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疟疾的日常注意事项

疟疾的日常注意事项

在非洲地区,除了艾滋病之外,最常见的疾病莫过于疟疾了,这种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可能会让人毙命,当然,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比较好,患上疟疾的人不多,但是很多人经常会去非洲游玩或者工作的就必须多加小心了。现在就跟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预防疟疾。

一、管理传染源

及时发现疟疾病人,并进行登记,管理和追踪观察。对现症者要尽快控制,并予根治;对带虫者进行休止期治疗或抗复发治疗。通常在春季或流行高峰前一个月进行。凡两年内有疟疾病史、血中查到疟原虫或脾大者均应进行治疗,在发病率较高的疫区,可考虑对15岁以下儿童或全体居民进行治疗。

二、切断传播途径

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执勤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灭蚊措施除大面积应用灭蚊剂外,量重要的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孳生场所。

三、保护易感者

1、服药预防 进入疟区,特别是流行季节,在高疟区必须服药预防。一般自进入疟区前2周开始服药,持续到离开疟区6~8周。服用预防药物可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头晕、头昏、恶心、呕吐等,所以重症肝、心、肾疾病及孕妇应慎用或忌用。为防止耐药株产生,每3个月调换1次药物。

通话我们的介绍,我们大致知道了预防疟疾的方法了,请大家学习一下这些方法,对大家是有益无害的。当然,如果发现了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患上疟疾的,就要马上去正规医院做治疗,以免拖延之后导致丧命。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蔷薇的药用价值

(一)方剂制剂

1、治疟疾(《群芳谱》) 野蔷薇花,拌茶煎服。

2、治暑热胸闷,吐血口渴,呕吐不思饮食。(《上海常用中草药》) 白残花6—9克,煎服。

(二)常用验方有

1、治疟疾:野蔷薇花,拌茶煎服。(《群芳谱》)

2、治暑热胸闷,吐血口渴,呕吐不思饮食:白残花一钱五分至三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三)食疗方有

1、治月经过多:鲜蔷薇花20克,蔷薇根30克,瘦猪肉500克,将花、根装入纱袋,加调料与猪肉同炖,食肉喝汤。

2、治痢疾日久不愈、口渴:蔷薇花30克,嫩豆腐300克,火腿丝40克,冬菇丝25克,绿叶菜丝50克,鸡汤600克,将豆腐切条焯水捞出,鸡汤加适量水入上料共烩,加盐、味精调味,佐餐食之。

3、治暑热烦渴、泻痢:取鲜蔷薇花10朵,与绿豆、粳米各100克煮粥,待粥熟后,下鲜蔷薇花10朵,白糖100克,稍沸即可食之。

(四)配伍应用

1、配绿豆绿豆甘寒,能清热解毒,消暑除烦,蔷薇花甘凉,能清暑生津止渴,两药合用能加强清暑生津,除烦止渴之功。可用于暑热伤津。

2、配芦根芦根甘寒有生津止渴,清热除烦之效。蔷薇花甘凉能清暑生津止渴,两药同用,可加强清热生津之力。

疟疾的日常护理

1、虫媒隔离:灭蚊。

2、休息: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3、饮食:发热期以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

4、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病人精神、神志、尿量、尿色及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在出现消化道出血时,会呈现咖啡样呕吐物及黑便)。

5、对症护理:

(1)典型发作 寒战期应注意保暖;发热期给予降温;大汗期后给予温水擦浴,及时更换衣服、床单。同时应保证足够的液体入量。

(2)凶险发作 出现惊厥、昏迷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按惊厥、昏迷常规护理。如发生脑水肿及呼吸衰竭时,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并作好相应护理,防止病人突然死亡。

(3)黑尿热的护理①严格卧床至急性症状消失。②保证每日液体入量3000-4000ml,每日尿量不少于1500ml。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给予相应护理。③贫血严重者给予配血、输血。④准确记录出入量。

6、药物治疗的护理:

(1)使用氯喹者应特别注意观察循环系统的变化,因氯喹过量可引起心动过缓、心率失常及血压下降。

(2) 服用伯氨喹啉者应仔细询问有无蚕豆病史及其他溶血性贫血的病史及家族史等病史,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紫绀、胸闷等症状和有无溶血反应(如巩膜黄染、尿液呈红褐色及贫血表现等)。出现上述反应需及时通知医生并停药。

(3) 静脉应用抗疟药时,应严格掌握药物的浓度与滴速;抗疟药加入液体后应摇匀。静脉点滴氯喹及奎宁时应有专人看护,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滴注。因上述两种药物均可导致新率失常

疟疾治疗

疟疾这种疾病究竟要怎样进行治疗呢?这种疾病对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只要认真的进行治疗,疟疾这种疾病才会渐渐的康复,在生活中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让疟疾出现在我们的身上,患者要有良好的养病环境,看看治疗疟疾的办法吧。

抗疟原虫治疗

1、控制临床发作的药物:氯喹、青蒿素类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

蒿甲醚:适用于各型疟疾,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的治疗和凶险型恶性疟的急救。退热及原虫转阴速度均较氯喹为快,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的红内期。肌肉注射后吸收完全,血药达峰时间为7小时,半衰期为13小时。

本药在体内分布甚广,可透过血脑屏障,以脑组织分布最多,肝、肾次之。经胆汁和尿液排泄。

本药不良反应轻微,个别患者有转氨酶轻度升高。妊娠妇女慎用。

成人用量:肌内注射,首次160mg,后每12小时1次,每次80mg,连用5次。如果血液中仍能够检查到疟原虫可改为每日80mg肌肉注射,2~3天,至血液中疟原虫检查为阴性。

儿童用量:肌内注射,首次按体重3.2mg/kg;第2- 5日每次1.6mg/kg,每日1次。

2、防止复发:常用药物

伯氨喹啉:本品可杀灭各种疟原虫的组织期虫株,尤以间日疟为著,也可杀灭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对恶性疟的作用尤强,使之不能在蚊体内发育,对红内期虫株的作用很弱。不良反应有头昏、恶心、腹痛等,少数病人可有药物热、粒细胞缺乏等,停药后即可恢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本药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一旦发生应停药作对症治疗。

用法与用量:成人每次13.2mg,每日3次,连服7天。

磷酸哌喹:目前常用的剂型是与青蒿素的复方制剂科泰复。

对症治疗

1、体温过高者给予物理降温。

2、保证液体入量。

3、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防止血管内红细胞凝集,有利于DIC的治疗与预防。

4、有脑水肿时,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滴注,每日2至3次。

5、重症患者可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疟疾治疗的方法,想必患者都清楚的掌握了,在生活中大家引起重视,注意自己的健康,及时的发现疟疾的症状,患者一定不要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掌握好疟疾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的办法,家属要认真的护理患者才行,不要让疟疾出现。

蚊子会传播哪些疾病 疟疾

由按蚊传播,是疟原虫传播引起怕传染病,夏季两季多见,常年可发病,国内多见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可遍布全国,北方地区发病较少。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脾肿大,贫血。临床可分间日疟疾、三日疟疾、恶性疟疾三型。其中恶性疟疾可侵犯内脏,预后不良。

疟疾的饮食注意

疟疾(Malaria)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疟疾对患者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需早发现早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还需注重日常饮食,以免饮食不当加重病情。

疟疾宜食食物:

患者的食物宜选清淡爽口,并易于消化吸收的高蛋白质饮食,各种营养素含量丰富且有足够水分,可用牛奶、肝汤、蛋汤、果汁、菜场等食物。

高热期间,宜食清淡素净的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菜汤、果汁、牛奶、蛋汤等。

壮热口干舌燥者,宜多食新鲜的瓜果,如西瓜、梨、荸荠、甘蔗。

1.马兰头汁:鲜乌兰头适量绞汁,在发疟前二小时顿服,连服数天;或独头蒜七个,捣烂加热酒少许,于发疟前服,连服二天。或将大蒜头烘焦黄,疟疾发作前二小时饮酒吃蒜,一次服完。

2.醋炒蛋:将鸡蛋三只去壳,同200g米醋放于砂锅内煮沸,一次温服。

3.蒜头椒叶汤:辣椒叶100g、蒜头一个,用水煮汤500m1,饮服。适用于疟疾冷多热少者。

4.白胡椒粉:白胡椒20粒打烂,烧熟后加酒100g,饮服。

5.赤豆鲤鱼汤:红小豆150g、鲤鱼一条、红枣一枚、陈皮一片、生姜50g,用水煮烂,加油盐调味,每天一剂。也可用黄狗肉250g、黑豆150g、生姜100g、陈皮一片、红枣10枚,用水煮熟,吃肉喝汤。适用于间日疟、三日疟、或疟疾日久不愈。

6、田鼠黑立汤:田鼠二只、黑豆1508、红枣10枚、陈皮一片,将田鼠去毛及内脏,洗净用水煮熟,吃肉喝汤,每天一剂。

7.鲇鱼汤:胡子鲇,即塘虱鱼或塘角鱼200g、黑豆50g、红枣10枚、陈皮3g,用水煮熟,连渣与鱼一起食用。

8.羊角汤:羊角300g打碎,加水1000ml煎熬成500ml,在疟疾发作前三小时服用。

9.乌龟汤:将500g左右的乌龟一只杀后,加适量水煮熟,以食盐调味,吃肉喝汤。每天一次,治愈为度。本方适于三日疟,或劳动后疟疾复发者。

10.生姜茶:生姜适量捣烂,于疟疾发作前四小时包敷两膝盖处,连续数天可截疟,如皮肤发痒须拿去。

11.野鸭大枣汤:野鸭一只、生姜10g、大枣15g,酒、盐、油适量,将野鸭杀后去羽毛,其肉和生姜切片,大枣及少量油、盐、酒,一起炖熟。分数次食用,隔数天食一只。本方适用于久疟不愈者。

疟疾忌食食物:

1.温疟高热口渴,尿赤便秘者:禁忌辛辣温燥等刺激性食物,如烟、酒、大蒜、辣椒、胡椒、韭菜。

2.寒疟胸闷纳呆,泛恶,苔厚腻者:忌食油腻甘甜等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番薯、饴糖、糯米甜食。

3.疟疾反复发作者:忌食海腥发物及醋、糟腌食物,如橡皮鱼、黄鱼、带鱼、海虾、糟鱼、酸辣菜、南瓜。

吃鱼的好处 吃草鱼的好处

吃鱼有什么好处草鱼中除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以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B,烟酸,其性味甘,温,有暖胃和中,截疟祛风之功效。

适宜体虚气弱,食减羸瘦者做滋补食品食用。草鱼煮食或煎汤食,可治疟疾日久不愈,体虚头痛等症。

常山的营养价值 缓解恶性疟疾和间日疟

常山中的常山硷乙对恶性疟疾和间日疟,急性发作时有较好的疗效,能迅速控制症状,血中疟原虫阴转,但不能根治。其主要副作用为呕吐,胃肠道外给药也会引起呕吐。

疟疾有哪些表现

症状通常发生于蚊叮咬人注入疟原虫后10~35日。疟疾潜伏期因感染的疟原虫种类不同而异。间日疟和卵形疟的潜伏期为13~15天,三日疟为24~30天,恶性疟为7~l2天。经输血传播的疟疾,其潜伏期的长短与血中疟原虫的数量有关,3~41天不等,一般为7~14天。疟疾临床症状通常有以下四期:

1.前驱期: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畏寒。

2.发冷期:手脚发冷,继而寒战、发抖、面色苍白、口唇指甲发绀。体温迅速上升、此期可持续10多分钟至2小时。

3.发热期:寒战后全身发热、头痛、口渴,体温可升至39℃或以上,有些病人可出现抽搐、此期可持续2~3小时。

4.出汗期:高热后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当时除疲劳外,顿觉舒服轻快,常安然入睡。此期持续约2~3小时。间日疟、卵形疟—般隔天发作一次,恶性疟在48小/时内可有两次发热,发作数次后常见鼻唇部疤疹及脾肿大,发作多次后则有肝脏肿大及贫血,脾脏逐渐肿大并变硬。

疟疾有时引起凶险发作 大多数由恶性疟原虫引起,少数由间日疟原虫引起。凶险发作以脑型最为常见,先有数天疟疾典型发作,继而出现烦躁、谵妄、昏迷、惊厥等。体征有脑膜刺激征、失语、瘫痪、反射亢进等。其它尚有胃肠型、肾型和黄疸厥冷型等。婴幼儿疟疾则表现为低热弛张或稽留高热,常有烦躁不安、惊厥、吐泻等,贫血出现早而严重,脾肝肿大明显。

黑尿热是疟疾罕见的并发症,为大量红细胞破坏所致。红细胞破坏释放血红蛋白入血流,血红蛋白排入尿,转变成黑尿。黑尿热几乎总是在慢性恶性疟者中发生,尤其是接受奎宁治疗者。

相关推荐

疟疾是什么病能治好吗 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由一种叫作疟原虫的寄生虫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它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进行传播。这种寄生虫在人体的肝脏中繁殖,然后感染破坏血红细胞,不断繁殖,不断破坏。在所有热带病中,以受疟疾威胁的人数与发病数字为最多,居世界卫生组织重点研究的六大热带病的首位。

疟疾是一种什么疾病

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疾病,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和脾 肿大、贫血为特征,恶性疟有侵犯内脏的倾向。我国地处亚热带 和温带,除寒冷的西南高原、西北及北部的干燥沙漠区、东北的 山区和西北的黄土高原外,均有疟疾的流行。其中,间日疟最 多,恶性疟次之。

疟疾中医治疗

1.正疟症状 【主症】寒战壮热,休作有时,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治法】和解达邪。 【方药】柴胡截疟饮化裁:柴胡、半夏、常山、红参、草果、大枣、黄芩、生姜、槟榔。若表实少汗而恶寒重者,加桂枝、防风、羌活以解表发汗;口干欲饮加葛根、石斛生津止渴;湿热偏盛,胸脘满闷,可去人参,加苍术、厚朴、青皮以理气化湿。 2.温疟症状 【主症】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烦疼,口渴引饮,便结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疟疾的针灸

【概说】 疟疾,是指寒战,高热,汗出并周期性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夏秋之间,其它季节也是可散在发病,主要是由于感受疟邪及瘅毒疫疠之气所致,有一日一发称日疟,二日一发为间日疟,三日一发为三日疟之不同,如久疟不愈,在胁下形成积块,称为疟母。 【病因病机】 (一)感受疟邪及风寒、暑湿之气,邪毒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入则与阴争而寒;出则与阳争则热,邪正交争而发疟疾 ;如邪正相离,邪气伏藏,不与营卫相搏,则寒热休止。 (二)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致气血虚弱,正气不足,或劳倦太过

疟疾通过什么传播 疟疾的流行特征

疟疾主要流行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次为温带。流行区以间日疟最为广泛,三日疟及卵形疟相对较为少见。恶性疟疾主要流行于热带,我国除了云南和海南地区为间日疟疾恶性疟混合流行外,其他地区主要以间日疟流行为主,其发病多以夏秋季节多见。

疟疾有哪些传播途径

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按蚊。可传播人疟的按蚊的种类有60余种,人被有传染性的雌性按蚊叮咬后即可受染。人对疟疾普遍容易感染,多次发作或者重复感染后,如果没有症状,则表明感染后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疟疾根据病情的发展分为5个时期: 1.潜伏期: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2.发冷期: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

打摆子的病因

(一)传染源:疟疾病人及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按蚊。 (三)人群易感性:人对疟疾普遍易感。 潜伏期: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 一、间日疟:多急起,复发者尤然。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倦怠、打呵欠;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或腹泻;不规则低热。一般持续2~3天,长者一周。随后转为典型发作。分为三期。 1.发冷期: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

疟疾如何避免

疟疾是一种可致死的传染病,我们要积极预防,减少疟疾发生。控制传染病重在预防,预防手段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为疟疾主要是通过中华按蚊传播,因此,大力开展灭蚊是控制疟疾传播的最有效手段。 1、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 2、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 3、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或长效蚊帐; 4、房屋安装纱门、纱窗。

脑型疟疾简介

(1)红细胞外期:子孢子随按蚊唾液进入人体,通过肝细胞与其表面蛋白间的连接而侵入肝细胞,侵入肝细胞疟原虫进行裂体繁殖,平均约6天以后,裂殖体破裂,释放出数以万计的裂殖子进入血流。 (2)红细胞内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可能通过红细胞表面血型糖蛋白上的唾液酸残余物,侵入红细胞后,圆环形裂殖子(环行体,亦称小滋体)就开始吞噬红细胞内容物(主要为血红蛋白);恶性疟原虫的小滋体看起来就像一对保温耳套,外周为环性细胞质,中央为深染的哑铃形染色质。 血红蛋白分解的副产物是血色素和珠蛋白,血色素含有一个由羟酸盐连接的亚铁

恶性疟原虫的相关新闻

新华网巴黎5月1日电(记者李学梅)法国和美国科学家日前表示,他们发现了恶性疟原虫对于青蒿素类药物的抗药机制,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研究疟疾的新疗法。 据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介绍,每年全世界约有100万人死于疟疾,但医学界至今仍未研制出针对这种传染病的有效疫苗。作为疟原虫的一种,恶性疟原虫致病性极强,它主要存在于非洲、南美和亚洲的热带地区,并与80%的人类疟疾相关。十几年来,医学界一直使用青蒿素及其衍生产品对病人进行治疗,它不但治愈率高,而且见效很快。但在去年7月,科学家们发现少数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表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