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孩子流涎需要治疗吗

孩子流涎需要治疗吗

孩子流涎不需要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婴儿能吞咽过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一般生理性流涎无须治疗。

好孩子童装价格

好孩子童装价格一般在100多至200多元,女童装主要有吊带裙套装、连衣裙、短袖套装,男童装主要有连身衣、短袖上衣、背心、短袖连身衣等等。

好孩子流行时尚系列全棉花朵吊带裙套装-169元

好孩子流行时尚系列全棉花朵短袖套装-139元

好孩子男童全棉短袖连身衣-59元

好孩子全棉提花针织背心连身衣-118元

好孩子流行时尚系列全棉小外星人背心-118元

好孩子流行时尚系列纯棉小外星人短袖上衣-158元

好孩子粉彩经典系列全棉小兔小飞袖连衣裙-238元

好孩子粉彩经典系列全棉小熊背心-51元

好孩子流行时尚系列全棉星星背心连身衣-228元

好孩子流行时尚系列全棉小外星人短袖连身衣-99元

好孩子流行时尚系列全棉花朵短袖上衣-138元

注意:以上好孩子童装价格仅供参考,具体以实体店价格为准。

宝宝唾液多治疗方法

1生理性流涎

食物刺激与乳牙萌生。婴儿的唾液腺不发达,生后第1周,其唾液的分泌量一昼夜为50~80ml(成年人为1000~1500ml),此时看不到婴儿流口水。而当4~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食物对神经、唾液腺的刺激较强,使唾液腺分泌功能增强,唾液明显增多。乳齿萌生时则会对牙龈感觉神经产生机械性刺激,使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而此时小儿口腔较浅,吞咽反射不灵敏,不能及时将过多的唾液吞下,导致唾液在口腔内不断蓄积而外溢。随着乳牙的萌出,牙槽突也逐渐形成,腭部慢慢增高,口腔底部逐渐加深,能够容纳更多唾液;加之此时吞咽动作逐渐训练成熟,能借吞咽来调节口内唾液量,并能够将唾液及时咽下,流涎自然停止。

2病理性流涎

(1)母乳喂养时间过长 有些母亲错误地认为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越好,将母乳喂养延长至1岁以后,甚至在断奶以后再添加辅食,这种做法不利于小儿消化系统的的正常发育,常造成流涎并伴有消化不良。

(2)腮腺机械性损伤 有些孩子的父母和亲友出于喜爱,经常捏压孩子的面颊部,这种做法容易造成腮腺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唾液的分泌量大大超过正常小儿,从而出现流涎。

(3)口腔疾病 如细菌感染性口炎、疱疹病毒引起的口炎、粘膜充血或溃烂,或舌尖部、颊部、唇部溃疡等,这些疾病造成的疼痛不仅可影响小儿饮食,还可刺激唾液腺分泌旺盛而导致流涎。

(4)神经系统疾病 唾液腺是交感、舌咽神经所支配,主管上述神经的中枢在丘脑,如流涎相关的中枢、神经传导通路、神经受损可造成流涎征。中枢性的常见的有如CO中毒、脑炎等,周围性的有面神经麻痹等。

(5)先天性疾病 一些先天性疾病(如21 - 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也常有流涎现象,同时伴有智能低下、反应迟钝、目光呆滞、哭闹无常、舌头伸出口外等症状。这是因为唾液腺由交感、吞咽神经所支配,主管上述神经的中枢神经受损,故而造成流涎。

婴儿期间流涎多属于生理性流涎,此为暂时现象,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可不治自愈。病理性流涎要给予足够重视,及时就诊于正规医院进行诊治。

导致小儿流口水的起因是什么

婴幼儿时期流涎的原因很多,有的在出生后2-4个月开始流涎,以后越来越多,特别是在5-6个月时更加显著。这是因为初生时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到3-4个月以后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也就逐渐增加,到5-6个月出牙时又刺激了局部的神经,使唾液腺分泌更多,而这时小儿尚不习惯于吞咽唾液,再加上口腔又浅,所以唾液不断往外流,这是正常生理现象。

随着年龄渐长,到孩子能吞咽过多的唾液后,这种现象会自行消失。家长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如果3岁以上仍流口水应结合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来综合衡量。如果生长、智力和动作发育都落后,那么流口水便是智力发育落后的一种表现。口腔咬合不正,口部闭合不良,也易造成口水外溢。否则就不一定有问题。

如果本来唾液不多,短期内突然增多,或已能吞咽过剩唾液,一度已不流涎,而以后又出现流涎,则要观察小儿有无哭吵、发热,再看看口颊粘膜是否充血,有无溃疡或白点。如果出现面部瘫痪,或有其他神经系统变化,造成脸部及口腔肌肉运动失调,影响孩子的吞咽、咀嚼就容易发生流口水。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病因,以便进行治疗。

咽喉中的腺样体肥大,或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常须张口呼吸。吞咽口水的动作较少,口水外溢的情形较常发生,便应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疗。

生理性流涎

(1)食物刺激小儿生后4-6个月,多数以母乳为主要食物。这一时期的小儿口中没有牙齿,舌短而宽,两颊有较厚的脂肪层,面部肌肉发育良好,颌骨的粘膜增厚凸起,这些结构特点都对吃奶时捉住乳头和协调吸吮动作十分有利,此时唾液腺的功用不大,唾液分泌量少。4-6个月后,单纯母乳喂养已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开始添加辅食,食物对神经、唾液腺的刺激较强,使唾液腺分泌功能增强,唾液明显增多。

(2)乳牙萌生乳齿萌生时会对牙龈感觉神经产生机械性刺激,使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而此时小儿口腔较浅,吞咽反射不灵敏,不能及时将过多的唾液吞下,导致唾液在口腔内不断蓄积而外溢。随着乳牙的萌出,唾液的分泌量会逐渐转为正常,同时牙突也逐渐形成,腭部慢慢增高,口腔底部逐渐加深,能够容纳更多唾液,加之吞咽动作逐渐训练成熟,能够将唾液及时咽下,流涎自然止。

病理性流涎

(1)母乳喂养时间过长有些母亲错误地认为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越好,将母乳喂养延长至1岁以后,甚至在断奶以后再添加辅食。这种做法不利于小儿脾胃的正常发育,中医认为,涎为脾之液,脾胃虚弱,失于调摄,故而流涎,且常伴有消化不良。

(2)腮腺机械性损伤有些孩子的父母和亲友出于喜爱,经常捏压孩子的面颊部,这种做法容易造成腮腺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唾液的分泌量大大超过正常小儿,从而出现流涎。

(3)口腔炎症很多口腔炎症如卡他性口炎、细菌感染性口炎、疱疹病毒引起的口炎等,均可刺激唾液腺分泌旺盛而导致流涎,此时流出的唾液多为黄色或血色,气味臭秽,常伴发热、烦躁不安、拒食等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

(1)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唾液腺由交感神经和舌咽神经支配,主管它们的神经中枢在丘脑,因此丘脑的各种损伤和病变都可能导致流涎,如CO中毒、脑炎等。

(2)周围性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的患儿由于局部神经功能减退或消失,影响到唾液腺的分泌调节能力,也会出现流涎。

先天性疾病

一些先天性疾病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也常有流涎现象,同时伴有智能低下、反应迟钝、目光呆滞、哭闹无常、舌头伸出口外等症状。这是因为唾液腺由交感、吞咽神经所支配,主管上述神经的中枢神经受损,故而造成流涎。

宝宝总是流口水该怎么办

人在幼儿时期,都会有口水过多的情况,北方人管这个叫流哈喇子,一般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戴上特制的围嘴,以免口水弄湿了衣服。虽说幼儿涎液过多属于正常情况,但实际上,它也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因素是因为随着新生儿慢慢长大,唾液也逐渐增多,再加上小孩子口腔浅,也不太会及时吞咽过多唾液,因此便出现流涎的情况,但程度不会太重,所以不必过于担心。如果是病理性的,家长就要及时给孩子诊断治疗了,这就是中医里所说的“流涎症”。

流涎症即流涎不收,又叫做滞颐,是小儿口水过多,经常流出口外的一种症状。它的诊断依据是,常见于3岁以内的小儿,除了涎液不断,浸湿两颐和胸前外,幼儿口腔内和嘴角周围还会出现小米粒大的红疹,或是发生溃疡、糜烂等,同时伴有发热等症状。

脾脏虚冷涎多,就要多给患儿吃一些有温和健脾作用的食物,比如虾、羊肉、韭菜、花生、核桃等。只有把脾的阳气升起来,体内多余的水湿之气经脾阳运化才能除去。我们可以煮点生姜甘草汤给孩子喝。用生姜3片,甘草9克,加水300毫升,文火煎至150毫升,给幼儿频频饮服。每天1剂,连服5~7天。生姜辛而散、温,益脾胃,善温中降逆,可以止涎唾,在这里起主导作用。将甘草搭配进来,是因为甘草味甘性平,清热生津益气,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使生姜温而不燥。这样,两者就有了一个温润行气,化燥祛涎的功效。

但相对于脾脏虚寒导致的流涎症,有的患儿却是由于脾胃积热造成的。也就是说,流涎不收的根源在脾,但要加以辨证分型才能取得治疗效果。脾胃积热表现出一系列热证的特点,有流涎黏稠,双颊肤色红赤、痛痒,口角红赤糜烂,面赤唇红,啼声响亮,小便发黄,大便秽臭或燥结等。而一直流黏稠的口水,就是由于脾胃湿热之气向上熏蒸造成的。这时要吃一些清热养胃、泻火利脾的食物,像绿豆汤、丝瓜汤、梨汁、西瓜汁就是不错的选择。还可以试试青果石斛茶:新鲜橄榄7只(打碎),鲜石斛9克,加水400毫升,用文火煮成150毫升,给幼儿频频饮服。每天1剂,连服5~7天。用于脾胃积热,清除壅滞熏蒸于口导致的小儿流涎症。

在治疗的同时,家长还要做好护理措施。比如要及时擦拭幼儿口腔周围浸湿的皮肤,每天要用清水及时清洗,让孩子的脸部和颈部保持干爽,防止患湿疹。如果出现湿疹和糜烂,要及时去医院诊治。最重要的一点还得提醒大家,就是不要总等问题出现了才去心疼孩子,急着找方子、看医生,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管好孩子的脾胃。要知道,幼儿脏腑娇弱,对食物性味的敏感程度更强,吃得过于寒凉或温燥都不好。并且,作为母亲也是有责任的。譬如妈妈饮食过于辛辣或肥腻荤厚,喂奶时乳汁就会把这种温燥之性传给孩子。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需要注意很多细节。

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临床特点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是有发热和口腔的溃疡疱疹,小孩子有时候会表现有咽痛,然后拒食、流涎,一般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如果小孩子有明显的不舒服,像有高热,然后吃东西吃不下,明显的烦躁不安,这时候还是建议去医院,由医生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用药物干预然后治疗,缓解宝宝不适;如果是有高热,可能会合并高热惊厥。

小儿流涎的食疗方法

一、摄涎饼

【来源】经验方

【原料】炒白术20-30克 益智仁20-30克 鲜生姜50克白糖50

克 白面粉适量

【制作】先把炒白术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内,研成细末;把生姜洗净后捣烂绞汁;再把药末同白面粉、白糖和匀,加入姜汁和清水和匀,做成小饼15-20块,入锅内,如常法烙熟,备用。

【用法】早晚2次,每次1块,嚼食,连用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

【宜忌】对小儿口腔溃疡、小儿口疮所致的流涎忌服。

二、益智粥

【来源】《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原料】益智仁30-50克 白茯苓30-50克 大米30-50克

【制作】先把益智仁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薄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汤调药粉3-5克稍煮。

【用法】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热服食,连用5-7天。

【功效】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遗尿,也可用于小儿流涎。

三、姜糖神曲茶

【来源】民间方

【原料】生姜两片 神曲半块 食糖适量

【制作】将生姜、神曲、食糖同放罐内,加水煮沸即成。

【用法】代茶随量饮或每日2-3次。

【功效】健脾温中,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四、白术糖

【来源】《江苏中医》

【原料】生白术30-60克 绵白糖50-100克

【制作】先将生白术晒干后,研为细粉,过筛;再把白术粉同绵白糖和匀,加水适量,调拌成糊状,放入碗内,隔水蒸或置饭锅上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服10-15克,分作2-3次,温热时嚼服,连服7-10

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涎石病怎么治疗

1.磁共振涎管造影(MRS)与磁共振仿真内镜

MRS利用重T2加权效果对含水器官显像的原理,流速慢的或停止的液体的高信号和实质性器官低信号对比,降低了高信号液体的背景信号,从而使管道系统得到很好地显示,还可以做出磁共振仿真内镜的图像。

2.涎腺内镜技术

涎腺内镜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初借鉴泌尿,肝胆外科等外科微创检查治疗基础上发展而来,能够直接观察导管内组织病变,诊断导管内的组织病变类型和严重程度。近年来涎腺镜的应用为涎石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对位于导管后段的结石和颌下腺阴性结石可以使用涎腺镜取石, 除可以保留腺体外, 术中还可进行充分的导管系统冲洗, 并保留导管长度和解剖位置, 有助于腺体功能的恢复。因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介入学方法。在内镜引导下或者影像引导下,用取石篮或抓钳取石,主要可取出较小的和活动的涎石,影像学引导多在B超或数字减影下用取石篮或抓钳取石,器械工作端较内镜下灵活,但影像定位没有内镜下清晰。然而,涎腺镜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其只能观察腺体的主导管、叶间导管及部分小叶间导管, 不能进入更细小的分支导管及腺泡结构以观察其受累程度。

3.涎石的碎石治疗

涎石的碎石治疗包括体外碎石和导管腔内碎石。体外震波碎石:利用体外碎石机由超声引导聚焦,对于单发结石,直径小于7mm的效果较好,腮腺结石较颌下腺结石排石率高。涎腺导管腔内碎石:由内镜或影响引导碎石,碎石工作段为探针状,原理有液压和激光两种方法。通过碎石,可以将一部分以往需要手术取石的病例转化为保守治疗的病例,使结石自行排出。

小儿唾液分泌多是怎么回事

婴幼儿时期流涎的原因很多,有的在出生后2-4个月开始流涎,以后越来越多,特别是在5-6个月时更加显著。这是因为初生时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到3-4个月以后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也就逐渐增加,到5-6个月出牙时又刺激了局部的神经,使唾液腺分泌更多,而这时小儿尚不习惯于吞咽唾液,再加上口腔又浅,所以唾液不断往外流,这是正常生理现象。

随着年龄渐长,到孩子能吞咽过多的唾液后,这种现象会自行消失。家长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如果3岁以上仍流口水应结合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来综合衡量。如果生长、智力和动作发育都落后,那麽流口水便是智力发育落后的一种表现。口腔咬合不正,口部闭合不良,也易造成口水外溢。否则就不一定有问题。

如果本来唾液不多,短期内突然增多,或已能吞咽过剩唾液,一度已不流涎,而以后又出现流涎,则要观察小儿有无哭吵、发热,再看看口颊粘膜是否充血,有无溃疡或白点。如果出现面部瘫痪,或有其他神经系统变化,造成脸部及口腔肌肉运动失调,影响孩子的吞咽、咀嚼就容易发生流口水。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病因,以便进行治疗。咽喉中的腺样体肥大,或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常须张口呼吸。吞咽口水的动作较少,口水外溢的情形较常发生,便应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疗。

相关推荐

如何辨别宝宝三个月流口水正常

小宝宝从三个月开始,由于唾液腺的发育和功能逐步完善,口水的分泌量逐渐增多,而此时宝宝们还不会将唾液咽到肚子里去,也不会象大人或大小孩一样必要时将口水吐掉。因此,从三个月开始,小儿往往会出现流口水现象,有的宝宝口水很多,下巴和胸前衣服常常是湿湿的。同时,因过多的口水积储在口腔和咽喉部,小儿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经常可以听到喉咙处发出“咕噜、咕噜”或“呼哧、呼哧”的“痰”声,仰卧躺着时或者在小儿体位发生变化时,这种声音可能加重,有时还会伴有一声半声的呛咳,尤其在小儿醒着手脚用力乱动时这种“痰”声和呛咳声更为明显

唾液分泌增多诊断详述

1、生理性流涎 (1)食物刺激小儿生后4-6个月,多数以母乳为主要食物。这一时期的小儿口中没有牙齿,舌短而宽,两颊有较厚的脂肪层,面部肌肉发育良好,颌骨的粘膜增厚凸起,这些结构特点都对吃奶时捉住乳头和协调吸吮动作十分有利,此时唾液腺的功用不大,唾液分泌量少。4-6个月后,单纯母乳喂养已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开始添加辅食,食物对神经、唾液腺的刺激较强,使唾液腺分泌功能增强,唾液明显增多。 (2)乳牙萌生乳齿萌生时,会对牙龈感觉神经产生机械性刺激,使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而此时小儿口腔较浅,吞咽反射不灵敏

宝宝流涎推拿有用吗 宝宝流涎推拿基本手法

摩腹: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将手掌轻放于患儿腹部,沉肩垂肘,以前臂带动腕,按照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左下腹的顺序做环形有节律的抚摩5分钟,用力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 揉板门: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患儿手掌大鱼际处往返按揉为“揉板门”,反复操作300次。 揉足三里: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以一手拇指于患儿足三里穴上,施以点揉法3分钟,推拿时以拇指指端吸定于足三里穴上,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作带动深层主治小幅度环旋揉动,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

宝宝晚上睡觉流口水的原因

宝宝晚上睡觉流口水的原因流口水在婴儿出牙期较明显,这个时期口腔是婴儿获得满足的重要器官。唾液增多会减轻齿龈的疼痛感,口水增多是生理现象,不是疾病,没必要治疗,只注意护理就可以了。流口水的状况到宝宝年龄稍长、吞咽能力及嘴唇的闭合能力增强、牙齿逐渐萌芽、口腔容积深度逐渐增加后,会有所改善,妈妈不必过于担心。 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发达,出生后每天唾液量仅仅50—80毫升。由于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开始增加,到5、6个月时增加的更多。特别是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出牙,三叉神经受到刺激,唾液分泌量明显增多。由于小婴儿会吞咽口

小儿流口水的原因

小儿流涎多见于1岁左右的婴儿,常发生于断奶前后,是一种以流口水较多为特征的病症。一般6个月至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 当患口腔黏膜炎症以及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所致者,为病理现象。由于婴儿的口腔浅,不会节制口腔的唾液,在新生儿期

婴儿流涎的内外兼容调治法

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儿不正常的流口水。大人们经常因宝宝好玩而捏压其脸颊部,可导致腺体机械性损伤。腮腺有损伤的小儿,唾液的分泌量大大超过正常儿。婴儿患有口腔疾病,如口腔炎、黏膜充血或溃烂,或舌尖部、颊部、唇部溃疡等,也可导致流口水。婴儿流口水,常常打湿衣襟,容易感冒和并发其他疾病。 内治法 (1)良附丸,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或理中丸,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或参芪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或香砂六君子丸,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治法:温补脾阳。用于婴儿脾脏虚寒之流涎,表现为口水多而清澈,色白不稠,大便

宝宝流涎推拿有用吗 流涎推拿方法解析

补脾经,推三关,运外劳宫,揉脾俞,膏肓俞,甘载,涌泉,摩气海,运五经,可补命门,温脾阳,以健脾敛涎;摩食窦,中脘,推板门,益气血生化之源,和胃消食,以除余症。 “魂门阳关控涎方”,由摩魂门,膝阳关组成,可养肝阴,调枢机,守魂神,控涎津,适宜于因肝阴不足,枢机不利,控涎失司之流涎证。 “二关中脘控涎方”,由摩膈关,内关,中脘组成,可理气导致,宽胸利膈,治疗流涎

宝宝常流口水不正常或是患病征兆

宝宝常流口水或是疾病表现 一般来讲,新生儿时期的宝宝是不流口水的,因为他们的唾液腺不发达。宝宝4-6个月后,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开始添加辅食,唾液明显增多。长牙期是宝宝口水流最频繁的时期,乳齿萌生时会对牙龈感觉神经产生机械性刺激,同时宝宝吞咽反射不灵敏,导致唾液不断蓄积而外溢。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半左右就能有效地控制吞咽动作,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宝还在流口水,就需要治疗了。 宝宝流口水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母乳喂养时间过长:母乳喂养时间过长会影响小儿脾胃的正常发育,脾

宝宝流涎推拿哪个部位 宝宝流涎推拿部位

治则:健脾温中,益气固涎。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摩食窦,中脘,气海,揉脾俞,膏肓俞,甘载,涌泉,运外劳宫,五经,推板门。尚可予“魂门阳关控涎方”或“二关中脘控涎方”。

脑瘫孩子流口水怎么治疗才管用

脑瘫是由于人体脑部发育不健全导致身体功能障碍的神经科疾病,这种疾病对人体危害很大。很多孩童因为受到儿童脑瘫疾病的影响,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无法面对真正的自己,给孩童的一生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儿童脑瘫的医治是唯一,也是帮助孩童最快恢复健康的办法。 脑瘫孩子流口水怎么治疗才管用呢? 1、药物疗法 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包括构筑和修复脑组织(细胞)的药物,如卵磷脂(包含磷脂酰胆碱、脑磷脂、鞘磷脂等),能修复因外伤、出血、缺氧造成的脑细胞膜损害,保护神经细胞,加快神经兴奋传导,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