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百分比正常参考值
单核细胞百分比正常参考值
成人
成人的正常参考值是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绝对数是:(0.12~0.8)×109/l;
儿童
0.03~0.08(3%~8%),绝对数:(0.12~0.8)×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
出生后两周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
2.病理性增多
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等。
减少
无重要临床意义。
单核细胞的百分比升高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单核细胞是体内所有细胞中最大体积的一个细胞单核细胞的作用是可以吞噬外来侵入的一些病菌,是能够产生抗体的,是用来治愈人体受损伤的部位的,所以对人体来说十分重要,如果指数偏高或者是降低都会对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会使得人体发生炎症或者其他疾病。所以临床上会通过这种方法来判断是否有疾病的产生,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
单核细胞使血液里面最大的一个细胞,被称作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可以任意弯曲活动,他最大的功能就是能够吞噬掉衰老以及受伤的细胞。单核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力,在吞噬完抗原以后再转给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
那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是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在出现这样情况后,想要能够很好的解决,就需要对这样问题进行很好认识,使得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法。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
淋巴细胞正常百分比参考值是20--40%。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当绝对值高时,人体的免疫力就会低下,这个时期很容易感染一些疾病。引起淋巴细胞高的原因常见于病毒性的传染病如流感,需要注意的是要增强免疫力动能;至于用药方面不能盲目服用,如果在本身不知的情况下服用某些过敏性药物也会致使淋巴细胞增高,所以要遵医嘱,正确的认知才可以积极预防疾病。
引起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原因很多,如总白细胞数目下降,或淋巴细胞数目增多。常见于某些病毒性感冒,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药物的副作用等,临床还要考虑其他项目指标。
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主要是不成熟淋巴细胞,及浸润其他组织器官,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表现为正常造血细胞显著减少。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有关系。 通过以上介绍,对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因此在有这样情况后,都知道该如何做,不过在有这些问题的时候,在解决的时候,饮食是最佳之选,这样的方法对稳定患者疾病,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
血常规的参考标准
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
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
3:血红蛋白浓度(HB)(参考值:120~160),(单位:g/L)
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
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
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
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10^9/L)
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
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
15: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参考值:11~14.5),(单位:%)
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
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
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
怀孕甲亢症状有哪些 其它症状
1.运动系统。主要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低钾血症,少数可见甲亢性肌病。
2.甲亢孕妇可见心悸、心律加快、气促、胸闷,严重者可出现甲亢性心脏病。
3.孕检时发现白细胞总数偏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及单核细胞增多,血小板寿命也较短,有时可出现紫癜。由于消耗增加、营养不良和铁的利用障碍偶可引起贫血。
异常淋巴细胞百分比的介绍
淋巴细胞百分比率为临床化验血液常规检测,正常值为20.0-40.0%。白细胞系统在外周循环血中主要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功能
属白细胞的一种,由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产生,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
分类
可分为大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前者直径在10—15um,占10%,后者直径6—10um,占90%。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成熟淋巴细胞需依赖抗原刺激而分化增殖,继而发挥其免疫功能。
白细胞外周血液涂片,经wright染色后观察其形态,白细胞可分为5种类型,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3正常比率正常生理情况 淋巴细胞比率为:20%—40%,淋巴细胞检测属于临床化验血液常规的范畴,通过对白细胞检测并进行计数和分类即可对淋巴细胞的形态、比率进行观察。
4细胞变化增加
淋巴细胞增加(lymphocytosis):主要见于感染性疾病,且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也可见于百日咳、结核、布鲁病、梅毒等。此外,肿瘤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器官移植后也可出现淋巴细胞增多。
减少
淋巴细胞减少(lymphocytopenia):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以及放射线损、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专家表示,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当绝对值高时,人体免疫力就会低下,这个时期很容易感染疾病。如果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大多提示是病毒感染,如感冒、扁桃体炎等,可以使用双黄连、清热解毒、病毒唑等抗病毒的药物;如果查出淋巴细胞百分比只是高一点,自己又没有任何症状,就不用管它,因为自身的免疫力也可能将病毒消灭。但是,如果淋巴细胞百分比严重超出正常值,要警惕淋巴细胞白血病,它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主要是不成熟淋巴细胞浸润其他组织器官,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表现为正常造血细胞显著减少。
以上就是专业人士为大家介绍的异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或偏高的特点。所以说,我们平时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遇到上述类情况就要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检查或治疗。也要多注意异常淋巴细胞百分比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了解病情,解决病症。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危害有哪些
血常规中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只是相对而言,如果白细胞正常或偏低,再加上淋巴细胞偏高可能是由于某些病毒性感染、或病毒和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如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还有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淋巴细胞绝对值偏高如结核等;另外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再障粒细胞减少症会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而导致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增高。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需要看淋巴细胞绝对值是否也偏高,在有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会有所升高,白血病时血象改变很明显,并且需要骨髓穿刺才能确诊,你不要担心,再次复查血常规吧。 指导意见: 你好,建议你再次复查血常规,一次检查偏高不能说明有大问题,注意休息,清淡饮食.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是受到了病毒的感染。是白血病的表现。如果您在检查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状况,还是建议您再进行复查确认自己的病情,日常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注意,不要熬夜,养成好的作息习惯。
单核细胞百分率偏高原因
单核细胞的百分比有所偏高有可能是由于身体,有某些感染或者是血液性的疾病引起的。
单核细胞他吃人体里面体积比较大的白细胞,能够对异物有吞噬作用并产生抗体,在身体出现损伤,或者是抵抗某些病原的入侵以及人气对于各种疾病的免疫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身体出现某些炎症,比如疟疾,感染性的心内膜炎,某些急性的感染,活动性的肺结核。
或者是,白血病,骨髓瘤等各种血液性的疾病使得单核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的正常参考值:
参考值:0.40~0.75(40%~75%);(1.80~6.30)×109/L。
二、中性粒细胞的监测意义
1、增多
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2、减少
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三、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由于它们是藉糖酵解获得能量,因此在肿胀并血流不畅的缺氧情况下仍能够生存,它们在这里形成细胞毒存在破坏细菌和附近组织的细胞膜。
由于中性粒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酶,因此能将吞噬入细胞内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这样,入侵的细菌被包围在一个局部,并消灭,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当中性粒细胞本身解体时,释出各溶酶体酶类能溶解周围组织而形成脓肿。
中性粒细胞是血常规化验其中的一项,但是你会看血常规化验单吗?拿到血液化验单,通常病人都会很茫然,密密麻麻这么多数据,到底说明了什么?尤其是看到有几个升高或者下降的箭头,更是内心恐惧,不知道问题是否严重。
专家说,通常拿到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医生主要看三个数据,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而白细胞计数就是常说的血象,后两者则是白细胞的分类。所以,中性粒细胞数量需关注。下面就教大家该如何看血常规化验单。
一、中性粒细胞数量需关注
众所周知,白细胞是人体的“卫士”,专门帮助人体抵御细菌等外来入侵。不过,其实在这些卫兵里,有一队“精兵强将”更需要关注,那就是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进行战斗时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人体免疫系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医生来说,看血液化验单不仅仅看白细胞有没有低于正常值,还要关注中性粒细胞的数量。
如果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高,说明是单纯的细菌感染;如果淋巴细胞百分比高,则是病毒感染;如果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那就是既有病毒感染又有细菌感染。
血象中还会有嗜酸性细胞百分比和嗜碱性细胞百分比这两个数据,这主要是白血病的指标,嗜酸性细胞百分比高也可能是患者有过敏的情况。
还有两个需要关注的数据是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GB),如果低了就意味着贫血。红细胞增高则一般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原发性、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临床常见疾病。
二、中性粒细胞抗体的检测方法
可采集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来检测凝聚的中性粒细胞,不像红细胞凝集试验,粒细胞凝集程序不需加抗球蛋白试剂,仅依赖中性粒细胞自身能量凝聚。采用新生儿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母亲血清进行凝聚试验,能分析中性粒细胞特异的靶抗原,包括NAl/NA2,NBl/NB2,NCL,NDl,NEt,9a。
几种检测抗体的方法可用于检测抗完整中性粒细胞膜表面抗原的抗体。125L葡萄球菌蛋白和125L抗人IgG能同时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的IgG。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以间接免疫荧光法也可检测中性粒细胞抗体。临床可疑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的阳性率约为35%。阳性患者需做追加试验,用高速离心法去除免疫复合物,并且用Fc受体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封闭免疫复合物,再检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也能与正常骨髓髓样前体细胞反应,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血清易与不成熟的髓样前体细胞反应,同时对成熟粒细胞也反应。
鉴定特异抗中性粒细胞靶分子技术包括:蛋白质印迹法、免疫沉淀法和抗原捕获法,抗原捕获法用单克隆抗体在聚丙乙烯珠或多孔反应板内固定中性粒细胞膜分子,这些固定的分子经血清孵育,抗免疫球蛋试剂检测特异抗体。
血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
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
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
3、血红蛋白浓度(HGB)(参考值:120~160),(单位:g/L)
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
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
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参考值:43~76),(单位:%)
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 血常规10^9/L)
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
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
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
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
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
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
血常规检查各项正常值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 英文缩写 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 N 0.3~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 E 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 B 0~0.01(0~1%)
淋巴细胞 L 0.20-0.40(20%-40%)
单核细胞 M 0.03-0.08(3%-8%)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2、出血时间测定(BT) [正常参考值]
纸片法:1-5min。
3、凝血时间测定(CT) [正常参考值]
活化法:1.14-2.05min;试管法:4-12min。
淋巴细胞比例降低怎么办啊
在常规的血液检查中,常常要对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进行检查,其数值是身体情况的真实反映。淋巴细胞百分比出现异常主要分为增高和降低两种,很多人都会出现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只是不清楚具体的原因。那么,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是怎么回事?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外周血液涂片,经wright染色后观察其形态,白细胞可分为5种类型,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正常生理情况 淋巴细胞比率为:20%—40%,淋巴细胞检测属于临床化验血液常规的范畴,通过对白细胞检测并进行计数和分类即可对淋巴细胞的形态、比率进行观察。
淋巴细胞减少(lymphocytopenia):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以及放射线损、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急性淋巴结炎多数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病源,由于化脓菌侵淋巴管侵犯淋巴结所引起的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严重时常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如处理不及时可形成脓肿。病因多数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可能来源于口咽炎症、足部真菌感染、皮肤损伤以及前述的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
症状1.早期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可活动; 2.后期往往多个淋巴结粘连成硬块,不易推动此时表现皮肤常红、肿、压痛明显,并合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控制,可形成脓肿。 3.以颈、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多见。
上面就是对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是怎么回事的介绍,希望对患者的认识有帮助。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足以说明身体的免疫力大大降低,这种状况下人是很容易生病的,严重的还会产生较多的并发症,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检查出来的时候,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医治。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偶尔的一次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是正常的,如果是持续的偏高那就要去医院做检查,持续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大多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像是病毒性感冒,或者骨髓造血方面出现异常等。在医院检查的时候都可以看出。
2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增高常见于:病毒感染、结核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肉瘤等一些疾病,如果发现了就是定期去医院做检查,严重的及时治疗,避免导致更加严重,不要忽视。
3平时多喝水,多吃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要注意休息,这对平时预防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都是有好处的,平常不要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多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避免让自己生病。饮食业要规律。
淋巴细胞比率高是什么原因
1、感染
近期如果有感染性疾病,而且是病毒感染。一般是病毒性的感冒引起的,例如水痘、麻疹、病毒性肝炎、百日咳、结核、布鲁病、梅毒等。此外,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器官移植之后,都会出现淋巴细胞增多的现象。
2、淋巴细胞白血病
如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主要是不成熟淋巴细胞,及浸润其他组织器官,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表现为正常造血细胞显着减少。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有关系。确诊需做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
3、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如果患上处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并且乱吃药的话,则是会引起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因此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按照医生的吩咐进行服药,并且积极预防疾病,这样可以避免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的情况。
4、偶尔的一次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是正常的,如果是持续的偏高那就要去医院做检查,持续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大多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像是病毒性感冒,或者骨髓造血方面出现异常等。在医院检查的时候都可以看出。
5、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增高常见于:病毒感染、结核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肉瘤等一些疾病,如果发现了就是定期去医院做检查,严重的及时治疗,避免导致更加严重,不要忽视。
6、平时多喝水,多吃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要注意休息,这对平时预防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都是有好处的,平常不要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多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避免让自己生病。饮食业要规律。
单核细胞比率偏高
什么是单核细胞比率偏高?单核细胞约占3%,体积大,胞质丰富,染成灰蓝色,胞核常呈肾形或马蹄形,细胞形状不一,有圆形,多角形等.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性反应.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淋巴细胞则为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而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正常参考值】
成人:0.02~0.05(2%~5%),绝对数:(0.12~0.8)×109/L;
儿童: 0.03~0.08(3%~8%),绝对数:(0.12~0.8)×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出生后两周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
2.病理性增多:见于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等.
减少:无重要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几个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血常规检测(BR)含:
红细胞计数(RBC)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其值的高低对于提示累计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常参考值:
成年女性(3.5~5.0)×1012/L(350万~500万/mm3)
新生儿(6.0~7.0)×1012/L(600万~700万/mm3)2周岁后逐渐下降。
白细胞分类计数(DC)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百分比。血液中的白细胞根据其形态和染色性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正常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N)50%~70%
嗜酸性粒细胞(E)0.5%~5%
嗜碱性粒细胞(B)0%~1%
淋巴细胞(L)20%~40%
单核细胞(Mon)3%~8%
血红蛋白(Hb)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血红蛋白增高、减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正常参考值:
成年女性110~150g/L(11~15g/d1)
新生儿170~200g/L(17~20g/d1)
白细胞计数(WBC)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的所含的白细胞数目。白细胞是集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WBC值的高低可提示累计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109/L(4000~10000/mm3)
儿童(5~12)×109/L(5000~12000/mm3)
新生儿(15~20)×109/L(15000~20000/m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