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家长常犯4个错
孩子发烧家长常犯4个错
错误做法1: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
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影响孩子散热、降温,还会诱发小儿高热惊厥。正确做法是: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脱去过多的衣服或解开衣服,有利于散热。
错误做法2:选用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退热
人们通常认为,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孩子迅速退热,实际上却事与愿违。因为当孩子发热时,皮肤血管扩张,体温与冷水的温差较大,用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会引起小儿血管强烈收缩,导致畏寒、浑身发抖等不适症状,甚至会加重小儿缺氧,出现低氧血症。正确做法是:用温水给孩子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之间,不宜过高。或者用热水给孩子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有助降温。如果孩子发热时四肢冰凉,可在脚下放置热水袋。
错误做法3:马上服用退烧药
许多家长一看小孩发热,恨不得用退烧药马上给孩子降温。殊不知,降温过快并不表示病情有所好转,一旦用药不当,可能引起小儿大汗淋漓,出现虚脱等不良反应。正确做法是: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以不用退烧药,最好是多喝白开水,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采用物理降温方法;若体温超过38.5℃,则可给孩子服用退烧药,用药前,家长最好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错误做法4:家长自行开“处方”
临床发现,部分家长常自行在药店给孩子买药吃。但由于小儿的病情变化快,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加上小儿的肝脏解毒功能不足,肾脏发育不完善,所以容易受药物影响,造成脏器功能损害。有的家长感冒了,为防止孩子感染,就把自己的感冒药给孩子吃,但孩子服药后可能会出现血尿及药物性损害。所以,建议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使用成人药物,自购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宝宝脸蛋红是什么原因 原因一:捂热综合征
其实用大白话说就是穿的太多,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天气稍微一冷又或者孩子发烧,家长就给孩子穿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这样导致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身体的温度越来越高散发不出,小脸蛋就变得红彤彤,如果孩子在短时间内大量的出汗还可能导致孩子脱水,休克。
家长可以通过摸孩子的颈背部来判断穿衣是否合适;将手伸入宝宝的后衣领,摸一摸后颈和上背心处,左右横扫一下。如果皮肤温暖,那么表示穿衣合适;皮肤发烫有湿润感,那么表示穿多了;皮肤发凉,那么表示要加衣了!
退热贴要如何使用
专家表示,孩子发烧时还是可以选择退热贴来降温的。退热贴中含有的薄荷等中药成分会起到退烧的作用,但是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才能起到有效作用。如果温度过高,使用退热贴则不会起效。
如果选择的退热贴不符合标准药量,选择位置和贴的方式不对,会影响效果,“退热贴应该贴在血管丰富的地方,比如额头、脖颈,并且要紧贴皮肤,不能有缝隙出现,这才会起效。”
专家建议,很多家长都用过退热贴,会起到退烧的作用,前提是把握好尺度,“以38度为衡量点,当孩子发烧在38度左右时,可以用退热贴。如果烧得较高,要用口服退烧药,或者立即到医院就诊。”
专家表示,高热时,使用退热贴的效果不明显。另外,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要慎重选择,一旦发现皮肤发红、出疹子要停止使用。
孩子发烧,家长不能单独依赖退热贴,给孩子降温时最好选择物理降温的方式,比如温水浴和喝热水。物理降温的方式比较适合孩子们,给孩子洗个温水浴,准备接近孩子体温的热水洗澡,或者用毛巾浸湿给孩子反复擦拭身体。这样就可以使大面积毛细血管扩张,体内热量随血液循环加快被带到体表,增加散热。热量也可以随着孩子们出汗散发出去。多喝热水也是这个道理。
小孩一天反复发烧怎么办呢
宝宝一发烧,家长就担心会烧坏脑子,其实,发烧只是一种症状,家长需要通过发烧弄清楚孩子本身疾病所在,发烧时家长只要知道如何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的医师,不必过分担忧。
孩子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常伴有呼吸道的症状,如咳嗽、流涕、打喷嚏,甚至呼吸急促等,其次是消化道感染如秋季腹泻、急性胃肠炎,常伴有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这种发热往往会持续3~5天,经过抗感染和抗病毒治疗,体温会很快恢复正常。如果孩子发烧时间超过5~7天,且经过以上治疗不见好转,则需要按发烧原因认真系统地检查,以便排除一些其他发烧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结缔组织病等发热性疾病。
小孩发热会抽搐是什么病呢
冬季,正是流感病毒盛行时期,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健全,体抗力低很容易感冒。有些小儿感冒后反复发烧甚至惊厥,出现突然抽搐、口吐白沫、翻白眼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癫痫、脑膜炎等,让家长十分揪心。
小儿感冒发烧本是常事,但若反复发烧伴有抽搐、口吐白沫、翻白眼就要提高警惕了。如果出现上述状况,首先家长要按住宝宝的人中穴,直至宝宝意识清醒过来,然后马上去最近的医院就诊,进行血象、脑电图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考虑治疗措施。
如上述情况是第一次发生,可能考虑为高热惊厥,高热惊厥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与复杂性高热惊厥,单纯性高热惊厥一般不影响孩子的智力等发育情况,但是复杂性高热惊厥易转化为癫痫,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等。
如宝宝发烧,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发烧虽高,但精神尚好,服药退热后仍能笑能玩,与平时差不多,表明孩子病情不重,可以放心在家中调养。若孩子精神萎靡、倦怠、表情淡漠,则提示病重,应赶快去医院。建议宝宝发烧后,先去医院做个血象检查,看看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以便对症下药。
儿童发烧注意事项 房门紧闭不能透风
孩子一发烧,家长就很紧张的关闭了一系列可能透风的窗口,好营造一个温暖的室内。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就算孩子发烧了,也不代表就不能吹冷风。医生表示,有一个良好的通风环境和适宜的温度,对孩子病情的恢复是很有好处的。
婴儿发烧出汗后怎么办好呢
儿童发烧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因为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免疫系统都是相对较弱的,所以比成人更容感染,也更容易感冒。一般儿童感冒很容易发烧,其实发烧是一种防御反应,因为身体可以通过升高温度来杀死哪些入侵的细菌。
但是,孩子一旦发烧,家长们都非常的紧张,因为,大人们知道孩子如果温度很高,会导致损害大脑,高烧易出现惊厥,惊厥经常发生也同样会影响到孩子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育。
所以,一旦发现孩子发烧,家长们就开始莫名的紧张,进行一些手段想帮助孩子降温,其中有一种传统的做法那就是“捂汗”。因为,出汗可以带走身体的热量,将温度降下来。
一般的做法是,给孩子多穿衣服多盖被子,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因为盖被子太热的作用,孩子就会出汗,温度可能就会下来。这是一种物理降温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方法确实还是有很大的弊端的。儿童不比成人,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够不完善,因此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差,如果再加衣服、盖被子,结果是不但出不了汗,还会由于不通风而加重发热,而这热度不能通过皮肤散出去,就会诱发高热惊厥,出现非常危险的情况。
那孩子发烧应该怎么做呢?一般感冒是病毒性的,孩子发烧是一种防御反应,如果孩子发烧不超过39度,家长们可以不要那么紧张,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帮助孩子降温,一般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法。首先,要给孩子穿比较宽松的衣服,家里的冰箱可以随时准备一些冰块,将冰块用袋子装好,放置在孩子的头上,保证脑部的温度不升高,没有冰块也可以用冷水洗毛巾放在孩子的额头上,不断的更换。
现在是夏去秋来,天气早晚温差大,对于孩子感冒的问题最好是要预防孩子感冒,早晚多加点衣服,如果真的感冒了也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不能盲目的去用偏方退烧。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可以用酒精来进行物理降温,因为酒精也会带走大量的热量,用酒精开始从孩子的手心擦拭,尤其是腋下、大腿根部,都是温度比较高的部位,要擦拭,但是最好不要擦拭前胸部位,避免刺激到心脏。
病毒性发烧如何处理
有很多的孩子出现了病毒性发烧的现象,这时家长都是特别着急的,一般孩子出现了这样的症状,在几天内都不能够退烧,家长要及时的采取一些正确的方法,要能够及时的把孩子的体温降下来。
第一,少穿衣服,给孩子散热。 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一发烧,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把汗“逼”出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孩在发烧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
第二,帮孩子物理降温,有以下常用方法:
1、头部冷湿敷: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
2、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4、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热降温。准备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第三,补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随便吃药。高热时呼吸增快,出汗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 发烧时应给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