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得了手足口病需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得了手足口病需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实验室检査】

1.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2. 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氣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和血糖升高。

3. 血气分析 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和酸中毒。

4. 脑脊液检查 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细胞计数增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5. 病原学检查 鼻咽拭子、气道分泌物、疱疹液或粪便标本中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可以确诊。

6. 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亦可确诊。

7. 胸部X线检查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8. 磁共振检査 神经系统受累者可见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的异常改变。

手足口病疫苗管几年 注意:打了疫苗后还会得手足口病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打了疫苗后,就不会再得手足口病,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打了手足口病疫苗只是不会得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组16型等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因为目前可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有二十多种,而手足口病疫苗只是针对EV71病毒所研发的一种疫苗,所以打了疫苗后还会得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大家需做好以下预防工作才行。

手足口病得了一次还会再得吗

还是有可能会再的手足口病的。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至少有二十多种,所以这次手足口病好了之后,还是有可能马上又再得手足口病。这不是上次手足口病的复发,而是又得了一种新的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所以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卫生。

成人会得手足口病么

成人也会得手足口病。

成人如果没有感染过手足口病的病毒,在流行期间如果接触了此类病毒,当然也是会引起手足口病发作的。而且成人身上有手足口病,是很容易传染给孩子的,所以更需要警惕。

成人可能得手足口病吗 成人得手足口病怎么办

成人的抵抗能力较强,得手足口病后一般两周左右可以愈合。但是如果一直高烧不退或者其它症状较严重,建议及时去医院治疗。还有,手足口病的疱疹很容易溃烂,溃烂之后传染性很高。所以要注意不要让疱疹溃烂,不仅会传染人,也容易受到感染,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春夏交替儿童易患三种病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症状伴随精神不好,警惕是重症

今年3岁的小明体质较差,经常需要到医院看病。近段时间一直高烧不断,口腔内也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谨慎的父母怀疑小明得了近段时间流行的手足口病,于是赶紧将小明送医诊断,果不其然,小明被确诊为手足口病。正当小明入院治疗的三四天后,1岁半的弟弟也不小心感染到手足口病。幸好诊断出来是EV1型肠道病毒感染,医生表示这种类型的手足口病没那么严重。经过医生的细心治疗和调养,小明兄弟俩正在逐渐恢复中。

提醒:

5岁以下的幼儿最容易感染上手足口病,3岁以下的孩子更容易得重症。尤其是孩子出现症状后,还伴随着精神不振,很有可能是重症,一定要注意防范,建议到医院做肠道检查。

要注意的是,如果疱疹长在口腔内,要注意是否是口腔溃疡。口腔溃疡一般长在双颊的口腔内,数量不多,并不严重,孩子患了口腔溃疡并不需要过分担心。

手足口病便是一种典型的病毒感染。防范手段与防流感相似,主要多通风、勤洗手。家长在给婴儿换尿布后,一定要洗干净手后才能喂食。

TIPS:并非所有医院都可以检查手足口病

如果是轻型的手足口病,在一般医院的儿科治疗便可。但要做检查或病情较重时,最好到专门有检查、治疗手足口病的医院。

2、毛细支气管炎

◎6个月以下小儿喘憋、痰多要注意

才出生5个月的小翔最近老是出现咳嗽、有痰,有一天在睡觉时突然出现喘声,表情看似很痛苦,父母十分着急便拨打了120。后来诊断才发现是毛细支气管炎,医院表示,痰卡在小翔的咽喉部位,如果迟一点送院,很可能出现危险。

提醒:毛细支气管炎虽然是冬季常见病,但最近广州变化无常,气温下降伴随着阴雨而来,毛细支气管炎有多发的迹象。

6个月以下的小儿更易患此病。

毛细支气管炎典型症状是出现咳嗽、喘憋。重症时,吸气时出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上腹部凹陷,面色苍白、口周发青、啼哭不止。建议如果孩子出现咳嗽、轻微出现喘憋,就要及时送医。

TIPS:小儿喘憋,拍背震出痰

罗菲表示,如果小儿喘憋厉害,堵住了呼吸道导致不能呼吸,很可能窒息而死。孩子喘憋可能是痰堵住了呼吸困难。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可以将五指紧靠,手掌窝起,手心形成凹洞,以这个手法,加上手腕的力度,从肩骨下方开始往上轻拍,震出孩子的痰。情况严重时必须送院。平常注意勤通风、勤洗手,注意饮食清淡,少给小孩吃甜食、煎炸食物。

3、急性喉炎

◎剧烈咳嗽、声音嘶哑要注意

小华平常爱跟小朋友玩耍,大声叫喊,经常出现声音变粗、沙哑,并伴随着咳嗽,父母见习惯了,也就没有多心。直到小华日前咳嗽不断,带有微烧,咳嗽时好像胸腔有回音一样,父母才带他到医院,检查后发现,病情较重需要住院治疗。

提醒:

孩子玩耍、叫喊过多可能出现急性喉炎,但春季病毒多也可能引发这种疾病。如果孩子出现感冒发烧,咳嗽声音嘶哑不断,有如犬吠的“扣扣”声,则要警惕是否是急性喉炎。罗菲表示,急性喉炎的检查可分为3级喉梗阻,达到2级以上就是情况严重,如果到了3级,则需要插管治疗了,急性喉炎严重时可能损害声带,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因此,出现这些症状时,家长要注意及时治疗。

TIPS:注意防感冒,少吃甜食

罗菲表示,急性喉炎多由感冒病毒引发。孩子感冒时,不要让他到处去玩,注意多休息、尽早治疗,不要传染给他人。平常也要注意勤通风、勤洗手,注意饮食清淡,少给小孩吃甜食、煎炸食物。

成人会得手足口病吗

成人也会得手足口病。成人密切接触手足口病患儿后也有可能会得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但所有年龄段的人均可能会感染上。每年都会有几例家长感染上手足口病。成人感染后症状相对比较轻,一般口服药物即可治愈。

手足口病可以出门吗 手足口病不出门就不会得吗

也可能会得手足口病。

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在手足口病高峰期,即使家长把孩子关在家里,防止其出门玩耍被传染手足口病,但最终还是感染了手足口病,这是因为手足口病也会传染给出门在外的大人们,而大人感染了手足口病,通常不发病,却会成为携带病毒的传播者,将手足口病病毒传播给家里或身边的健康幼儿。

手足口病会复发吗 再得手足口病危险吗

一般手足口病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即便再得手足口病,只要护理好了并不会太过危险。

但是有一种手足口病是例外的,EV71的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较为凶险,且有致死案例。但是这种危险性高的手足口病是存在疫苗的,实在担心自己孩子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打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有必要打吗 为什么有人认为手足口病疫苗没必要打

因为接种了手足口病疫苗还可能会得手足口病。

目前已知的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种类多达20种以上,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16(CA16)是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凶。而上市的手足口病(EV71型)疫苗只能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因此即使孩子注射了手足口病疫苗也还是可能会得手足口病,所以很多家长觉得没必要打。但这是错误的观念,毕竟打疫苗才几百块钱,能降低可能引起孩子死亡的几率,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手足口病得了一次还会再得吗

还是有可能会再得手足口病的。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至少有二十多种,所以这次手足口病好了之后,还是有可能马上又再得手足口病。这不是上次手足口病的复发,而是又得了一种新的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所以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卫生。

手足口病疫苗多长时间打一次 打了手足口病疫苗就不会得手足口病吗

还会得手足口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肠道病毒71型等多达20多种。目前生产的疫苗只能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对于因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能预防。

相关推荐

手足口病怎样才能确诊

手足口病有着比较典型的症状,此病发病时会有发烧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在嘴巴里以及手上,背部和肚子上会有疹子出现,当然了还要医院一系列的检查例如尿常规以及粪便常规等,会在标本中发现萨科奇病毒,这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这就基本上可以确诊手足口病了。一旦确诊后要立即接受治疗,否则会有生命的危险。 一般春秋季节,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会很高,前一阵子就接手足口病的孩子,刚来时症状很典型,嘴巴里以及身上有很多疹子,紧接着了粪便常规,发现了萨科奇病毒。于是就确诊是手足口病。 首先,手足口病有很强的传染性,需要

手足口病疫苗多长时间打一次 手足口病疫苗有必要打吗

非常有必要打。 虽然打了手足口病疫苗还是会手足口病,作为家长我们也要给孩子打手足口病疫苗,这是因为:导致我国孩子患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因就是肠道病毒71型,重症病例中82%、死亡病例中约93%都是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肠道病毒71型还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疾病。而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通常病症轻微,多数能自愈。 因此,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疫苗不仅可预防绝大部分手足口病的发病及其导致的死亡,还可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导致的其他疾病。孩子如果感染了其他肠

手足口病先从哪里长泡

一般先从口腔开始长泡。 手足口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肠道病毒,喜欢在人体潮湿、皮肤粘膜薄的地方生长,因此当人体感染手足口病发作时,首先出现病症的部位就是口腔黏膜有分散状的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然后开始患儿可能会接着出现发烧或不发烧的现象,最后患儿的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也会出现口里长泡的现象,如果之后患儿仅仅只有口里长泡,而手、足、臀部没有长疱疹,说明不是手足口病,而是疱疹性咽峡炎。 另外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与儿童出疹性疾病,如丘疹性荨麻疹、沙土皮疹、水痘、不典型麻疹

手足口病四个月有吗 如何避免四个月的宝宝感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4—7月份的高发期,尽量避免带小宝宝外出,除非是就医看病。一旦出门还要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假如医院要避免孩子不去接触医疗设备和其他小朋友,以免在医院感染上手足口病。 无论家里有没有手足口病的孩子,都要好以下消毒工作,如: (1)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 (2)患儿的奶瓶、奶嘴应充分清洗并煮沸消毒20分钟后(水煮沸后开始计时)使用; (3)患儿的衣物、被褥等织物需要单独清洗,用70℃ 以上热水浸泡至少30分钟; (4)对于可以擦洗或浸泡的玩具、学习用

宝宝手足口病会不会痒

大部分宝宝手足口病不会痒。 因手足口病出现的疱疹,虽然表面上疱疹看起来有泛红炎症的症状,但这类型的疹子多半不会让患者觉痒,只有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以下情况,觉手足口病的疹子会痒痒的。

手足口病能吃西瓜吗

能吃西瓜,但要注意量和吃法。 手足口病期间的患者虽说不能吃生冷的东西,这主要说的是平时熟制,不能放凉冰镇的食物,而若是吃常温的水果,如:西瓜、哈密瓜、猕猴桃、苹果、梨子等都是可以的。 手足口病期间患者会服药,一般不能吃具有解药性的食物,而西瓜味甘、性寒,并不具有解药性,因此可以吃西瓜。 通常医生会嘱咐手足口病的患者在病期不要吃干硬难消化食物,要吃点清淡流质或半流质实物,而习惯正属于这类食物,比较适合手足口病的患者吃。

手足口病疫苗多长时间打一次 手足口病疫苗多大打合适

目前上市的手足口病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6个月—3岁的孩子。 手足口病主要是感染学龄前孩子,5岁以下婴幼儿更易感染。而12—23月龄孩子的发病率、重症率和死亡率均最高,其次为6—11月龄孩子,因此建议孩子在6个月—3岁之间打手足疫苗合适,然后体内预防2年左右,基本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来说,手足口病的几率就比较低,没必要打疫苗了。

接触手足口病多久发病 哪些人群和和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容易被传染

另外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是被传染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抗病能力不强,一般若是直接接触了手足口病的患儿的,被传染的几率可达80%,家长需密切观察留意是否有发病症状,并及时就医诊治。 工作经常提不起劲,稍一点事就感累了,去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器质性病变,休息一段时间后你的精力又缓解,可持续不了几天,疲劳感又出现了,说明自身免疫力低下,这类人群容易被传染。 感冒成了你的家常便饭,天气稍微变冷、变凉,来不及加衣服你就打喷嚏,而且感冒后要经历好长一段时间才能治好,这类人群也说明自身抵抗力低下

手足口病疫苗后的不良反应 警惕:打手足口病疫苗后持续性不良反应现象

虽然目前没有发现有幼儿打完手足口病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有持续性现象,但毕竟手足口病疫苗是2016年才上市的,目前在观察阶段,不排除有特殊体质的幼儿,在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后出现续性不良反应现象,若是家长发现了幼儿有持续性发烧、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建议医院就疹,并向接种单位报告,及时检查治疗。

手足口病有什么危害

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于手、足、臀部、口腔等,发病者会引起水泡严重溃烂等。 手足口病主要发病在两周岁内的儿童,一般在幼儿园相对集中。手足口病带有传播性遇周边儿童有手足口病应该尽快隔离 发现孩子出现水泡的症状应该尽早医院就诊,小孩子免疫力不强,会引起高烧并发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往往就会危害生命 手足口病小孩发病水泡皮肤比较稚嫩容易溃疡,长期溃疡就难愈合的 感染,由于胃肠道病毒造成全身的感染,引发其它疾病。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少数的婴儿,发现手足口病应该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