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有哪几种类型
精神障碍有哪几种类型
1单纯型:多在青少年时发病,起病缓慢,诱因不明显。可先有头痛、头晕、失眠、精神不振等早期症状,逐渐对环境不感兴趣,显得孤独懒散。与家人情感疏远,言语和动作缓慢减少,少有幻觉和妄想。预后多不良。
2青春型够在青春期发病,起病缓慢,表现孤僻怪诞。情感多变,易冲动,言语杂乱无章,妄想荒谬,常有幻觉,表现古怪愚蠢、淘气、幼稚、扮鬼脸等行为。此型预后不良,出现精神衰退较早。
3紧张型:青壮年起病。急性、亚急性起病居多。少数缓慢起病。早期精神不振、乏力、少动、对周围事情缺乏兴趣、缄默不语,动作被动或违拗、出现典型的木偶型状态,或紧张兴奋状态出现,此型预后较好。
4妄想型:发病较单纯型或青春型晚、起病多缓慢、常以敏感多疑开始,如怀疑别人陷害他,议论他。常有各种妄想和幻觉,以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物理作用妄想,及评论性幻听多见。情感不稳定,行为常受妄想幻觉支配,有时会有攻击、自伤行为。
精神障碍是怎么回事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
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肯定的单基因遗传,一般认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碍的"危险性"或者可能性。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即使是单卵双生,同病率也不到50%。正常人的终生患病率约1%,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终生患病率也只有10%左右。
2.中枢神经感染与外伤
二.心理、社会因素
1.人格
人格障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障碍。人格不健全者更容易患精神障碍。而且某些人格障碍与特定的精神障碍有密切联系。
2.应激
应激一般只是精神障碍的诱因,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如急性应激障碍)才可能是直接病因。
三.发病机制
1.遗传与环境因素
人们早就认识到基因是影响人类和动物正常与异常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对所谓“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儿童孤独症、神经性厌食症、儿童多动症、惊恐障碍等)进行了家族聚集性研究,包括从了解这些障碍的遗传方式、遗传度到基因扫描等,共同的结论是:这些疾病具有遗传性,是基因将疾病的易感性一代传给一代。
2.感染
早在20世纪的早期,我们就已知道感染因素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精神障碍。例如通过性传播的梅毒螺旋体首先引起生殖系统症状,在多年的潜伏后,进入脑内,导致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神经梅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表现为痴呆、精神病性症状及麻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能进入脑内,产生进行性的认知行为损害,早期表现为记忆损害,注意力不集中及情绪淡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更为广泛的损害,如缄默症、大小便失禁、截瘫等。大约15%~44%的HIV感染者出现痴呆样表现。HIV不是直接感染了神经元,而是感染了免疫细胞--巨嗜噬细胞,巨嗜噬细胞死亡后,释放毒素,损伤了周围的神经元。
什么是偏执型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病是一组至今病因未明的疾病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以持久的、系统的且比较固定的妄想为主要临床特征。行为、情感反应与妄想观念相一致;无幻觉或偶伴幻觉;病程长而无精神衰退;智能保持良好,包括偏执狂、偏执状态和更年期偏执状态,不包括心因性偏执性精神病、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性精神分裂症及有害物质、躯体疾病所引起的类似精神病状态。
精神障碍的病因
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因 一、病前人格
人格障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障碍。人格不健全者更容易患精神障碍。而且某些人格障碍与特定的精神障碍有密切联系。环性性格特征是发病的基础。分三类素质:
1、忧郁素质表现为沉静、严肃、遇事认真、多悉善感,遇挫折易陷入肖极。
2、轻躁狂素质表现为开朗乐观、热情好动、进取心强、精神充沛,常带有情感高涨色彩。
3、环性素质为上述两种素质特征的交替出现,每种可历时数月之久。
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因 二、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肯定的单基因遗传,一般认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碍的"危险性"或者可能性。流行病学凋查结果表明,先症者家族中同病率为一般人口的30倍,一级亲属的预期发病率为7.2-16%,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单卵双生子同病率(69-95)显著高于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12-38%)。患者的子女既使在出生后不久即寄养于正常人家中,日后患病率仍很高。
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因 三、中枢神经感染或外伤等因素。
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因 四、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常作为一种促发因素而起作用,比如急性应激反应。
精神障碍的症状
精神障碍的症状
相信大家都可以想到,当出现精神出现障碍的时候,肯定是会出现言语以及行动上面的障碍。那除了这些症状之外,还有哪些症状呢?
1.人际交往困难
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躁狂或是抑郁,前者是没有原因就特别高兴,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话多,爱动,精力特别充沛,人际交往特别活跃,但往往行事草率、鲁莽,有时脾气不好,很容易被激惹。后者表现正好相反,就是抑郁。
2.情绪变化明显
这类心理问题的患者主要表现有焦虑、抑郁,有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强迫症症状。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有的会出现紧张、心烦意乱、对未来很担心,对生活也会有不满情绪。
也有一些抑郁症的患者会出现心慌、憋气、缺乏活力、失眠等躯体上的表现症状。而出现强迫症的患者则会出现明知不能做的事情等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等情况。
3.适应技能缺乏
某些病程比较长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孤独、退缩或与外界环境隔绝,因而丧失了基本生活技能。这些主要是由于环境中缺乏躯体和行为刺激所致,失去了自己所应具备的技能,其结果是不能在仅有很少照顾的环境中生活,失去了独立及半独立生活的能力。
4.语言交流障碍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具有语言交流及交往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理解困难,患者不能理解他人所讲的意思,言语表达困难,不能完整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及传达自己的知识,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
5.适应不良行为
长期患有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出现许多适应不良性行为。这些行为问题包括:对自己或他人产生严重的躯体威胁,如自伤或冲动攻击行为。
患者会出现自我独立,不愿意跟外界接触,而且还会无缘无故的尖叫或者是辱骂等症状,并且生活不能自理。这种患者一般难以管制。
6.人际交往随意
这类患者在人际交往中表现比较敏感。他们容易感到自卑,总以为别人看不起他们,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
还有的患者表现是特别以自我为中心,个性非常强,不在乎别人的感受,有的时候甚至以为别人都针对自己,容易猜疑别人,并且固执己见,表现很偏执,不愿听别人的意见。
还有的患者表现得更为激烈,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严重的敌对情绪,好与别人争论,容易冲动,甚至与别人打架,自己也喜欢摔东西、损坏物品。
7.危害自己与他人
严重精神障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病情控制,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残、自杀,甚至会做出危害他人或社会安全的犯罪行为。
重度精神障碍危害
1.明显的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病人能够听到有人命令他去自杀,或觉得周围的人要陷害他而没有出路,只能自杀等。
2.同时出现严重的抑郁情绪。
3.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精神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
4.病人缺乏照护或照护不够,容易出现自杀等意外。
精神病前兆有什么表现
1.性格突变。原本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突然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生活懒散,不守纪律。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了往日的激情。
2.情感紊乱。情感变得冷漠起来,对亲人漠不关心,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脾气开始变得暴躁起来,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乱发脾气;会莫名其妙的大笑或嚎哭。
3.行为诡异。行为举止开始变得诡异起来。喜欢发呆、独来独往,常人很难与其交流。
4.敏感多疑。对任何事都敏感起来,把周围的一切都附加在自己身上。以为别人都在议论他;不吃、不喝,认为有人想要加害于他;有时甚至会出现幻视、幻觉的症状。
5.睡眠障碍。逐渐或突然变得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易惊醒或睡眠不深,彻夜失眠多梦或睡眠过多。
6.精神活性物质、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有机磷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与非依赖性精神障碍、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精神障碍、镇静催眠剂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等。
简介精神障碍的特点
一、病理性精神障碍情:精神障碍是一种可以让我们的心理出现问题的疾病,所以当患上精神障碍时候会出现持续性或发作性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死亡的感受("濒死感")。患者担心自己会失去控制,可能突然昏倒或“发疯”。百分之七十的患者同时伴有忧郁症状,对目前、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和乐趣。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经常无故地发怒,与家人争吵,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不满意。精神障碍有认识方面的障碍,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认识,思维变得简单和模糊,整天专注于自己的健康状态,担心疾病再度发作。
二、躯体不适症状:身体的不适感也会出现精神障碍,在疾病进展期通常伴有多种躯体症状: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跳和呼吸次数加快,全身疲乏感,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简单的日常家务工作变得困难不堪,无法胜任,如此症状反过来又加重患者的担忧和精神障碍。还有失眠、早醒、梦魇等睡眠障碍,而且颇为严重和顽固。精神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顿足、踱来走去、小动作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惶恐不安。
三、自主神经性反应突变:病情比较严重的话就会出现交感和附交感神经系统常常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患者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有阻塞感。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病理性精神障碍情绪持续性或发作性时,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死亡的感受(“濒死感”)。患者担心自己会失去控制,可能突然昏倒或“发疯”。
精神障碍是一种隐藏性比较高,由于我们对精神障碍不是很了解,当患上精神障碍之后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精神障碍的症状,及时进行治疗,就会导致疾病发作越来越大,造成更大的危害,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发现疾病之后早日采取治疗,才能够摆脱疾病的困扰。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诊断标准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诊断标准: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各种神经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