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谎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说谎的原因是什么
一、 将想象和现实世界混淆。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就像来信中的家长所说,和我说话的时候会自己凭空想象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说的和真事一样,不知道的人会认为她说的是真话呢。 这并不是在说谎,而是孩子的想象。
有时孩子把她所想象的事物当成了现实,因为她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有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的各种想象和说谎混为一谈,这样责怪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二、吸引别人的注意。 最近,妮妮的妈妈注意到,一岁零八个月的妮妮有说谎的迹象:妈妈,爸爸打我了。一问妮妮的爸爸,根本没有的事儿。
还有的孩子明明是从幼儿园拿的东西,却说是老师表扬他,奖励给他的。这跟家长很少表扬孩子有关。每个孩子都希望博得别人的赞赏。
三、出于自我保护,逃避责任,害怕被惩罚。 有些父母在孩子做错事情时,会以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为了避免挨打,孩子会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
孩子爱撒谎的原因会是什么
原因1、不明就里
小于3岁的幼儿,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关系等概念比较模糊,经常说了“假话”自己不知道,比如他们可能把以前统称“昨天”。这种情况不必过于担忧,问明情况后,耐心教育即可。
原因2、逃避惩罚
多数情况下,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淘气惹祸了怕家长责罚。一旦发现这种情况,需讲明利害关系,果断制止。若一次达到目的,不良行为就可能得到强化。
原因3、模仿大人
孩子有时会看到父母、周围的大人,或者电视上有撒谎的镜头,他们抑制不住好奇心,跟着学。因此,当着孩子的面时,家长一定要谨言慎行。
原因4、表示对抗
还有的孩子说谎,与父母干涉过多有关,比如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叫他喝水,一会叫他吃点心,孩子很不耐烦,随口说“不渴、不饿”,以表示对抗。这种情况下,需从改善亲子关系入手,既不过度溺爱,也不过于纵容。
原因5、获得成就
有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描述事情时,常常参杂着自己想象的场景、人物,说得绘声绘色,炫耀自己。此时,在纠正的同时,要肯定他们的能力,不可粗暴制止,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说谎表现
孩子说谎表现
1、假笑:假笑笑得较慢,而且笑容不对称;双眼完全没有表情。
2、眼神闪缩:说谎时,因为脑部要集中在谎话上,双眼会望向别处,或经常眨眼;跟对方没眼神接触,表现不安或闪缩。
3、视线:说谎者不时望向房门,双脚指向门口;这是因为潜意识想摆脱谎话,因而想离开房间。
4、表现犹豫:为怕前后矛盾,说谎时说话会比平时慢,小心用字遣词,脑海中会先“预演”一次。
5、面部抽搐:面部表情肌肉是不随意肌,偶然一次抽搐,即使过程不足一秒,或已露破绽。
6、面红:说谎时,心跳往往加速,血液涌进毛细血管,人就会觉得热,继而可能面红。
孩子说谎的原因 不明就里
三岁以前的孩子,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关系等概念模糊。
6岁之前,孩子的思维特点具有:泛灵论(任何事物都有生命);自我中心(只理解第一视角);整体部分关系不明;思维不可逆(事物变化位置形状等即成为两种事物)。
因此,经常出现说了“假话”而不自知的情况。
孩子经常说谎家长怎么办
1、做榜样: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自己肯定不要说谎,小编也说过,孩子是白纸,全靠大人在教他怎么做,所以父母要言行一致,不要说好要做的事情或者答应的事情,一旦到兑现的时候就不兑现了。
2、禁责骂:一旦父母发现了孩子在说谎,请不要立即责骂,孩子还小,也许他编造的谎言在你看来不堪一击,很可笑,但是孩子觉得自己已经编的很圆满了,所以不要太过责骂,规矩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
3、明原因:不要责骂的下一步,就是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要说谎,他说谎的原因是什么。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耐心听孩子说完他的原因,听完之后也不要立即评价或者教育,你要做的是引导,引导他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
4、重沟通:只要父母和孩子加强沟通,就算孩子犯了什么错,他也会向父母勇敢的承认错误。怕的就是孩子和父母不沟通,或者少沟通,这样的话孩子一旦犯错,肯定会想到说谎来避免责骂的。
通过小编的简单介绍,关于孩子经常说谎的负面影响你应该知道了吧。孩子说谎家长们不用过分焦虑,正确引导就好。
为什么孩子要说谎
满足小小虚荣心
当孩子看到别人有一件好玩具,就谎称自己家里也有或者有一件更好的,或是欺骗父母说老师表扬了他。这很可能是平时父母有意无意的言行激发了孩子的虚荣心,于是他以说大话来自我满足。
逃避一些事情
有时孩子因为内心的某种恐惧而说谎。如为了不去上幼儿园而说身体不舒服。逃避去幼儿园的原因可能是他被老师批评了、受小朋友欺负了或是不敢参加一些活动等等。面对这样的谎话时,父母应先搞清楚谎言背后的真正原因,及时帮助孩子解决他面临的问题。
如果孩子犯了错,父母总是以打骂来惩罚,那么,为了逃避责骂,孩子就可能学会用谎言来掩盖事实,保护自己。比如“全盘否认”,极力辩解说不是自己的错误,如不承认打碎了盘子等;要么就“避重就轻”,只承认一部分错误,如明明打了小朋友却只承认轻轻推了一下;或者“嫁祸他人”,如说是别人把盘子打碎了。
模仿父母的言行
作为孩子最初的模仿对象,父母任何不经意的言行都可能影响孩子。很多情况下,父母的说谎行为,包括所谓的权宜之计,都会成为孩子说谎的样板,潜移默化中把孩子变成了“大话王”。例如有人打电话来找爸爸出去,爸爸不想去,就推说家里有客人。孩子看在眼里,就会觉得说谎是对的。以后当孩子遇到类似的情景时,情急之下就可能会说谎。
当孩子有意说谎时……
当孩子说谎时,父母最应该关心的不是谎言本身,而是谎言背后的含义,找出孩子说谎的动机;最应该做的不是批评和责罚,而是向孩子说明道理,使孩子懂得为什么不应该说谎。
下面的例子也许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对待孩子的谎言。
妈妈在楠楠的口袋里发现一个没见过的玩具,就问楠楠:“这个玩具是从哪儿来的?”楠楠小声说:“小朋友给我的。”看到楠楠躲闪的眼神,妈妈很怀疑。于是,她蹲了下来,轻轻握住楠楠的小手,温和地说:“楠楠,看着妈妈的眼睛,告诉妈妈实话,玩具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只要你说实话,妈妈一定不会骂你。”
孩子是不是在说谎?敏感的父母会从孩子的表情、语言中发现蛛丝马迹,而要想让孩子说出真话,需要一定的询问技巧。楠楠妈妈的做法中值得借鉴的是:
语气亲切、温和。过于严厉、苛刻的问话方式只会吓得孩子更不敢说出真话。
保持目光对视。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谎对大人来说都很困难,何况孩子。父母看着孩子时,用眼睛传递信任和鼓励,很容易突破孩子的心理防线。
鼓励孩子说真话。大部分情况下,孩子是因为畏惧惩罚而说谎,所以,向孩子保证他不会因为承认错误而受罚,是最重要的一步。当然,父母必须说到做到。
楠楠承认,自己因为喜欢这个玩具,所以就偷偷把它拿回家了。这时,妈妈把楠楠抱在怀里,说:“妈妈很高兴你对妈妈说了实话。喜欢别人的玩具,你可以请他借给你玩玩,但不能偷偷地拿走。那个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玩具了,一定很着急,你说,是吗?”楠楠点点头。
后来,妈妈拨通了小朋友家的电话,楠楠在电话里小朋友道了歉,告诉他明天一定把玩具还给他。楠楠还准备把自己的一个玩具也带去给小朋友玩呢。
楠楠承认了错误后,妈妈做了很好的处理:
1.给孩子说真话以积极回应。
2.对孩子做错事和说谎的动机表示理解,并引导孩子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
3.启发孩子用实际行动弥补过失。
特别提醒:父母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父母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诚实做人。如果一时失信于孩子,应向孩子说明原因、虚心承认错误并改正。
孩子说谎的原因 表示对抗
孩子在表达自己对父母的不满时也常常用到“说慌”的举动,极具情绪化。
因为他们无法宣泄,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但其实是口是心非。
比如吃东西时,问他吃不吃,及时已经饿了,但是也会说“不吃”“不饿”;出门游玩,由于不同意去他想去的地方,因此说“肚子不舒服”“不想出门”如此种种。
孩子说谎的原因 获得成就
这个阶段正好是孩子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期,在描述事情的时候,经常把自己想象中的一些场景、人物,加入进事实之中,并且坚持自己表述的真实度。
其实这种情况下,只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无非是为了在同伴面前炫耀自己,在长辈面前期望获得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