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与黄芪的区别功效
黄芩与黄芪的区别功效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又被称为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等,其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对人体来说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作用,属于清热解毒药。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又被称为绵芪、绵黄芪等,其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对人体来说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作用,属于补气药。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益气
黄芪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
黄芪性甘温,能够补中气以益肺气。
淋病如何治疗 黄连解毒汤
方药:黄连、黄芩、黄柏、车前子、大黄、栀子、败酱草、萆薢。
服用方法:上药加水煎2词,各取300ml,分早晚2次各服300ml,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功效:栀子清热泻火;黄柏清热燥湿;黄芩、黄连用于泻火解毒;败酱草清火毒。此方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对于治疗淋病有很好的效果。
黄芪功效与作用
与西洋参、太子参相比来说,黄芪补气的效果毫不逊色,是适合老百姓补气的药。对于气虚、气短,容易感冒、易出汗的朋友,经常吃黄芪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医治疗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以及对于大病初愈的调养,和促进手术后伤口的愈合,都会用到黄芪。
黄芪本身具有强心、降压、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血管系统等作用,因此心血管系统不太好的人特别适合,普通人泡水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黄芪中含有的多糖配合抗肿瘤药物能够增强药效,而且副作用会降低。有癌症的人,长期服用黄芪,能起到较好的抗癌效果。
黄芪和黄芩是一种药材吗
不是。
黄芪和黄芩不是同一种中药材,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药,虽然两种中药材在名称的外形和读音上有些许相似,但是切不可认为是同一种中药材,并且两者的中药饮片在外观上有很多区别,实物可明显区别,其中黄芪显羽状形,而黄芩显披针形,包括两者的功能主治、性味归经都有很大区别。
黄芩和黄芪的区别 功效作用的区别
1.补脾益气,生血摄血,善治脾气不足,脾虚引起的中气不足问题,对脾气虚弱引起的精神疲倦,全身乏力,食少便溏等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补气的同时还能生血摄血,适宜于血虚症或有慢性出血的患者。
2.黄芪入脾,胃,肺经,补益肺气的功效显著,可治疗自汗,反复感冒,气短乏力,懒言,咳喘,胸闷等症。
3.黄芪还有促进肌肤排毒,创面愈合的作用,加上有很强的补气效果,能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对因风湿,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有益处。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偏于上焦及大肠,善清肺与大肠之火,有还有较强的止血作用;又善治温病热入气营血分证,肺热咳喘,湿温,暑湿,湿热中阻,湿热淋痛及痔瘘便血;还能安胎,治胎热,胎动不安。
黄芪和黄芩有什么区别
1、性味归经
黄芪是补气的中药材,性温、味甘,归脾经、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的功效;而黄芪属于清热燥湿的中药材,性寒、微苦,归肺经、胆经、脾经、大肠经、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作用。
2、组成成分
黄芩主要有效成分以多糖类化合物为主,还含有黄芪甲苷、黄芪苷、毛蕊异黄酮、异黄芪苷、三萜皂苷和黄酮类物质等等;黄芩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比如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素粗毛豚草素等等,还有甾醇和氨基酸。
3、功能主治
黄芪主补气,对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盗汗、体虚浮肿等症状都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并且黄芪还能帮助排脓生肌,对疮口久不愈合在症状有很好的改善,而黄芪主清热燥湿,对湿热、肺热咳嗽、心烦口渴、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
4、适用人群
黄芪时候脾气虚弱、表虚自汗、面色蜡黄、倦态乏力的人,也时候中气下陷导致脱肛、子宫脱垂的患者食用;而黄芩时候湿热体质的人食用,尤其是有高热烦渴、尿赤便秘、痈肿疮毒等症状的人以及胎动不安的孕妇。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抗菌作用:黄芩煎剂100%浓度,平板法试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琏球菌(a,B)、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试管法试验1:1280 浓度可抑制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a,1:640 浓度抑制溶血性链球菌B,肺炎双球菌及福氏痢疾杆菌、人结核杆菌H37,1:320 浓度可抑制霍乱弧菌、志贺氏痢疾杆菌;1:80 浓度时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黄芩醇浸液0.5g/ml或0。05g/ml,用琼脂斜面培养,药液与培养基1:1 混合,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黄芩醇浸液2g/ml浓度,平皿法试验对大肠杆菌、桔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醇提剂1g/ml浓度,用平板法试验时对脑膜炎球菌均有抑作用。
抗真菌作用:黄芩煎液,试管斜面法试验4%浓度抑制狗小牙胞菌及堇色毛癣菌,8%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10%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15%浓度抑制共心性毛癣菌及铁锈色毛癣菌。黄芩水浸剂1:3浓度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样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K、W、氏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
抗病毒作用:黄芩煎剂25-100%浓度,体外试验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有抑制作用。
抗炎抗变态反应:黄芩70%乙醇提取物200,500mg/kg 灌胃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50,100mg/kg 灌胃,可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渗出增加,对48/80(一种化合物名称,Sigma 生产)引起的大鼠足肿也有抑制作用,黄芩70%乙醇提取物500mg/kg 灌胃,黄芩素、黄芩甙及汉黄芩素100mg/kg灌胃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黄芩水提物100,200mg/kg 灌胃,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有抑制作用,但对氯化苦引起的小鼠接触皮炎(耳肿胀)无明显影响。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黄芩煎剂4g/kg 腹腔注射,对小鼠防御性条件反射可使阳性反射时延长,而对非条件反射及分化无影响,说明黄芩可加强皮层抑制过程。黄芩煎剂2g/kg,对伤寒混合疫苗致热家兔有解热作用。但也有报道黄芩水煎剂或酒浸剂5-9g/只灌胃,或2g/只im,均不能证明黄芩对伤寒疫苗致热家兔有解热作用。
对心血管的作用:黄芩醇提液1g/kg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压下降。黄芩煎剂0。06g/kg 静脉注射,对麻醉犬有明显降压作用。黄芩素20mg/kg 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压下降40-50%。黄芩浸剂灌胃/kg 灌胃,3次/天,连续4周,使慢性肾性高血压犬血压下降,心率变慢。黄芩甙2×10(-4)mol/l,在豚鼠离体主动脉条、肺动脉条、气管条及右心房均有竞争性的拮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引起的收缩作用,也拮抗异丙肾上腺素舒张气管和增加右心房自发频率作用,提示黄芩甙对a,B1,B2 受体均有阻断作用。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1、 黄芩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药对》:“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配柴胡,通调表里,和解少阳;配白术,清热安胎;配半夏,苦降辛开;配黄连,清热燥湿;配枳实、厚朴,消食和胃。
2、 抗菌作用。黄芩煎剂100%浓度,平板法试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琏球菌(a,B)、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试管法试验1:1280 浓度可抑制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 a,1:640 浓度抑制溶血性链球菌B,肺炎双球菌及福氏痢疾杆菌、人结核杆菌 H37,1:320 浓度可抑制霍乱弧菌、志贺氏痢疾杆菌;1:80 浓度时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黄芩醇浸液0.5g/ml或0.05g/ml,用琼脂斜面培养,药液与培养基1:1 混合,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黄芩醇浸液2g/ml浓度,平皿法试验对大肠杆菌、桔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醇提剂1g/ml浓度,用平板法试验时对脑膜炎球菌均有抑作用。
3、抗真菌作用。黄芩煎液,试管斜面法试验4%浓度抑制狗小牙胞菌及堇色毛癣菌,8%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10%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15%浓度抑制共心性毛癣菌及铁锈色毛癣菌。黄芩水浸剂1:3浓度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样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K、W、氏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
抗病毒作用 黄芩煎剂25-100%浓度,体外试验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有抑制作用。
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黄芩煎剂4g/kg 腹腔注射,对小鼠防御性条件反射可使阳性反射时延长,而对非条件反射及分化无影响,说明黄芩可加强皮层抑制过程。黄芩煎剂2g/kg,对伤寒混合疫苗致热家兔有解热作用。但也有报道黄芩水煎剂或酒浸剂5-9g/只灌胃,或2g/只im,均不能证明黄芩对伤寒疫苗致热家兔有解热作用。抗炎抗变态反应。
另外,黄芩能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降血脂作用保肝、利胆、抗氧化、抗癌作用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