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预防更重要
骨质疏松症,预防更重要
每年的10月20日,是“国际骨质疏松日”。已有100多个世界卫生组织的会员国家及组织参与了这一活动。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调查结果指出,我国约2.1亿人存在低骨量问题,近7000万骨质疏松患者。
2015年9月,北京市疾控中心使用超声骨密度检查的方法,在北京市朝阳区的4个社区为1000余名居民进行了初步筛查。筛查结果是,40岁及以上人群中81.5%超声检查提示骨健康状况异常,40岁以下人群中76.2%骨健康状况异常;骨健康状况异常者中以骨量减少为主,年龄增大,有骨质疏松的比例增高;这些人可初步判断为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应该到医疗机构做进一步的检查。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是没有明显感觉的。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和严重后果。有的甚至翻身或咳嗽都会引起肋骨骨折或椎骨骨折,而一旦发生骨折,将对生活和健康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危害,比如髋骨骨折,会造成病人长期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还可能并发脑梗塞、肺或泌尿系统感染,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
全世界每3秒就发生1次骨质疏松性骨折,1/3女性和1/5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50%的人在遭受1次骨质疏松骨折后会遭受第2次骨折。随着我市老龄化进程加快,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快速增长态势。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包括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等。
是否具有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可以通过很简单的1分钟测试得知,如果测试中任何一个问题回答为“是”,就证明有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建议您去医疗机构做进一步的检查。
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采取措施延缓和减轻骨骼的退化过程的。所以,每个人应该尽早树立骨骼健康意识,做好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的重点是增加峰值骨量: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多食用富含钙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等;坚持锻炼,多做“日光浴”,不吸烟、不酗酒、少喝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尽可能在年轻时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为今后一生储备最充足的骨量。
二级预防的关键是早发现:35岁前后,人体骨骼达到峰值,中年以后,尤其是妇女绝经后,人体骨量丢失速度加快,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长期预防性补充钙和维生素D,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身体活动、合理的膳食营养、不吸烟、少饮酒等。
三级预防,预防骨折、积极治疗和康复:步入老年后,仍需坚持适当运动、加强防摔措施,预防骨折;积极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已发现骨密度低下或患有骨质疏松症,可适当配合药物治疗,阻止骨丢失、降低骨折风险;对已骨折的老年人,应积极康复、预防骨折的再次发生。
预防骨质疏松症应多运动
但要注意的是,什么样的运动可以延缓骨质疏松?怎样做运动才会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哪些运动适合老人预防骨质疏松?哪些运动适合年轻人?以这些都是大家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
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中医学中并无“骨质疏松症”一名,而根据骨与骨质疏松症相互关系、病理变化和症状描述等,将其归入“骨痿”范畴。骨质疏松症与人体缺乏钙和维生素D以及激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提高骨密度,除了需要补充钙外,更重要的是必需在骨骼负重的状态下才能使钙质有效地吸收,并有助于防止骨质疏松。
运动医学研究证明,凡是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尤其是爱好承受重量运动的人,其骨密度及强度明显高于同龄人,不论老少,极少出现自我跌倒后骨折的。另外,脑力劳动者的骨质疏松发病原因主要为缺乏运动,神经肌肉锻炼不足等机械性因素。
另有试验证明,绝对卧床不起1周后,尿钙明显增加,2周即可出现全身骨痛症状;卧床休息的病人测定骨矿物质含量,发现平均每周减少0.9%。运动有助“补钙”的机理在于:适量地负重和运动不仅直接对骨骼有强健的作用,增加骨骼支架内在的承重预应力。而且运动使肌肉收缩,会不断地对骨质的生长,重建及维持产生积极的效果,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体内的钙及其它矿物质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吸收的钙及其它矿物质不断在骨架储蓄以增加骨密度的峰值,补充巩固骨微细结构,有助于阻止骨质的流失,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长豆角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预防癌症
长豆角中含有锱,是抗氧化剂的一种,可以预防癌症和心脏病,预防更年期女性的骨质疏松症。
浓茶浓咖啡会加速体内钙质流失
家住南京鼓楼区的李老师是一位退休教师,今年67岁。近日感觉腰背疼痛越来越严重,于是到医院就诊。经骨科专家检查并详细询问发现,原来李老师患了较为严重的骨质疏松,而且该疾病和他长期爱喝浓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专家笔者,骨质疏松是三大老年性疾病之一,被医学界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之所以说它“静悄悄”,是因为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隐匿性病变,有骨痛症状者不足60%,很容易被忽视。常常在发生骨折以后才引起注意,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风险大、费用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已越来越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加强人们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意识已刻不容缓。
专家特别提醒大家,以往人们为了预防骨质疏松,只注重补钙,却忽视了钙的吸收和流失这两个更重要的环节。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喝浓茶和浓咖啡的习惯,其实这些都会加速体内钙的流失,从而成为产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其中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随着疼痛还会出现身长缩短和驼背现象;而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所以,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时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停经早是什么原因 早发性停经患者多注意心血管、骨骼健康
早发性停经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骨质疏松症风险比一般女性来得高,因此更要多注意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预防。
若能使用荷尔蒙疗法至正常更年期年龄,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风险。
老年人骨质疏松有什么发病特点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之一是骨骼疼痛,有时是周身疼痛,更突出的是腰骨痛;症状之二是腰弯、背驼,身材缩短;症状之三是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实际上身材缩短就是多次发生脊椎椎体骨折的结果。虽然大多数骨折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却有很高的致残性,特别是髋部骨折。
老年人骨密度分布以髋部变化最显著
研究人员介绍,我国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已达9000多万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趋势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已有研究天津、上海、长沙、成都、青岛等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及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特点,但尚无确切的全国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尤其是广州地区同类研究不多,中老年人群的研究少见。
研究人员对广州地区1024例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骨密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的腰椎骨密度没有随增龄持续降低,但髋部骨密度随着增龄逐渐降低;而女性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都随着年龄的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而且,从60岁开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髋部的骨密度都显著低于腰椎。“这说明老年人骨密度分布以髋部变化最显著。”
研究人员提醒,对中老年人骨密度测量有诊断意义的部位应该首选髋部。
广州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53.7%
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的中老年人骨量减少症总患病率约为33.1%,其中男性为43.7%,女性为24.5%。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总患病率为53.7%,男性为39.1%,女性为65.6%。而10年前的一份根据1160例40岁以上广州市内及郊区乡村居住20年以上的男女性人群的调查显示,广州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5.9%,女性为19.6%。因此,目前,广州地区中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了3.3成和4.6成。
研究人员提醒,老年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防治骨质疏松症与骨折的发生是整个社会必须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
中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80.8%
数据显示,中老年女性总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约为65.6%,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则高达80.8%,明显高于男性。女性在50~59岁组骨密度值开始下降明显,60~69岁组骨密度值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改变,而此时正为女性绝经后5~10年阶段,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直接关系。
女性进入老年初期的累积骨丢失量约占终生骨量丢失的72%,女性50岁以上大多数已绝经。绝经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破骨细胞活性明显增强,骨转换增高,骨量丢失加速,结果导致绝经后及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研究人员还发现,骨量减少在女性40~49岁和50~59岁年龄组较高,分别为41.4%和37.5%,随着年龄增长迅速下降,骨质疏松患病率迅速增高,因此,女性应注意早期进行50岁绝经前后女性骨密度测定筛查工作,积极防治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可以有效地减少骨质疏松与骨折的发生。
研究人员提醒,绝经后及老年女性,应注重早期骨密度筛查,防治骨质疏松症与骨折的发生。
中老年男性
骨折后致残率死亡率高女性4倍多
同时,报告指出,广州地区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9.1%,骨量减少症患病率为43.7%,在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人群中占一定比例。
报告指出,大多数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在骨量低的人群。从50岁开始,男性骨量减少症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且,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后的致残率、死亡率高于女性4倍多。
研究还表明,男性在70~79岁组髋部骨密度值出现明显下降,表现为骨质疏松改变。其可能原因与性激素水平下降、体力活动缺乏、日照时间减少,饮食中钙、维生素D缺乏等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也是重要的患病因素。
研究人员提醒,男性骨质疏松往往被人忽视,中老年男性骨量减少症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均不低,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逐年增高,因此,中老年男性应从50岁开始重视骨质疏松症预防。
防骨质疏松骨折不能单吃钙片
一是保持富含钙的均衡饮食;二是多晒太阳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三是药物治疗。
“治疗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是不是单纯吃钙片就可以?”昨日,四川省护理学会相关人士表示,治疗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并不是单纯吃钙片就完了,要几方面同时进行:一是保持富含钙的均衡饮食;二是多晒太阳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三是药物治疗。
有关人士透露,一些病人看骨质疏松症门诊,常常认为就是去开钙片吃。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补钙应尽可能通过膳食来达到。而含钙比较多丰富的食物有奶类、鱼类、肉类、豆类及一些海产品等。其中首选是奶制品,因为每毫升牛奶中都含有一毫克的钙。人们常用“骨头汤”补钙,其实也是误区,一公斤排骨加一公斤水,汤里只有10毫克的钙。
一个人每天需要补钙600毫克,膳食中不足部分则由钙剂补充。值得推荐的钙源主要是碳酸钙,副作用少,价格低廉。
据了解,之所以强调补钙,是因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统计数据表明:在60岁—70岁的女性中大约三分之一有骨质疏松症,80岁以上的则有三分之二,其中大多数患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的妇女没有得到治疗。
雌激素的作用有哪些
1、美肌效果
雌激素有改变肤质促进好肌肤生成的功效,改善黑斑及皱纹的预防。是女性想要拥有美丽脸庞所不可缺少的成份。
2、预防乳癌效果
雌激素其实又被称作女性荷尔蒙各位知道吗?对女性而言,女性荷尔蒙是非常重要的成份,但体内若雌激素被分泌过多的话,就会导致乳癌。但大豆异黄
3、女性更年期障碍的预防与改善
在先前所提到的,若女性荷尔蒙过多的话,就容易患有乳癌,但若是太少的话,则又会有所谓的「更年期障碍」。
更年期障碍的症状包括心悸、胸痛、潮热、想吐、食欲不振、头痛、呼吸困难、频尿、情绪不安定等,而雌激素内则有调整并平衡女性荷尔蒙的功用,因此能改善并预防更年期的障碍。
4、预防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骨头里的钙质被溶解而停滞不前的状能,很多人都觉得骨质疏松症不是一种病,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骨质疏松症也是一种病。雌激素能够帮助骨头内的钙质不要被溶解,维持骨头一定的密度。
更年期吃什么水果好 樱桃
樱桃性温味甘酸,具有滋养肝肾,养胃益脾,抗疲劳的功效。樱桃含有丰富的铁质,对于预防更年期女性的缺铁性贫血有很好的功效,同时樱桃中含有丰富的钙质,能够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质疏松要趁早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骨质疏松症是引起中老年妇女骨折的常见原因。哪些人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呢?停经后妇女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因卵巢分泌雌激素的停止,使骨钙流失引起骨质疏松。或是做手术或用其它办法破坏了卵巢的功能,出现月经停止的现象,同样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另外,白种人也较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和黑种人相比,白种人骨量较少,我们黄种人和白种人也有类似的情形,都容易得骨质疏松症。甚至有人说,中国妇女比英国妇女骨头脱钙速度要快,丢失的量也多,就更容易得骨质疏松症了。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缺钙;其雌激素可以保持骨中钙的含量,保持骨的坚硬度。缺乏运动者容易得骨质疏松症。运动会刺激骨的代谢,增加骨量,并能减少脱钙。骨质疏松症还可能会遗传。曾有人研究过,有骨质疏松妇女的女儿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同卵双胞胎骨量很接近,而异卵双胞胎骨含量差异较大,说明骨质疏松有遗传性。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和糖尿病等症的妇女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长期用激素、强的松、甲状腺素片的人也容易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预防重于治疗,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是简单易行十分有效的措施,妇女可根据自己爱好、兴趣及客观条件选择一项体育活动,持之以恒。补充钙剂,每天应摄钙1500mg,多食含钙较高的食物如豆制品、海带、乳制品、茶叶、虾皮等。雌激素有保护骨的作用,对骨质疏松与有一定疗效,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骨质疏松怎么发现呢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什么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一是绝经后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中老年人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此外,消化功能降低、户外运动减少等都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骨质疏松症有何表现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2 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
3 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 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看来,骨质疏松并不像我们从字面上认识的那样只是骨骼方面的表现,它还会引起身体其他功能的退化,它的发病原因也并不单纯,重要的是其实骨质疏松也是可以预防的。
男人为什么易得骨质疏松
研究表明,步入中老年的男子汉们骨质疏松的发生原因、病理变化乃至诊断、预防、治疗措施等均与女性有所不同,引起男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雄性激素缺乏,导致活化的维生素D减少,影响胃肠道对钙的吸收从而使造骨原料缺乏等。
骨质松散症预防胜于医治,这是由于医治不及时使骨质松散症治愈,只能减缓骨密度下降的速度,还对更新骨骼起到辅佐效果。在恰当的时机遭到它的影响,骨骼才会发展,其实日常中稍加留意就能阻止骨质流掉,预防骨质松散。
专家指出,也有可能与男性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特别要指出的是,吸烟与饮酒大大破坏了他们在骨骼方面相对女性而言的优势,是引起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男女骨头的成长及流失是有差异的。男性的骨头比女性长得更厚实,不易造成骨折。30岁后骨头的耗损大于形成,造成骨质逐渐流失。当雄性激素随年老慢慢下降,通常是50~60岁左右,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也会加速,而通常雄性激素下降的主要症候就是*与性动力不足方面的困扰。
骨质疏松与其他疾病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患上了骨质疏松,是众所周知的"沉默病",往往没有症状,直到骨头受到小创伤就断裂才被人们注意。
有些人在冰上滑了一跤,手臂骨折,往往不会想到自己得了骨质疏松症,以为只是意外造成骨折,但是当你撞在门框上就会折了胳膊时,这就表明你的骨骼已经很脆弱,可能是得了骨质疏松。
为什么男性容易患骨质疏松,除了积极的接受骨科医生的治疗,还要在日常生活中自我呵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三级预防又称阶梯预防方法。它是将应纳入骨质疏松症预防的人群分成三个预防阶段,每个阶段又针对其特点有侧重地采取预防措施,达到提高预防水平,减少预防费用的目的。
一级预防:无病防病,通过各种适宜的方式、方法,如增加户外活动,合理接受日照。
合理日照,科学健身,进行适应不同年龄者的承重运动;培养和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配膳,均衡营养,增加钙的足够摄入,控制体重、减少肥胖,戒烟,限酒等,使儿童期、青春期、孕乳期、成人期能够储备更多的骨矿物,争取获得理想的峰值骨量。减少围绝经期、绝经期后的妇女及老年人骨矿物的丢失,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积极预防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除正确防治原发性疾病外,在医治某些疾病中必须使用能引起骨质疏松等副作用的药物时(如糖皮质激素、肝素、抗癫痫类药等)应慎重、适量,同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级预防:有病早治,通过调查和骨密度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对骨质疏松症易患人群的监护和健康指导,通过药物与非药物手段,缓解骨痛,增进健康,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三级预防:综合防治,重点是防止骨折。
(1)预防骨质疏松症:注意均衡营养,获得足够的钙剂,保证骨量;注意锻炼身体,改善骨代谢,保障良好的骨结构。
(2)治疗骨质疏松症,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
1)药物治疗(钙制剂、活性维生素 D、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等);
2)含钙食品(奶制品、豆类、蔬菜、虾皮等海产品);
3)充足的日照和适量运动(散步、慢跑、体操等)。
(3)消除引起骨折的非骨骼因素:
1)日常活动注意安全,避免摔倒;
2)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以免受伤;
3)营造良好的居室环境和照明设施;
4)改善着装,使行动方便;
5)调整药物,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
6)高龄老人外出要有人照顾。
总之,骨质疏松症的三级预防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各类人群应有侧重地进行防治,不可将三级预防分割开来。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