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概述
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概述
很多人因为对新鲜事物或者未知的事物,都会存在一种恐惧和戒备心理,这些心理往往会让人们做出躲避的选择,这样在疾病发生时,就为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有力的条件。为此,给大家介绍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希望引起注意。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常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不为患者重视,然而当慢性并发症一旦进展至临床阶段,出现临床表现,其病变常难以逆转,因此加强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监测,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A.微血管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通过定期尿蛋白测定和眼科检查以早期诊断。
A. 尿白蛋白测定:建议所有2型糖尿病和病程3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筛选测定,增高者(UAER≥20ΜG/MIN或 30MG/24H尿)应在3~6个月内复查,如UAER2次测定均为20~200ΜG/MIN则提示早期糖尿病肾病,此时加强干预治疗有助于阻止病情进展或使其逆转。有关尿标本的留取,尚无一致公认的理想方法,包括24H尿、隔夜12H尿、2H或1H定时尿等。无条件测尿白蛋白,应定期测尿总蛋白。
B. 眼科检查:患者在视力明显下降或丧失之前,早期采取激光治疗可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保护视力,因此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均应进行一次充分扩瞳后的眼底镜检查,简单的眼底镜检查可满意地发现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必要时行眼底荧光造影,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眼科检查还有助于早期发现白内障、青光眼等其他眼部病变。
B.大血管并发症:目前尚无检测临床前期大血管病变的简便方法,有许多证据表明,有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的病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危险显著增加,应考虑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面临发生大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高。加强对大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HDL和LDL)、血压、血液流变学、吸烟情况、肥胖等的监测并加以治疗和纠正十分必要。定期心电图检查可发现一些患者的无痛性心肌缺血,甚至无痛性心肌梗死。
C.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以四肢对称性感觉障碍为主,常表现各种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和膝反射减弱或消失,应用音叉测定振动觉是监测糖尿病感觉减退的简单方法。自主神经病变的检查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测定和胃肠动力学测定常比较复杂,但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较简便,对提示膀胱自主神经病变有一定价值。
D.糖尿病足:血管(大血管和微血管)和神经病变是其发病的基础,在外部诱因如感染和创伤等情况下发生。伴下肢神经和血管疾病的患者是发生糖尿病足的高危病人。足部触诊有助于判断血管搏动和温度改变,如难触及动脉脉搏,可进一步行超声多普勒检查。每一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足部检查,检查内容应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振动觉以及对压力的感受程度,观察足的外形如足趾外翻、鹰爪足等和有无受力点的变化。80%的糖尿病足溃疡可通过找出高危病人和给予适当的护理教育而预防。
我们都知道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但是很多人都不加珍惜,直到生命面对威胁的时候,才知道害怕和后悔。希望上面对糖尿病早期症状的介绍,能够真正的提高预防糖尿病的意识,不要追悔莫及!
高血糖多高能判断是糖尿病
首先高血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在急性感染、创伤或各种应激情况下,均可出现血糖暂时升高,不能因此诊断为糖尿病,应该追踪随访。
其次要知道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需重复一次确认,则诊断成立。对于无糖尿病症状、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天复查核实而确定诊断。如复查结果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应定期复查。
另外,空腹血糖参考正常值为3.61~6.11mmol/L,如果空腹血糖为7考虑糖尿病,但是如果餐后血糖为7则是正常的。
糖尿病诊断标准
尿糖阳性不等于是糖尿病。糖尿病最初命名为是因为尿里面出现了糖,因而称之为『糖尿病』,实际上许多情况下尿里面都有可能出现糖尿,常见的有:
肾性糖尿:正常人每分钟约有100毫克糖从肾脏排出,但经肾脏时又被重新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因此,正常人尿中是不会有糖。当肾脏有病时,如患了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老年性肾病等疾患时,肾脏的重新吸收能力会下降,于是便出现了糖尿。
神经性糖尿:某些疾病,如休克、外伤、脑出血等,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肝糖元大量分解,血糖浓度上升,出现糖尿。
药物性糖尿:如长期使用激素,如糖皮质激素(肥仔药)以及吗啡、解热止痛药等,可使某些人出现糖尿。
妊娠性糖尿:妊娠妇女在妊娠中及后期,由于乳腺功能活跃,所分泌的乳糖增多,同时因妊娠使肾脏重新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下降,都有可能使妊娠妇女血糖浓度升高,尿糖增高,尿糖检查阳性。
血糖高是糖尿病吗
1血糖高并不一定就是糖尿病。诊断糖尿病需要空腹血浆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mmol/l,并且连续两次不同时间段检查出现血糖异常,才可以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如果血糖出现异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则为糖耐量受损。
2糖尿病诊断后,患者除了感觉多饮多食多尿外,可能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多其他的症状,但是血糖一旦长时间控制不佳,很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如动脉血管硬化,视物模糊,头晕眼花等,严重的还会出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3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就要非常注意自己的饮食,最好做到定时定量,不可以随心所欲或者暴饮暴食,要根据自己的运动量适当调整摄入量,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同时加强身体锻炼,避免摄入高糖分食物,水果等。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 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卫计委采用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1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3个时间点中的任何一个高于标准即可确诊妊娠期糖尿病。
根据什么来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如果您对这个问题十分陌生的话,接下来,为您介绍一下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的问题,请看下文详细解说
众所周知,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不但对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更是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需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下面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什么吧。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若是有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若是有以下症状,则可以排除糖尿病:
严重症状和明显高血糖者,要求血糖值超过以上指标即可确诊。无症状者不能依一次血糖值诊断,必须另一次也超过诊断标准。
若餐后血糖<7.8 mmol/l及空腹血糖<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受损;如空腹血糖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多数症状严重,血糖高,尿糖、尿酮体阳性,无需做糖耐量试验少数症状不严重者,则需测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试验。在急性感染、外伤、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虽测出明显高血糖,亦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 妊娠糖尿病诊断方法
尿糖检查是早期诊断糖尿病最简单的方法。用尿糖试纸进行糖尿病病情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高低。尿糖阳性者不要仅考虑妊娠期生理性糖尿,应进一步做空腹血糖检查及糖筛查试验。
空腹血糖浓度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两次或两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常无明显症状,所以按常规产检需要做糖筛查。高龄孕妇、肥胖、一级亲属有糖尿病患者、有妊娠期糖尿病史、巨大胎儿生产史等都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重点筛查人群。
建议在妊娠24~28周进行GDM筛查,50g葡萄糖粉溶于200ml水中,5分钟内服完,其后1小时血糖值≥7.8mmol/L为糖筛查阳性,应检查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异常可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者再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OGTT是检查人体血糖调节功能的一种方法。正常人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在短时间内暂时升高的血糖随后不久即可降至空腹水平,该现象称为耐量现象。当糖代谢紊乱时,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则血糖急剧升高,经久不能恢复至空腹水平;血糖升高虽不明显,在短时间内不能降至原来的水平,称为耐量异常或糖耐量降低。
我国多采用75g糖耐量试验,指空腹12小时后,口服葡萄糖75g,其正常上限为:空腹5.6mmol/L,1小时10.3mmol/L,2小时8.6mmo1/L,3小时6.7mmol/L。其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仅1项高于正常值,诊断为糖耐量异常。
妊娠糖尿病正常值多少
妊娠糖尿病指的是在怀孕期间发生的血糖异常,这个时候诊断为妊娠糖尿病,不包括怀孕之前已经患有糖尿病的病人,这一部分病人称之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妊娠糖尿病诊断的标准是在24-28周时做OGTT试验,根据OGTT试验结果,空腹≥5.1,一小时血糖≥10.0,两小时血糖≥8.5,以上三个标准任意一个满足即可诊断妊娠糖尿病。
什么是妊娠糖尿病
什么是妊娠糖尿病?
与一般糖尿病的发病时间不同,这是一种在孕期发生的血糖升高现象。在所有血糖偏高的孕妇中,只有两成左右是本身就患有糖尿病的(即怀孕前就患有糖尿病)。绝大多数情况下,妊娠期糖尿病在分娩过后会自然治愈,但是等到步入中老年后,这类孕妇患2型糖尿病的机率会变大。一般来说,孕期两次测出空腹晨尿血糖呈阳性的妇女患病的可能性极大。
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
国际妇产科联合会公布的最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5.1mmol/L。餐后高血糖标准分别是60分钟>10.0mmol/L,120分钟>8.5mmol/L。
糖尿病诊断三步曲
诊断是哪类糖尿病:
1.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具强烈遗传倾向。一般18岁前起病,多为消瘦,发病较急,糖尿病症状明显,需要胰岛素治疗才能控制病情。患者常出现酮症,尿酮体阳性,血胰岛素、C肽水平低,甚至测不出,体内胰岛β细胞抗体常持续阳性。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属于1型糖尿病的亚型,其特点为:成人起病,病情进展缓慢,早期可不依赖胰岛素,发病时多不肥胖,血胰岛素、C肽水平可偏低,体内胰岛β细胞抗体常持续阳性,具有1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2.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约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其病因现认为由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主要为运动不足和能量相对过剩)共同促发,种族、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血脂异常、老年和糖耐量异常是其危险因素,对上述人群应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早期干预。
3.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一系列病因比较明确或继发性的糖尿病,由基因缺陷、其它内分泌疾病、药物及化学品、感染等引起。
4.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筛查时间一般选择在妊娠24~28周之间。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应在产后6周或更长一段时间重新进行糖耐量试验,大部分患者血糖可能恢复正常,但其在若干时间后发生糖尿病的机会可明显增加。
诊断有无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高血压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高血糖不是糖尿病
高血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在急性感染、创伤或各种应激情况下,均可出现血糖暂时升高,不能因此诊断为糖尿病,应该追踪随访。空腹血糖参考正常值为 3.61~6.11mmol/L,如果空腹血糖为7考虑糖尿病,但是如果餐后血糖为7则是正常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 /L。需重复一次确认,则诊断成立。对于无糖尿病症状、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天复查核实而确定诊断。如复查结果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应定期复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的是“体重减少”。
根据什么来诊断糖尿病
众所周知,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不但对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更是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需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下面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什么吧。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若是有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若是有以下症状,则可以排除糖尿病:
严重症状和明显高血糖者,要求血糖值超过以上指标即可确诊。无症状者不能依一次血糖值诊断,必须另一次也超过诊断标准。
若餐后血糖<7.8 mmol/l及空腹血糖<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受损;如空腹血糖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多数症状严重,血糖高,尿糖、尿酮体阳性,无需做糖耐量试验少数症状不严重者,则需测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试验。在急性感染、外伤、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虽测出明显高血糖,亦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诊断标准
1.肝脏疾病
肝硬化患者常有糖代谢异常,典型者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餐后血糖迅速上升。病程长者空腹血糖也可升高。
2.慢性肾功能不全
可出现轻度糖代谢异常。
3.应激状态
许多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创伤,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应激因素消除后1~2周可恢复。
4.多种内分泌疾病
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胰升糖素瘤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尚有其他特征性表现,不难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