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敷要注意什么 正确使用冰袋
冰敷要注意什么 正确使用冰袋
冰袋与皮肤之间用一毛巾相隔,建议使用专业冰袋,不要用反复冻融类冰袋。此类冰袋在冷冻过程中会变硬,不可贴合关节。而且温度不可控制。
每次冰敷时,冰袋内首先加入冰箱冷藏室所制冰块,然后加入适量水,拧紧盖子之前挤出冰袋内空气。
小孩发烧39度怎么办
宝宝发烧39度的处理方法一:正确认识
家长应该了解宝宝发烧39度时宝宝中度发烧和高度发烧的零界点,因此需要十分小心处理。如果宝宝发烧39度的情况持续过长或是宝宝体温又上升的趋势,应及时就医,否则当宝宝发烧超过39度,则有可能引起机体的损害。
宝宝发烧39度的处理方法二:物理降温
宝宝发烧39度时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物理降温的办法:
1、冰敷或用冰枕:当宝宝体温38.5℃时,用冰袋放在额头、两侧颈部,也可放在腋下及双侧腹股沟的部位,自制冰袋可把碎冰块装入塑料袋,可加上适量冷水,压出空气,把袋口扎好。或者让宝宝睡冰枕,都有助于宝宝的局部散热退烧。但一定要注意在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冻伤宝宝的皮肤。一般冰敷、冰枕只适合稍大的宝宝使用,而对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可以使用市面上的退热贴,舒缓一些高烧所带来的不适。
2、温湿敷:这也是一种好方法,即用温湿半干的大毛巾敷在宝宝的胸腹部,但要注意室温以免着凉。另外,也可用几块稍凉的湿毛巾(约25℃)拧成半干,放在宝宝的额部、颈部、腋下及大腿根部进行冷敷,每5~7分钟更换一次,宝宝也会感到很舒服。
冰敷可以消肿吗 什么情况不能用冰敷
1、针灸治疗慢性炎症引起疼痛,有局部肿胀,皮温升高的情况下,不宜用冰敷。
2、大面积组织受损,感染性休克,不宜用冰敷,以免组织坏死。
3、有慢性炎症或者感染化脓者不宜用冰敷,以免阻碍炎症吸收。
4、枕后,耳部,阴囊等处不宜用,以免冻伤,腹部冰敷要防止腹泻,冠心病以及高热患者要避免足底冰敷。
收缩毛孔的方法
使用收敛毛孔的面膜
面膜能够速效解决肌肤问题,而好的收敛毛孔的面膜,在敷脸的时候就能明显感觉到毛孔收缩。用清水洗净后,肌肤将变得通透又有弹性。
保湿+冷敷
伸缩性出色的织布型面膜配合冰贴,短时间的冷敷能令毛孔迅速收敛。之后的底妆也能够更持久。
正确使用磨砂膏
将磨砂膏均匀涂抹于脸部后,T区等皮脂分泌旺盛的区域可以用手指进行按摩,但是皮脂分泌相对较弱的区域,则无需过度按摩。
蒸汽热敷配合精油按摩
每周2次,一边用蒸汽热敷一边配合精油按摩。在这之后配合保湿+冷敷,可以令收敛效果更加出色。
维生素C面膜+冰袋敷面
用面膜或化妆棉蘸取富含维生素C的护肤品,做一个深度护理。在面膜上用冰袋冰敷,无论是皮脂过盛造成的毛孔粗大还是因为松弛造成的毛孔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小腿肌肉扭伤急性期
扭伤首先要区分伤势轻重。一般来讲,如果自己活动时扭伤部位虽然疼痛,但并不剧烈,大多是软组织损伤,可以自己医治。如果自己活动时有剧痛,不能站立和挪步,疼在骨头上,扭伤时有声响,伤后迅速肿胀等,是骨折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诊治。
踝扭伤后48小时内,应用冰敷抬高压迫予以警急处理。病患可先用弹性绷带或充气式固定器加以压迫防止进一步肿胀,同时将下肢抬高增加静脉血回流以防肿胀。
此时更是冰敷的最佳时机,将冰块包上毛巾或者在夏季可以用冰凉的山泉水沾湿毛巾就是最简单的冰敷用具。冰敷目的在防止内出血持续。
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冷敷频率,登山活动可以按照每小时敷二十分钟进行,但需避免冻伤。要正确使用热敷和冷敷。
热敷和冷敷都是物理疗法,作用却截然不同。血遇热而活,遇寒则凝,所以在受伤早期宜冷敷,以减少局部血肿;在出血停止以后再热敷,可加速消散伤处周围的瘀血。一般而言,受伤24到48小时后始用热敷。
亚急性期此期可开始接受物理治疗,主要为超音波与经皮电刺激治疗,患者居家患部可泡热水,在水中不痛范围内轻轻活动5分钟,随后泡冷水于水中静止一分钟,如此反复冷热交替,唯结束时也是泡热水。
脚扭伤的特点
扭伤是由于某些肌肉纤维、韧带断裂或损伤引起的疼痛。扭伤可以由外伤引起,或者源于肌肉的不适当使用或过度疲劳。
处理:扭伤发生48小时内使用冰袋-之后冷热交替。 在仍然疼痛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扭伤的肌肉。当疼痛减缓后,开始缓慢地做一些适度的恢复性运动。
具体实施:
急性期
扭伤 首先要区分伤势轻重。一般来讲,如果自己活动时扭伤部位虽然疼痛,但并不剧烈,大多是软组织损伤,可以自己医治。如果自己活动时有剧痛,不能站立和挪步,疼在骨头上,扭伤时有声响,伤后迅速肿胀等,是骨折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诊治。踝扭伤后48小时内,应用冰敷抬高压迫予以警急处理。病患可先用弹性绷带或充气式固定器加以压迫防止进一步肿胀,同时将下肢抬高增加静脉血回流以防肿胀。此时更是冰敷的最佳时机,将冰块包上毛巾或者在夏季可以用冰凉的山泉水沾湿毛巾就是最简单的冰敷用具。冰敷目的在防止内出血持续。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冷敷频率,登山活动可以按照每小时敷二十分钟进行,但需避免冻伤。要正确使用热敷和冷敷。热敷和冷敷都是物理疗法,作用却截然不同。血遇热而活,遇寒则凝,所以在受伤早期宜冷敷,以减少局部血肿;在出血停止以后再热敷,可加速消散伤处周围的瘀血。一般而言,受伤24到48小时后始用热敷。
亚急性期
此期可开始接受物理治疗,主要为超音波与经皮电刺激治疗,患者居家患部可泡热水,在水中不痛范围内轻轻活动5分钟,随后泡冷水于水中静止一分钟,如此反复冷热交替,唯结束时也是泡热水。平时走路最好穿上护踝。这时可以进行一些药物治疗。伤处可贴膏药或者敷消肿散(芙蓉叶30克、赤小豆10克、芒硝粉3克,研成细末,加蜜或白酒调成糊状,敷在患处,2-3天换1次)同时还可内服跌打丸。在敷药前可按摩伤处,用双手拇指轻轻揉动,揉动方向是从下至上,这样既能止痛又能消肿。
慢性期
可开始小步慢跑,或者活动扭伤部位。最好穿护踝或贴扎再跑,更可练习跑八字,但对踝关节扭伤来说还不能跳。一般而言跳上去没事,下来时很容易再扭到。即使治疗得当,最好也要等六周再渐渐恢复原来运动量。在此之前锻练小腿足外翻肌肉,是确保不再扭到的关键。
高尔夫球运动伤的处理原则
一、R=Rest(休息)
RICE的第一个字母R代表Rest(休息)。要求运动员停止受伤部位的运动。受伤后好好休息可以促进较快的复原。
二、I=Ice(冰敷)
第二个字母I代表冰敷,冰敷袋置于受伤部位,受伤后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20-30分钟。冰敷时皮肤的感觉有四个阶段:冷→疼痛→灼热→麻木,当变成麻木时就可以移开冰敷袋。大约要冰敷20-30分钟,移开冰敷袋之后,在受伤部位以弹性绷带迫包扎并抬高。
冰敷使血管收缩,减少伤处的肿胀、疼痛及痉挛,受伤之后的立即使用冰敷及减少肿胀关系着复原时间的长短。
使用冰敷的方式:
1. 冰袋:以双层塑料袋或湿毛巾装入碎冰置于伤处皮肤上,若运动员皮肤会对冰过敏,则以一层湿的弹性绷带包着伤处,再将冰袋置于伤处上,再用剩余的弹緎绷带固定冰袋。
2. 化学冷敷随身包:包中含有两种化学囊,以挤压使两种化学品混合,产生化学反应,而有冷却的效果。当无法取得冰块时,化学冷敷随身包就派得上用场。但冷敷包很快会失去冷确能量而且只能使用一次,昂贵较不实用,并有渗漏腐蚀皮肤的危险性。
使用冰敷袋的注意事项:
1. 冰敷袋每次使用不要超过30分钟,因为可能会发生冻伤或神经伤害。
2. 不要让冰袋直接触皮肤,以湿掉的弹绷或冰毛巾保护皮肤。
3. 运动员如果有循环系统疾病,雷诺氏病(肢端之间歇性苍白或发疳,系由寒冷所引起的动脉痉挛),则不可使用。
4. 不要太早停用冰敷袋而转用热敷,太早使用热敷会引起肿胀与疼痛,伤后二日内每天使用冰敷至少3-4次,较严重伤害建议在使用冰敷三日后且肿胀有明显消退才考虑使用热敷。
5. 在非常酷冷的环境下,不使用湿的弹性绷带或湿毛巾。
三、C=Compression(压迫)
第三个字母C代表压迫,压迫使伤害区域的肿胀减小。以弹性绷带包扎于受伤部位,例如:足、踝、膝、大腿、手或手腕等部位,来减少内部出血。
包扎压迫时,从伤处几吋之下开始往上包,大约以一半左右做螺旋状重迭,以平均而加点压力的方式逐渐包上,但经伤处则较松些。
以弹绷最大长度70%的紧度来包扎能获得充足的压力。观察露出脚趾或手指的颜色。疼痛、皮肤变色、麻痹、刺痛等症状出现,表示包太紧,应解开弹性绷带重包,避免肿胀应维持用弹性绷带包扎18-24小时。踝关节扭伤包扎时可以用U型衬垫加压于踝突周围。
四、E=Elevation(抬高)
E代表抬高,抬高伤部加上冰敷与压迫,减少血液循环至伤部,避免肿胀。伤处应高于心脏部位,且尽可能在伤后24小时内,都抬高伤部。当怀疑有骨折时,应先固定在夹板后再抬高,但有些骨折是不宜抬高的。
冰敷有什么注意事项
冰敷用品要消毒冰敷时如果是用的冰毛巾敷于患处,那整个过程以及所有用品都应是消毒杀菌的,最好加入生理盐水。这样可以避免伤患处感染病菌。
冰敷面积要注意
冰敷时可在皮肤与冰袋之间垫一层薄布,防止冰袋表面的水汽沾湿伤口;冰敷的面积主要在损伤部位及外围2-3cm左右的皮肤。
正确使用冰袋冰袋与皮肤之间用一毛巾相隔,建议使用专业冰袋,不要用反复冻融类冰袋。此类冰袋在冷冻过程中会变硬,不可贴合关节。而且温度不可控制。
每次冰敷时,冰袋内首先加入冰箱冷藏室所制冰块,然后加入适量水,拧紧盖子之前挤出冰袋内空气。
冰敷有哪些注意事项
尽量使用冰袋或冰毛巾冰敷
冰敷的时候尽量要使用冰袋或者是冰毛巾,而不要直接使用冰块,因为冰块的温度较低,直接使用冰块冰敷的话很容易将皮肤冻伤。所以建议最好是使用冰袋或者是冰毛巾,且冰袋或冰毛巾与皮肤的接触面更大。
控制冰敷时间
冰敷的话同样也要控制时间,一般冰敷的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否则时间太长的话很容易导致皮肤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