌肉衰减会影响到血糖调控能力、血脂代谢能力等,是诱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4. 情绪障碍,肌肉功能的退化,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容易使老年人心理状态失常,出现焦虑、抑郁、暴躁等问题。
老人无故消瘦可能患甲亢
老年人如果突然消瘦的话,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可能是患有某些疾病。老年人突然消瘦可能是患了甲亢。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但在临床上,老年人突然消瘦许多是疾病在侵袭。广州某医院内分泌科黎天鉴主任医师提醒,对于老年人来说,消瘦要区别不同情况。如果一向消瘦,也没有任何异常反应,这种瘦是正常的。但如果老年人突然消瘦就不是件好事了,很可能是某种的疾病造成的,比如糖尿病、甲亢、肿瘤、结核,这几种疾病都会引起老年人突然消瘦。再比如,老年人患癌症的几率较高,并且恶性肿瘤都会导致消瘦,因为癌细胞消耗掉了体内大部分的营养物质,造成患者体重下降。因此,老年人突然消瘦应该找找原因,到医院做一些详细检查,否则会延误病情。
对老年人来说,突然消瘦应该看内分泌科,因为造成老年人突然消瘦最为常见的原因是甲亢和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增高,分泌过多的甲状腺素,引起氧化过程加快,分解代谢增强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
甲亢的一些主要表现:体重减轻是老年人甲亢的主要症状,另外,还有心慌、怕热、多汗、手抖、脾气急躁、大便次数增多等。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由于蛋白脂肪合成能力下降,分解代谢增强,营养随汗液、尿液流失,出现明显的消瘦症状。
糖尿病的主要表现有:吃得多、口干、总想喝水、乏力等。
老来胖的益处与老来瘦的麻烦
“老来胖”有老来胖的益处
7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太多理由要减肥,只要不是久坐的生活方式,稍胖还可以长寿。研究人员富立克博士等,对70岁以上的超重老年人随访10年结果证实,他们比正常体重老年人的死亡危险低13%。富立克博士指出,除非因超重导致糖尿病或骨关节炎发生或恶化,没有太多理由要求70多岁的老年人减肥,老年人受惠于额外的体重。另有多达24项观察研究表明,80岁以上的人有一些额外脂肪是有益的。
加拿大研究人员也曾调查了4437名男性和5166名女性,分析数据包括其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以及腰与臀部的比例等。结果发现,对18岁至64岁的人来说,身体超重会增加早亡风险;但对65岁以上的人来说,体重低于平均水平反而会增加死亡风险,女性尤为明显。
“老来瘦”有老来瘦的麻烦
虽然过度肥胖确实多数伴有疾病,但不能简单地说胖就不好。人到中老年以后由于新陈代谢发生改变,活动量减小,脂肪消耗量减少,稍微胖一些也是正常现象。情志开朗,家务负担减轻及社会责任变小,出现“心宽体胖”,只要不是过分肥胖,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人到中老年以后如果身体太瘦,一定要查明原因。老年人对胖与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过于肥胖不利健康,但老来过瘦也不好,如果为了求得“老来瘦”而过分节制饮食,那就更不明智了。
事实上,老年人倒是适当胖点比瘦好。老年体瘦者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都比正常老人低,体质相对较弱,对饥饿和劳累的耐受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觉精神不振,易出现疲劳和头晕目眩的现象。如果再遇到突发事件或生活及自然环境的强烈变化等情况,一般难以适应。
老年体瘦者,由于皮肤变薄和干枯,皮脂腺分泌减少,患老年性糠疹、皮肤角化症、皮肤瘙痒症等老年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瘦弱的老人免疫功能往往低下,对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患感冒、发热、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及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肠炎等消化道疾病。此外,瘦人由于体内贮存的能量物质很少,一旦患病,往往经不起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折磨,使疾病痊愈的时间延长。
因此,专家建议,老来胖点未必是坏事,只要不是大腹便便、过于肥胖者便不需刻意去节食减肥,老年人在饮食上不要过于限制或大量进食某种食品,还是各种食物都吃一点好。相比于通过饮食控制体重,老年人更需注意不能久坐,需要多运动。
老来瘦,老了很瘦真的好吗
老年人胖瘦应有度,莫盲目追求
老年人身体的机能本就在退化,身体健康的维护工程应加以重视。
老年人若是过于肥胖很容易出现“三高”、还有糖尿病等危险情况;过瘦会产生抵抗力弱、疾病多生等情况。
因此,过胖和过瘦都不好,我们选择“健康适度瘦”!
老年人是瘦是胖有“标尺”
老年人的身体体重标准较于年轻人就有所不同了,衡量胖瘦有标准,通过简单公式就能知晓。关爱祖辈健康,我们来学习学习吧。
老爷爷:身高(cm)-105=体重(kg)
老奶奶:身高(cm)-100=体重(kg)
既然get到了新的技能,赶紧给老人测一测,看看是否符合瘦纸标准。
老人长寿要“多情”
现在的长寿老人是越来越多了,而长寿秘诀当然也不少了,专家说:老年人想要长寿一定要“多情”。何为“多情”呢?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解释的吧。
友情多广泛 一个人最怕的是孤独,孤独是老年人之大忌。与其在家“守老营”不如走出家门,广交朋友,尤其善交一些忘年朋友,与他们经常聚聚,或搞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或品茗对弈;或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去领受山光水色的恩泽;或与忘年朋友交流思想,倾吐心声,汲取青春活力;或三五知己聊天侃大山,天南海北,以发展友谊,维系感情,保持轻松友爱的环境,使老年生活兴味盎然。所以,广交益友是老人长寿的助力。
世情多合宜 老年人除了吃好、住好,还应该注重“穿与行”的科学性。如参加社会活动,坚持以步代车,注意仪表仪容,适当修饰打扮等,做一个现代的文明老人。
人到老年适度“老来俏” 不仅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需要。白发一经染黑,也就显得年轻许多;胡子勤刮,可使颜面保持整洁,容光焕发。不仅美化了自己,增添精神,而且也美化了社会,成为一道“夕阳风景”,还利于社交活动,益于身心健康。正如谚语所说“老要时髦少要乖”。所以,世情合宜,是老人长寿的潜力。
心情多愉悦 老年人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绪、开阔的心胸、平静的心态,遇事不急不躁,淡然处之,切莫耿耿于怀,要学会宽容。心理学家发现,与人为善者能够长寿,因为心境宽宏大量,心情舒畅,乐于助人的人,其心理免疫与抗病能力也会发挥出神奇的作用。同时,要尽量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确立精神支撑,从中寻找乐趣。
爱情多甜蜜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夫妻敬爱多长寿。”人老了,不可无伴;老夫老妻在一块,没事可以相互聊聊,相互安慰劝解,有个头痛脑热的也能互相照应,互相体贴,使爱情更加巩固与升华。即使是丧偶老人,也要冲破一些偏见和阻挠,争取或创造条件重新找个“老来伴”,重组一个家,使爱情得以延续与发展。
不要盲目追求老来瘦
时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的人越来越多。科学家证实,体重超过正常人体重10%以上(超重)者和体重正常者相比,患高血压的几率高6倍,患心脏病的几率高1.5倍,患糖尿病的几率高5倍,患胆结石的几率高2.5倍,患月经异常的几率高3倍,患膝关节炎的几率高6倍。45岁以上的人体重如果超过正常标准的10%,那么,每再超过1公斤,寿命就要减少29天。所以大多数老年朋友普遍信奉“千金难买老来瘦”这一信条,有些甚至一味追求“老来瘦”。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老来瘦”者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都比正常老人低,体质相对较弱,对饥饿和劳累的耐受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觉精神不振,易出现疲劳和头晕目眩的现象。如果再遇到突发事件或生活及自然环境的强烈变化等恶劣情况,一般难以适应。老年体瘦者,由于皮肤变薄和干枯,皮脂腺分泌减少,患老年性糠疹、皮肤角化症、皮肤瘙痒症等老年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瘦弱的老人免疫功能往往低下,对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患感冒、发热、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及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肠炎等消化道疾病。此外,瘦人由于体内贮存的能量物质很少,一旦患病,往往经不起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折磨,使疾病痊愈的时间延长,甚至很难渡过危及生命的难关。 >>>突发"老来瘦"可能是癌变征兆
因此提醒老年朋友,为了健康,对胖与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过于肥胖不利健康,但老来过瘦也不好,不要盲目追求。如果为了求得“老来瘦”而过分节制饮食,那就更不明智了。
老年人是胖点好还是瘦点好
营养不良
节食、或只食用素食,会导致身体摄入营养不足,导致营养不良的出现,这对身体的各项运作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导致贫血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抵抗力下降
抵抗力是身体预防各类疾病上身的一道防御系统,而免疫球蛋白是构成免疫系统的重要物质,当身体摄入蛋白质不足时,免疫球蛋白的形成将大受影响,免疫力也会因此下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困扰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问题,随着年纪的增长,骨骼内的钙物质流失严重,而这时如果控制饮食,会导致蛋白质、钙物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增加骨质疏松发生的概率。
老年人到底胖好还是瘦好
老年人胖点好?
不少人会有这个观点,老人家胖点好,说明营养充足,有精神,相应的抵抗力好,小病小疾的能扛过去。
瘦点就不好?
既然胖点好,那么瘦点就不好?肯定不是的,对于老年人来说,还会强调:千金难买老年瘦。可见,还有很多老年人想着瘦点才好呢?毕竟瘦,谐音“寿”,让自己高寿,何乐而不为?
瘦一点的老年人,说肥胖老人易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
由此可见,瘦一点、胖一点的人,说出的话,似乎都有道理。想要健康,单单从胖瘦分析,是不够的,还要从多方面考究。
BMI很重要
其实,想要身体健康,对老年人来说,看重的不是胖瘦,而是BMI,这个指数能考察一个人健康,在18.5—25之间,同时,浮动不超过10%。
BMI看出体重、升高的指数,对了解腰围、体型非常好,能更加全面的反映老年人健康,对防病、控制身材有帮助。
老年人到底胖好还是瘦好
老年人胖点好?
不少人会有这个观点,老人家胖点好,说明营养充足,有精神,相应的抵抗力好,小病小疾的能扛过去。
瘦点就不好?
既然胖点好,那么瘦点就不好?肯定不是的,对于老年人来说,还会强调:千金难买老年瘦。可见,还有很多老年人想着瘦点才好呢?毕竟瘦,谐音“寿”,让自己高寿,何乐而不为?
瘦一点的老年人,说肥胖老人易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
由此可见,瘦一点、胖一点的人,说出的话,似乎都有道理。想要健康,单单从胖瘦分析,是不够的,还要从多方面考究。
BMI很重要
其实,想要身体健康,对老年人来说,看重的不是胖瘦,而是BMI,这个指数能考察一个人健康,在18.5—25之间,同时,浮动不超过10%。
BMI看出体重、升高的指数,对了解腰围、体型非常好,能更加全面的反映老年人健康,对防病、控制身材有帮助。
关注点,应该是生活习惯
小编提出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不要在乎胖瘦,关注点,应在生活习惯上。
首先,就饮食来说,要更加注重优质蛋白的摄入,重油、重盐食物,要少吃。
其次,蛋白质的摄入,与肌肉有关,保证优质蛋白,例如,瘦肉、鱼肉、鸡蛋、豆制品,都要吃一点。
另外,摄入碳水化合物,更好的促进健康。
最后,不要刻意的减肥,老年人不要减肥,减肥错误,对健康影响更大。
哪种人更易长寿
这里说到的容易长寿的人是微胖的人群,千万不要惊讶,有些人会说老年人不是瘦一点更容易长寿,正所谓千金难买老来瘦。其实不然,微胖的身材,能够活得更长久。另外,要记住,肥胖和微胖,其实有非常大的区别。
在生活中,不少人会把减肥挂在嘴边,一年四季都在叫嚷着进行减肥,从饮食、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调理,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减肥并不是仅仅得到细挑的身材那么简单,同样,在生活中,要是发现一个人的身材过于纤瘦,比竹子胖不了多少,这往往也不好看。
以女性来说,拥有诱人的优美曲线、丰满体形的身材,无疑更能够吸引男性的目光。男性也如此,稍微的胖一点,会让人感觉到这个人有富态。
当然,也有人会担心,肥胖的人不是更容易出现亚健康症状吗?例如,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往往会集中在肥胖的人身上。
怎么样才能让老年人减肥成功
因此提醒老年朋友,对胖与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过于肥胖不利健康,但老来过瘦也不好,不要盲目追求。如果为了求得“老来瘦”而过分节制饮食,那就更不明智了。专家们认为,只要掌握下面2个策略,就能获得成功:
1.懂得性别差异。身高、体重相仿的男女吃同样多的东西、接受同样强度的训练,男士的体重总是减得更多更快。因为男性每磅体重含有更多的肌肉组织,正是它们需要“燃烧”更多的脂肪。因此,女性想取得男性减肥的效果,必须进行超过想像的更多的锻炼。
2.制订合理的减肥方案。吃低脂食物,减少腰腹部脂肪,营养专家推荐的是饱和脂肪含量低的以新鲜蔬菜、水果和淀粉(如糙米、全谷面包、面食)为主的食谱。同时日常喝一些减肥茶也是可以的,如三叶减肥茶就是比较适合中老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