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憋尿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冬夜憋尿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当人憋尿时,可明显感觉小腹发胀,时间越长,情绪越会急躁,身体也会出现诸多不适。在憋尿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双重紧张的诱导下,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严重的会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死。而如果在长时间憋尿后突然用力排尿,又会使迷走神经变得过度兴奋,促使脑供血不足、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诱发排尿性晕厥。此外,憋尿对身体危害很大,会引发尿路感染、膀胱损伤、前列腺炎等许多疾病。
在此提醒您:冬夜确实很冷,但千万不能因为一时怕冷而长时间憋尿,因为它往往会成为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发作的诱因。特别是老年人,有了尿意要及时排尿,切不可长时间憋尿。
冬季心脑血管注意事项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因为寒冷常常引起老人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血管不好的老人外出要随时注意保暖。
冬季很多老人怕冷,就会蒙头睡觉,但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响,甚至造成窒息,或诱发心血管病。老人睡眠醒来必须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醒透”后再起床。
老人怕冷,洗澡时常常水温较高。但较高的水温,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就会造成空气中氧含量不足,心脏不好的老人血液就会供氧不足,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爆发。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10~20分钟之间,如果有人陪护在身边会更好。
冬季清晨,是室外温度最低时间段,外出易引起来感冒咳嗽,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太阳没出来之前,空气的氧含量过低,外出锻炼,会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冬季老年人最好选择上午10点后,太阳出来了到室外活动。
憋尿膀胱痛怎么办呢
憋尿事小,但坏处不少。尿液在膀胱内储存过久导致细菌繁殖,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同时增加产生结石的几率;长时间憋尿还会引起尿液返流导致肾盂肾炎,严重者还会影响到肾脏功能;憋尿后还可能发生排尿性晕厥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据研究报告显示,有憋尿习惯者,患膀胱癌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
憋尿有一个更为严重的害处便是:长期憋尿会使膀胱内的尿液及(或)尿内的细菌逆行至肾盂,引起反流性肾脏病及(或)肾盂肾炎,久而久之导致肾脏实质结构的损害,以至发生肾衰,这种情况尤其见于小儿。
另外,膀胱本来就是汇集人体代谢的过的尿液,产物欲排出体内的废物,所以尿意中都含有大量的细菌,还好膀胱内部的黏膜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些细菌会因排尿而被冲刷出体外,但是在长期憋尿的情况下会使膀胱黏膜的抵抗力降低,使细菌有机可乘造成尿路感染,严重的话还会上达膀胱及肾脏,出现急性膀胱炎、血尿等症状。
憋尿之后,还可能会引发排尿性昏厥,或者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尤其应该注意。长期憋尿的话,还会导致尿道括约肌松弛,或者肌肉痉挛,直接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总而言之,有尿意的话,应该及时排尿,以免给身体带来不适。
什么人不能吃月饼 引发心血管疾病
月饼中油脂含量非常高,过多食用就会导致血管内胆固醇含量增加,从而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流减慢,这样就会大大增加患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上火也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上火时睡眠差血压易波动
不少上火患者存在烦躁、睡不好、咽喉肿痛的症状,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发作的诱因。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高血压本来就是阳亢,而不管是实火还是虚火,都是阳亢的表现,所以,对于患心血管基础病的人来说,上火可能诱发疾病发作,切不可疏忽大意。
“前几天有位退休老师来看病,主诉上火、睡眠差、咽喉不舒服,此外血压也不稳定。”原来这位老人的孙子近来从加拿大回来,为了给这个调皮的孩子辅导功课,老人费了不少心思,有时候未免有点心烦,再加上天热和劳累,引起睡眠不好、口舌生疮。医生指出,这位老人本来就有高血压,近因由于肝肾阴虚引起上火,而上火引起的睡眠差、咽喉发炎都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所以虽然老人像平时一样按时服药降血压,但血压状况却出现明显波动。通过中医“滋阴降火”的调理,现在老人已经恢复了正常。
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元凶是什么
1、饱和脂肪是最稳定的脂肪酸,它不容易被氧化;不饱和脂肪是不稳定的脂肪酸,容易被氧化,不饱和双键越多越不稳定。被氧化的脂质是多种慢性疾病元凶。
2、血脂高是因为血液中的脂质代谢不出去,或者说没有受体接受它们才留在血液中的。血液中所有正常的脂质都可以代谢,所有不正常的脂质都不能代谢或不能顺利代谢。所谓不正常脂质如反式脂肪酸,被氧化的过氧化脂质、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中包括:蛋白质、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其中最容易被氧化的是磷脂和甘油三酯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是“坏”胆固醇,坏了的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因为它们被氧化了,不被组织接受了,留在血管肿导致血脂升高,并在穿过血管壁时被阻拦,停留在血管壁上,胆固醇因为与脂肪、脂蛋白结合成一个整体,故胆固醇是待人受过,是被冤枉的。
4、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上沉积的绝大多数是被氧化的脂质。被氧化的是多不饱和脂肪酸,而不是饱和脂肪酸,胆固醇是与被氧化的脂肪酸结合在一起才被误解的。
5、植物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容易氧化,使体内过氧化物增加,而脂质过氧化物与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褐素并在器官中沉积,是人体衰老主要原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6、脂质过氧化物在血液中会被当作异物进行处理,吞噬细胞吞噬脂质过氧化物后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是形成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原因。
7、脂质过氧化物不能被器官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脂质过氧化物在血液中积存,是形成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
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的脂质过氧化物使胆固醇不能被利用,导致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并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堵塞,是形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9、亚油酸摄入比例严重超标,多余的营养物质就是体内的垃圾。多余的不饱和脂肪酸一是导致的高血脂问题;二是增加了被氧化的几率;三是使胰岛素敏感度下降,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
10、脂质过氧化物的增加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
11、亚油酸超标后形成的最终衍生物失衡,其衍生物血栓素增多,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12、亚油酸超标后形成的最终衍生物白三烯增多,白三烯是人体主要的致炎、致过敏介质,关节炎、肺炎、哮喘等炎症均与白三烯密切相关。白三烯还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炎症的罪魁,血液粘稠、胆固醇升高、斑块形成、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均与其相关。
13、亚油酸超标是增加乳腺癌、结肠癌等多种癌症发病率的帮凶。这些癌症的生长、发展、转移、扩散并不需要饱和脂肪,而需要亚油酸的帮助。故过多摄入亚油酸为癌症的形成、发展、转移、扩散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14、脂质过氧化物还会在血管壁、肝脏、脑细胞上形成,是引起动脉硬化、肝硬化、脑血栓、老年痴呆等疾病重要因素。
15、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摄入过量都会导致肥胖问题,肥胖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使患多种慢性疾病的几率升高。
尿酸高会引什么病 加重心血管疾病
高尿酸若不积极控制、治疗,会引发或加重动脉硬化,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研究显示,痛风患者急性心梗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26%。
牙周炎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吗
牙周炎的早期症状并不严重,患者容易忽视。但是,牙周炎作为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若长期发展,不仅危害口腔咀嚼系统的功能,还会严重危害全身健康。
一、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
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大家是否知道牙周炎,尤其是中重度牙周炎,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呢?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内存在大量细菌,这些细菌随时可能酿成大祸:可因咀嚼、刷牙等造成一过性菌血症,入血的细菌可凝集血小板形成血栓。临床发现,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有 10%—30%与牙源性感染有关。
二、牙周炎与妊娠不良
孕期母亲患牙周炎与早产低体重儿关系的研究表明,18%的早产低体重儿是由母亲患牙周炎导致的。患牙周炎的母亲发生早产低体重儿的危险率是对照组的7.5倍。
三、牙周炎与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严重的牙周组织破坏,反过来,牙周病变又会加重糖尿病,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难以控制。因此,当糖尿病伴发牙周炎时,一定要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治疗牙周炎。
四、牙周炎与消化道疾病
研究者发现,在牙菌斑的唾液中可检出幽门螺杆菌,尤其在牙周炎患者的病变部位——牙周袋内的龈下菌斑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非常高。由此可见,牙周病变有可能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后者的增加会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