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老年人低血压的中医疗法
针对老年人低血压的中医疗法
通常认为,血压若长期保持在90/60毫米汞柱或以下时,可称为“低血压”。医学调查显示:老年人中,2/5的中风患者、1/4的心肌梗死患者是由低血压引起的。
为什么老年人低血压会诱发中风与心肌梗死?因为随年龄增大,人的血管硬化程度会不断加重,特别是脑血管硬化与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可使它们调节血流量的功能逐渐减弱或丧失,这时只有靠一定的血压才能维持适当的血流量。当血压过低时,血流缓慢,脑血管和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造成供血、供氧不足。同时,血流变缓还容易引致栓塞,从而诱发中风或心肌梗死。
老人一旦得了低血压,采用中医治疗会有比较好的效果。中医认为,低血压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伤正、失血耗气等有关。平时可多吃山药、苡仁、桂圆、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红枣、人参、黄芪等。在肉食中,要多吃瘦猪肉、羊肉及鸡肉、鸽子肉;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平时也应多吃一点,尤其是黄豆、黑豆、红豆等豆类食品,对控制血压有很大的好处。
另外,中医有些药物也可以起到升压的作用,老年人可适当采用。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人参6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后服用,每日1剂,连服1周。
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开水浸泡代茶饮,连服10—20天。
3.黄精30克、党参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此外,艾灸治疗对低血压有较好疗效,常用艾灸百会、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持之以恒,就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老年人低血压不能吃什么
1、加强营养,荤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多食补气血、温补脾肾的食物,如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可常食用。人参炖瘦肉、当归煲羊肉、田七炖鸡等对低血压患者均十分有益。多喝汤,多饮水,增加盐份摄入。
2、如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纠正贫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脑的供血量,提高血压和消除血压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状。
3、伴有食少纳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4、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12-15克(但食盐摄入量亦不可太高)。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品,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5.少吃赤小豆、葫芦、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绿豆、大蒜、海带、洋葱、葵花籽等具降压效应的食品;
老年人低血压不能吃什么,大家应该去了解老年患者的饮食治疗,在饮食上注意一些,也能够很好的缓解低血压的现象,到了老年阶段大家都要能够定期的去测量自己的血压,出现了一些异常的情况也能够更好的采取一些治疗措施。
老人突然血压低怎么回事
老年人低血压的常见原因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是导致老年人低血压的常见原因,除我们熟悉的心源性、周围神经或血管张力增高等因素外,嗜铬细胞瘤、甲状腺机能减退、艾迪生病和低血糖症等内分泌或代谢机能障碍疾病导致老年人低血压的也不容忽视。除身体疾病因素外,药物等也是造成老人低血压的原因。
老年人低血压的常见原因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引起的老年人低血压通常是因为老人睡姿、饮食、外部环境、作息时间等因素导致血压低于正常值的情形,这类低血压通常不需借助医学治疗,而且症状相对较轻。由于生理性老人低血压与日常生活行为等因素关系密切,所以要注意做好日常生活的保健工作。
老年性低血压有什么危害
老年人低血压常低于90/60毫米汞柱,成为低血压。我国中来年中,以体质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占多数。老年人患低血压也是病,绝不能忽视,因而能引起脑血管意外,据统计,有低血压引发的脑卒中占的比例约有40%左右。
医学研究认为,血压低的中来年人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高,血凝度也高,易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加上动脉硬化,血管腔变得狭窄,血管壁弹性减弱,容易形成血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
低血压好容易引起头晕眼花、心慌气短、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的症状,老年人低血压的危害程度不亚于高血压。
老年人低血压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老年人常常有各种疾病,低血压也是老年人可能发病的疾病,其实老年人的低血压有时可以通过生活护理,做到有效预防,从而避免低血压给老年人带来的伤害,今天就让我们详细了解老年人低血压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相信对您更深了解老年人低血压预防有帮助。
1、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
2、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起立时不能突然,要转身缓缓而起,肢体屈伸动作不要过猛过快,例如提起、举起重物或排便后起立动作都要慢些。
3、洗澡水温度不宜过热、过冷,因为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冷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
4、对有下肢血管曲张的老人尤宜穿有弹性的袜子、紧身裤,以加强静脉回流。体格瘦小者应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
5、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减少发病。如果你还想继续了解更多介绍低血压的内容,小编为你推荐文章:长期低血压对身体的危害。
通过我们对老年人低血压预防的相关介绍,您是否对老年人低血压疾病更深了解。老年人常常有着诸多疾病,给老年人正常生活带来很大伤害,对此,老年人日常一定要做好健康预防和护理,减少疾病发生以及疾病伤害,让老年人的晚年更加幸福,希望本文对您了解低血压护理有用。
老年人低血压的危害
一般来说,成年人高压(收缩压)低于75~85毫米汞柱时即称为低血压。老年人引发低血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衰退、神经调节功能低下;动脉硬化使动脉弹性减小;体质虚弱;在闷热或室内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及长期卧床,体位突然改变等。此外,糖尿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会诱发低血压;膀胱内压力骤减,如夜间排尿后,则可反射性地使血液流回腹腔而引起短暂性低血压。低血压主要分为5类:1.原发性低血压,又称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情绪不稳,体质瘦弱的老人,女性多见;2.继发性低血压,如失血、休克、心肌梗死等,由于血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的结果;3.体位性低血压(即直立性低血压),长期站立或从平卧位变为直立位时发生的低血压,常见于植物神经失调,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冬眠灵等)引起;4.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的低血压,常由于低钠、血容量减少、心搏减少等引起;5.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营养不良所致的低血压,如结核病、慢性肝病、慢性肾病、重症糖尿病等。
老年性低血压患者往往有头晕、眼花、疲倦、头痛、健忘、心慌气短、睡眠欠佳等不适感觉。低血压的人还爱打哈欠,这表明体内明显缺氧,而本能地试图通过打哈欠多吸进一些空气,以改善大脑缺氧。
医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血压略有增高是正常现象。而老年人表现为低血压反而对健康不利,因为往往会促进缺血性中风的发生,成为间接危险。这是因为血压偏低的老年人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和凝固性高,使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加之动脉硬化使血管腔变得狭窄,血管壁弹性减弱,因而容易形成血栓而导致缺血性中风。此外,老人血压太低还易导致昏厥、摔跤和受伤。总之,老年人低血压会明显增加死亡率。
低血压有一定的遗传性,父母患有低血压其子女患低血压的风险就比较大。静脉曲张患者容易引起低血压,这是因为在扩张的静脉中最多可积存半升血,这些血就不能参加血液循环,因而易使血压下降。
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针对老年高血压,中医学认为,人在年过半百之后,脏腑功能开始逐步虚衰是产生老年高血压病的根本原因。中医药控制高血压从根治起,通过平衡脏腑阴阳,辨证施治,在降低血压的基础之上,主要是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老年人高血压的血压波动比较大,特别是收缩压。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所造成的。因此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测量血压,随时调整用药量。
老年人高血压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治疗高血压药物中更易发生,这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也有关系。因此应慎用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容易出现假性高血压现象,这类高血压患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耐受较差.更易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不应太快,不应降得太低。
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要降低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对心脏危害性更大,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同时也更易发生脑卒中。
。老年人低血压的危害
老年人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老年低血压国内研究相对较少。但实际上,它和高血压一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长期的症状性低血压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低血压对老年人的危害。
对于老年人来说,低血压可能是一时性的,也可能是长期性的,它可以造成老年人各器官的供血不足。由于大脑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低血压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性损害极为突出,甚至会导致各种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性衰退。会使人经常感头晕、头痛、眼前发黑、健忘、思维迟钝,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低血压也会导致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症。老年人表现为低血压反而对健康不利,因为往往会促进缺血性中风的发生,成为间接危险。这是因为血压偏低的老年人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和凝固性高,使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加之动脉硬化使血管腔变得狭窄,血管壁弹性减弱,因而容易形成血栓而导致缺血性中风。此外,老人血压太低还易导致昏厥、摔跤和受伤。总之,老年人低血压会明显增加死亡率。
老年人低血压可多吃些盐
一些老年人认为血压低些好,有些血压低的老年人还为自己没有高血压这一富贵病而庆幸,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
其实,老年低血压也能引起脑和心脏的严重供血不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高血压病。
低血压容易造成人体各器官的供血不足,尤其易引起脑组织的缺血,病人常常感到头晕、头痛、眼前发黑、健忘、思维迟钝,同样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
对于老年性低血压,首先要查找原因,如降压过度者应暂停服降压药物,患有贫血、慢性胃出血等病时要及时诊治;如果患的是体位低血压,在起立或起床时要动作尽量缓慢,不可操之过急,每变换一次体位,要休息2~3分钟;体质虚弱者宜加强营养。
低血压的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在饮食上应注意增加营养。
低血压患者可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约为正常食盐量的2~3倍,即每日20~25克,多摄入盐后还要多喝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
另外,滋补药也可调节血压,可每日服用桂圆肉6克,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人参或其它中药,也可用肉桂、桂枝、炙甘草各9克,开水浸泡,当茶饮,连服10~20天,效果也很好。
老人低血压是什么原因
1、体位性低血压
这种也叫作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的血压会急剧下降,一般在平卧位、长时间站立或者突然起立的时候最容易出现了,这种老年人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老年人自身的神经调节功能出现了低下,继而引发动脉硬化二导致的。
2、运动性低血压
老年人参加运动的时候,一旦精神紧张或者是久蹲之后突然起立,都会出现低血压的现象,这时候还会出现耳鸣、头晕、眼发黑等各种不适症状。这种老年人低血压的症状一般是由于运动过于剧烈而引起的,需要及时停止运动,休息之后即可缓解。
3、体质性低血压
此类老年人低血压一般在体质瘦弱老年妇女中是最常见的,而且往往还会呈现家族遗传倾向。患者出现症状之后,就会有乏力、头晕、心跳等症状,即使检查也可能查不出来任何的疾病。
4、药物性低血压
到底老年人低血压怎么回事,有的时候,老年人一旦服用了降压的药物,比如说速尿、双氢克尿噻等利尿药,胍乙啶、甲基多巴、优降宁等,氯丙嗪、奋乃静等安定类药,这样也很容易出现低血压的症状,需要引起重视。
老年人低血压注意事项
病因治疗: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应该加强营养,在平时要多吃补血养血的食物,可以多喝乌鸡炖红枣汤,这样能够起到补血益气的作用。因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就应该停用,或者调警用药的剂量,如果高血压药病人服用了降压药后,出现了血压下降过快的时候,就应该改用温和的降压药或者停止服用降压药。对于体位性低血压病人来说,注意久蹲的时候起身不能够太快。
适当加强锻炼。像平时要保持生活有规律,不能够过度疲劳,而且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应该适当的参加户外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可以改善神经和血管的调节功能,能够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老年人锻炼项目包括太极拳和散步以及健身操等活动。
调整饮食。老年人的饮食应该进行少食多餐的原则,在平时不能吃得太饱,特别是晚餐应该少吃,在平时应该多喝开水,还可以适量的喝茶,同时还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当然还要补充一定的蛋白质,可以多喝豆浆和牛奶,要多吃五谷杂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