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测量血压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测量血压

按压有效时,可测到血压60-40毫米汞柱(8.0- 5 . 3千帕)。按压停止,血压消失。如果停止按压,仍能测到血压,说明病人心跳已恢复,可停止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 是否有自主呼吸

吹气时可听到肺泡呼吸音或有自主呼吸,呼吸改善。但自主呼吸出现,并不意味着可以停止人工呼吸,如果自主呼吸微弱,仍应坚持口对口呼吸。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什么是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观察神志

复苏有效时,意识逐渐恢复,昏迷变浅,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甚至手脚开如活动,或出现反射或挣扎可停止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效果的判断是什么

心肺复苏效果判断第一步,看瞳孔,瞳孔是否由大变小。第二步,看面色,复苏有效时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第三步,看颈动脉搏动,如果停止按压后出现了颈动脉搏动,说明患者心跳已经恢复,如果有条件按压时可测血压,在60/40毫米汞柱左右。第四步看神志。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观察瞳孔

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如瞳孔由小变大、固定,则说明复苏无效。

触电抢救措施是什么

第一,应争分夺秒迅速切断电源,按当时的具体环境和条件采用最快最安全的办法切断电源,使患者脱离电源。

第二,对于情况比较严重,心跳甚至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电除颤,然后同时立即拨打120,通过心肺复苏后赶紧转送到当地医院进行治疗。

家庭自助急救的基本方法

一、影响心肺复苏普及的重要因素

面对国民普遍缺乏心肺复苏技能导致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极低的这一不争的事实,如何走出心肺复苏抢救成功<1%的窘境,需要人们清醒看到我国医务者人数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这一强大的优势,如果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均能从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家庭入手,于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基本技能,对提高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具有重要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务者是普及心肺复苏的主力军,亦是影响心肺复苏普及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有194万名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5万名注册护士;如果每一位医务者能适时地教会家庭主要成员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仅以5-10人计算统计,即可有高达3,290万人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将使心肺复苏普及率增加0.25个百分点,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应该看到在心肺复苏普及方面,发达国家多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贯彻实施,比如美国法律规定18岁以上公民都要掌握心肺复苏,其成人心肺复苏普及率在80%以上;而在中国某市4160名居民中,其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普及率甚至低于0.82%,考虑我国心肺复苏普及法律体系尚未健全的现状,医务工作者积极投身心肺复苏的普及中来,从身边的家庭成员做起实乃为上策。

二、闲置心肺复苏普及的专业资源

掌握并实施心肺复苏是医务者的基本专业技能,医务者是接受历次心肺复苏最新指南的第一培训对象,其中部分学者更是心肺复苏研究的领导者或指南的制定者;然而只有不到1%的的医务者将此救命之术传授给其家庭成员,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闲置专业资源的问题。笔者我们致力于心肺复苏的普及工作,坚持倡导医务者将基本的心肺复苏传授给身边的家庭成员,在向医务者讲授心肺复苏专业知识后,都对其是否传授心肺复苏给家庭成员做出现场调查,回访显示,听过其讲课的学员就会将心肺复苏技术传授给其家庭成员。故我们有理由认为心肺复苏普及的专业资源出现闲置的问题与心肺复苏普及的认知观念息息相关。在对医务者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过程中要将“医务者不仅是掌握心肺复苏的对象,更是执行心肺复苏普及的工作者”这一认知观念传递给所有医务者。

三、反馈心肺复苏普及的盲点误区

心肺复苏普及日益引起医务者的重视,针对高危人群、特殊人群(警察、消防员、司机等)以及高校学生的心肺复苏普及活动日渐增多;但是医务者传授其家庭成员心肺复苏<1%的调查结果显示,医务者忽视了对最亲密的家人和朋友普及心肺复苏相关知识与技术。有调查研究显示,心脏骤停发生4 min内给予心肺复苏,并于8 min内给予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可达到43%。国外有30%的心脏骤停患者接受第一目击者提供的院前心肺复苏,而我国对心脏骤停患者行院前心肺复苏的比例为4.48%。当亲人或朋友发生心脏骤停时,79.0%的居民愿意对其实施心肺复苏进行抢救,而当陌生人发生心脏骤停时,仅有29.9%的居民愿意实施心肺复苏。由此可见,以家庭或以亲情为纽带,进行心肺复苏普及,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的普及率,而且将极大的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实施率,切实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四、完善心肺复苏普及的制度建设

心肺复苏普及一方面要求每位医务者要有主动进行心肺复苏普及的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卫生急救体系制定相关制度引导医务者的行动。目前我国急救届同仁为促进心肺复苏普及,降低心脏骤停致死率已提出有益倡议包括建立家庭自助急救体系,起草类似"Good Samaritan Statutes”的法律,注重提高偏远农村地区心肺复苏的普及工作等。在对上万医务者进行了其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技能的调查后,针对医务者传授家庭成员心肺复苏<1%的现状,笔者所在科室建立了“以一带五”的心肺复苏普及考核举措,即每一名医务者都是一个传授心肺复苏的执行者,要对其身边的至少五名家庭成员每隔一年就要进行一次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普及。科室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对医务者普及心肺复苏的活动予以登记并记入科室评优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医务工作者的心肺复苏普及意识,为家庭成员危难之时及时实施心肺复苏创造了条件,并逐步推广心肺复苏这一普及举措,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馈。新近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以13亿人口推算,每年高达54.4万人,居全球之首;而我国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却低于1%,归结这一令人堪忧的比例,与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低不无相关。通过对医务者传授心肺复苏<1%的反思,笔者倡导在心肺复苏的普及中,应建立“医务者是主教员、家庭成员是主对象、医院是主考官”的“三主”心肺复苏普及模式。通过医务者传授亲友心肺复苏这种以点带面乃至“滚雪球”的方式,籍以突破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低的瓶颈,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心肺复苏普及之路,必将有力的促进我国心肺复苏的推广与普及。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复苏30分钟

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

心肺复苏有什么注意事项

1.2010(新版)CPR操作主要变化

(1) 实施人员应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迅速判断病人有无反应、呼吸及循环体征,评价时间不要超过10秒。

(2) 操作顺序变化:由A-B-C→→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3)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频率≥100次/分,胸骨下陷≥5cm,婴幼儿按压深度为胸部前后径尺寸的1/3,约4-5 cm

(4)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将中断时间控制在10秒内

(5) 保证CPR效果: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医护人员每2分钟轮换施行者

(6) 在条件许可下,要立即给予电除颤,在电击前后要尽量避免中断胸部按压,每次电击后立即以按压重新开始CPR

2. 心脏按压方法

(1) 按压时手臂要伸直,垂直向下用力,不能弯曲,不要左右摆动。

(2) 不能撞击式地猛压。

(3) 向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4) 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得离开胸骨定位点,以免移位,但应放松,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3. 触摸颈动脉方法

触摸颈动脉位置要准确,用右手食指、中指触摸病人气管正中(男性患者可触摸到喉结后)再滑向颈外侧气管旁开2指处触摸颈动脉搏动。注意触摸颈动脉不宜用力过大,以免压迫气道造成呼吸道阻塞,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防止头部供血障碍。

4. 简易呼吸器注意事项

(1)呼吸面罩的尖端应朝向鼻部,不可放反,以保证通气效果。

(2)正确掌握呼吸囊的挤压方法,保证准确的通气道,如球囊容量为1.5升,挤压球囊1/3,通气量约为0.5升。

(3)简易呼吸器末端可直接与氧气连接,如病人行气管插管,可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导管连接。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1)颈动脉搏动

按压有效时,每按压一次可触摸到颈动脉一次搏动,若中止按压搏动亦消失,则应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如果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存在,说明病人心搏已恢复。

(2)面色(口唇)

复苏有效时,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若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

(3)其他

复苏有效时,可出现自主呼吸,或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甚至有眼球活动及四肢抽动。

心肺复苏具体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效果的判断

心肺复苏效果判断,第一,看瞳孔,瞳孔是否由大变小。第二,看面色,复苏有效时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第三,看颈动脉搏动,如果停止按压后出现了颈动脉搏动,说明患者心跳已经恢复,如果有条件按压时可测血压,在60/40毫米汞柱左右。第四看神志。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是什么

(1)按压有效时,每一次按压可以摸到一次动脉搏动,如停止按压后仍有脉搏,说明病人心跳已恢复。

(2)复苏有效时,甲床,口唇、颜面应转红润。

(3)病人可有神志方面的好转。

(4)自主呼吸恢复。

(5)瞳孔缩小,并有对光反射。

(6)大动脉搏动恢复,收缩压维持在60毫米汞柱。

(7)末梢循环改善,口唇 颜面 皮肤 指端由苍白发绀转为红润,肢体转温。

(8)昏迷变浅,出现反射 挣扎或躁动。

相关推荐

电烧伤怎么处理

1.现场急救 立即切断电源,或用不导电的物体拨离电源;呼吸心跳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复苏后还应注意心电监护。 2.液体复苏 补液量不能根据其表面烧伤面积计算,对深部组织损伤应充分估计。 3.清创时特应注意切开减张,包括筋膜切开减压。 4.早期全身应用较大剂量的抗生素(可选青霉素) 因深部组织坏死供氧障碍,应特别警惕厌氧菌感染,局部应暴露,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湿敷。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绝对指征

心脏性猝死与复苏知识

心脏性猝死与复苏 世界卫生组织将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预期的死亡,称为猝死。 心脏性猝死系指因心脏原因意外地突然性死亡。患者既往或”有或无心血管系统疾患史。通常以急性症状出现的1小时内突然意识丧失为先兆,往往于发病后1—24小时之内死亡。如果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抢救,病人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 心脏性猝死的直接致命原因电跳骤停,包括心室停搏、心室颤动、电一机械分离等情况。心脏射血停止数分钟以上就可引起永久性的脑缺氧和损饬而致死亡,因此,复苏宜尽早进行。 [临床表现] 无论心脏性猝死的原因是哪种

心肺复苏心脏按压点 心肺复苏cab代表什么

心肺复苏是每个临床医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其中“C”是指有效循环,指的是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 “A” 指的是开放气道。 比如在抢救病人的时候,必须要开放气道,清除患者口腔异物,防止舌根后坠。 “B”指的是人工呼吸,心肺复苏不单纯要有胸外按压,还必须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或者说是气囊辅助通气。

什么是新生儿心肺复苏

新生儿心肺复苏是指在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突然呼吸及循环功能停止,这时候就需要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包括采用一组简单的技术,使生命得以维持的方法。 婴儿和儿童心脏病很少见,该年龄级的心搏骤停主要由于呼吸的原因而导致心肌缺乏氧供所致。呼吸问题可继发于哽噎、气道疾病、肺部疾病、气道或颅脑损伤。假如婴儿停止呼吸,即可在极短时间内停止心搏,如果能及时对这些患儿进行人工辅助呼吸,便可避免心搏停止。 在心肺复苏中,1岁以内的小儿称为婴儿,1-8岁为儿童。其心肺复苏处理基本同成年人。 基本生命支持儿童基本生命支持包括一系列

护理心脏病的关键是什么

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伴恶心甚至呕吐,常是血压突然升高,这时应让病人卧床休息;家中如有血压计应立即测量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若血压较高,可先予硝苯地平(心痛定)或卡托普利(开搏通)1~2片口服或舌下含服,并在20~30分钟后复查血压。 2.心绞痛:这是冠心病患者易发生的急症,多在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天气寒冷、吸烟过多时发生。发病时心前区呈压迫性或窒息性疼痛,历时5~10分钟。一旦发作应立即停止任何活动,就地安静休息,并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在2~5分钟内即能奏效。 3.急性心肌梗死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

将病人平卧在平坦的地方,急救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额上用力向后压,右手指放在下颌沿,将头部向上向前抬起。 注意事项:让病人仰头,使病人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防止舌头阻塞气道口,保持气道通畅。 口对口吹气,也就是人工呼吸。抢救者右手向下压颌部,撑开病人的口,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用双唇包封住病人的口外部,用中等的力量,按每分钟12次、每次800毫升的吹气量,进行抢救。 一次吹气后,抢救者抬头作一次深呼吸,同时松开左手。下次吹气按上一步骤继续进行,直至病人有自主呼吸为止。 注意事项: 吹

遭遇雷击后如何自救互救

雷电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 被击者无脉搏、无血压;脑神经受损可直接抑制心跳和呼吸中枢,使人几分钟内死亡。此外,尽管没有被雷电直接击中,也可能会造成伤害。这是由于人体距离雷击点很近时,一部分雷电电流可通过“跨步电压”进入人体。 一旦遭遇雷电袭击应如何自救互救? 在雷电多发的夏季,人们对防雷电应该高度重视,掌握一些救急救命的方法。 先从烧伤说起,被雷电击伤后如衣服等着火,应该马上躺下,就地打滚,或爬在有水的洼地、水池中,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以防呼吸道烧伤窒息死亡。救助者可往伤者身上泼水灭火,也可用厚外衣、毯子裹

电击伤的急救与护理有哪些

(1)立即脱离电源。最好的办法是关闭电源、切断电路;如果难以关闭电源,应使用绝缘物体将伤者挑、推离开电源,救助者切不可徒手接触伤者。 (2)心肺复苏。脱离电源后,将伤者置仰卧位,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异物。若伤者呼吸微弱、不规则甚至停止,可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若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有心室纤颤者,立即除颤。 (3)心电监护。在电击过程中,由于电压、电流、频率的直接影响和组织损伤后产生的高钾血症及缺氧等因素,均可引起心肌损害和心律失常,因此必须进行心电监护。发现有心律失常和高钾血症,应

卫生急救常识有哪些

1、正常人神志清晰、语言流利、行为活动自如。如果有人“不明白了”,呼吸、心跳存在,按压或针刺“人中”穴无反应,有可能是昏迷了,昏迷时间越长,病情相对越重; 2、正常成人的体温是36-37 ℃; 3、正常成人脉搏60-100次/分,均匀有力; 4、正常成人呼吸16-20次/分,一呼一吸时间均等; 5、正常成人血压界于140/90mmHg(18.6/12kpa)-90/60mmHg(12/8kpa)之间。 6、正常成人瞳孔直径2-4mm,等大正圆; 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徒手心肺复苏术是一种抢救技术,它不

心肺复苏多久人工呼吸

单人操作 按30:2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是一个人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情况下,在每做完30组心肺复苏的情况下,进行两次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双人操作 按15:1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是两个人进行心肺复苏时,在每做完15组心肺复苏后,进行1次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