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怎样自测子宫底高
孕妇怎样自测子宫底高
怀孕16周后的产检就会有子宫底高的检测项目了。子宫底高是指从下腹耻骨联合处至子宫底间的长度,准爸爸准妈妈也可以学习自己测量子宫底高。测量的难点是如何找到子宫底。子宫底在饱腹时不容易找到,空腹时则相对容易;平躺下来的时候容易找到,站立时则不容易。所以,寻找子宫底时,准妈妈应先平躺下来,找到耻骨,然后在肚脐上、下或平的位置触摸,直到摸到一个圆圆的轮廓,就是了。如果找不到,可以一只手放在肚脐的位置,另一只手轻轻地在腹股沟的位置上下推动,这样可以明显感觉到子宫被上下移动了,找到子宫底也就比较容易了。找到子宫底后,再由准爸爸用软尺一端放在下腹部耻骨上缘,另一端放在子宫底的最高处,量出来的长度即是子宫底高了。
一般来说,宫底在耻骨上缘与肚脐之间中点为妊娠4个月末;第5个月末为脐下二横指;6个月末平脐;7个月末时脐上二横指;8个月末为脐与剑突(胸骨下端)之间;9个月末为剑突下二横指;足月时的宫底高度下降回到妊娠8个月的高度,因为此时胎儿先露部位应该已降入骨盆。
孕中期多久产检一次
孕中期产检大约是每个1个月就有一次检查,每次的检查项目有固定的,也有不同的,这主要是针对孕妇自身的情况和怀孕周数来确定的。
孕中期的产检一共是四次,第一次在怀孕16周左右,主要检查项目是体重,血压,产科检查,宫高,胎心率。第二次则是在怀孕20周,主要是检查体重,血压,产科检查,孕期咨询,尿检,B超胎儿畸形筛查。第三次在怀孕24周,这时候主要是检查体重,血压,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糖耐量筛查,血常规,尿常规。第四次在怀孕28周,主要是检查体重,血压,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产科B超检查,血常规,尿常规。
异常妊娠有哪些表现
1.子宫增大子宫随妊娠进展逐渐增大。检查腹部时,根据手测宫底高度及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可以帮助判断妊娠周数。宫底高度因孕妇的脐耻间距离、胎儿发育情况、羊水量、单胎或多胎等而有差异,故仅供参考。
2.胎动胎儿在子宫内冲击子宫壁的活动称胎动。胎动是胎儿情况良好的表现。孕妇于妊娠18—20周开始自觉胎动,妊娠周数越多,胎动越活跃,但至妊娠末期胎动渐减少。胎动每小时约3—5次。
3.胎儿心音于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经孕妇腹壁能听到胎儿心音。胎儿心音呈双音,似钟表“滴答”声,速度较快.每分钟120—160次。听到胎儿心音即可确诊妊娠且为活胎。听到胎儿心音需与子宫杂音、腹主动脉音、胎动音及脐带杂
怀孕8个月孕妇保健要点
孕妇的身体:
子宫底高度25~30厘米,随着子宫的增大,血管受压迫,会导致静脉曲张、痔疮、腰背酸痛等症状进一步加重。偶有不规则宫缩,宫缩时手摸腹部发硬;随着子宫增大,宫底长高往上顶着胃部,孕妇会感到胸口胀满,吃不下东西。
胎儿的状态:
身长39~42厘米,体重1300~2100克,双顶间径7.5~8厘米。皮下脂肪进一步增加,身体浑圆起来,活动有力;听觉功能日趋完善,对外界声音反应灵敏。
孕妇自我保健要点:
此时最易患妊高征,应控制糖分、脂肪、盐分的摄入量。定期产前检查,发现水肿、高血压应及早治疗。此时血容量比未孕时增加25%,心脏负担加重,日常活动切勿过度紧张、过多;腹部过分凸出,身体向后倾,平时走路要注意掌握身体平衡,切勿滑倒。
胎儿发育情况的判断
用测孕妇子宫底的高度及推算胎儿体重的方法,可初步了解胎儿在宫内发育的情况。
子宫的高度与胎儿的大小如下:
2个月末(8周):子宫底在耻有联合上级刚触及。
3个月末(12周):子宫底在耻骨联系上缘2~3横指。
4个月末(16周):子宫底在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5个月末(20周):子宫底在脐下1横指。
6个月末(24周):子宫底在脐上1横指。
7个月末(28周):子宫底在脐上3横指。
8个月末(32周):子宫底在脐与剑突之间。
9个月末(36周):子宫底在剑突下2横指。
10个月末(40周):子宫底在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相当于32周宫底高,因胎儿已入盆)
此种方法仅供参考
预测胎儿体重可利用如下两个公式
胎儿头部未入盆时:
胎儿体重(克)=[子宫底高度(厘米数)—12]×155
胎儿头部已入盆时:
胎儿体重(克)=[子宫底高度(厘米数)—11]×155
如一位妊娠9个月的孕妇,其胎儿头部未入骨盆,子宫底高度为30厘米,按上述公式,胎儿体重为(30—12)×155=2790克,略高出于平均体重(2748克),说明胎儿发育正常。妊娠月份与胎儿平均体重见表1。
表1:妊娠月份与胎儿平均体重
妊娠月份 胎儿平均体重
2个月 3个月 4个月 5个月 6个月 7个月 8个月 9个月 10个月
1克 14克 108克 316克 630克 1045克 1680克 2478克 3405克
量宫高有什么用
1、评估胎儿发育。测量宫底高度,把测量结果画在妊娠图上,以观察胎儿发育与孕周是否相符。如发现与妊娠周数不符,过大或过小都要寻找原因,如做B超等特殊检查,确定有无双胎、畸形、死胎,羊水过多、过少等问题。
医生定期检查孕妇的宫高及腹围的目的是通过孕妇的个体数据来大体了解胎儿的宫内发育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连续两周宫高没有变化,孕妈必须立即去医院就诊。
2、预估预产期。测量宫高还有一种作用就是可以预测预产期。一般情况下,胎儿宫高的变化曲线是先升后降的。妊娠4个月末,子宫底高度在耻骨联合上10cm,直到妊娠9个月末,子宫底高度一直在升高,这时子宫底高度升到耻骨上28-30cm。但是到了妊娠10个月末,子宫底高度会恢复到8个月时的高度。也就是说,随着胎儿出生时刻的临近,子宫会开始下降,临产前1-2周,胎儿的头部大多已经降入骨盆。所以,宫高也可以大致判断胎儿是否入盆,估算出大概的预产期。
准妈妈不要自摸子宫底测胎儿发育
有些孕妇会主动去学习一些自我监测的方法,如平躺时通过自摸子宫底的高度来判断胎儿的发育是否正常等。对此,有关专家指出,作为非专业人士,孕妇很难摸到自己的子宫底,因此不提倡孕妇用这个方法自我监测。
专家指出,孕妇子宫底的高度主要是反映孕周大小的,来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判断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否与孕周相符合;同时还可以判断羊水量是否正常。不过对于孕妇来说,测量子宫底高度是件太复杂的事,因为孕妇很难摸到自己的子宫底。对于一些身材比较胖的孕妇来说,难度就更大了。而且,由于很多孕妇心里比较紧张,自摸子宫底高度很可能会增加她们的紧张心理。
要监测胎儿发育是否正常,除了数胎动外,孕妇可以听胎心,一般情况下怀孕12周就可以听胎心。据悉,胎心正常范围是120到160次/分。另外,监测体重也可以帮助孕妇了解胎儿的发育是否正常,还可以判断自己有没有潜在疾病。一般来说,孕妇在整个孕期平均增加12公斤体重。在怀孕12周内增加1公斤;13周到28周增加5到6公斤;28周以后每月增加500克左。
孕妇产前必做的检查有哪些
1.产前检查还包括乙型肝炎(HBV)病毒学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等。由此看来,孕妇产前的定期检查意义重大,所以一定要重视。
2尿液化验:主要检查尿液中蛋白、糖及酮体,镜检红细胞和白细胞等。正常情况下,上述指标均为阴性。
3测血压:测血压是每次产前检查必须的。可以测出孕妇是否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便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4测体重:为了解孕妇体重增加的情况,每次产前检查都应测量体重。因为体重增长速度的快慢可间接反映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的情况,也可以了解孕妇是否有隐性水肿。
5测子宫底高度及腹围:子宫底的增高及腹围的增加反映了胎儿生长发育的情况。如果宫底明显
小于怀孕月份,说明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大于怀孕月份,则可能是双胎或羊水过多,都应作进一步检查及处理。
6听胎心:医生借助医疗仪器监听胎儿心音,以了解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的情况,特别是有无缺氧情况。
7查胎位:怀孕中期时,由于羊水较多、胎儿较小,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范围大,因此姿势和胎位经常会发生改变。到怀孕晚期,胎儿在子宫内通常都是头朝下。如果产前检查发现胎儿头朝上或者横在母亲子宫里,就要设法纠正,减少难产机会。
怀孕几周后孕妇及胎儿的一些反应
1.早孕反应约半数妇女于停经6周左右出现畏寒、头晕、乏力、嗜睡、流涎、食欲不振、喜食酸物或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症状,称早孕反应。早孕反应多于妊娠12周左右自行消失。
2.尿频于妊娠早期出现尿频,系增大的前倾子宫在盆腔内压迫膀胱所致。约在妊娠12周以后,当宫体进入腹腔不再压迫膀胱时,尿频症状自然消失 。
3.乳房的变化自妊娠8周起,乳房逐渐增大。孕妇自觉乳房轻度胀痛及乳头疼痛,检查见乳头及其周围皮肤(乳晕)着色加深,乳晕周围有蒙氏结节显现。
4.生殖器官的变化于妊娠6—8周行阴道窥器检查.可见阴道壁及宫颈充血,呈紫蓝色。随妊娠进展,宫体增大变软,当宫底超出骨盆腔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触及。
5.子宫增大子宫随妊娠进展逐渐增大。检查腹部时,根据手测宫底高度及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可以帮助判断妊娠周数。宫底高度因孕妇的脐耻间距离、胎儿发育情况、羊水量、单胎或多胎等而有差异,故仅供参考。
6.胎动胎儿在子宫内冲击子宫壁的活动称胎动。胎动是胎儿情况良好的表现。孕妇于妊娠18—20周开始自觉胎动,妊娠周数越多,胎动越活跃,但至妊娠末期胎动渐减少。胎动每小时约3—5次。
7.胎儿心音于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经孕妇腹壁能听到胎儿心音。胎儿心音呈双音,似钟表“滴答”声,速度较快.每分钟120—160次。听到胎儿心音即可确诊妊娠且为活胎。听到胎儿心音需与子宫杂音、腹主动脉音、胎动音及脐带杂音相鉴别
8.胎体于妊娠20周以后,经腹壁可触到子宫内的胎体。胎头圆而硬.有浮球感;胎背宽而平坦;胎臀宽而软,形状略不规则;胎儿肢体小且有不规则活动。
怀孕5月准妈妈要学会测量宫底高
什么是宫底高
从下腹耻骨联合处也就是阴毛覆盖区域的那部分骨头至子宫底间的长度就是宫底高,随着怀孕月份的增加,宫底高是先升后降。准妈妈在做产前检查时,由医生用尺来测量。
测量宫底高的好处
宫底高的变化跟准妈妈腹中的胎宝宝发育情况密切相关,通过测量宫高和腹围,一方面可以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还能估算胎儿的体重。所以,每次做产前检查时都要测量宫高和腹围,以便于医生根据宫高妊娠图曲线了解胎儿是否发育迟缓或者巨大儿。
如何测量宫底高
准妈妈排尿后,平卧在床上,用软尺测量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宫底的距离。一般从怀孕20周开始,每4周测量一次;怀孕28~35周每2周测量一次;怀孕36周后每周测量一次。
测量结果画在妊娠图上,以观察胎宝宝发育情况和孕周是否相符合。
宫底高正常值
孕16~36周,宫底高平均每周增加0.8~0.9厘米。36周后增加速度减慢,每周增加0.4~0.5厘米。如果连续2周宫高没有变化,需立即去医院做检查。
通常情况下宫底高的变化规律
怀孕20周 宫底高:16—20.5厘米
怀孕21周 宫底高:17—21.5厘米
怀孕22周 宫底高:19—22.5厘米
怀孕23周 宫底高:19—23.5厘米
怀孕24周 宫底高:20—24.5厘米
怀孕25周 宫底高:21.5—26.5厘米
怀孕26周 宫底高:22.5—27.5厘米
怀孕27周 宫底高:23—28.5厘米
怀孕28周 宫底高:23—28.5厘米
怀孕29周 宫底高:23.5—29.5厘米
怀孕30周 宫底高:24—30.5厘米
怀孕31周 宫底高:25—31.5厘米
怀孕32周 宫底高:26—32.5厘米
怀孕33周 宫底高:27—33.5厘米
怀孕34周 宫底高:27.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