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聚丙烯酰胺的用途

聚丙烯酰胺的用途

1)用于污泥脱水根据污泥性质可选用本产品的相应型号,可有效在污泥进入压滤之前进行污泥脱水,脱水时,产生絮团大,不粘滤布,压滤时不散,流泥饼较厚,脱水效率高,泥饼含水率在80%以下。

2)用于生活污水和有机废水的处理,本产品在配性或碱性介质中均呈现阳电性,这样对污水中悬浮颗粒带阴电荷的污水进行絮凝沉淀,澄清很有效。如生产粮食酒精废水,造纸废水,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啤酒废水,味精厂废水,制糖废水,有机含量高 废水、饲料废水,纺织印染废水等,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要比用阴离子、非离子聚丙烯酰胺或无机盐类效果要高数倍或数十倍,因为这类废水普遍带阴电荷。

3)用于以江河水作水源的自来水的处理絮凝剂,用量少,效果好,成本低,特别是和无机絮凝剂复合使用效果更好,它将成为治长江、黄河及其它流域的自来水厂的高效絮凝剂。

4)造纸用增强剂及其它助剂。提高填料、颜料等存留率、纸张的强度。

5)用于油田经学助剂,如粘土防膨剂,油田酸化用稠化剂。

6)用于纺织上浆剂、浆液性能稳定、落浆少、织物断头率低、布面光洁。

警惕奥美定五大危害

医院胸部外科整形专家也强调,奥美定是一种不能被人体吸收的胶状物质,化学成分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长期存留在身体内会造成多重危害。但在临床上仍见不少求美者存在侥幸心理。有位求美者奥美定材料已游走至腹部,胸部仍然残留大部分奥美定材料。但为了保住胸部形态,竟执意要求只取出腹部的奥美定材料即可。

对此,黄广香和刘杰伟教授都提醒到,经过十多年临床研究发现,奥美定材料具有五大危害,存在病变机制,需高度警惕。

危害一:奥美定游走全身

在奥美定丰胸时,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奥美定在体内随身体活动和肌肉收缩沿组织间隙渗透蔓延,游走至腹部、背部、大腿部位,引起局部疼痛、肿胀。

危害二:致乳腺增生硬结疼痛

奥美定降解的单体丙烯酰胺,刺激乳腺增生,引起乳房发硬。如果奥美定分布较散,则呈现多个硬结。同时奥美定还可侵噬胸大肌、腺体和肋间神经终末支,引起持续性疼痛。

危害三:奥美定成细菌培养基

在实验室里,聚丙烯酰胺凝胶(奥美定)常用做细菌培养基。奥美定注射体内后,成为乳房内的细菌培养基,乳房组织被感染,引发化脓性乳腺炎。

危害四:影响哺乳危害婴儿

在孕期和哺乳期,奥美定通过乳管到乳头,被哺乳期的婴孩吸吮入口,长期存留体内,引起胎儿畸形,从而危害到下一代婴儿的健康。

危害五:降解后有剧毒可致基因突变

奥美定材料一旦在体内降解成单体丙烯酰胺,就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皮肤及呼吸道毒性,危害生命循环系统,甚至可以引起多种恶性肿瘤。此外,最新研究发现,奥美定还将会在体内与DNA上的鸟嘌呤结合形成加合物,导致遗传物质损伤和基因突变。

薯条真的能致癌吗

1.食物中丙烯酰胺的来源

丙烯酰胺主要在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植物性食物加热(120°C 以上)烹调过程中形成。丙烯酰胺的主要前体物为游离天门冬氨酸(土豆和谷类中的代表性氨基酸)与还原糖,二者发生Maillard反应生成丙烯酰胺。

在淀粉食品(淀粉类食品在高于120℃的高温烹调下很容易产生丙烯酰胺)、烟、炒菜类及饮用水中都含有丙烯酰胺,来源非常广泛。据统计,国人的丙烯酰胺摄入可能有一半来自炒菜。

2. 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对健康具有哪些潜在危害?

丙烯酰胺属中等毒类,密切大量接触可出现亚急性中毒,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中毒,具有致突变作用,可引起哺乳动物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但目前还没有充足的人群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食物摄入丙烯酰胺与人类某种肿瘤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其致癌性进行了评价,将丙烯酰胺列为2类致癌物(2A),即人类可能致癌物。其主要依据为,丙烯酰胺在动物和人体均可代谢转化为致癌活性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

3. 摄入多少丙烯酰胺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2012年3月15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的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评估中指出:高温加工的土豆制品(包括薯片、薯条等),平均含量为0.477 mg/kg(477μg/kg),最高含量为5.312 mg/kg(5312μg/kg)。2013年11月12日欧盟发布食品中丙烯酰胺水平调查的委员会意见2013/647/EU,规定即食薯条中的丙烯酰胺的警示值(indicative value)为600μg/kg。按照《消费者报道》报道的三大洋快餐检测报告,两者的丙烯酰胺含量低于评估报告中的平均值,而且低于欧盟的警示值,因此就目前来看,由食用薯片导致的丙烯酰胺摄入量并不会构成实际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煎炸食品是我国居民主要的食物,为减少丙烯酰胺对健康的危害,对于广大消费者,我们建议:

1.尽量避免过度烹饪食品(如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太长),但应保证做熟,以确保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避免导致食源性疾病。

2.提倡平衡膳食,减少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

而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建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和条件,研究减少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可能途径,探讨优化我国工业生产、家庭食品制作中食品配料、加工烹饪条件,探索降低乃至可能消除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

聚丙烯酰胺的作用原理

1)絮凝作用原理:PAM用于絮凝时,与被絮凝物种类表面性质,特别是动电位,粘度、浊度及悬浮液的PH值有关,颗粒表面的动电位,是颗粒阻聚的原因加入表面电荷相反的PAM,能使动电位降低而凝聚。

2)吸附架桥:PAM分子链固定在不同的颗粒表面上,各颗粒之间形成聚合物的桥,使颗粒形成聚集体而沉降。

3)表面吸附:PAM分子上的极性基团颗粒的各种吸附。

4)增强作用:PAM分子链与分散相通过种种机械、物理、化学等作用,将分散相牵连在一起,形成网状。

奥美定是什么

奥美定,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俗称人造脂肪,是一种无色透明类似果冻状的液态物质。在我国医疗整形美容界,被作为长期植入人体的软组织填充材料,用于注射隆胸、丰颞、隆颊、隆臀等美容术。

比香烟更危险四大致癌食物

1、薯片

因可能致癌而值得我们注意的物质是“丙烯酰胺”。该物质据说存在于一些原材料含

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并将其加热到120度以上的食品中。

由于薯片充分满足了上述条件,因此无论是日本农林水产省的调查还是国外的研究,都认定薯片中含有大量富含丙烯酰胺。

2、炸薯条

炸薯条也是富含丙烯酰胺的食品。分析结果显示炸薯条的丙烯酰胺的最大浓度是薯片的1.5倍。不是家里做的炸薯条就会安心,无论是自家制作的还是餐厅中的薯条检测出了丙烯酰胺,因此请多加注意。

3、蛋糕、派类食物

在使用小麦为原料高温环境下制作的蛋糕、派类食品中检测出了与薯片相同浓度的丙烯酰胺。对致癌物质比较介意的各位,选择在低温环境下制作的糕点应该没有问题。

4、速溶咖啡

在咖啡豆、炒制茶叶、焙炒的麦茶中竟然也检测到了高浓度的丙烯酰胺。由于丙烯酰胺易溶于水,因此在此次检测提取的咖啡、炒茶、麦茶等饮料中也含有丙烯酰胺。请多加注意。

以上就是富含致癌物质丙烯酰胺的食品,看后有什么感想?丙烯酰胺不仅能够致癌,大量食用吸入或与皮肤接触的话,据说会影响神经系统。该物质在烟草中被发现,然而无论怎样戒烟,如果大量食用富含丙烯酰胺的食物的话,也会有危险吧。

注射隆胸的2大风险

注射隆胸:注射丰胸是用特制注射器将丰胸材料直接注入乳腺组织间隙中使乳房体积增大达到隆胸目的的整形方法。近年来我国采用的注射丰胸材料商品名叫奥美定、英捷尔法勒,学名叫“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聚丙烯酰胺与无热源水组成的无色、透明、胶冻状软组织填充剂。

中国的很多小型医院及美容院还大量用于隆胸手术。在过去的5年中约有 30万名的女性接受了奥美定注射丰胸手术,很多患者产生了表现各异的并发症。因此国内整形外科的主流观点是尽早取出。但一些医生对注射材料取出方法或并发症处理的不准确,又再次给求美者带来了更大的损害。

吃薯条可能会致癌吗

我们都知道,油炸食物虽然非常好吃,但是却致癌。曾发布文章,《垃圾食品的甜蜜陷阱:好吃高致癌》它们的危险让我们望而却步。然而,据报道,挪威食品研究所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找出一种方法,可以去除炸薯条等油炸食品中的潜在致癌物质丙烯酰胺。这个发现对于那些酷爱薯条等油炸食品的朋友们来说可谓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一起来看看吧!

乳酸菌阻止致癌祸首 反馈积极

据挪威当地媒体13日报道,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淀粉类食品含有较多的天冬酰胺(一种氨基酸)以及还原性糖,在高温(120℃)油炸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挪威研究人员发明的新技术,利用乳酸菌来清除油炸马铃薯产品原料表面的还原糖成分,从而阻止了丙烯酰胺的形成。在油炸食品、尤其是根茎类食品中存在丙烯酰胺,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人员2002年发现的,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报告》中指出,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挪威研究人员说,目前这项新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反馈非常积极。

除了油炸食物 还有哪些不能吃

虽然这个技术让油炸食物的前景一片光明,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认为就可以大吃特吃了。油炸食品对人体的伤害远远大于我们所知道的,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远离癌症,首先就要远离油炸食品。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什么东西不能吃呢?对此,专家为我们总结了一份《不会吃,吃出这七大癌症》的报告书,让我们一目了然。加工肉、剩菜、高热量、高脂肪等食物都是致癌的雷区,我们还是尽量远离吧!而最关键的是,我们在少吃垃圾食品的同时,要多多的摄入健康食品,规律运动,定期体检,才能真正远离癌症,健康快乐的生活。

吃薯片有什么危害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致癌物质危险程度的5级分类中,丙烯酰胺被列为第2级,致癌性相当高。而最危险的是1级,属于确认致癌物质,其次是2A和2B级,具有较高致癌的可能性。1级的有煤焦油、石棉、口嚼烟叶、镉元素等;2A级的有丙烯酰胺、用于木材防腐剂的杂酚油、汽车排放的废气等。薯片中的丙烯酰胺与汽车排放的废气属于对人体危害程度相等的有毒物质,也就是说,吃薯片等于在吸汽车的尾气。

薯片的营养价值很低,还含有大量脂肪和能量,多吃破坏食欲,容易导致肥胖,还是皮肤健美的大敌。

如果薯片吃多了,那么危害就更大了……

危害:导致血压增高,因而肾脏血液未能维持正常流量,而造成糖尿病。

引起此危害的原因:薯片含高度盐份,吃薯片不只会吃一块,满足到味觉后,或把一整包吃完才会停止,此时便会不知不觉吃下大量盐份,导致血压增高,因而肾脏血液未能维持正常流量,而造成糖尿病。

儿童吃薯片可导致患癌几率增加

油炸食品的问题大了。近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90款不同类型的油炸小食品进行了抽检,其中发现89个样本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其中,薯片含量普遍偏高。看到这则消息,喜欢抱着薯片消磨时光的年轻人,还愿意继续做热衷fans吗?

【网上调查】

年轻人吃薯片的占多数

此次抽查发现,有一款“珍珍”牌薯片,含丙烯酰胺最多。记者走访了杭城几家大型超市,发现并没有这个牌子的薯片在销售。通过互联网查询,发现有在销售,而且还有不少是香港的卖家。

新闻见报的同时,杭州本地一热门论坛发了则帖子,调查还有多少人在吃薯片。跟帖的网友基本分为两派,第一派是认为早就知道油炸过的薯片吃多了对身体不好,所以不吃很久了;还有一派则是仍旧在吃薯片的人,他们关心的是时下超市热卖的“乐事”、“品客”、“上好佳”等品牌是否也被查出致癌物质。其中,跟帖的人以年轻人为主,平时在吃薯片的占了多数。

【科学论证】

丙烯酰胺等同于汽车排放的废气

丙烯酰胺真会致癌?先来认识一下这个物质。

丙烯酰胺,还被称作“丙毒”,油煎或经烘烤的香脆食品中,普遍含有丙毒。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致癌物质危险程度的5级分类中,丙烯酰胺被列为第2级,致癌可能性较高。

IARC的5级分类中,最危险的是1级,属于确认致癌物质,其次是2A和2B级,具有较高致癌可能性。1级的有煤焦油、石棉、口嚼香烟、镉元素等;2A级的有丙烯酰胺、用作木材防腐剂的杂酚油、汽车排放的废气等。

薯片中的丙烯酰胺与汽车排放的废气属于对人体危害程度相等的有毒物质。

【专家观点】

吃薯片有可能导致患癌几率增加

据了解,早在2005年,卫生部就已经发布了公告警告,淀粉类食品在大于120℃的高温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建议公众尽可能避免连续长时间或高温烹饪淀粉类食品,改变以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以减少丙烯酰胺的摄入。

市一医院肿瘤科主任潘月龙说:“如果说吃薯片就会得癌,这个说法并没有论证。但是大家都知道的是,经常吃油炸食品肯定会对身体有坏处,从而有可能导致患癌几率增加。”

像老人的新陈代谢比较缓慢,幼儿的身体尚处于发育之中,解毒能力较差,这两种人长期吃含有丙烯酰胺的油炸食品,毒素不易排出,对健康危害最大。患有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也应拒绝炸薯片等香脆食品。

吃某种食物而导致疾病,关键要看摄入量。但普通人该如何判断自己吃得过不过量?“市民的确没法很好地判断量的多少,但可以有一个简单的操作方法,就是同一种食品不要一下子吃太多,可以隔一段时间吃一次。如果明确有害的食品那就最好不要吃,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潘月龙表示。

【关联阅读】

国外对丙烯酰胺的认识

200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科学家报告,1千克炸薯条含有400微克丙毒。

德国规定,每升饮用水中丙毒含量不能超过0.1微克,炸薯条所含丙毒远超过了上限。

在英国,随着丙毒与致癌关系的发现,很多家庭都对香脆食品下了禁令。

科学研究证实,长期低剂量接触丙毒的人会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并伴有出汗、肌无力等末梢神经病症。高含量的丙毒能使动物罹患生殖系统癌。

【相关新闻】

丙烯酰胺已对人体构成风险

近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通过对90款不同类型的油炸小食品测试发现,89个样本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其中,薯片含量普遍偏高,珍珍薯片烧烤味被验出每公斤含3000微克丙烯酰胺,含量最高。

报告指出,一般来说,含丰富碳水化合物而又薄又脆的食物,经高温烹调后,丙烯酰胺的含量较高。在快餐店抽验的炸薯条等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每公斤有15微克至890微克。饼干及饼类零食样本,每公斤有32微克至2100微克。谷类早餐的含量相对较低,每公斤有29微克至460微克。

香港食品安全中心首席医生蔡敏欣表示,国际及中国香港现时未有法律规范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虽然该物质可以排出体外,但人体接触已构成风险。

洋快餐和油炸食品的致毒

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状体化学物质,人们获取它的主要目的是作为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像许多化学品一样,丙烯酰胺单体具有一定的毒性,许许多多丙烯酰胺单体聚集在一起,形成聚丙烯酰胺,其毒性将大大减少。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水的净化处理、纸浆加工及管道的内涂层等用途。聚丙烯酰胺的用途决定了它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自1950年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丙烯酰胺进入到我们的生存空间已经50多年。

研究表明,人体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吸收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属中等毒性类物质,对眼睛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在体内有蓄积作用,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密切大量接触可出现亚急性中毒,中毒者表现为嗜睡、小脑功能障碍以及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中毒,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疲劳、嗜睡、手指刺痛、麻木感,还可伴有两手掌发红、脱屑,手掌、足心多汗,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四肢无力、肌肉疼痛以及小脑功能障碍等。

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人员率先报道,在一些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如炸薯条、炸土豆片、谷物、面包等中检出丙烯酰胺;之后挪威、英国、瑞士和美国等国家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结果。由于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因此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污染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2002年6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紧急召开了食品中丙烯酰胺污染专家咨询会议,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食用安全性进行了探讨。2005年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对食品中的丙烯酰胺进行了系统的危险性评估。

研究证实,丙烯酰胺可通过多种途径被人体吸收,其中经消化道吸收最快,在体内各组织广泛分布,包括母乳,因此存在母婴间传递的可能。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后,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环氧丙酰胺,比丙烯酰胺更容易与DNA上的鸟嘌呤结合形成加合物,导致遗传物质损伤和基因突变;因此,被认为是丙烯酰胺的主要致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报道,给予大鼠、小鼠丙烯酰胺后,在小鼠肝、肺、睾丸、白细胞、肾和大鼠肝、甲状腺、睾丸、乳腺、骨髓、白细胞和脑等组织中均检出了环氧丙酰胺鸟嘌呤加合物。目前,迄今为止尚未见人体丙烯酰胺暴露后形成DNA加合物的报道。

相关推荐

薯片和什么不能一起吃

薯片是土豆制作而成,没有什么禁忌,不过油炸食品危害还是蛮大的。 科学家一直在告诫人们,炸薯条和其他油炸食物中的丙烯酰胺能够导致人体基因突变,诱发癌症。自从3年前,人们发现油炸食物如炸薯条、炸薯片和其他烤制食品中含有丙烯酰胺物质之后,就一直将此类食品视为不健康食品。 然而,这类食品中只有极少数食品与提高癌症发病率有关,报告试图为炸薯条和炸薯片正名。但要完全消除人们的疑虑,还需要更具体的研究。因为丙烯酰胺在血液中会很快与蛋白,如血红蛋白联接,科学家将这种联接作为指示剂,对395名参试者进行了试验。因为丙烯酰胺

假体隆胸能保持终身吗 注射隆胸能保持多久

注射隆胸是向胸部填充注射“人造脂肪”,其主要化学成分是亲水性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由于这种材料注射到乳房以后,没有包膜包裹,可以到处流动,所以时间久后,部分患者也会出现乳房变形,以及注射物流到乳房意外的部位等症状。正因为注射隆胸有种种不安全因素,国家已经正式禁止使用了。

血浆蛋白的分类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最主要的固体成分,含量为60~80g/L,血浆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不同的种类。最初用盐析法只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后来用分段盐析法可细分为白蛋白、拟球蛋白、优球蛋白和纤维蛋白等组分。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可分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等5条区带,而用分辨力较高的聚丙烯酰胺凝脉电泳法则可分为30多条区带。用等电聚焦电泳与聚丙烯酰胺电泳组合的双向电泳,分辨力更高,可将血浆蛋白分成一百余种。目前临床较多采用简便快速的醋

奥美定隆胸5大危害

危害一:奥美定游走全身 在奥美定丰胸时,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奥美定在体内随身体活动和肌肉收缩沿组织间隙渗透蔓延,游走至腹部、背部、大腿部位,引起局部疼痛、肿胀。 危害二:致乳腺增生硬结疼痛 奥美定降解的单体丙烯酰胺,刺激乳腺增生,引起乳房发硬。如果奥美定分布较散,则呈现多个硬结。同时奥美定还可侵噬胸大肌、腺体和肋间神经终末支,引起持续性疼痛。 危害三:奥美定成细菌培养基 在实验室里,聚丙烯酰胺凝胶(奥美定)常用做细菌培养基。奥美定注射体内后,成为乳房内的细菌培养基,乳房组织被感染,引发化脓性乳腺炎。 危害四:

炒西葫芦易致癌

炒西葫芦排致癌首位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称,该中心于2010年至2011年间,共收集了133种食物样本,包括肉类、蔬菜、豆类及麦制品等。结果发现样本中47%的食物含有可能令人致癌的丙烯酰胺,其中,零食类所含最高,平均达到每公斤680微克,其次是蔬菜及其制品,平均每公斤含53微克。 该中心又将22种蔬菜样本送到实验室,将它们分别用1200瓦和1600瓦电力的电磁炉不加食油干炒,时间为3分钟和6分钟。结果发现炒菜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蔬菜释放出的丙烯酰胺就越多,加入食用油炒和干炒的检测结果无异。 其中

常见的隆胸手术有哪些呢

每一个女人都希望拥有一对丰满迷人的乳房, 又对隆胸的效果顾忌重重。但随着整形业发展的越来越好,隆胸越来越受人瞩目。常见隆胸手术的种类都有什么?目前整形外科实践正在进行的隆胸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术,硅橡胶或水凝胶囊假体植入式隆乳术,自体脂肪细胞颗粒移植注射式隆乳术。这三种术式都可以塑造出外形自然、手感逼真、性感美丽的乳房,可以说目前被应用最广泛、最普遍。 首先谈一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术。自从87年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从乌克兰传入我国,因操作简便,技术较易掌握,现已被迅速普及。其优

土豆炸前泡泡水

土豆是一种淀粉含量丰富的食物,很多人都喜欢吃炸薯条、煎土豆。但土豆在高温(如油炸、烘烤或烧)下,会产生一种叫做丙烯酰胺的化学物质,它对人体健康有害,在动物研究中还发现它有致癌作用。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油炸土豆之前,将土豆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可以大大减少丙烯酰胺的生成,并因此减少它带来的危害。 食品行业做过很多研究,试图减少食物中的丙烯酰胺,但很少关注烹饪方法对丙烯酰胺的影响。 研究发现,油炸土豆前,如果将土豆浸泡30分钟,可以减少38%的丙烯酰胺;如果浸泡2小时,则可以减少48%的丙烯酰胺。另外,土豆不要炸

空气炸锅烤红薯能放两层吗 空气炸锅烤红薯会产生丙烯酰胺吗

各种食物的加工温度超过120℃,都会产生丙烯酰胺类的疑似致癌物。 只要食物中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它在高温进行煎、炒、炸、烤等热加工过程中均会产生丙烯酰胺,其生成量与烹饪温度和时间有关,过长的时间和过高的温度都会导致含量增大,而空气炸锅是用热空气加热食物,因此也会产生丙烯酰胺。 而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致癌物列表当中,丙烯酰胺是二类致癌物,也就是对人类致癌的证据尚不明确,因此消费者不必过度担忧,只要正确操作,合理用空气炸锅烤红薯,避免出现烤焦的话,可以放心食用。

什么是硅胶隆胸

成形的乳房假体,是以医用固体硅胶为外膜,其内容物分别为:液态硅胶、硅凝胶、水凝胶及生理盐水等。成形的乳房假体有体积大小不同的规格,可供不同的身材条件选用。假体的外观一般为半球状。硅胶及硅凝胶假体从1970年代起、已广泛应用于美容性隆乳。由于其分子量较大,呈胶冻状,故手感较接近人体正常组织。盐水型乳房假体,其内容物则是充注对于人体无害的生理盐水。而水凝胶实际上是水及聚多糖化合物组成、为三维链状胶冻样结构,一般无外渗问题,即使一旦假体破裂,内容物水凝胶可迅速被人体吸收分解,对人体无害。 不成形的乳房注入材料,

4种致癌食物比香烟更危险

1、薯片因可能致癌而值得我们注意的物质是“丙烯酰胺”。该物质据说存在于一些原材料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并将其加热到120度以上的食品中。由于薯片充分满足了上述条件,因此无论是日本农林水产省的调查还是国外的研究,都认定薯片中含有大量富含丙烯酰胺。2、炸薯条炸薯条也是富含丙烯酰胺的食品。分析结果显示炸薯条的丙烯酰胺的最大浓度是薯片的1.5倍。不是家里做的炸薯条就会安心,无论是自家制作的还是餐厅中的薯条检测出了丙烯酰胺,因此请多加注意。3、蛋糕、派类食物在使用小麦为原料高温环境下制作的蛋糕、派类食品中检测出了与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