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怎么办
类风湿性关节炎怎么办
目前,RA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外科治疗和心理、康复治疗等。
(一)一般性治疗
包括休息、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物理疗法等。卧床休息只适宜于急性期、发热以及内脏受累的患者。
(二)药物治疗
RA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DMARDs、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
1.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能减少促炎症反应的前列腺素产生,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肿胀和僵硬,但对于延缓疾病进程和阻止关节破坏没有作用。因此,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同时,应加用DMARDs,以达到既能很快控制症状和减轻患者痛苦,又能控制病变进展的目的。
2.改变病情抗风湿药 DMARDs
能够阻止关节破坏、保持关节功能、延缓病情进展,但没有证据显示其可以治愈毁损的关节。强调早期治疗,一旦确诊RA就应使用DMARDs。
(1)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通过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嘌呤合成受抑,抑制细胞增殖。同时MTX可以抑制白细胞的趋向性,有直接抗炎作用。其起效时间为1~2个月,用法为每周7.5~25mg。可以口服、肌注或静注。小剂量应用很少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口炎、皮疹、脱发、转氨酶升高,偶有骨髓抑制、肝纤维化、肺间质病变(罕见但严重,可能危及生命),可引起流产、畸胎和影响生育能力。
(2)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SSZ治疗RA的确切机制不清,但临床观察证实可减轻关节局部炎症和晨僵,可使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一般1~2个月起效,从小剂量开始,0.25~0.5g/次,每日3次开始,逐渐加量至每日2~3g,分次口服。如应用4个月无效应改变治疗方案。常见不良反应有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肝酶升高,偶有骨髓抑制,磺胺过敏者不宜服用。与MTX相比,SSZ不良反应较少,ACR推荐用药初始3个月内每2~4周检测血常规,以后每3个月检测1次。并定期检测肝功能。
(3)抗疟药(antlmalarials):有氯喹(chloroquine,CQ)和羟氯喹(hydroxychoroquine,HCQ)2种,目前临床常用药物为HCQ。此类药物有抑制滑膜破坏作用。该药在体内代谢和排泄缓慢,服用后3~4个月疗效达高峰,至少连服6个月后无改善才能宣布无效,有效后可减量维持。
(4)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LEF是一种异恶唑衍生物,可以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和酪氨酸激酶的活性。由于与MTX是通过不同环节抑制细胞增殖,所以二者有协同作用。一般起效时间为1~2个月,剂量为10~20mg,每日1次口服。其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皮疹、肝酶增高、疲乏无力及白细胞减低等。不良反应监测同MTX。
(5)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AZA是一种嘌呤类似物,进入体内后可代谢为6-巯基嘌呤,两者均可干扰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化,并通过反馈抑制,减少嘌呤的生物合成。AZA起效时间为2~3个月,常用剂量为1~2mg7(kg·d),一般100mg/d,每日1次口服,维持量为50mg7d。不良反应有脱发、皮疹、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损害,偶可引起胰腺炎。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等。
(6)青霉胺(D-penicillamine,D-pen):D-pen是一种青霉素的衍生物,可抑制淋巴细胞转化,使抗体生成减少,稳定溶酶体酶,与铜结合而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3~6个月起效,0.25~0.5g/d,每日1次口服,维持量0.259/d。该药不良反应较多:恶心、呕吐、皮疹、口腔异味、关节痛、蛋白尿、骨髓抑制,偶有严重自身免疾病。
(7)环孢素(cyclosporin,Cs):环孢素与其他免疫抑制剂相比其对细胞免疫抑制作用更特异。常用剂量3~5mg/(kg·d),维持量是2~3mg(kg·d)。环孢素主要不良反应有高血压、肝肾毒性、胃肠道反应、牙龈增生、多毛等。肾功下降和血压升高是减量甚至停药的指征。服药期间应查血常规、血肌酐和血压等。
(8)金诺芬(auranofin):为口服金制剂,4~6个月起效,初始剂量为3mg/d,渐增至3mg,每日2次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以皮疹和稀便较常见,个别患者可见白细胞减少和蛋白尿等。
(9)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C):较少用于RA关节炎治疗,临床多用于治疗RA威胁生命的关节外表现如:血管炎、肺间质纤维化等。由于RA关节外表现发病率很低,所以很难获得RCTs证据。
(10)米诺环素(nunocycline):可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合成及活性,抑制滑膜T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功能及细胞因子产生。有研究结果证实其可改善RA病情,甚至对HLA-DR4+患者可延缓影像学进展。偶有头晕、肝酶升高,无其他不良反应。但缺乏大样本对照观察,需要进一步研究。
3.生物制剂
(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TNF-α作为促炎症因子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处于关键环节,TNF-α拮抗剂通过与TNF-α结合,调整免疫反应,从而缓解RA症状。目前用于治疗RA的TNF-α拮抗剂有三种:可溶性TNF-α受体(完全人源化的TNF-α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Etaner.cept)、TNF-α仅的单克隆抗体(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和完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Adalimumab)。此外英国风湿病协会2005年指南明确提出禁忌标准包括妊娠或哺乳妇女,活动性感染,在过去12个月内发生细菌性关节炎,NYHA3级或4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明确脱髓鞘病史。
(2)白细胞介素-1(IL-1)受体拮抗剂:IL-1受体拮抗剂Anakinra可抑制滑膜细胞和软骨细胞产生前列腺素、基质金属蛋白酶,具有软骨保护作用。临床试验显示Anakinra对控制炎症和阻止关节破坏有中等度疗效,联合MTX治疗可提高疗效。
(3)T细胞活化拮抗剂:CTLA-41g(Abatacept)为人CT-LA-4细胞外部分和人IgGIFc段形成的融合蛋白,与共刺激分子CD28竞争性地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CD80/CD86(B7-1/87-2)结合,阻断活化T细胞的第二刺激信号,从而抑制T细胞活化。推荐剂量10mg/kg,第0、2、4周静脉给药,以后每4周维持。
(4)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拮抗剂:Tocilizumab是人源化抗IL-6受体的单抗,每2~4周静脉注射。目前RCTs研究结果认为Tocilizumab+MTX方案用于MTX效果不佳患者疗效明显;单药治疗证明可以明显延缓影像学改变。
(5)抗CD20单克隆抗体:Rituximab为人鼠嵌合性抗CD20单抗,可引起CD20+B细胞一过性去除,持续时间可长达6个月,最初用于淋巴瘤治疗。美国FDA已批准用于TNF-α拮抗剂治疗无效的中一重度RA的治疗。
4.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最强的抗炎药物,口服小剂量泼尼松(<10mg/d)或局部注射激素能有效地缓解关节炎症活动所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即使在应用1种以上DMARDs情况下停用激素,滑膜炎依旧经常复发,因此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应用激素。
5.中药
(1)雷公藤多苷:雷公藤多苷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抗炎作用。雷公藤多苷30~60mg/d,分3次饭后服。主要不良反应是性腺抑制,育龄患者慎用。还可引起胃肠道症状、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与剂量疗程相关。服药后数日至2周即可明显改善关节症状,但是否可以阻止关节骨质破坏缺乏严格的对照研究。
(2)白芍总苷:从中药白芍中提取的苷类物质。常用剂量为600mg,每日2~3次。毒不良反应小,其不良反应有大便次数增多、轻度腹痛、纳差等。减量应用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白芍总苷可以缓解症状,但是否可延缓骨破坏需要进一步研究。
(3)青藤碱:青藤碱20~80mg,每日3次饭前服。常见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青藤碱具有抗炎、镇痛、解热和免疫调节作用,对关节肿和晨僵有一定作用,但是否可延缓骨破坏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免疫学治疗
1.免疫清除 免疫吸附、血浆置换和细胞净化治疗可用于顽固性RA治疗,对于正规治疗无效、免疫球蛋白明显增高、体内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并且无重要脏器受累等情况患者可选用免疫吸附治疗。方法可每周1~2次、连续4~8周。此方法可使病情在一定时期得到缓解,但不能控制RA的发展,故应联合DMARDs治疗。可选用的免疫吸附材料有葡萄球菌蛋白A、醋酸纤维素、免疫球蛋白及醇脂糖等。
2.免疫重建 开放性试验证实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对于内科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RA患者有效,但不能治愈,需应用DMARDs控制再发或疾病持续活动。由于价格昂贵、疗效需进一步大样本评估、安全性等因素限制该方法应用。
3.基因治疗等 近年有较多课题研究致力于基因治疗、HLA-DR疫苗等方面,但无大样本临床试验。
(四)外科治疗
2002年ACR修订的RA治疗指南提出的手术治疗指征是:疼痛无法忍受、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因关节结构破坏导致的功能受限。外科手术包括:腕管松解术、滑膜切除、趾骨小头切除术、关节成形术和关节融合术等。许多风湿病学家和外科医生推荐在围手术期停用MTX、免疫抑制剂和TNF-α拮抗剂等药物治疗,然而这种观点并没有得到相关临床资料的证据支持。手术前关节的功能状态对手术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因此术前治疗应争取达到最佳功能状态或早期进行手术干预。
(五)心理及康复治疗
抑郁是RA患者中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严重的抑郁有碍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重视RA患者的心理治疗。临床上需要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正视药物的毒不良反应、根据病情结合患者的经济情况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
在医师指导下的正确功能锻炼可使关节功能逐渐恢复,萎缩的肌肉逐渐改善。在急性活动期受累关节制动可以减轻炎性症状,需注意避免受压及保持关节于功能位。功能锻炼是RA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一旦肿痛改善,应进行功能锻炼。
类风湿性关节炎应该多吃什么食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饮食调理一: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饮食调理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不宜服用对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品,如辣椒等,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病人及阴虚火旺型病人最好忌用。糖类及脂肪也要少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食盐用量也应比正常人少,因为盐摄入过多会造成钠盐潴留。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饮食调理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要注意一些茶叶、咖啡、柑橘、奶制品也可能会使类风湿病人的症状加重。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想要了解和区分开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我们还要分别比较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概念以及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的表现。
类风湿的概念须与风湿相区别。在19世纪中叶之前,人们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随着科技医疗发展, 人们对类风湿也认识得越来越清楚。晨僵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首个症状,早上起来患者会发现关节不灵活,起床活动后晨僵减轻或消失。同时患者还会出现关节肿痛,还可能会出现乏力、疲劳、发烧等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功能活动分级
Ⅰ级:关节功能完整,一般活动无障碍。
Ⅱ级:有关节不适或障碍,但尚能完成一般活动。
Ⅲ级:功能活动明显受限,但大部分生活可自理。
Ⅳ级:生活不能自理或卧床.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发病情况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初发年龄以9-17岁多见,男女比例相当。类风湿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见。
病因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是链球菌感染造成,而类风湿关节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滑膜的慢性
症状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累及大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不造成关节的畸形。还有环形红斑、舞蹈症、心脏炎的症状。类风湿关节炎往往侵犯小关节(尤其是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也会侵及其他大小关节,晚期往往造成关节的畸形。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的内脏病变。
实验室检查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抗O高,类风湿关节炎往往类风湿因子高,CCP、AKA会出现阳性。
治疗不同:风湿性关节炎以消除链球菌感染为主,同时对于关节疼痛、心脏炎等进行相关处理。类风湿关节炎以防止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用药上及早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在关节疼痛肿胀期间应用外敷中药控制疼痛等症状。出现内脏并发症时进行相关治疗。
预后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后关节无变形遗留。类风湿关节炎晚期会出现关节畸形。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风湿性关节炎以及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存在很大的差别,在了解了上面的文章后我们懂得了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检查,预后,病因,治疗,发病情况等的差别。
患风湿性关节炎能不能遗传
国内有专家调查该情况,结果表明,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家族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比健康人群家族中高2-10倍。曾报道29对单卵双胎子女中,有两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另一对虽分居两地,但在53岁和56岁时也都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果表现类风湿性关节炎会遗传并不能确认。
专家在对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调查中,发现有家族史者仅5例,有的是兄弟姐妹中不仅仅只有一个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的是父母亲也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但类风湿性关节炎会遗传依然不能确认,因为还应考虑同一家庭环境、营养状态、心理情况等各方面的影响。
由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有一种HLA-DR4(人类白细胞抗原 DR4)共同的遗传基因,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HLA-DR4相关,尤其在严重病例,但并不是具有这种基因的人都会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遗传易感性,但不是惟一的因素,其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目前,我们并不能肯定类风湿性关节炎会遗传。
其实,众多患者都会认为风湿性关节炎会遗传,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专家给出相应的研究结果,并且遗传的概率很小,所以在患有关节炎的时候,得及时到医院诊治,以防病情更加严重。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区别?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相似之处很多,如都有风、寒、湿外因及关节疼痛,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1、发病情况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初发年龄以9-17岁多见,男女比例相当。类风湿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见。
2、病因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是链球菌感染造成,而类风湿关节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滑膜的慢性
3、症状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累及大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不造成关节的畸形。还有环形红斑、舞蹈症、心脏炎的症状。类风湿关节炎往往侵犯小关节(尤其是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也会侵及其他大小关节,晚期往往造成关节的畸形。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的内脏病变。
4、实验室检查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抗O高,类风湿关节炎往往类风湿因子高,CCP、AKA会出现阳性。
5、治疗不同:风湿性关节炎以消除链球菌感染为主,同时对于关节疼痛、心脏炎等进行相关处理。类风湿关节炎以防止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用药上及早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在关节疼痛肿胀期间应用外敷中药控制疼痛等症状。出现内脏并发症时进行相关治疗。
6、预后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后关节无变形遗留。类风湿关节炎晚期会出现关节畸形。
温馨提示:根据专家所述的区别方法,你是否对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了明确的认识了呢?如果你一旦出现了关节炎症状,请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性有哪些?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生活中较多见,类风湿性关节炎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有很多患者就因这个疾病致残,大家一定要认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
风湿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它不仅为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严重的还可以致残,风湿被人们成为“不死的癌症”,由此可以看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之大。
95%以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最早期的症状是关节肿痛,主要集中在双手。有些病人是膝盖,但是是极少数的。对于这种痛很多人很能忍,完全不会想到自己会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都不放在心上,一般都是手变形了才来看医生,结果给后来的治疗带来很大难度。这些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有哪些?类风湿关节炎的危害还体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时通常会出现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和骨破坏,以及内脏损害,如果不及时使用有效的方法控制,关节炎症会不断发展,最终会出现关节的残疾,导致生活严重受限、并且丧失劳动能力。
以上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认识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有多大了吧。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类风湿骨关节炎治疗
中医所说的痹症和民间说的“风湿”,一般泛指感受“风、寒、湿”气引起的关节、肌肉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仅是其中一种。西医所谓的“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以游走性大关节炎、环形红斑、风湿热为主要表现。后者是一种以多个关节慢性、对称性、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常以小关节起病,先影响关节滑膜,逐渐会侵犯关节软骨和骨组织,导致关节结构破坏,产生关节畸形、功能障碍。部分病例可损害心、肺、肾等内脏器官。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吗?
类风湿因子阳性并非一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是由于感染因子(细菌、病毒等)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为抗原的一种抗体,故又称抗抗体。类风湿性因子阳性只有高滴度的才有临床意义,况且在正常人群中有5%左右会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老年人中阳性率可能会更高。其他一些疾病如肝炎、肺结核及其他一些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会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所以类风湿因子阳性并非一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的类风湿因子有IgM型、IgG型、IgA型、IgE型。而IgM型类风湿因子是其中的主要类型,具有高凝集的特点,易于沉淀,故临床上主要检测IgM型类风湿性因子。所以类风湿因子阴性只代表IgM型类风湿因子阴性,有可能IgG型类风湿因子、IgA型类风湿因子阳性,它们对诊断更有意义。所以类风湿因子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会遗传吗?
很多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非常关心自己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据流行病学调查及科学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和孪生子共同患病的现象,说明遗传基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同卵双生子共同发病的机率并非100%,仅为30%左右,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并非由单一基因决定,它有家族遗传易感性,其发病受到众多因素影响。
为什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的症状较轻,有的症状较重?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有3种方式,隐匿型:常于数周、数月内逐渐起病,表现为掌指关节或腕关节肿痛,可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此型约占类风湿性关节炎60%左右。急性型:起病急,常于数日内突然出现多关节肿痛,同时伴有发热等,病情往往较重,此型约占类风湿性关节炎15%左右。中间型:起病介于隐匿型和急性型之间,约占类风湿性关节炎25%左右。发病后少数病人表现为单次发作,病情持续数月或一年后,病情缓解超过三年以上。大多数病人表现为关节症状较轻,但持续存在。或表现为反复发作,在两次发作期间症状较轻或基本无症状。少部份病人表现为症状持续加重,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功能丧失。此部分病人往往有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抗角质蛋白抗体阳性,HLA-DR4阳性,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增多。
引发类风湿的病因都有哪些呢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自身免疫系统及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一)感染作怪,关节遭殃
大量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某些病毒的感染有一定关系。为什么病毒感染会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呢?这是因为当病毒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出一种不正常的抗体,医学上把它叫做“自家抗体”。虽然有些病毒,特别是疱疹(EB)病毒感染,也可引起关节炎,但是这种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尽管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现持续高度的抗EB病毒抗体,但到目前为止,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清中一直未发现EB病毒核抗原或壳体抗原抗体。因此,类风湿性关节炎究竟是哪种病毒引起,目前尚无定论。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遗传因素的关系
有研究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主要表现为本病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家族中有人得类风湿性关节炎者,患病的机率较高。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在同一家族中有数名成员发病,父母患过关节炎的儿童,其发病率远高于双亲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儿童。此外,单卵双生的双胞胎同时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几率是27%,而异卵双生的双胞胎则为13%,远高于普通人群。但是,另一项对40对异卵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只有2对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同病史。
(三)类风湿关节炎与性激素的关系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女性多过男性,更年期妇女患病率达高峰,妇女妊娩期病情可以缓解,说明类风湿关节炎与内分泌也有关系。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至1:4,妊娩期病情减轻,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病减少,表明性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中起一定作用。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关节炎有分为很多种,很多关节炎令人傻傻风不清。其中,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似处很多,令人一直分辨不清。今天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如何区分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区别?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相似之处很多,如都有风、寒、湿外因及关节疼痛,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1、发病情况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初发年龄以9-17岁多见,男女比例相当。类风湿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见。
2、病因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是链球菌感染造成,而类风湿关节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滑膜的慢性
3、症状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累及大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不造成关节的畸形。还有环形红斑、舞蹈症、心脏炎的症状。类风湿关节炎往往侵犯小关节(尤其是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也会侵及其他大小关节,晚期往往造成关节的畸形。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的内脏病变。
4、实验室检查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抗O高,类风湿关节炎往往类风湿因子高,CCP、AKA会出现阳性。
5、治疗不同:风湿性关节炎以消除链球菌感染为主,同时对于关节疼痛、心脏炎等进行相关处理。类风湿关节炎以防止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用药上及早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在关节疼痛肿胀期间应用外敷中药控制疼痛等症状。出现内脏并发症时进行相关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的高发群体是哪些
1、饮食习惯不良,挑食、偏食、食物单调的人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病率约占50%。
2、患有胃炎、胃溃疡、肠炎等影响营养吸收与消化的疾病患者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约占10%。
3、工作及生活环境阴暗或温差太大,受风、受凉者,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约占60%。
4、精神情绪不好、压抑、性格内向者,也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5、其血缘亲属中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患者,如父母亲、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
6、更年期妇女、生产后妇女。
7、居住地寒冷潮湿,工作环境寒冷潮湿的患者等。
8、患有某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腺炎等,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的患者易感染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
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具有很多共性,所以常常被误诊。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区别的,所以患者有类似症状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免发生误诊或漏诊。
强制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强直性脊柱炎90%为男性,而类风湿性关节炎60%-70%为女性;
(2)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年龄在15-30岁以下,30岁以后很少起病,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中年人居多,发病年龄多为20-45岁;
(3)强直性脊柱炎血清类风湿因子为阴性,HLA-B27常为阳性,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因子为阳性,HLA-B27常表现为阴性;
(4)强直性脊柱炎皮下结节少见,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类风湿结节;
(5)强直性脊柱炎有椎间韧带的钙化和骨化,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则没有。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性
的危害很大,有很多患者就因这个疾病致残,大家一定要认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
风湿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它不仅为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严重的还可以致残,风湿被人们成为“不死的癌症”,由此可以看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之大。
95%以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最早期的症状是关节肿痛,主要集中在双手。有些病人是膝盖,但是是极少数的。对于这种痛很多人很能忍,完全不会想到自己会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都不放在心上,一般都是手变形了才来看医生,结果给后来的治疗带来很大难度。这些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有哪些?类风湿关节炎的危害还体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时通常会出现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和骨破坏,以及内脏损害,如果不及时使用有效的方法控制,关节炎症会不断发展,最终会出现关节的残疾,导致生活严重受限、并且丧失劳动能力。
以上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认识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有多大了吧。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