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时的注意事项
分娩时的注意事项
孕妇要以平静的心态待产:
打消顾虑,坚信每个做妈妈的都可以平安分娩,我也一定能顺利的通过。
以充足的精力进入分娩:
有产兆后,要保证休息,注意营养,保存实力。
要学习分娩的呼吸方法:
临产后,子宫收缩逐渐有规律而且有力,在宫缩时可采用深吸气—长呼气的呼吸方式,使腹部放松,减轻疼痛。
了解正确的分娩用力方法:
当分娩进入第二产程,胎儿的头已到达骨盆出口,胎儿要借助母亲的产力(子宫收缩、腹压等将胎儿娩出)。所以母亲使用正确的分娩用力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宫缩时可采用深吸气—屏住气片刻—长时间用力向下屏气,迫使胎儿头下降。宫缩间歇时,放松休息,采用均匀呼吸,等待下一次宫缩再用力。
分娩时要与医生紧密配合:
胎儿头娩出的一瞬间,为避免胎儿头娩出过快、过猛,此刻应与医生紧密配合,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力后,放松、哈气------一直到胎头慢慢娩出。
当胎儿娩出后,你会感到无比的轻松,也会感到很疲劳,但当医生把宝宝抱到你的怀中时,你会体会到初为人母的幸福与喜悦,为天底下所有母亲的艰辛而感到母亲的伟大。
分娩时要吃也要动
第一产程:少量多次进食
当产妇出现有规律的子宫收缩时,就需进入产房待产,即进入第一产程。在第一产程中,由于时间比较长,产妇睡眠、休息、饮食都会由于阵痛受到影响。为了确保有足够的精力完成分娩,产妇应尽量进食,但并不意味着填鸭式充饥。
饮食原则:分娩过程中产妇应少量多次进食,摄取的食物应该选择能够快速消化、吸收的高糖或淀粉类食物,用以快速补充体力。不宜吃油腻、蛋白质过多、需要太久时间消化的食物。如:开始时应以淀粉类仪食品为主,吃一些细软、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鸡蛋面、蛋糕、面包、粥等。要照顾产妇口味,每次进食要适量,并尽量不要尝试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食物。
第二产程:首选产热量大的食物
随着宫缩更加频繁,宫口开全,疼痛加剧,产妇便进入第二产程。此时,产妇消耗增加,应尽量在宫缩间歇时鼓励产妇摄入大量富含优质碳水化合物、营养丰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被人体吸收、产生大量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和牛奶、果汁等流质食物。另外,在整个分娩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保证充足的水份摄入量,以免引起脱水。
移动有助产生有效宫缩
伴随着产程的进展,产妇们大多数开始面临疼痛、焦虑及疲惫等问题,而此时下产床活动,成为多数产妇从心理到生理上都难以接受的事情。殊不知移动和直立位可以减少疼痛感,有助于产生更有效的宫缩,缩短分娩时间,并减少对药物和医疗干预的需要。
直立体位包括在床边或墙边站立,宫缩间期进行走动和抬腿。如果站在床边,可以利用床边的栏杆或扶手作为支撑;在宫缩间期走动,陪伴者可以扶住产妇的手,使她得到依靠;宫缩开始时,面对陪伴者,弯曲膝部,将大部分体重交予陪伴着来支撑;如果感到背痛,这种姿势更加方便陪伴者进行按摩。
如果产妇无法承受站立,坐姿和侧卧也是可以的。该体位对大部分产妇都比较适用,同时还不影响各种医疗监护仪的使用。如果有背疼,可以跨着坐或坐在椅子边、床边,向前倾斜,这样便于陪伴者按摩其背部。
侧卧对大部分产妇来说也是较舒服的体位。在时间较长的分娩中,如果产妇需要休息,侧卧很有好处,可将枕头放在腹部和两腿间,侧卧不会限制胎儿监护或其他干预措施的使用,侧卧还有助于降低血压。如果产妇正在服用降压药,采用这一姿势更利于治疗。
分娩对每个产妇来说,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同时又有太多无法预知的可能。所以,无论进食或活动,都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分娩时如何正确用力
·尽量大幅度地分开双腿
在分娩台上,应该大幅度地分开双腿,尽量使双膝盖朝向外侧。如果向内侧靠近大腿,那么腹部就不能正常的用力,而且产道也会变得狭窄。
·踢出脚后跟
如果用力踢出脚后跟,那么腹部就更容易使力。
·向身体方向拉把手
首先稍微弯曲肘部,然后在腹部用力,踢脚的同时,向身体方向用力拉把手。如果伸直肘部,就容易出现肌肉痉挛,因此要特别注意弯曲肘部。
·背部与腰部贴紧分娩台
如果用力不当,那么背部与臀部会离开分娩台。如果臀部脱离分娩台,那么下巴就有可能抬起过高,如果背部离开分娩台,那么就会影响腹部的用力方向。在分娩过程中,应该让背部和腰部贴紧分娩台。
·在压低下巴的同时睁开眼睛
用力过程中,必须睁大眼睛,然后向颈部贴紧下巴。如果闭上眼睛或抬高下巴,那么脸部就会用力,减弱了推动胎儿的力量。
·向肛门周围用力
如果手脚用力过大,就无力把力量集中到子宫与产道周围,而无法有效地用力。在分开双腿的状态下,必须向臀部方向使力。一般来说,由于强烈的疼痛,上身容易向后倾斜,但要避免背部或腰部离开分娩台。如果用力方向出现问题,就会拖延分娩时间。
分娩时的产程介绍。
顺产第一阶段:子宫颈扩张
第一产程持续的时间较长,宫缩引起的阵痛,让准妈妈不能好好休息,也会影响准妈妈的正常进食。但是接下来的分娩要消耗大量体能,因此准妈妈必须为自己补充能量,这个时期应选择包子、稀饭、蛋糕等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建议每次不必吃太多,要少食多餐。
顺产第二阶段:胎儿娩出
第二产程子宫收缩频繁,强烈的子宫收缩会压迫胃部,引起呕吐。加上疼痛加剧、能量消耗增加,更需要补充一些能迅速被转化为能量的食物。在此阶段,准妈妈可以尽量在宫缩间歇摄入一些果汁、藕粉、红糖水等流质食物。巧克力这种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也能够快速补充体力,促使胎宝宝顺利娩出。
顺产第三阶段:胎盘娩出
第三产程时间较短,一般不勉强准妈妈进食。如果产程延期,可以补充些糖水、果汁等含糖量高的饮品,以免脱水或体力不支。
有无痛分娩吗
通常意义上所指的无痛分娩,在医学上的名词是分娩镇痛。分娩镇痛的目的是使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分娩时,子宫收缩,子宫血管就会受到压迫,这样就造成了子宫缺血。子宫颈口开大的时候,肌肉会变薄、韧带会拉伸,肌肉韧带的神经末梢理所当然发生变化。而且,生产时胎儿对母亲产道也会产生压迫,这些都会使产妇感到分娩时剧烈疼痛。无痛分娩可以让准妈妈们不再经历疼痛的折磨,减少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的疲倦,让准妈妈们在时间最长的第一产程得到休息,积攒了体力。当宫口开全时,就有足够力量完成分娩。
“无痛分娩”起源于国外,至今有100余年的历史,在国外已经普遍应用,美国分娩镇痛率>85%,英国>90%。国内很多医院均已开展无痛分娩,有的已经占了顺产的30%~40%的比例,准妈妈可以放心选用无痛分娩,这是一项简单易行、安全成熟的技术。
分娩镇痛方法包括非药物性镇痛和药物性镇痛两大类。非药物性镇痛包括精神安慰法、呼吸法、水中分娩等,其优点是对产程和胎儿无影响,但镇痛效果较差;分娩时按摩疼痛部位或利用中医针灸等方法,也能在不同程度上缓解分娩时的疼痛,这也属于非药物性分娩镇痛。药物性镇痛包括笑气吸入法、肌注镇痛药物法、椎管内分娩镇痛法等。椎管内分娩镇痛是迄今为止所有分娩镇痛方法中镇痛效果最确切的方法,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痛分娩”。
为什么需要妈妈疼痛
分娩时的疼痛,让很多想做妈妈的人望而却步,很多准妈妈在分娩时宁愿让锋利的刀片划一下自己漂亮的“肚皮”(用了麻醉药止了痛),也不想忍受那短短的十几个小时的疼痛。
由于对分娩时疼痛的恐惧,导致了目前的高剖宫产率,改变了人类繁衍的自然方式,给妈妈和宝宝都带来近期和远期的很多不利的影响。
其实分娩时的疼痛功劳是很大的,长期以来“它”一直忍受着人们对它的误解,默默地为人类的健康和素质的提高做着贡献。
在妈妈分娩时,家人听到妈妈发出痛苦的声音心急如焚,都用乞求的目光看着医生,希望医生能运用先进的医学技术和神奇的药物来为妈妈解除痛苦。
可医生往往是面对着分娩中妈妈的痛苦视而不见,任凭着疼痛一次又一次地折磨着准妈妈,直到分娩结束。
当医生看到有的孕妈妈在分娩时“肚子”疼痛的不太“剧烈”时,往往还要推波助澜,“加强”孕妈妈的疼痛(点滴催产素)。
分娩时如何减轻疼痛
1、模拟分娩情形
首先孕妇要怀孕期间要了解关于分娩的知识,克服不必要的分娩恐惧心理
。现在有很多医院在分娩之前就会设置模拟完整的待产、分娩过程的预演。孕妇可以提早熟知临产征兆、接诊、分娩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孕妇了解生产的过程、设施和环境。
2、生产前洗温水浴
孕妇在进入产房之前,可由丈夫或家人陪同,洗一个温水澡,水的浮力可以抵消一部分地心引力,从而促进孕妇宫颈口的扩张,也可以有效舒缓孕妇的紧张情绪,从而减轻分娩疼痛,缩短分娩过程。
3、坚强的后盾和舒缓的音乐
孕妇分娩的时候可由老公陪同,家人的支持可以消除孕妇对医院的恐惧,降低痛觉反射;在分娩的过程中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内啡呔类物质,将听觉中枢调节至兴奋状态,从而抑制痛觉、缓解焦虑、加速分娩。
4、拉玛泽呼吸法
当阵痛来临时,可以稳定地实施各种呼吸放松技巧,使得肢体及心理放松,顺利完成生产大事,这样就可以将原本疼痛时立即出现的肌肉紧张转化为主动肌肉放松,从而减少疼痛。
科学地说,拉玛泽呼吸法并不表示可以使生产不痛,而是让生产疼痛减轻到人体可以忍受的范围。
临产护理
1、调整心理
在分娩前很对孕妇都有恐惧心理,但这种心理只会影响孕妇的睡眠和食欲,从而导致在分娩时产生困难。所以,在分娩前要注意消除恐惧心理。分娩时最好有丈夫或家人陪同。
2、适量运动
在分娩前应适量的运动,这样可以避免在分娩时出现困难,不要整个孕期都卧床休息。每天吃完饭后休息片刻,到郊外散散步,但也不要太累。
分娩时如何正确用力
·尽量大幅度地分开双腿
在分娩台上,应该大幅度地分开双腿,尽量使双膝盖朝向外侧。如果向内侧靠近大腿,那么腹部就不能正常的用力,而且产道也会变得狭窄。
·踢出脚后跟
如果用力踢出脚后跟,那么腹部就更容易使力。
·向身体方向拉把手
首先稍微弯曲肘部,然后在腹部用力,踢脚的同时,向身体方向用力拉把手。如果伸直肘部,就容易出现肌肉痉挛,因此要特别注意弯曲肘部。
第二胎临产前的症状 二胎分娩时不可依据一胎分娩经验
二胎妈妈在分娩时不能依据一胎分娩时的经验,因为一胎分娩时,产道紧致,阵痛和开宫口的时间比较长,而生二胎时,由于已经生过一次宝宝,产道比较松弛,分娩一般只需要一次分娩时一半的时间,所以二胎妈妈一旦出现临产征兆要立即入院,院外分娩容易导致产妇出血,且胎儿发生产伤、感染的风险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