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心包炎的治疗
结核性心包炎的治疗
心包积液以更年期的女性居多,很多心包积液患者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治疗心包积液才好,专家建议,心包积液不必紧张,治疗前应先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过程及优势。心包积液的治疗目前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
1.内科治疗
对于治疗方案缺乏统一的意见,大多取决于治疗者的个人经验。药物治疗包括应用激素、抗炎药、抗结核药以及其他病因治疗。在没有症状时也可以不用药物而予以观察。
心包穿刺可减轻症状,可抽取心包内液进行分析,以助于诊断和治疗,但其本身的治疗效果并不确切,已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2.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已有的或可能发生的心包堵塞,清除心包积液,减少心包积液复发的可能,防止晚期心包缩窄。
本病在诊断明确、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行心包引流及心包切除。
(1)经剑突下心包引流
操作简便迅速、损伤较小、近期效果明确,肺部并发症较少,适宜危重病人、高龄病人;但术后心包积液的复发率较高。为减低复发率,可增加心包切除的范围。
经剑突下心包引流的方法已有160余年的历史,在本世纪70年代始将其称为心包开窗。然而,心包开窗的治疗机制,只是近数年才得以明悉。研究表明,在持续充分引流的基础上,心外膜与心包之间出现纤维粘连,心包腔消失,是心包开窗具有长期疗效的原因。
经剑突下心包引流的技术:切口起自胸骨下端并向下延伸,共长6~8cm。正中切开腹白线上段,显露并切除剑突。钝性分离胸骨后壁与心包前壁之间的疏松组织。以外牵开器显露上腹部切口,以一直角拉钩拉起胸骨下端。切开心包前壁,吸除心包内液。将心包切除约3cm×3cm,完成心包开窗。经切口旁另作一小切口放置心包引流管。缝合切口。心包引流管留置4~5天。
(2)经胸心包部分或完全切除、胸腔引流
本方法引流完全,复发率低。由于切除了较多心包,减少了产生心包积液和产生心包缩窄的根源,因此手术效果确切可靠。但手术损伤较大,可能出现肺部及切口并发症。
(3)使用胸腔镜(VATS)的心包切除、胸腔引流
可在较大的范围切除心包,损伤甚小,引流满意。术后并发症较少。但麻醉较复杂。
应用胸腔镜行心包切除的要点:
病人全麻,气管内双腔管插管,右侧卧位,右侧肺通气,左侧胸膜腔开放、左肺萎陷。首先经第七肋间穿入10mm套管针以扩张肋间径路放入胸腔镜摄像机。行胸腔内探查。然后沿腋前线经第六肋间放入钳夹器,经第五肋间放入剪切器。在手术中可应用约8cm水柱持续正压的二氧化碳吹入以使肺萎陷并保持之,以利于显露心包。辨认膈神经,在其前、后方各作切口,切除心包共8~10cm2。注意勿伤及左心耳。钳夹出切除之心包片。在心包切除处放置引流管经肋间引出,术后保留2~3天。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早期诊断甚为重要,凡患者有不明原因发热,大量心包积液,尤其是血性渗液应首先想到结核性心包炎,值得注意的是,结核性心包炎也可能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对于结核性心包炎的确切诊断靠细菌学明确很困难,因为心包渗液中细菌生长率很低,不易被染色或显微镜查到,而且获得抗酸杆菌培养费时长,阳性率也低,如果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能从心包积液或心包活检标本中找到抗酸杆菌,可以确定诊断,应该强调,受活检取材部位的局限性,阴性心包活检也不能除外结核性心包炎;另外,若在肉芽肿或干酪样物质中没有见到抗酸杆菌,不能做出结核性心包炎的肯定诊断,因为这些物质也可能在慢性风湿性或类肉瘤性心包病变中见到,对于有心脏压塞症状或病程至少在1周以上的心包积液者应行心包穿刺术,对病人的痰和胃吸出物标本应检查结核菌,在下列情况下可实行外科心包活检:
①缓解心脏压塞
②住院3周以上病因诊断未明,或盲目抗结核治疗5周以上仍有发热和心包积液者,在不知原因的急性心包炎病人,实验室检查应该包括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也应指出,单独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阴性不能否定结核性心包炎,因为在结核病患者中,约30%可无反应而表现为阴性,心包积液的腺苷脱氨酶活性(adenosine deaminase activity;ADA)升高(正常<45U/L)有助于结核性心包炎诊断,因此,在临床上对结核性心包炎作推断性诊断是必要的,但需仔细鉴别,一方面不应忽视病症严重的结核病人,另一方面亦不要把非结核积液病人置于长期多种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去。
鉴别诊断
在心前区听得心包摩擦音,则心包炎的诊断即可确立,在可能并发心包炎的疾病过程中,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和原因不明的体循环静脉淤血或心影扩大,应考虑为心包炎伴有渗液的可能,渗液性心包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扩大的鉴别常发生困难,颈静脉扩张而伴有奇脉,心尖搏动微弱,心音弱,无瓣膜杂音,有舒张早期额外音,X线检查或心脏计波摄影示心脏正常轮廓消失,搏动微弱;心电图示低电压,ST-T的改变而QT间期不延长等有利于前者的诊断,进一步可作超声波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和磁共振显像等,心包穿刺和心包活检则有助于确诊,非特异性心包炎的剧烈疼痛酷似急性心肌梗死,但前者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疼痛因呼吸,咳嗽或体位改变而明显加剧,早期出现心包摩擦音,以及血清谷草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磷酸激酶正常,心电图无异常Q波;后者发病年龄较大,常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病史,心包摩擦音出现于起病后3~4天,心电图有异常Q波,弓背向上的ST段抬高和T波倒置等改变,常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如急性心包炎的疼痛主要在腹部,可能被误诊为急腹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可以避免误诊,不同病因的心包炎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治疗亦不同,因此,急性心包炎诊断确立后,尚需进一步明确其病因,为治疗提供方向,4种常见的急性心包炎的鉴别诊断。
心包炎病因是什么
病因:综合国外的两个较大样本的报道,急性心包炎的主要病因为:急性特发性(78%~86%)、肿瘤性(6%~7%)、结核性(4%)、其他感染(3%)、结缔组织病性(0.5%~3%)、其他原因 (0.5%~5%)。在发展中国家继发性心包炎占多数,以结核性、化脓性和风湿性较为常见。国内一组2999例心包炎的荟萃分析资料表明,前10位的病因及构成比分别为:结核性(34.14%)、肿瘤性(15.44%)、特发性(10.33%)、尿毒症性(8.66%)、化脓性(7.27%)、原因不明 (6.67%)、结缔组织病性(4.33%)、风湿性(3.50%)、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5%)、心肌梗死(2.03%)、其他少见病因(4.39%,包括外伤、放射性、化学性、真菌性及寄生虫等)。
经比较该组病例后7年和前8年主要病因变化,结核性心包炎降低9.20%,肿瘤性心包炎增加8.63%,特发性心包炎增加2.4%,尿毒症性心包炎无显著变化,化脓性心包炎降低4.9%,原因不明者降低4.66%。该变化与抗生素和化学治疗的进展及有关疾病诊疗技术的进步有关。
年轻人缩窄性心包炎怎么办呢
病因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主要病因是结核菌感染。细菌学及组织学检查证实为结核病变的占30%。约50%以上的病例不能明确致病因素。但许多病例是因为长期抗结核药物治疗,在发生心包缩窄时,结核病变的证据已经消失。
临床症状普遍增厚的心包束缚心脏,全身各脏器淤血,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胸水等征象。结核性心包炎可在急性期后3~6个月出现症状。常见的有疲乏、气短、尿少、腹胀、食欲减退、腹水、肝大乃致全身水肿者,呼吸困难加重。
慢性心包炎可由于急性心包炎治疗不彻底发展而来,故临床上对急性心包炎的治疗要及时且彻底,可防止慢性心包炎的发生。另外在发生慢性心包炎时,也要积极治疗,防止形成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这几个疾病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故任何一方面都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
应及早进行心包剥除手术,大部分患者可获满意的效果,病程较久可因心肌萎缩和心原性肝硬化,预后较差。如不经手术治疗,病情恶化,少数病例长期带病,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严重限制。对于由于结核病引起的患者,还需进行抗结核治疗。
但是,如果不加紧治疗,就会引发一些并发症,比如说,慢性心脏压塞、心源性肝硬化、肺动脉狭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等。但是能够及早进行彻底的心包剥离手术,那么大部分的病人就会治疗痊愈,得到一个满意的效果。因此,希望患病的人能够及时地进行治疗。
心包炎是怎么引起的
1.急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几乎都是继发性的,病因实质上是多种原发的内外科疾病,部分病因至今未明,其中以非特异性。结核性、化脓性和风湿性心包炎最为常见。国外资料表明,非特异心包炎已成为成人心包炎的主要类型。国内报导以结核性居多,其次为非特异性心包炎。随着抗生素和化学治疗的进展,结核性、化脓性和风湿性心包炎的发病率已有所减少。除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心包炎外,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2.慢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后,可在心包上留下疤痕粘连和钙沉着,在多数患者只有轻微的疤痕形成或疏松的或局部的粘连,心包无明显的增厚,不影响心功能,称为慢性粘连性心包炎,在临床上无重要性。少数患者由于形成坚厚的疤痕组织,心包失去伸缩性,明显影响心脏的舒缩功能,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目前结核仍是缩窄性心包炎的主要病因,非特异性心包炎、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化脓性心包炎、肿瘤性心包炎、放射性治疗(胸部照射总量超过4000rad*时)及外伤、胶原组织疾病等均可引起心包缩窄,但往往病因不明。
心包炎预后问题
预后:
急性心包炎的自然病程及预后取决于病因。病毒性心包炎、非特异性心包炎、心肌梗死后或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通常是自限性的;如心包炎并发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等则预后严重;化脓性和结核性心包炎随着抗生素或抗结核药物疗法及外科手术的进展,预后已大为改善,有的得以痊愈,部分患者遗留心肌损害或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
预防:
积极控制结核病和HIV的流行能显著减少结核性和HIV相关的心包炎发病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冠脉再灌注治疗能减少梗死面积和心包炎发生率;积极治疗各种肾脏疾病,防止发展成终末型肾病是减少尿毒症性心包炎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医学|教育网整理。
心包炎治疗方法
由于心包炎的原因有很多,所以除了对症治疗外还要对因治疗,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各种心包炎的治疗。
1、针对结核性心包炎给予抗结核治疗,也可加用强的松,以促进渗液的吸收减少粘连。
2、风湿性者应加强抗风湿治疗。
3、非特异性心包炎一般对症治疗,症状较重者可考虑给予皮质激素治疗。
4、化脓性心包炎除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外,在治疗过程中应反复抽脓,或通过套管针向心包腔内安置细塑料导管引流,必要时还可向心包腔内注入抗菌药物。如疗效不佳,仍应尽早施行心包腔切开引流术,及时控制感染,防止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
5、尿毒症性心包炎则应加强透析疗法或腹膜透析改善尿毒症,同时可服用消炎痛,放射损伤性心包炎可口服强的松,停药前应逐渐减量,以防复发。
萎缩性心包炎怎么治疗
一、急性心包炎治疗
应针对病因治疗,例如结核性者必须用抗结核药治疗,化脓性者要选用有效的抗菌素治疗。对心包炎本身的治疗包括:(1)一般治疗:休息、止痛、可服用阿司匹林或消炎药。胸痛严重过者可用强的松30-40mg/日,5-7天后渐渐减量,共同2-3周,不但可迅速改善症状,还可加速新报积液吸收。(2)心包穿刺和手术治疗:心包积液引起心包填塞时应行心包穿刺放液。心包穿刺无效可行心包切开引流或心包切除术。
二、慢性心包炎治疗
一旦确诊疾病后,应及早作心包剥离术或心包松解术,接触对心脏的压迫。如仍有心包感染,在基本控制之后仍应及早手术,延误较久一方面使手术难度增大,心包剥离不彻底,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心肌广泛的纤维化,从而使手术后效果不理想。
心包炎看什么科好
心包炎是指由于心包因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发生急性炎性反应和渗液,以及心包粘连、增厚、缩窄、钙化等慢性病变。临床上主要有急性心包炎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会有发热、盗汗、咳嗽、咽痛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吸氧,胸痛明显者可给予镇痛剂,必要时可使用可待因或杜冷丁,加强支持疗法。
病因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给予抗结核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与结核性胸膜炎相同,也可加用强的松,以促进渗液的吸收减少粘连。风湿性者应加强抗风湿治疗。非特异性心包炎一般对症治疗,症状较重者可考虑给予皮质激素治疗,化脓性心包炎除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外,在治疗过程中应反复抽脓,或通过套管针向心包腔内安置细塑料导管引流,必要时还可向心包腔内注入抗菌药物。如疗效不佳,仍应尽早施行心包腔切开引流术,及时控制感染,防止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
患有心包炎的患者,平时一定要注意休息,尤其是要注意,在急性发作的时候,不要激烈运动,不要做一些重体力活,最好是在家里卧床休息,如果有一些感冒咳嗽的症状要及时治疗,要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增强身体体质。
年轻人缩窄性心包炎怎么办呢?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主要病因是结核菌感染。细菌学及组织学检查证实为结核病变的占30%。约50%以上的病例不能明确致病因素。但许多病例是因为长期抗结核药物治疗,在发生心包缩窄时,结核病变的证据已经消失。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症状普遍增厚的心包束缚心脏,全身各脏器淤血,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胸水等征象。结核性心包炎可在急性期后3~6个月出现症状。常见的有疲乏、气短、尿少、腹胀、食欲减退、腹水、肝大乃致全身水肿者,呼吸困难加重。
慢性心包炎应该如何护理?
慢性心包炎可由于急性心包炎治疗不彻底发展而来,故临床上对急性心包炎的治疗要及时且彻底,可防止慢性心包炎的发生。另外在发生慢性心包炎时,也要积极治疗,防止形成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这几个疾病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故任何一方面都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应该如何预防?
应及早进行心包剥除手术,大部分患者可获满意的效果,病程较久可因心肌萎缩和心原性肝硬化,预后较差。如不经手术治疗,病情恶化,少数病例长期带病,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严重限制。对于由于结核病引起的患者,还需进行抗结核治疗。
但是,如果不加紧治疗,就会引发一些并发症,比如说,慢性心脏压塞、心源性肝硬化、肺动脉狭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等。但是能够及早进行彻底的心包剥离手术,那么大部分的病人就会治疗痊愈,得到一个满意的效果。因此,希望患病的人能够及时地进行治疗。
心包炎的高发人群
在我国,目前的心包炎仍以结核性心包炎多见,这与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菌携带者接触史相关;(2)当然还有不注意卫生及忽视小感冒的一类人群,容易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性心包炎;(3)而其他常见病因包括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后所引起心包炎也有逐渐上升趋势;(4)除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心包炎外,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成人多于儿童。
渗出性心包炎的治疗
对于渗出性心包炎的问题你一定要重视,你提到渗出性心包炎为你解答如下。缩窄性心包炎90%都是结核引起的,虽然您没找到结核证据,不过结核还是最大的可能,所以抗结核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渗出性心包炎的问题你一定要重视,你提到渗出性心包炎为你解答如下。如果您目前没有出现使用抗结核药的副作用,比如肝功能受损之类的,建议您再吃1个月,然后去您做手术的医院检查,并咨询一下,还要不要吃抗结核药。假如您的病因真是结核引起的,而您抗结核治疗疗程不够的话,很容易复发的。所以还是慎重点好。如果出现了严重的抗结核药的副作用,建议您马上去当地医院咨询,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渗出性心包炎多为全身多发性浆膜炎的一部分。心包腔内积聚多少不等的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液,心包膜表面可见散在的粟粒结核病灶或干酪样变,心包膜肿胀,覆以纤维素,失去光泽。渗出性结核性心包炎起病可急可缓。多数有发热、食欲不好、无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治疗急性心包炎的方法有哪些
治疗急性心包炎的方法有哪些:
急性心包炎的治疗包括对原发疾病的病因治疗、解除心脏压塞和对症治疗医学|教育网整理。风湿性心包炎时应加强抗风湿治疗;结核性心包炎时应尽早开始抗结核治疗,并给予足够的剂量和较长的疗程,直到结核活动停止后一年左右再停药,如出现心脏压塞症状,应进行心包穿刺放液;如渗液继续产生或有心包缩窄表现,应及时作心包切除,以防止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化脓性心包炎时应选用足量对致病菌有效的抗生素,并反复心包穿刺抽脓和心包腔内注入抗生素,如疗效不著,即应及早考虑心包切开引流,如引流发现心包增厚,则可作广泛心包切除;非特异性心包炎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有效,如反复发作亦可考虑心包切除。
同时,患者宜卧床休息。胸痛时给予镇静剂,必要时使用吗啡类药物或左侧星状神经节封闭。
缩窄性心包炎的治疗
青海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人民的保健意识较差,结核病发病率仍较高,结核病导致的缩窄性心包炎发病率较高,我院收治的患者年龄最小9岁,现就缩窄性心包炎的治疗发表较简单的论述。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是由于心包慢性炎症所导致心包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心脏舒张、收缩受限,心功能减退,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多数由结核性心包炎所致。普遍增厚的心包束缚心脏,全身各脏器淤血,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胸水等征象。结核性心包炎可在急性期后3~6个月出现症状。常见的有疲乏、气短、尿少、腹胀、食欲减退、腹水、肝大乃致全身水肿者,呼吸困难加重。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可诊断。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一旦确定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
术前应根据病人情况作好准备工作。如限制钠盐、适当应用利尿剂(速尿,双氢克尿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小量输血或血浆、结核性病人抗痨治疗,以及适量排除胸水腹水等。
体征:有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浮肿、心率增快。 典型缩窄性心包炎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临床上常需要与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及结核性腹膜炎相鉴别。限制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本病很相似,两者鉴别可能十分困难,必要时需通过心内膜心肌活检来诊断。
治疗方案:一旦确诊,应在急性症状消退后,及早考虑心包剥脱手术,以免发生心肌萎缩而影响手术疗效。手术前应卧床休息。低盐饮食,酌情给予利尿剂,有贫血及血清蛋白降低者,应给予支持疗法,改善一般状况,有活动性结核病者,在手术前后均应积极进行抗结核治疗。对病程较长,心功能减退较明显者,术前或术后可给予强心剂,小剂量西地兰或地高辛,以防萎缩的心肌在增加负担后发生心力衰竭。单有心包钙化而无静脉压增高者不需特殊治疗,心肌对强心剂反应差或肝肾功能很差者,不宜手术。 心包剥脱术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方法,术后存活者90%症状明显改善,恢复劳动力。故目前主张早期手术,即在临床上心包感染基本上已控制时就可施行手术,过迟手术患者心肌常有萎缩及纤维变性,手术虽成功但因心肌病变致术后情况改善不多,甚至因变性的心肌不能适应进入心脏血流的增多而发生心力衰竭,此外过迟手术也因一般情况不佳会增加患者手术的危险性。
缩窄性心包炎如果拖延治疗,多因衰竭、腹水及周围水肿或严重心脏并发症而致残或死亡,如能及早进行彻底的心包剥脱手术,大部分病人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尿毒症性心包炎诊断鉴别
尿毒症患者在心前区如听到心包摩擦音,则尿毒症心包炎诊断可确定。
诊断本病需除外心包的其他炎症,如化脓性,结核性心包炎等,脓性、结核性心包炎由原发疾病引起,如结核可有午后潮热、盗汗。化脓性心包炎可有寒战、高热、大汗等。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同时除外和确定有否尿毒症性心肌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