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解析小儿便秘推拿方法能治疗

中医解析小儿便秘推拿方法能治疗

第一步:揉天枢3分钟

位置:天枢穴,即与肚脐平行,往外(腰间)2寸的两个点。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天枢穴,1秒揉1-2次,共揉3分钟,约100-150次。

原理:中医认为,天枢穴是“大肠之募穴”,也是腹部的要穴,主要用于疏调大肠,理气行滞、消食等,可以治疗宝宝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第二步:揉摸腹部5分钟

位置:以肚脐为圆心,以约2指宽为半径画圆。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手掌或中间三指,顺时针在宝宝肚子上缓慢画圆揉摸。共揉5分钟左右。

原理:这样揉摸宝宝的腹部,不仅能够揉到宝宝肚脐两侧的天枢穴,同时还能够揉到位于肚脐正中的神厥穴。神厥穴具有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与天枢穴相配按摩,能够起到良好的通便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宝宝便秘,要依顺时针方向揉,若逆时针按揉,则起到温补止泻的作用。

第三步:下推七节骨2分钟

位置:位于宝宝背部正中线,由腰部的最低点的凹陷处,到尾脊骨。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拇指或中间三指,自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推至尾脊骨,约一秒钟推一下,共推2分钟,100-300次。

原理:推七节骨是小儿推拿中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见手法之一。下推七节骨具有升降脾胃,调理二便的功效,适用于一切热证、实证如烦躁不眠、便秘等症状。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务必“下推”,若小儿腹泻,则用“上推”的手法,千万别弄反了。

第四步:揉鱼尾2分钟

位置:尾椎骨最末端,宝宝小屁股的凹槽内。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手顶住宝宝尾骨最下端,往上方向按揉,力度适中,一次约按揉1秒,共揉2分钟,100-300次。

原理:中医认为,按揉鱼尾穴能够“通调督脉之气”,调整大肠功能,有助于消滞通便。

小儿感冒发烧推拿什么穴位 简单认识下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绿色方法。

早在2000多年前即有关于小儿推拿的论述 。1973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这方面的描述;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法中介绍了捏脊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有膏摩防治小儿疾病的方法;宋代《苏沈良方》记载用掐法治疗脐风撮口等证。明清时期,推拿疗法在儿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展成为小儿推拿专科,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门体系。

近些年,随着抗生素、输液等小儿过度医疗问题的出现,小儿推拿等绿色方法又开始流行起来,且大量的临床也证实,小儿推拿针对0-12岁年龄段的小儿感冒、发热、咳嗽、哮喘、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遗尿、夜啼、惊风、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等80%以上的常见问题,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和价值。

中医讲,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使其对外界环境的被动适应性和依赖性,而小儿推拿能平衡人体阴阳,正确的方法推拿能起到双向调节作用,也就是启动了人体自我“调节系统”,“免疫系统”,“防御系统”,通过自身的调整而达到疾病痊愈。非是小儿推拿能杀菌和抗病毒(如同西药一样)。

生理上讲,稚阳未充,肌肤疏薄,易于感触;稚阴未长,脏腑娇嫩,易于传变。简单来说就是:小儿的视力、听觉、脏腑、淋巴组织、神经放射等各方面发育都尚未成熟,所以反应比较迟钝,但惟独对触觉很灵敏,这就是小儿推拿有奇效的原因之一(西医也建议多给宝宝“抚触”,原理也类似于此)。

小儿便秘推拿手法图解 小儿便秘常用推拿方法

治则:导滞通便。

推拿方法:揉中脘,摩腹,揉龟尾,推下七节骨。

实秘者加清大肠,退六腑,按弦走搓摩,揉天枢。

虚秘者加补脾胃,清大肠,推三关,揉天枢,捏脊,按揉足三里。

小儿便秘推拿有用吗

小儿推拿通过对穴位,经络,脏腑刺激,以达健脾和胃,调节脏腑功能,且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肠胃蠕动,加强消化道功能,以缓解便秘症状。

小儿实秘推拿手法

主证:患儿面赤身热,口渴欲饮,小便短赤,纳食减少,腹部胀痛而硬,苔黄燥,指纹色紫。

推拿方法:

1.清脾经:以左手拇指置于患儿的左拇指掌侧,以食指,中指置于其拇指末节背侧,以右手拇指指腹或其桡侧面自拇指根向拇指尖推200-300次。

2.清胃经:以左手握患儿左手,拇指,食指二指夹持固定其左拇指及掌指关节,以右手拇指指腹或桡侧面,自掌根推向拇指根300-500次。

3.清肺经:以左手拇指,食指二指夹持固定患儿左手无名指,使其指尖朝上,掌心朝外,以右手拇指指腹自无名指尖向无名指第二之间关节横纹推100-200次。

4.清大肠:以左手托住患儿的左手,使其手掌侧置,右手食,中指二指夹住其拇指,以拇指桡侧面,由虎口直推至食指尖200-300次。

5.退六腑:以右手持患儿的左手,以左手拇指自肘尖推至大横纹尺侧头之阴池100-150次。

6.摩腹:患儿仰卧位,以全掌或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在上腹部顺时针方向摩3-5分钟。

7.分腹阴阳:患儿仰卧位,用两手拇指指腹自剑突沿肋弓向两旁分推50-100次。

8.揉龟尾:患儿俯卧位,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龟尾50-100次。

9.推下七节骨:患儿俯卧位,以拇指或食指,中指二指指腹自第2腰椎棘突向尾骨尖推100-200次。

10.揉膊阳池:左手托住患儿左手,使其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揉膊阳池穴100-150次。

小儿虚秘推拿手法

主证:面色㿠白无华,神疲气怯,哭声无力,大便怒挣难下,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操作方法:

1.补脾经:以左手将患儿拇指屈曲,以右手拇指指端循患儿拇指指尖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

2.补肺经:以左手拇指,食指二指夹持固定患儿左手无名指,使其指尖朝外,掌心朝上,用右手食指,中指二指夹持固定患儿的腕部,以拇指桡侧面自无名指之间推向第二之间关节横纹100-200次,

3.补肾经:用右手握患儿的左手,使其掌心朝上,以左手拇指指端,从阴池穴推至小指尖100-200次。

4.清大肠:以左手托住患儿的左手,使其手掌侧置,右手食,中二指夹持主其拇指,以拇指桡侧面由虎口直推至食指尖100-200次。

5.推三关:患儿左手臂伸直,掌心向内,以左手握住患儿腕关节尺侧,食指在下伸直,托住患儿前臂,右手食指,中指并拢,用拇指桡侧,自大横纹桡侧阳池直推至曲池穴。

6.揉二马:以左手握住患儿的左手,使其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揉二马穴100-150次。

7.捏脊:患儿俯卧位,充分暴露脊背,以拇指恢复与食,中指二指指腹相对用力,由尾部向颈部轻轻提捏脊背皮肤,提捏3-5遍。

8.揉膊阳池:用左手托住患儿右手,使其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揉膊阳池穴100-150次。

9.揉足三里:患儿仰卧位,以拇指揉足三里穴1-2分钟。

10.推下七节骨:患儿俯卧位,以拇指或食,中指指腹自第2腰椎棘突向尾骨尖推100-200次。

小儿推拿便秘图解 小儿推拿治便秘常见手法

以肚脐为圆心,用食、中指或者全手掌在顺时针在宝宝的肚子上缓缓转圈。可以一边摩腹一边给孩子讲故事,这样孩子更容易配合,妈妈也不累。

用大拇指指腹揉腹中部、肚脐旁开2寸的天枢,可舒调大肠、理气消滞。

用拇指或者食、中二指指面自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开始推,推至尾椎骨。

用手顶住宝宝尾骨最下端,往上方按揉,力度适中,不要太轻,也不要太重。

这个方法主要针对大便成“羊屎蛋”的宝宝,可以在上面提到的手法上,退六腑300次,推三关200次。

用拇指面或食、中二指面,自肘部推向腕部。六腑位于前臂靠小拇指一侧,肘至阴池成一条线处。

用拇指面或食、中二指面,自腕部推向肘部。三关位于前臂靠大拇指一侧,阳池至曲池成一条线处。

如果便秘时间超过3个月,这是长期便秘,需要补水,光按上面的穴位是不够的,需要加按揉二马穴3~5分钟,有利于补水补肾阴。

二马穴位于手背无名指及小指关节凹陷处,可用中指或拇指端按揉,坚持1~2周效果明显。

小儿推拿治疗便秘

1、清大肠

小儿推拿治便秘

便秘是婴幼儿一种常见的病症,饮食不当、消化不良、缺乏良好的排便习惯等等,都可能引起宝宝便秘。治疗宝宝便秘,最根本的方法是合理调理饮食,多喝开水,让宝宝的消化系统得以调理正常。此外,还可以用一种无毒无害又简单的方法,只需每天12分钟,就可改善宝宝胃肠道功能,缓解便秘——那就是小儿推拿。

1、揉天枢3分钟——疏调大肠

位置:天枢穴,即与肚脐平行,往外(腰间)2寸的两个点。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天枢穴,1秒揉1-2次,共揉3分钟,约100-150次。

原理:中医认为,天枢穴是“大肠之募穴”,也是腹部的要穴,主要用于疏调大肠,理气行滞、消食等,可以治疗宝宝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2、揉摸腹部5分钟——消食导滞、泄热通便

位置:以肚脐为圆心,以约2指宽为半径画圆。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手掌或中间三指,顺时针在宝宝肚子上缓慢画圆揉摸。共揉5分钟左右。

原理:这样揉摸宝宝的腹部,不仅能够揉到宝宝肚脐两侧的天枢穴,同时还能够揉到位于肚脐正中的神厥穴。神厥穴具有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与天枢穴相配按摩,能够起到良好的通便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宝宝便秘,要依顺时针方向揉,若逆时针按揉,则起到温补止泻的作用。

3、下推七节骨2分钟——升降脾胃,调理二便

位置:位于宝宝背部正中线,由腰部的最低点的凹陷处,到尾脊骨。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拇指或中间三指,自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推至尾脊骨,约一秒钟推一下,共推2分钟,100-300次。

原理:推七节骨是小儿推拿中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见手法之一。下推七节骨具有升降脾胃,调理二便的功效,适用于一切热证、实证如烦躁不眠、便秘等症状。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务必“下推”,若小儿腹泻,则用“上推”的手法,千万别弄反了。

4、揉鱼尾2分钟——通气理大肠

位置:尾椎骨最末端,宝宝小屁股的凹槽内。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手顶住宝宝尾骨最下端,往上方向按揉,力度适中,一次约按揉1秒,共揉2分钟,100-300次。

原理:中医认为,按揉鱼尾穴能够“通调督脉之气”,调整大肠功能,有助于消滞通便。

小儿便秘推拿有用吗

小儿便秘推拿是有效果的。

小儿推拿通过对穴位,经络,脏腑刺激,以达健脾和胃,调节脏腑功能,且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肠胃蠕动,加强消化道功能,以缓解便秘症状。

小儿推拿能治咳嗽吗

小儿推拿的治疗范围非常广,可以治疗发热、感冒、流口水、腹痛、腹泻、便秘、厌食等多种小儿常见疾病。那么,小儿推拿能治疗咳嗽吗?

小儿推拿主要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消炎、止咳、化痰的作用。推拿手法主要有:

1、推坎宫。坎宫位于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直线。推拿者可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做分推30~50次。此法有疏风解表、醒脑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咳嗽等。

2、下推膻中。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操作时,推拿者用食指、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约50~100次。此法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治疗呕吐、咳嗽、呃逆、嗳气等疾病。

3、揉乳根。乳根穴位于乳头直下一肋间、平第五肋间隙。操作时,推拿者以拇指螺纹面于双侧该穴按揉30~50次。此法具有宣肺理气,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咳嗽、胸闷、哮喘等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给患儿施行推拿时,应该先在医生的治疗后、指导下进行配合、巩固疗效,切不可孩子一出现咳嗽就自己盲目操作,否则有可能使小儿病情愈加严重。

小儿便秘推拿有用吗 小儿虚秘推拿手法

主证:面色㿠白无华,神疲气怯,哭声无力,大便怒挣难下,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操作方法:

1.补脾经:以左手将患儿拇指屈曲,以右手拇指指端循患儿拇指指尖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

2.补肺经:以左手拇指,食指二指夹持固定患儿左手无名指,使其指尖朝外,掌心朝上,用右手食指,中指二指夹持固定患儿的腕部,以拇指桡侧面自无名指之间推向第二之间关节横纹100-200次,

3.补肾经:用右手握患儿的左手,使其掌心朝上,以左手拇指指端,从阴池穴推至小指尖100-200次。

4.清大肠:以左手托住患儿的左手,使其手掌侧置,右手食,中二指夹持主其拇指,以拇指桡侧面由虎口直推至食指尖100-200次。

5.推三关:患儿左手臂伸直,掌心向内,以左手握住患儿腕关节尺侧,食指在下伸直,托住患儿前臂,右手食指,中指并拢,用拇指桡侧,自大横纹桡侧阳池直推至曲池穴。

6.揉二马:以左手握住患儿的左手,使其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揉二马穴100-150次。

7.捏脊:患儿俯卧位,充分暴露脊背,以拇指恢复与食,中指二指指腹相对用力,由尾部向颈部轻轻提捏脊背皮肤,提捏3-5遍。

8.揉膊阳池:用左手托住患儿右手,使其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揉膊阳池穴100-150次。

9.揉足三里:患儿仰卧位,以拇指揉足三里穴1-2分钟。

10.推下七节骨:患儿俯卧位,以拇指或食,中指指腹自第2腰椎棘突向尾骨尖推100-200次。

相关推荐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脑瘫

按肩井,通行全身气血,手法治疗多以此法始、收,还可治上肢活动不利。 颈项软取大椎;上肢瘫取肩髎、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取环跳、髀关、伏兔、足三里等;腰部无力取肾俞、腰阳关;肘关节紧张取曲池、手三里;足内翻取昆仑等;足外翻取三阴交、太溪或血海等;尖足取解溪、商丘,剪力步取阳陵泉、绝骨等。智力低下取百会、风池、四神聪;语言障碍取通里、廉泉、京门、玉液,等等。 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因此大部分患儿体质较差,常伴有营养不良、出汗多、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康复疗效,感染加重患儿的痉挛、紧张或手足徐

小儿推拿便秘手法图解 小儿实秘推拿手法

主证:患儿面赤身热,口渴欲饮,小便短赤,纳食减少,腹部胀痛而硬,苔黄燥,指纹色紫。 推拿方法: 1.清脾经:以左手拇指置于患儿的左拇指掌侧,以食指,中指置于其拇指末节背侧,以右手拇指指腹或其桡侧面自拇指根向拇指尖推200-300次。 2.清胃经:以左手握患儿左手,拇指,食指二指夹持固定其左拇指及掌指关节,以右手拇指指腹或桡侧面,自掌根推向拇指根300-500次。 3.清肺经:以左手拇指,食指二指夹持固定患儿左手无名指,使其指尖朝上,掌心朝外,以右手拇指指腹自无名指尖向无名指第二之间关节横纹推100-200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呕吐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拇指直推膻中穴1~3分钟。 (2)家长用两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30~50次。 (3)顺、逆时针摩腹各1分钟。 (4)以拇指端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约1分钟。 2、随证加减 (1)伤食吐型:呕吐频繁,口气臭秽,呕吐物常伴未消化的乳块或食物残渣,大便量多,气味酸臭,或溏或秘,腹部胀满,吐后则舒,嗳腐厌食,矢气恶臭,舌质淡,苔厚腻。 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经100次,揉板门300次。 ②清大肠20O次,退六腑100次。 ③以指点揉中脘穴1~3分钟。 (2)寒吐型:起病较缓,呕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吐奶

1、推脾土 脾土位于小儿手拇指端骨掌面。医者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两手脾土部位轻柔地向指尖轻推各100次。 2、推胃经 胃经位于小儿拇指第一指骨掌面。医者用拇指螺纹面来回推小儿双手胃经各200次。 3、揉内关 内关穴位于小儿腕关节掌侧腕横纹上2同身寸两筋之间。医者用指尖按揉小儿双手内关穴各100次。 4、推膻中 膻中穴位于小儿两乳头连线正中点。医者用拇指螺纹面自小儿膻中穴向下推至脐部100次。 5、揉腹 医者用手掌在小儿腹部顺时针方向轻揉5分钟。 6、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儿膑骨下3同身寸,胫骨外侧1同身寸

小儿推拿治便秘 小儿便秘的表现

宝宝如果排便时间间隔超过两天,要考虑便秘。便秘不只看几天拉一次,更重要是看大便的颜色和质地,如果大便颜色较深,质地比较干硬,甚至严重时呈一粒粒的“羊屎蛋状”,即使每天有大便,我们也要准备给宝宝推拿按摩了。

三叉神经痛推拿治吗

三叉神经痛推拿治。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女性居多,推拿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较佳。

喝米汤治疗小儿便秘

1、如果小儿便秘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可以采用喝米汤的方法进行治疗:解决这种便秘并不困难,吃奶的婴儿便秘时,可加滑肠食品,只要每天给婴儿喂点米汤就可以了(当然必须沥去米汤中的饭粒),也可用薏米少许煎水来喂哺。橘子汁、红枣汁、白菜汁也是不错的选择。 而断奶期内的婴儿便秘,可增加辅食,除了高营养的蛋类、瘦肉、肝和鱼类外,还要增加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及粥类,如菠菜、油菜、白菜、芹菜以及香蕉、梨等。营养别偏向中高营养的肉蛋类,而忽略了蔬菜类。 2、如果小儿便秘的症状严重就要采用药物通便:幼婴儿若数日未解便,大便干结,

中医推拿可以治疗小儿黄疸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疾病方面是适宜的,治疗效果好,而且没有药物副作用。推拿也是可以用来治疗宝宝黄疸的,如果您的孩子也出黄疸但是褪去的比较慢,您也可以试试小儿推拿的方法来给孩子治疗。 湿热熏蒸 表现:面目周身发黄,颜色鲜明,精神疲倦,不欲吸乳,大便秘结,舌红苔黄。 治法:清热利湿 取穴:清肺经100次;清肝经200次;清小肠100次;揉板门100次;捣小天心50次;补脾经200次;揉涌泉100次;分手阴阳100次;揉丰隆100次;清胃经100次;运内八卦100次。 寒湿阻滞 表现: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淡而晦暗无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主要是要达到调节脾胃的作用。由于推拿手法有多派,这里我们只叫比较流行的一种——三字经派推拿治疗。方法如下: 1.补脾经,指腹揉。推拿者旋推患者大拇指指腹,重复100到300次,用柔和的力。 2.退三关,腕肘纹。推拿者用自己的拇指或食、中两指罗纹面着力,沿患儿前臂桡侧,自患儿的腕横纹推向肘横纹300次。 3.四横纹,轻掐揉。四横纹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面第一指间关节横纹。操作时,掐揉四横纹从食指纹至小指纹,每揉3~5次掐一次。 4.大鱼际,腹顺揉。揉板门(手掌的大鱼际部)100次,之后顺时针揉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

补脾经 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 清大肠 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揉板门 手掌大鱼际平面即是板门。用指端揉100-300次。 运内八卦 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 小儿腹泻,家长可以按摩文中介绍的这4个方法来帮助小朋友止泻,如果推拿之后小朋友的病情没有好转,那么小编建议还是赶紧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