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中如何科学补水 运动中补水喝含糖水
运动中如何科学补水 运动中补水喝含糖水
运动中补水可以喝含糖的水。特别是当运动时间超过1小时的时候,喝含糖的水能够维持体内血糖浓度,不仅能够延缓运动疲劳的发生还能够帮助避免出现低血糖等情况。
五种方法疏通清洁肠道
安排好喝水时间 清晨喝水很重要,起床后喝两杯水,不但可补充夜晚流失的水分,而且可以刺激肠道。上午、下午要再各喝两杯水。要少喝含糖饮料。糖水喝得过多会加速肠道老化,所以不要大量饮用可乐、汽水、果汁等含糖饮料。每天饭后可以喝一两杯乳酸菌饮料。
适当锻炼 运动能促进排便,尤其是晨练。运动要和喝水结合起来,一边补水,一边运动。
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 多吃各种蔬菜和水果,如白菜、芹菜、韭菜等。它们在肠道中就像洗碗用的钢丝球一样,专门擦除不好的胆固醇,吸收水分使粪便易于通过肠道。
少吃消炎药和解热镇痛药 这些药容易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起腹泻,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及时排便 经常便秘者诱发癌症的几率比不便秘的人要高3倍。因此,晨起或早餐后排便是最科学的。尽可能做到定时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要“例行公事”,以便形成生物钟。
运动中如何补水 运动过程宜少量多次补水
运动时补充水分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运动中一般可以20分钟左右补充一次水,一次补充量不要超过200毫升,这样就能够维持运动的水分需要。一次性大量补充水,很容易加重心脏、肾脏的负担。
运动后口渴怎么喝水好
运动过程中,体温升高,排汗量增加,如果不及时补水很容易造成运动脱水。不仅会引起肌肉疲劳,还会导致协调性下降,影响正常的运动。饮料中的汽儿除了引起腹胀外,还会减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影响呼吸道功能。
所以,运动补水也要讲科学合理的补充水分可缓解运动时和运动后的不适。总体的原则就是“预防性补充”和“少量多次”。
运动前
为了保证身体内的水平衡,在运动前4小时内,提前补充500毫升左右的水;在运动前10~15分钟再喝300毫升。可以选择白开水。
运动前补水可以提高机体的热调节能力,降低运动中的心率。并可以给肾脏代谢充足的时间,将体液平衡和渗透压调节到最佳状态。
运动中
如果运动不超过1小时,在运动时,每15~20分钟补充90~240毫升的水,如果超过1小时,则要把水换成运动饮料。
运动时大量出汗,汗液中含有很多离子成分,此时再喝白开水便起不到良好的补充效果。
运动后
运动后先称一下体重,对比运动前后的体重变化,就可以大概估计运动过程中消耗的水分,以便及时地补充。由于出汗后电解质会有一定的损失,此时,除可饮用水外,还可补充含糖及电解质(钠、钾)的运动饮料。可以维持一定的血糖浓度,延缓疲劳发生,从而保证健身者的身体健康。但需要注意,运动饮料含糖量应在4~8%,过多的糖反而不利健康。
运动后口渴怎么喝水好呢?运动前、运动中以及运动后在喝水方面都是有一些讲究的,运动前就喝普通的白开水就行,当然矿泉水也可以,没有太多的要求。运动中可以多喝一些运动型饮料,运动之后可以喝含糖多的饮料,及时补充能量,缓解疲劳。
运动后如何科学喝水
运动后多久可以喝水
运动后喝水是人们形成的一种共识,但是运动后多久喝水并非人人都知道。通常来说运动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立即补充水分,或5分钟后一次100ml左右为宜。每两次之间至少间隔10分钟。而剧烈运动之后则不宜立即补充水分,最多只能漱口或者咽下不超过50ml的水,要做休整运动(比如长跑后的慢走等)使人体脱离运动状态,当颈动脉脉速恢复至120次/分钟(可以自己按住颈动脉掐表测)以下时,方可进行水分补充,仍然是100ml一次为宜,每两次之见至少间隔10分钟。
运动如何喝水
踢足球或打篮球前2小时喝大约500毫升白开水,这是因为运动前补充水分可以提高机体的热调节能力,降低运动中的心率。提前2小时补水可以给肾脏代谢充足的时间,将体液平衡和渗透压调节到最佳状态,有足够时间使多余的水分从体内排出。中场休息时,球员应该喝些淡盐水,因为淡盐水能及时补充流失的离子,防止出现血钠症等不适反应,并将水温控制在15摄氏度至22摄氏度。运动时大量出汗。“一定要小口小口地喝,切忌为图痛快一饮而尽。”
跑步前补水很关键。不少人常忽略跑步前的水分补充,甚至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跑步前喝水会引起胃痉挛。其实,跑前一小时应该喝少量的水。当感觉到口渴时,机体已经失去了约3%体重的汗液,所以感到口渴才进行补液,需要48小时才能补充上体液丢失的量。跑步结束后水分的补充切忌过度集中。大量暴饮只可解决一时的口渴感觉,却增加排尿和出汗,并使体内电解质进一步丢失,也增加了心和肾的负担。此时的补水仍然要少量多饮,并适当补盐。
运动中如何补水 运动中喝运动饮料
如果是运动的时间较长,一般超过1小时,或者是运动的强度较大的话,身体消耗的能量、电解质等等消耗较大,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喝运动型饮料帮助补充流失的电解质,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运动中如何正确补水 运动中喝水水温要合适
运动中补水水分的话,要注意水分的温度要控制在30摄氏度左右,过凉的水容易造成肠道刺激,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血管突然收缩,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过烫的水容易对食道、肠胃造成烫伤。水温合适容易渗透细胞,更好的补充水分。
吃太多肉的坏处 如何清理肠胃
清晨喝水很重要,起床后喝两杯水,不但可补充夜晚流失的水分,而且可以刺激肠道。上午、下午要再各喝两杯水。
要少喝含糖饮料,糖水喝得过多会加速肠道老化,所以不要大量饮用可乐、汽水、果汁等含糖饮料。每天饭后可以喝一两杯乳酸菌饮料。
运动能促进排便,尤其是晨练。运动要和喝水结合起来,一边补水,一边运动。
多吃各种蔬菜和水果,如白菜、芹菜、韭菜等。它们在肠道中就像洗碗用的钢丝球一样,专门擦除不好的胆固醇,吸收水分使粪便易于通过肠道。
经常便秘者诱发癌症的几率比不便秘的人要高3倍。因此,晨起或早餐后排便是最科学的。尽可能做到定时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要“例行公事”,以便形成生物钟。
运动后补水原则
喝太多水,加上钠随汗液排出,可能导致致命的低钠血症,俗称水中毒。喝太多水会导致大脑肿胀。这时,人会出现无力、恶心、呕吐、眩晕的症状,导致的疾病有血容量不足、脑水肿、颅内高压综合征等。
此外,补充过多的水分会引起体内矿物质储量的严重失衡,并加重肾脏的负担。
怎么喝?喝多少?
运动补水的总原则是“预防性补充”和“少量多次”。
运动时补水应该遵循预防性补充和少量多次原则。
运动前2小时补充水分250-500毫升,运动前15-20分钟再补充150-250毫升。
然后每隔15-20分钟,补水120-240毫升。
夏天时,补水间隔可以缩短。水温在8-16摄氏度之间。
另外,在运动前0.5-1个小时食用少量食物,让孩子在活动中有充沛的体力。
运动后,最好至少休息1小时左右再进食。
水,喝对了是药,喝错了是毒药!夏季喝水8大误区,都是你最容易犯的! 运动时不喝水,运动后大量喝水
剧烈运动促使身体消耗了大量的热量,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时如果大量饮水,势必造成心脏负担过重、肠胃道受到刺激,导致“肚子疼”等。运动补水要注意“少量多饮”和“不要感到口渴才喝水”。
1、首先,运动前要喝够水。运动前两小时,需补充500毫升的白开水;
2、在运动过程中,适量喝些淡盐水,补充运动中丢失的钠离子;
3、运动后要及时补充含有电解质的“运动”或“功能”饮料,促进糖原的恢复。
五招清理肠道让身体更轻松
安排好喝水时间
清晨喝水很重要,起床后喝两杯水,不但可补充夜晚流失的水分,而且可以刺激肠道。上午、下午要再各喝两杯水。
要少喝含糖饮料。糖水喝得过多会加速肠道老化,所以不要大量饮用可乐、汽水、果汁等含糖饮料。每天饭后可以喝一两杯乳酸菌饮料。
适当锻炼
运动能促进排便,尤其是晨练。运动要和喝水结合起来,一边补水,一边运动。
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
多吃各种蔬菜和水果,如白菜、芹菜、韭菜等。它们在肠道中就像洗碗用的钢丝球一样,专门擦除不好的胆固醇,吸收水分使粪便易于通过肠道。
少吃消炎药和解热镇痛药
这些药容易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起腹泻,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及时排便
经常便秘者诱发癌症的几率比不便秘的人要高3倍。因此,晨起或早餐后排便是最科学的。尽可能做到定时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要“例行公事”,以便形成生物钟。
运动后如何补水 运动后喝白开水或淡盐水
运动后喝白开水最容易被人体吸收,在白开水中兑少量食盐喝,可以及时补充因大量出汗丢失的钠元素。
运动中如何正确补水 运动中补水喝淡盐水
运动中补水可以喝淡盐水。运动过程中身体出汗,丢失的钠离子较多,喝淡盐水能够保持体内的水盐代谢平衡,维持细胞内液和外液的稳定。一般我们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用盐,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运动时身体补水
一般人往往将口渴作为身体缺水的信号,运动中或运动后口渴明显了才补水,但研究表明,当运动中感到口渴时可能已有2%~3%体重的水分丢失,机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此时才补水已偏晚。正确有效的补液原则是在运动前先做预防性补充,运动中做少量多次补充。
运动前:提前15~20分钟补液400~700毫升,每次100~200毫升,分2~4次摄入。严格避免一次性喝入大量液体的做法,以减少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
运动中:应根据出汗量的多少来定,一般补液总量不超过800毫升/小时,而且必须少量多次地进行,可以每隔15~20分钟补液150~300毫升,或每跑2~3公里补液100~200毫升。
一般情况下,如果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补充纯水如白开水等已经足够,但大运动量、长时间锻炼后,大量摄入白开水虽然可以一时解渴,但可造成血浆渗透压的降低,延缓机体的复水过程。暴饮白开水甚至还会稀释胃液,影响运动后的食欲和消化,故运动后也要遵循少量多次的补水原则,有条件者可饮用含电解质及糖分的运动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