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鼻窦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鼻窦炎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鼻部疾病,患有鼻窦炎的危害极大,及时的去治疗是关键,那么鼻窦炎的最好治疗方法是什么呢?要怎么治疗呢?及时的找到正确的方法,及时治愈疾病,对身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鼻窦炎是鼻窦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疾病,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患上鼻窦炎的患者很痛苦,经常流又脓又黄、有臭味的鼻涕,还常常头痛,不能集中精神,但鼻窦炎并非不能高效治疗,有些病人之所以一拖几十年,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
小编指出:传统治疗弊端多,易复发。
1、药物治疗:消炎药刚开始服用的时候,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效果慢,且消炎药吃太多,多人体的副作用大,给患者的机体新陈代谢造成紊乱,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容易造成其他的并发症。
2、手术治疗:一般的传统手术治疗,对尖鼻窦炎这样的顽固症,一般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很难一次性高效治疗,易于复发,给患者增加痛苦的同时,也给了患者很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担。
鼻窦炎治疗时间
鼻窦炎治疗
患有鼻窦炎的人,会有这样的心理:鼻窦炎不严重,不要大惊小怪。五官专家提醒,鼻窦炎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该病是一种严重的鼻窦炎风险。
大体上来讲,治疗可以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鼻腔局部用药
鼻腔局部用药
利用激素类药物和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滴鼻剂必通、麻黄素类药物点滴鼻腔,以开放鼻窦开口。滴鼻剂应注意体位。一般多采用仰卧垂头位,鼻孔朝上。滴药后应停留5-8分钟再起身,将药液及鼻涕轻轻擤出,或后吸至嘴里再吐。
不要紧捏双侧鼻孔用力擤,这样会将鼻涕经咽骨管压向中耳,从而引起中耳炎。这一类鼻腔减充血剂用久了,可能会导致药物性鼻炎,所以用药时间一般不要超过7天。
对于儿童用药,一定要谨慎,药物的量一定要低。如慢性鼻窦炎和变应性鼻炎,鼻黏膜水肿明显,可应用于抗过敏性鼻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
2、口服药
口服抗生素应以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为依据
口服抗生素应以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为依据,用药时间一般为4-6周。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红霉素、头孢等。如果伴有过敏情况,也可以加服一些抗过敏药。一些中成药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也不错,如鼻窦炎口服液等,可以配合抗生素应用。
3、正负压置换法
适合于慢性全组界窦炎,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治疗时,护士让病人平卧于治疗床上,肩下垫一小枕,头后仰下垂。先将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入鼻腔以充分收缩鼻腔,开放鼻窦口,然后将吸引管外接一个橄榄头插入一侧鼻孔,捏紧对侧鼻孔,开动吸引器,嘱病人间断发出“开一开一开”音,鼻腔鼻窦内的脓液就会被吸出,鼻窦内变负压。再将抗生素药滴人鼻腔,药液就会进人鼻窦。如此反复多次,就会把鼻窦内的脓涕排出而置换进去药液,达到治疗的目的。一般每日1次,10日一疗程。
4、上颌窦穿刺冲洗
用一特制穿刺针从下鼻道刺入上颌窦,抽出脓液后,以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至脓液排净,然后再注入抗生素药液。此法仅适合于上颌窦炎。
如果患者在经过非手术治疗之后,鼻窦炎还没有一定的好转的话,就可以考虑通过手术的方法来治疗了。
术前常规行CT鼻窦摄片,可以清楚地显示病变累及哪几个鼻窦,窦口有无阻塞,鼻腔内的结构是否异常等。结合病史、检查及鼻窦CT的改变,鼻科医师会决定该病人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内窥镜下的鼻腔、鼻窦手术目前已被广大鼻科医师所采用。借助于内窥镜,医师可以在直视下手术,从而达到去除病变组织,保留正常结构的目的。
鼻窦炎治愈
1、传统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头痛:传统手术主要是上颌穿刺术,这种手术疼痛难忍,治疗效果不理想,慢性鼻窦炎存在反复复发的问题,破坏了鼻腔正常生理功能,得不偿失,目前已逐渐被淘汰。但有些技术落后的小医院还在使用该技术,慢性鼻窦炎患者在治疗前应注意打听,避免使用该技术,以免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经济损失。
2、单纯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头痛: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虽然方便快捷,但它只能为患者暂时性的缓解症状,而不能在根本上为患者解除病痛,且长期服用不仅花费不小,还容易对慢性鼻窦炎患者身体健康形成威胁。
3、抗生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头痛:慢性鼻窦炎发生后,原发或继发感染的细菌多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等,因此在治疗上抗生素是必要的。一般推荐首选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药物,推荐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头孢类药物主要使用一代和二代,三代头孢主要针对高耐药的肺炎链球菌。
鼻窦炎和额窦炎有什么区别
1、人体有四组鼻窦,深藏在头颅骨中,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它们四个组成了鼻窦,四个窦腔都可以发炎,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同时发炎就是鼻窦炎,而额窦发炎就是额窦炎,额窦炎也是鼻窦炎的一种。
2、鼻窦的四个窦腔可以同时发病,也可以单独发病,但是都属于鼻窦炎,从症状和种影像检查难以区别具体是哪个窦腔发炎,所以也就统称鼻窦炎了。对于各种鼻窦炎治疗方法也都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3、鼻窦炎一般都是继发于急性鼻炎,因为急性鼻炎不及时治疗导致细菌深层感染,形成鼻窦炎,重要症状就是鼻塞,流鼻涕,由于各个窦腔都可能有炎症,有时也会有头疼,眼睛部位疼等症状。
鼻炎和鼻窦炎区别
鼻炎和鼻窦炎临床症状不同,鼻炎的症状主要是鼻塞,流清鼻涕。表现为交替性或者是间歇性。有粘液性鼻涕。而鼻窦炎经常表现为脓性鼻涕,并有嗅觉减退。就上所述,鼻炎和鼻窦炎其发病密切相关,但临床症状表现有所不同。鼻炎和鼻窦炎治疗方法不同
鼻炎的主要症状是鼻塞,所以治鼻炎要用鼻粘膜膜收缩剂,如滴鼻净等药物,每天的点药次数以维持通气为标准。如果用药后不能维持通气,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鼻甲切除。鼻窦炎是鼻窦内的化脓性炎症,以流脓鼻涕、头痛为主,治疗时除滴用鼻粘膜收缩剂外,还要使用抗生素以消除鼻窦内的细菌感染。
鼻窦炎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由于鼻与鼻窦接合紧密,鼻内一旦感染病毒和细菌,很容易就扩散到鼻窦,引起鼻窦粘膜发炎,称为鼻窦炎。感冒、流行性感冒、过敏反应、牙齿和咽喉的感染,都会引起鼻窦炎。急、慢性鼻窦炎在小儿来说,多表现为鼻塞、流脓鼻涕,部分患儿有头痛、咳嗽、有痰等不适,有的患儿还伴发热。那么,小儿鼻窦炎治疗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小儿鼻窦炎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鼻窦炎的治疗分为全身及局部两类。全身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因为鼻窦炎多为细菌特别是化脓菌引起,所以使用抗生素十分必要,也是十分有效的。
2、局部治疗主要是引流脓液及局部滴药。即用一种抽引装置将鼻腔的空气抽出,造成真空负压,从而使鼻腔内的脓液被引流出来。
3、简易的局部治疗还属往鼻腔内滴药,这样药液可以直接接触鼻粘膜。从而充分发挥药效,操作也简单。
治疗鼻窦炎需要用抗生素吗
鼻窦炎发生后,原发或继发感染的细菌多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等,因此在治疗上抗生素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患者的鼻涕主要是黏白或清鼻涕,也可不用抗生素。鼻窦炎治疗首选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药物,推荐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头孢类药物主要使用一代和二代,三代头孢主要针对高耐药的肺炎链球菌。
鼻喷激素治疗鼻窦炎,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首选消炎药物,能有效减轻鼻塞症状,可作为儿童鼻窦炎的一线治疗。目前认为鼻用激素对急慢性鼻窦炎有比较好的效果,对慢性鼻窦炎而言,至少连续使用12周以上。这种局部应用激素类药物,是安全和有效的,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没有影响。
抗过敏药治疗鼻窦炎,对伴有过敏因素的孩子,可以口服片剂或滴剂,控制过敏,治疗过敏性鼻炎,防止慢性鼻炎的发生。
中药治疗鼻窦炎,清热、解毒的中药可以缓解病情。
黏液促排剂治疗鼻窦炎,与鼻用激素和抗生素配合使用,非常有效。可以稀释鼻涕,促进鼻涕的排出,恢复鼻黏膜的功能。
鼻窦炎治疗偏方
偏方一:冷水治鼻窦炎
1975年我得了鼻窦炎,很严重。两天一瓶滴鼻净还不够,只要停药,鼻孔立刻不通气。长时间治不好。这时一位张大夫说了一个偏方:洗脸不用热水,用冷水,用手心盛自来水管放出来的冷水,捂在鼻子上,把冷水吸进鼻孔里,而后擤出来,再盛水吸进去,再擤出来,连续几次,每天坚持。我用这个冷水疗法10天,鼻窦炎好了。这20多年,我用冷水疗法从未间断,鼻窦炎至今也没有再犯。
专家分析: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因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变态反应、鼻腔鼻窦解剖异常等原因引起鼻腔鼻窦黏膜肿胀、各鼻窦口阻塞、鼻窦内分泌物不能正常排出所致。冷水洗鼻能促进血液循环,使鼻甲及鼻腔鼻窦黏膜收缩,以利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鼻窦炎的康复。
偏方二:丝瓜藤治副鼻窦炎
我是位副鼻窦炎患者,曾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后偶得一方,取得较好疗效。方法是:找老丝瓜藤数米,晒于,切成细段,再放在瓦上焙至半焦(千万别糊了),然后在面板上,研成碎面,装入瓶中备用。
使用时,把鼻腔中的鼻涕清干净,用干净棉球擦一遍鼻腔,再用细塑料管(如喝酸奶用的小管就行),让家人帮助把丝瓜藤粉吹入鼻腔,再用干棉球塞住鼻孔。此法最好在晚上临睡前应用。连续数日可治愈。
专家分析: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变态反应、鼻腔鼻窦解剖异常是导致鼻窦炎的三大病因,主要临床表现为鼻流脓涕、鼻塞、嗅觉下降、头面疼痛等。鼻窦炎在中医学称为“鼻渊”,《黄帝内经》“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有虚实之分,实者多由湿热之邪所致,虚者多见肺、脾气虚。
祖国医学认为丝瓜藤性苦、微寒,有小毒,入心、脾、肾三经,其功效为舒筋、活血、健脾、杀虫,《医学正传》中“治鼻中时时流臭黄水,甚至脑亦时痛:丝瓜藤近根三、五寸许,烧存性为细末,酒调服之。” 历代医家实践证明,丝瓜藤治疗鼻窦炎有较好的疗效。现代研究发现丝瓜藤的主要成分是丝瓜藤含皂甙,有止咳祛痰和抗菌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药理研究发现丝瓜藤粉煎剂与酒精浸剂对呼吸道常见细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而丝瓜藤鲜汁无抑菌作用,因此,我们建议使用丝瓜藤治疗鼻窦炎时尽量采用烧制或焙制的方法,使丝瓜藤药效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