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登革热的症状有哪些 典型登革热

登革热的症状有哪些 典型登革热

多为登革热首发症状,所有病人几乎都突起发热,高热占多数:热型以不规则型为主,其次可有弛张热、稽留热。70%的病人发热前常先有畏寒感或伴寒战,热程5—7天,热甚时出现惊厥,发热时可伴有出汗,热退时可有大量的出汗,若无并发症,热退后疾病即痊愈。

32%—74%的病人有呃逆、呕吐、腹泻、黑便。1/4的病例有肝肿大,个别有黄疸,脾肿大较少见。

皮疹多出现于发病后3—6天左右,70%的成人可出现皮疹,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同一患者可见两种以上不同形状的皮疹,以下肢、背部较多,维持3—4天,少数经1周后消退,大部分不脱屑;病人年龄越小,皮疹出现率越高。

约25%—50%的病例会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多见于发病4—6天,出血部位可为鼻腔、牙龈、消化道、皮肤、子宫等,以鼻出血居多,部分有多部化出血。

发热后即可出现头痛、全身关节酸痛、腰痛,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人有眼眶后疼痛或腓肠肌压痛。恢复期个别病人会出现脱发,持续2—3个月后脱发才恢复。

登革热潜伏期

登革热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早期症状较为明显,需要仔细观察和辨别。登革热潜伏期有多久呢?

登革热的潜伏期通常为2~15日,平均为6日左右。

登革热可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登革热。类型不同,在早期症状表现上也有区别。

典型登革热

1、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头痛、发热和眼球后痛,24h内体温可达40℃。同时伴有背痛,周身骨、肌肉及关节痛,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偶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出血。

2、皮疹于病程3~6d出现。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

3、出血 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

轻型登革热

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一般不出血,但浅表淋巴结常肿大,病程短(1~4d)。临床上类似流感。此型病例在流行时期多见,通常不就诊或不住院治疗而被忽视。

重型登革热

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在病程3~5天时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烦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等脑膜脑炎表现。

登革热有什么症状 潜伏期时间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2—15天,平均为6天左右,其长短与侵入的病毒量有一定的关系。在我国近年来所见的登革热,临床上可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及重型登革热3型。

登革热症状是怎么样的

登革热潜伏期3~15天,一般5~8天,一般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疼痛、疲乏不适、胃纳差等,主要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迅速高热、三红征(颜面潮红、颈红、胸背红)、多样性皮疹、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三型:

(1)典型登革热:突然起病、畏寒、迅速高热(一般24~36小时达39~40℃),少数呈双峰热。头痛、眼球或眶后痛,全身肌肉、骨关节疼痛、腰痛,少数患者出现腹痛。 极度疲乏,纳差。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胸、背皮肤潮红、表浅淋巴结肿大,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正常。热程通常为3~7日退热,部分病人在四肢、胸背可出现多形性皮疹,少数有出血倾向。 一般发热持续时间短,有轻度头痛及全身痛、皮疹少、无合并症者,可诊为轻型典型登革热。

(2)登革出血热:具有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2~3日后于四肢、面部、腋窝、粘膜可见散在性出血点,迅即融合成瘀斑。病情进展后有鼻觑、牙龈出血、消化道、子宫、阴道、泌尿道等1个以上器官出血。常见肝肿大而极少黄疽,红血球容积增高20%以上(由于血浆外溢,脱水而造成血液浓缩,浓缩程度越甚者病情越重),血小板低于10万/UL者。

(3)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出血热病人少数在持续发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恶化,出现皮肤变冷、湿润、烦躁不安、嘴唇紫钳、脉搏快而弱、脉压低(脉压差在20毫米汞柱或以下),血压下降甚至不能测出,休克期一般很短,如不及时抢救可于12~24小时内死亡,病程中还可出现脑水肿,预后严重。但如能及时正确处理,渡过危险期后可迅速恢复。

登革热后遗症严重吗

登革热通常情况下不会留下后遗症。

什麽是登革热和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

登革热最早是在西元l779年由david bylon在爪哇岛首先描述。由於可引起很厉害的高烧及肌肉疼痛,犹如裂骨一般,又俗称「断骨热」或「天狗热」。不同於肠病毒的人对人的传染,它必须藉由「蚊子」叮咬患者,成为病媒蚊,当病媒蚊再叮咬健康的人,才会使人致病。所以此病多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蚊子易滋生的地区,尤其以东南亚、非洲及印度为最多台湾中南部夏季酷热也易成为疫区。

它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斑蚊及白线斑蚊这两种蚊子,喜欢在白天咬人,栖息於阴凉有水处,不喜欢待在臭水沟,尤其喜欢下雨後的废轮胎及废弃的容器。登革热病毒必须藉由这些蚊子的叮咬,才可能传播出来,而依其抗原性的不同,登革热病毒又可分为l、2、3、4共四型。人若感染其中一型,其在体内产生的抗体并无法防护另外三型,以感染第2型最危险,易发生出血性登革热。这些病媒蚊叮咬登革热病患8至l5天後,就具有终生传染病毒的能力了。

登革热为何如此可怕?

登革热依其症状轻重分为两型:典型登革热及出血性登革热

典型登革热(即俗称的登革热) :此型较不具危险性,死亡率甚低,多为初次感染者。小孩症状较不明显,成人则出现严重症状,通常被病媒蚊叮咬後,经过一至七天的潜伏期,患者会出现突发性高烧(39至40℃) 、恶寒、前额及後眼窝的剧痛、肌肉痛,再经2至4天全身皮肤出疹,疹子由躯体开始向脸及手脚蔓延,整个病程约七天可结束,大部份病人可完全痊癒。

出血性登革热:这是最可怕的一型,死亡率高达15—5o%,喜犯八岁以下的小孩。多由於两次以上重复感染,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剧烈反应,造成全身血管的大量出血,临床症状上除了高烧、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全身倦怠外,常伴随流鼻血、吐血、血便、血尿、子宫出血及胸腹部积水。由於全身大量出血,常引起心肺衰竭及休克死亡,而其出血时间通常在发烧将退时才发生,所以常引起家长及医师的疏忽,因此登革热病人在退烧时,若出现皮肤湿冷、四肢冰凉、坐立不安时,更应提高警觉,即刻送大医院,不可轻忽。

登革热的症状与一般感冒发烧有什么不同

登革热的典型患者可表现出:

1、断骨热,不仅仅是发热,而且伴有明显的骨痛、关节痛、头痛、全身肌肉疼痛明显,全身无力;

2、虽然大多数登革热的发热持续时间在7天之内,但一部分病人有双峰热,即发热3-5天后体温下降,正常1-3天后又出现发热,并且在发热同时或者退热后,因为白细胞降低、徐诶下班下降等,病情可能加重,出现出血表现和皮疹,部分病人的皮疹有瘙痒感,严重者,如重型登革热、登革热出血热,会有内脏器官出血,甚至低血压、休克,有可能导致死亡;

3、不少病人有肝功能异常,甚至出现皮肤、眼睛发黄;

4、还有病人出现心肌炎表现,如心肌酶升高,或有心电图异常表现。合并肺炎等感染。

5、今年爆发出来的登革热疫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部分患者会具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胃口差和呕吐等。

6、但要强调的是,目前在目前登革热流行阶段,轻型登革热病人是最多的,他们的表现很轻,就像“感冒”一样,一般1-3天就自行痊愈了。

登革热有哪些表现

临床表现:

潜伏期3~14d,但通常为4~8d。按世界卫生组织分型标准,将登革热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我国近年来所见的典型登革热,临床上又可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登革热。至于登革出血热与登革休克综合征,实际上是登革出血热的两个临床类型。

典型登革热

1.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头痛、发热和眼球后痛,24h内体温可达40℃。同时伴有背痛,周身骨、肌肉及关节痛,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偶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出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在早期已可见。儿童病例起病较慢。症状较轻,体温也较低。

发热持续2~7d。部分病例于起病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d后又再上升,称为双峰或马鞍热型。发热期可有相对缓脉,虚弱感觉常需数周后才能完全康复。

2.皮疹于病程3~6d出现。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同一患者可见不同形态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皮疹持续约为3~4d。

3.出血 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出血多发生在病程的5~8d。

4.其他约1,4病例有肝肿大,黄疸不多见。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伴有休克。

轻型登革热

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一般不出血,但浅表淋巴结常肿大,病程短(1~4d)。临床上类似流感。此型病例在流行时期多见,通常不就诊或不住院治疗而被忽视。

重型登革热

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在病程3~5天时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烦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等脑膜脑炎表现。

登革热的表现

1.典型(普通型)登革热

(1)发热:通常起病急骤,畏寒或寒战,高热,24~36h内体温升高达39~40℃,多数患者表现为稽留热或弛张热,大部分患者经治疗5~7天后,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少数患者于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saddle fever),发热时常伴较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骨及关节疼痛,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患者于发热期的呼吸,脉搏加快,早期体征有颜面,颈,胸皮肤潮红,眼结合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恢复期常因显着衰弱而需数周后才能完全恢复正常,儿童病例起病可较缓慢,毒血症状较轻,恢复亦常较快。

(2)皮疹:常于病程的第3~6天出现,多为斑丘疹,可呈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及出血性皮疹(瘀点)等,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同时出现两种或多种皮疹,皮疹多先见于躯干,然后逐渐向四肢,头面部蔓延,最后分布于全身皮肤,皮疹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持续3~5天后逐渐消退。

(3)出血:出血多发生于病程的第5~8天,25%~50%的典型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皮肤,黏膜下出血等,出血范围的大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皮肤或黏膜下出血范围的直径不超过2mm者称为出血点,直径为3~5mm者称为紫癜,直径为5mm以上者称为瘀斑,当出血灶的皮肤明显隆起时称为血肿,可见于严重出血的病例,束臂试验亦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可用于疑似本病病例检查,检查方法是在前臂屈侧面肘弯下4cm处画一直径为5cm的圆圈,仔细观察圆圈皮肤有无出血点,如果发现出血点则用墨水笔标出,然后用血压计的袖带束于该侧上臂,先测定血压,再使其保持于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维持8min后解除压力,待皮肤颜色恢复正常(约2min)后,计算圆圈内皮肤出血点的数目,减去原有出血点的数目,若两者之差大于10则为阳性,登革热患者的束臂试验常呈阳性,由于束臂试验有可能使存在严重出血倾向患者的试验前臂出现瘀斑的可能性,因此,本试验不宜过多施行。

(4)其他:约1/4病例有轻度肝大,个别病例可有黄疸,但脾大少见。

2.轻型登革热 症状和体征较典型登革热轻,表现为发热较低,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无出血倾向,但浅表淋巴结亦常肿大,病程常短于5天,流行期间轻型病例较多,由于其临床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与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状较轻,故较易被忽视而漏诊。

3.重型登革热 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但发热3~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脑膜脑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谵妄,狂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缩小等,此型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可于24h内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

相关推荐

登革热什么症状 脑型登革热

病人在病程3—5天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谵妄、狂躁、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缩小。病死率甚高,因发展迅速,多于24h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登革热感染的辅助检查

从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经济成本来看,登革热为全球最严重的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疾病。该病毒主要是通过埃及伊蚊传播,超过100个国家报告过登革热爆发,2.5亿人生活在登革高感染区,每年会发生5000万到1亿例登革出血热,200000-500000例登革感染者最终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平均5%的登革出血热患者会死亡。 登革热检测试剂的用途: 一、用于定性的快速检测人群血清、血浆或全血中登革病毒的IgM及IgG抗体。可在15分钟内检测结果。 1、结果快速,15分钟出结果。 2、 结果值得信赖,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0%。

预防登革热 效隔离

病媒蚊叮咬登革热病患后就具了传染病毒的能力,登革热病毒的传播也是必须由病蚊叮咬才能从人传给人。因此效的隔离是预防疾病区域性扩散的效方法。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登革热类似症状要马上到医院就诊,发现和确诊的病人最好住院隔离或者注意做好居家隔离,避免登革热病毒再次通过蚊子叮咬造成传播。

蚊虫叮咬给宝宝带来的危害

1.登革热 登革热主要是由蚊子传播的热带疾病的一种,感染上登革热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从滤过性毒菌引起的流感到严重甚至致命的出血热。 登革热病毒在人与蚊子间来回传播导致极其痛苦的疾病。为大家所知的四种或四种血清型。登革热对孩子来说尤其危险。如果遭到一次后又因再次叮咬而被更严重的感染,将导致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会引起严重的内出血、休克和循环衰竭,并且它通常是致命的。 登革热越来越成为全球许多地方的瘟疫,而且可能很快超过疟疾成为由蚊子传播的病毒引起的影响人的最严重的疾病。 2.脑炎 脑炎的征状通常在被感染蚊

登革热症状是什么 轻型登革热

症状体征均较典型登革热轻,发热较低,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一般不出血,但浅表淋巴结常肿大,其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1—4天痊愈。在流行季节中此型较为多见,通常非常容易被忽视。

登革热潜伏期吗

1登革热这个疾病的潜伏期是5到8天左右的,该疾病的前驱症状鼻炎和结膜炎,同时伴突然高热和恶寒、以及头痛、还眼眶后痛和厌食等等的全身性的症状,患者第一次发热可达三十九度左右。 2患登革热疾病以后,建议在日常的生活饮食中,患者尽量不要吃热性的食物和食品调料的,比如花椒和大料等等。这些对机体都是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的。特别是在疾病的急性期,会降低患者的抗病能力的。 3患登革热疾病以后,建议在日常的生活中,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是治疗该疾病的比较关键的治疗方法之一的。特别是养成来良好睡眠习惯,每天的睡眠时间保证

登革热能够带来哪些危害

登革热一般起病比较急,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多种,对症治疗才能达到更好地效果,对于常见的登革热症状和特点的了解很重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登革热能够带来哪些危害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引起剧烈关节疼痛因而又称“断骨热”的登革热,1995年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流行:14万人得病,38人死亡。据“疾病控制中心”报道,登革热多年来不断恶化,失去控制,主要由于过去25年间忽略了关于灭蚊(携带登革热病毒的伊蚊)的治本方案;而人口剧增的拉丁美洲,给水设施和环境卫生又往往跟不上,已沦为这些伊蚊的理想滋生地

登革热和感冒的区别

登革热症状与感冒十分相似,因此常常人误以为是感冒而疏忽治疗,导致后果严重,那么登革热早期什么症状? 症状1:激烈头痛、后眼窝痛、骨头关节或肌肉痛; 症状2:发烧至38℃以上,3~4 天后身上出现红疹; 症状3:发病期间全身发痒。 如果发现以上3项的其中一项症状,就算是疑似登革热病例,需在24小时内到医院检查,家长们发现宝宝以上症状,应该要及时带娃治疗!

你了解登革热

登革热是自限性疾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通过蚊子传播的急性热带传染病,其症状是:突起高热伴畏寒,骨关节和肌肉疼痛,还可能伴颜面潮红、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眼结膜出血、肝脾肿大等。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出血性登革热,后者可导致患者死亡。“登革热”和其他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一样,目前尚无特效药,但属于自限性疾病,轻的1至2天可自愈,重的7至10天也能全部恢复,症型严重导致死亡的发生几率在万分之一以下。临床上一般都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等待病毒“自生自灭”。 两种“伊蚊”传播登革热 登革热之所以在最近几年

登革热传染源是什么 登革热属于几类传染病

流行性登革热定性为乙类传染病,登革热是因为登革热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在临床当中儿童石膏法群体,发生这个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转播感染,因此对这个病我们也要做好预防措施。因此具一定的季节流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