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寒怕冷护好五个部位
畏寒怕冷护好五个部位
1、头部
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袭,易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头部还是最不善于留住热量的部位。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气温15℃时,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气温4℃时,占60%。所以,天越冷越要给头部保暖,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是能盖住前额的。头部出汗后不要立刻摘下帽子,应先到室内慢慢消汗,避免冷风直吹。此外,每天清晨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气血不衰。
2、鼻子
鼻子也经常裸露在外,如果鼻黏膜接触冷空气,黏液分泌会减少,毛细血管会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就变差,从而导致病菌进入肺内,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外出时戴个纯棉口罩,但最好不要用围巾遮挡,以防上面的细菌或织物纤维进入鼻腔。天冷时,可每天按摩鼻翼,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搓热后,沿鼻梁、鼻翼上下按摩30下。早起前、晚睡前各做1次,可增强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3、双脚
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脚冷则全身冷”。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但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血液供应往往不足。自身热能不够,就要求助“外援”,最好的办法是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全身都暖和起来。每次泡脚20分钟,水温42℃左右最佳,同时可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舒通经络的作用。鞋袜最好保暖透气、吸湿性好。
4、腰部
腰部第二怕冷,它是肾之腑,肾喜温恶寒,一旦它觉得冷就会立刻“闹情绪”,男性会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女性则容易月经紊乱、痛经等。因此,无论男女天冷时一定要穿中长外衣,不要让腰部裸露。平时可用双手搓腰: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处),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5、耳朵
耳朵体积小,接触空气的面积大,热量很容易散发。外加耳朵皮肤薄,耳廓缺少皮下脂肪的保护,极易长冻疮。因此外出一定要给它们“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坚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约5~10分钟。
畏寒怕冷怎么饮食
⒈姜蒜炒羊肉丝
原料:净羊肉250g、嫩生姜50g、青蒜苗50g、甜椒30g、黄酒、精盐、酱油、湿淀粉、甜面酱、植物油各适量。
制法
将羊肉洗净切成粗丝,放入碗中,加黄酒精盐拌匀,嫩生姜、甜椒切丝用,湿淀粉、酱油放入碗内调成芡汁,炒锅置大火上,油热后煸炒甜椒丝至熟,盛入碗内,锅内在放入油烧至七成熟,加入羊肉丝炒熟,在加嫩姜丝,甜椒丝及切段的青蒜苗炒数下,加甜面酱炒熟,放入芡汁,颠翻数下及成,当菜佐餐随意食用。
功效:温补脾肾,温胃散寒,适用于畏寒怕冷手足发凉等亚健康状态,既经济又实用,正好适合此症的人吃。
⒉虫草桂枣鸡汤
原料:鸡一只冬虫夏草3g、桂圆6g、红枣8枚、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
将鸡宰杀去毛和内脏,洗净后剁去脚爪,冬虫夏草用温水洗净,红枣去核,将冬虫夏草桂圆红枣一并放入鸡腹内,然后将鸡放入锅内加清水10碗,煮约3小时,加味精、精盐调味即成,当菜佐餐随意食用。
功效:温补脾肾,散寒壮阳,适用于畏寒怕冷手足发凉等亚健康状态尤其是腰膝酸痛的人。
畏寒怕冷怎么调理
有些人的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容易生粉刺,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而且大便容易黏滞,小便稠黄,性格上急躁易怒,也是典型酸性湿热体质的高危险族群。这时可利用番茄蔬菜汤与木瓜薏米粥来改善湿热体质,有清暑利湿、健脾合胃的效果,又可去水肿!
番茄蔬菜汤
食材:牛番茄2颗、圆白菜1/4颗、红萝卜半条、洋葱1/4颗、西洋芹1支、橄榄油适量、高汤600ml、盐巴适量、番茄酱3大匙
作法:
1牛番茄去皮,圆白菜、西洋芹、洋葱、红萝卜切小丁
2.锅内放橄榄油,先将红萝卜、洋葱、西洋芹炒香,再加番茄酱拌炒一下
3接着倒入高汤、牛番茄、圆白菜,煮滚后转小火,炖煮至喜爱的蔬菜口感,加盐调味即可。
木瓜薏米粥
食材:木瓜、薏米、大米、红枣
作法:
1适量的食材薏苡仁和米提前浸泡一下
2一颗木瓜去皮去籽,切小块
3锅中放入清水,放入薏米和大米,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煮30分钟
4煮至粘稠时,放入5颗红枣和木瓜块,继续煮5分钟即可食用
畏寒怕冷吃什么
1.桑葚干
桑葚干是目前水果及其制品中含天然铁最丰富的,每100克含铁425毫克,无愧于水果中“补血果”的称号。一般建议将桑葚干煮粥吃,每日食用一碗桑葚粥不但可以补血,还可以美容,但孕妇慎用。
2.紫葡萄干
紫葡萄是很好的补血水果。将葡萄晒制成干后,每100克含铁量在9.1毫克。而且葡萄在晒制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葡萄皮(葡萄皮的营养含量远远高于果肉),也有利于葡萄干中一些稳定营养素的保留,如铁、锌、锰、蛋白质、抗氧化物质等。
3.猪肝
每100克的猪肝中就含有铁质达到31.1毫克,并且除了含有丰富的铁质以外,同时蛋白质维生素A和叶酸等营养物质也不少,可以说猪肝的营养是比较全面的。
阴虚和阳虚有什么区别 怎么知道自己是阴虚还是阳虚
阴虚的人手心、脚心、胸口等五个部位会出现烦热的症状,所以多表现为怕热;而阳虚的人畏寒怕冷、手脚冰凉,所以表现为怕冷。
阴虚多表现为盗汗,也就是睡觉时出汗;而阳虚多表现为自汗,不自觉的出汗,不会因为天气炎热或者是劳累后出现,如果稍微劳累或者运动后又会出很多虚寒。
阴虚多表现为腰膝酸软、腰膝无力;而阳虚多表现为腰膝酸冷或是疼痛。
畏寒怕冷怎么回事
1.睡眠不足
如果你在前一晚没有得到足够的睡眠,这会让你感觉破败和情绪消极。
2.雷诺氏病
雷诺氏病会导致小动脉血管收缩和血液流量减少。
3.体重过轻
这里指的是肌肉和身体脂肪。肌肉可以产生能量,而脂肪可以作为绝缘物与外界隔绝。体重太轻意味着没有足够的、肌肉和身体脂肪与寒冷对抗。
4.缺铁
缺铁的人由于血红素较少,影响了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组织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人会因产生的热量不足而感到异常寒冷;血压低的人末梢血液循环不足,人体组织同样得不到足够的氧和能量,也会畏寒。
畏寒怕冷的原因
1、缺铁的人由于血红素较少,影响了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组织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人会因产生的热量不足而感到异常寒冷;
2、低血压的人也会表现出怕冷的情况,是由于人体的组织得不到能量与氧气所造成的;
3、身体中的甲状腺素分泌不足的时候皮肤等部分的血液循环减慢,产热不足就会对冷的反应更加强烈;
4、更年期女性身体里的雌激素水平较低,影响了神经血管的稳定,容易出现腰、腹、手脚和全身发冷.....
5、对西医来讲,还有可能是运动少,使血液循环减弱,或者是营养物质吸收不够引起。
6、还可能使由于先天的体质问题决定的,先天体质偏寒,四肢发凉就会出现怕冷的情况。
中医认为:“阳虚则外寒”,人体阳气衰微,气血不足,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故而怕冷。究其原因,一部分女性是先天体质,
清代医家在《医理辑要》一书中指出:“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说明女性阳气一向虚弱,容易出现怕冷畏寒或感受寒邪。
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大病久病,如长期月经过多,或宫外孕失血,或胃肠疾病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所致。因为中医认为,气血是相互相成的,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失血必导致气的虚弱,而气属阳,因此,气虚也会出现怕冷畏寒,常伴面色苍白,气短乏力,懒于说话。
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都源于阳虚,应该及时进补或治疗,尤其是发育过程中的女孩子,冬天手脚冰凉,容易感冒。及时治疗则可改善其体质。
畏寒怕冷的食疗
鸡丝阿胶汤
原料:鸡胸肉100克,牛奶,阿胶,姜,盐2克。
做法:鸡胸肉洗净、切丝;阿胶浸透发开、洗净切块,放沸水锅内煮2小时,捞出沥水;生姜洗净,去皮切片;鸡肉丝、阿胶、姜片、鲜牛奶同放炖盅内,盖上盅盖;隔水炖1小时,取出,加入精盐调味即成。
黄芪牛肉汤
材料:牛肉1000克,黄芪,党参,大葱,姜,料酒,小葱,胡椒粉1克,盐。
做法:将黄芪、党参洗净,装于双层纱布袋内封口做成中药包;牛肉洗净、切块,姜、葱洗净;沙锅置大火上,倒入鲜汤2000克,放入鸡骨架、牛肉块、中药包煮沸,撇去浮沫,加姜、葱、料酒,移至小火炖熟,拣去中药包、姜、葱、鸡骨架,加入精盐、胡椒粉、味精、葱花即成。
干姜肉桂羊肉汤
材料:羊肉,干姜,肉桂,盐1克,大葱3克,花椒粉1克。
做法:羊肉洗净切块,放入锅中与干姜、肉桂共炖至肉烂,然后加入盐、葱花、花椒调味,入味后即可出锅。
畏寒怕冷是肾虚吗
肾虚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肾虚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肾阳虚。肾虚的症状:肾阳虚的症状为腰酸、四肢发冷、畏寒,甚至还有水肿,为“寒”的症状,性功能不好也会导致肾阳虚;肾阴虚的症状为“热”,主要有腰酸、燥热、盗汗、虚汗、头晕、耳鸣等。现代科学证明,当人发生肾虚时,无论肾阴虚还是肾阳虚,都会导致人的免疫能力的降低,有更多的证据表明,肾虚发生时,肾脏的免疫能力降低,而肾脏的微循环系统亦会发生阻塞,肾络呈现不通。所以对于肾虚的治疗应防治结合。
肾虚的症状在脑力方面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
肾虚的症状在情志方面表现为:情绪不佳情绪常难以自控,头晕,易怒,烦躁,焦虑,抑郁等。
肾虚的症状在意志方面表现为:缺乏自信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工作没热情,生活没激情,没有目标和方向。
畏寒怕冷不一定就是肾阳虚,一般肾阳虚以手足心冷为主。全身怕冷,一般是气血虚的表现。肾阳虚用:右归丸、桂附地黄丸等。气血虚用八珍丸、复方阿胶浆、益气养血口服液等。
畏寒怕冷是是肾阳虚,吃些补阳的食疗比较安全。因为你说的不全,不只你说的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男性还是女性,要是年轻人,可以买些肉苁蓉配枸杞子,海马,鹿茸,泡酒,就可以了。
肾阳虚。可以通过饮食和吃药进行调理。像中药的话,有肾气丸,药店有买的。饮食方面来说,最好在秋冬季节进行调理,这是符合中医“秋冬养阳”即所谓的因时制宜,可以吃羊肉加少许生姜附子炖着吃,还有像狗肉和当归生姜炖着吃,这些都是补阳较好的血肉有情之品。
以上这些就是关于肾虚的具体表现啦,畏寒怕冷的情况也是很多的。当然肾虚的表现是很多的,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而且病发的原因也是很多的,每个人的表现都是不一样的,还是要看具体的情况的。遇到畏寒怕冷的情况可以到医院就医,让医生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给医生下一个准确的诊断才能更好的进行治疗。
畏寒怕冷怎么调理
中医解读:卫阳不足
背部为人体之阳面,足太阳经脉从头走足,行于人体的背部。而“太阳为人身之藩篱,主肌表,外邪侵袭,大多从太阳而入”,所以,如果保卫人体阳气的卫阳不足,就会常常感到背部发冷,抵御外邪的力量减弱,就会经常感冒就会经常感冒。而且,如果卫阳不足,就会使内在的阴津不能自守,还会出现“自汗出”,也就是说,不仅怕冷,而且还经常手足出汗。
1、姜茶饮
每天早晨起床后,切两片生姜放入茶杯,加开水冲饮,也可加入一些枸杞。直至味淡,弃去生姜。
2、按揉合谷、肺俞穴
两手虎口交握,大拇指末节对着另一手虎口的边缘,弯曲大拇指,指尖落在手背处,就是合谷穴,闲暇时交替按揉30-50下;肺俞穴在背部两个肩胛骨内上角,平行于第3胸椎棘突下,在脊柱2指旁边的位置。如果自己不方便按揉肺俞穴,可以用按棒来轻轻按揉。
畏寒怕冷吃鸡肉
一、鱼虾——微量元素最多的肉
鱼虾中的微量元素极为丰富,含钙、铝、铁、锰、铜、钴、镍、锌、碘、氯、硫等,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水产品虽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不宜多吃。受海洋污染的影响,水产品内往往含有毒素和有害物质,过量食用易导致脾胃受损,引发胃肠道疾病。
二、羊肉——最滋补的肉
羊肉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之功效,对气喘、气管炎、肺病及虚寒的病人相当有益。还能益肾壮阳,补虚抗寒,强健身体,是冬令的滋养食疗珍品。但需注意的是,羊肉毕竟性偏温热,并非人人皆宜。阴虚火旺、咳嗽痰多、消化不良、关节炎、湿疹及发热者应忌食。
三、牛肉——最强壮的肉
凡身体虚弱而智力衰退者,吃牛肉最为相宜。牛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
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但牛肉的肌肉纤维较粗糙不易消化,有很高的胆固醇和脂肪,故老人、幼儿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四、鸡肉——脂肪最少的肉
这里说的鸡肉,是指去皮的鸡肉,因为鸡的脂肪几乎都在鸡皮。每100克去皮鸡肉中含有24克蛋白质,却只有0、7克脂肪。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症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畏寒怕冷吃五种中药
畏寒怕冷吃5种中药
1.人参
人参是特别适合冬季进补的佳品,人参中含有人参苷,可以提高抗应激作用,可以提高人体抗缺氧、耐高温和低温的能力。另外人参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与冠脉血流量,可抗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对心脏功能、心血管、血流都有一定的影响。
2.当归
对于一些冬天容易手脚冰凉的人来说,当归是再合适不过的滋补中药了,很多人感到手脚冰凉,这是因为阳气不足,血脉不畅通,血液无法输送到四肢末端,那么,我们可以用10克当归配上250克羊肉,再加上10克熟地、六七片生姜熬成汤,有很好的养血温阳的作用,喝了这个汤,手脚很快就会暖和起来。
3.枸杞子
畏寒怕冷如何调理呢?常识枸杞子吧。冬天食用枸杞子可以起到扶正固本和扶正怯邪的功效,不但增强机体功能,促进健康恢复,而且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抵御病邪的侵害。
4.西洋参
冬季怕冷不妨泡一些西洋参来进补,西洋参提高免疫力,防治畏寒怕冷。西洋参作为补气保健首选药材,可以很好地补气养血,可以促进血清蛋白合成、骨髓蛋白合成、对蛋白的合成起到促进作用,器官蛋白合成等,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机体的免疫力起到提高的作用,抑制癌细胞生长,有效抵抗癌症。
5.黄芪
冬天吃一些黄芪进补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抗寒效果,黄芪具有增强人体的防御功能,提高预防外感性疾病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