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便秘的中医分型有哪些

便秘的中医分型有哪些

便秘的中医分型之一、虚秘:气虚者表现为面白神疲,虽有便意而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血虚者,大便干燥,面色无华,心悸眩晕;阴虚者,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目鸣,腰膝酸软或见颧红盗汗。气虚者忌用有行气作用之品,因行气多能耗气散气,宜于气滞而不利于气虚,如佛手、萝卜、杏仁、芥菜、橘子等应当少用。而宜多用能健脾益气又润肠之物,使脾肺气足则可增强大肠的传导功能。如山药、扁豆、无花果、胡桃、芋头等。用胡萝卜、甘薯煮粥,既是香甜可口之饭食,又是益气润肠之佳品。血虚阴虚者,忌辛辣香燥之品。因其多能伤阴助火,加重便秘。辣椒、羊肉、五香调料等应当忌食。而宜用滋阴养血,润燥之物,以增津液,润肠道,通大便,如桑葚、蜂蜜、芝麻、花生等。芝麻、花生捣碎,与小米做粥服食,既增加了稀粥之香味,又达到了养血润燥的目的。

便秘的中医分型之二、热秘: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心烦或口干、尿结石,腹满胀痛。此型病人应忌食辛辣厚味,因为此类食物多能“助火邪”、“耗真阴”,使津液亏少,大便燥结。如辣椒、姜、羊肉、狗肉、鸡、鱼、酒等均应少用。宜多用清凉润滑之物,凉能清热,润能通肠,热清肠润则大便通畅。如苹果、梨、黄瓜、苦瓜、萝卜、芹菜、莴苣等都极相宜。

便秘的中医分型之三、气秘:表现为排便困难,嗳气频作,胁腹痞闷,甚则胀痛,大便或干或不干。此型患者应忌收敛固涩之品,因为收敛易使气滞不畅,固涩能加重便秘,如白果、莲子、芡实、栗子、石榴等皆应少用。而宜用能行气软坚润肠之物。气行则腑气通,肠润则大便畅。如橘子、香蕉、海带、竹笋等可适当多用。《食医金鉴》中郁李仁粥,适于气秘者,颇有效验。可用郁李仁10~15克,粳米100克,将郁李仁捣碎,同粳米煮粥,代早餐服食。

对不同类型的便秘,中医会使用不同的药物和调理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肝癌的中医分型

1.肝气郁结型症见胸胁疼痛,胸闷不舒,生气后加重,肝大,纳少,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

2.脾虚湿困型症见胸胁闷痛,胁下痞块,食欲不振,或恶心嗳气,乏力,或便溏,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治宜健脾祛湿。

3.气滞血瘀型症见胸胁胀痛,痛处固定不移,夜间尤甚,胁下痞块,嗳气或呃逆,腹胀纳少,便干尿少,舌紫暗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4.肝胆湿热型症见上腹肿块,脘腹胀满,目肤黄染,腹大如鼓,心烦口苦,恶心纳少,便秘溺黄,舌紫暗,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宜清利湿热,化淤散结。

5.肝肾阴虚型症见胁肋胀痛,消瘦乏力,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肌肤晦暗,便干尿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扶正抗癌。

腮腺炎的中医分型

中医认为,腮腺炎(痄腮)多为风温邪毒侵袭,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所为,当以疏风散结,清热解毒,软坚消肿,活血止痛为治,中医辨证施治,主要分为以下几型。

1.温毒在表型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轻咳,耳下腮部酸痛,咀嚼不便,继之一侧或两侧腮部肿胀疼痛,边缘不清,舌苔薄白微黄,脉滑数,当以疏风清热,散结消肿为治,方用银翘散加减,药取牛蒡子、荆芥、桔梗、连翘、金银花、赤芍、僵蚕、马勃、陈皮各10克,板蓝根、夏枯草各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中成药可选用银翘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复方金银花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桑菊感冒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

2.热毒蕴结型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烦躁口渴,食欲不振,或伴呕吐,精神倦怠,腮部漫肿,灼热疼痛,咽喉红肿,吞咽咀嚼不利,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当以清热解毒,软坚消肿为治,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药取黄芩、连翘、板蓝根、升麻、柴胡、牛蒡子、马勃、玄参、桔梗、薄荷(后下)、甘草、陈皮、僵蚕各10克,夏枯草15克,黄连3克。中成药可选用板蓝根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新癀片,每次5片,每日2次口服;蒲公英片,每次5片,每日2次口服;鱼腥草片,每次5片,每日2次口服;抗菌消炎片,每次5片,每日2次口服;小儿珠黄散,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定搐化风丸,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

在常规治疗时,配合下列外治方,可提高临床效果。

1.生明矾、大黄粉各30克,冰片3克,加仙人掌糊适量混匀外涂患处;或取青黛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加清水适量调匀外涂患处,每日3-4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2.胡连、大黄各5克,吴萸10克,胆南星3克,共研细末,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涂敷于双足心,外盖消毒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2次,连续3天。可清热解毒。

3.鲜仙人掌10克,白酒100毫升。将鲜仙人掌去皮刺,洗净,切碎,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2~3天即成。使用时每次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5次,连续3-5天。或取鲜仙人掌适量捣烂,加青黛2克,大黄粉20克,清水适量共调为泥糊状外敷患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2-3次,连续2~3天。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4.板蓝根、大青叶、大黄各15克,蒲黄、硫磺各lO克。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倒入药碗中,纳入蒲黄、硫磺调匀,用消毒纱布蘸药糊外敷患处,每日3-5次。余药放入浴盆中浸泡患儿双足,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每日1剂,连续5-7天。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便秘的中医分型有哪些

便秘的中医分型有哪些?便秘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不管男女老幼都有可能遭受便秘的困扰。在中医里面,对便秘的治疗需要将便秘做分类,根据疾病表现的不同,中医将便秘的类型分为了以下三种:

便秘的中医分型之一、虚秘:气虚者表现为面白神疲,虽有便意而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血虚者,大便干燥,面色无华,心悸眩晕;阴虚者,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目鸣,腰膝酸软或见颧红盗汗。气虚者忌用有行气作用之品,因行气多能耗气散气,宜于气滞而不利于气虚,如佛手、萝卜、杏仁、芥菜、橘子等应当少用。而宜多用能健脾益气又润肠之物,使脾肺气足则可增强大肠的传导功能。如山药、扁豆、无花果、胡桃、芋头等。用胡萝卜、甘薯煮粥,既是香甜可口之饭食,又是益气润肠之佳品。血虚阴虚者,忌辛辣香燥之品。因其多能伤阴助火,加重便秘。辣椒、羊肉、五香调料等应当忌食。而宜用滋阴养血,润燥之物,以增津液,润肠道,通大便,如桑葚、蜂蜜、芝麻、花生等。芝麻、花生捣碎,与小米做粥服食,既增加了稀粥之香味,又达到了养血润燥的目的。

便秘的中医分型之二、热秘: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心烦或口干、尿结石,腹满胀痛。此型病人应忌食辛辣厚味,因为此类食物多能“助火邪”、“耗真阴”,使津液亏少,大便燥结。如辣椒、姜、羊肉、狗肉、鸡、鱼、酒等均应少用。宜多用清凉润滑之物,凉能清热,润能通肠,热清肠润则大便通畅。如苹果、梨、黄瓜、苦瓜、萝卜、芹菜、莴苣等都极相宜。

便秘的中医分型之三、气秘:表现为排便困难,嗳气频作,胁腹痞闷,甚则胀痛,大便或干或不干。此型患者应忌收敛固涩之品,因为收敛易使气滞不畅,固涩能加重便秘,如白果、莲子、芡实、栗子、石榴等皆应少用。而宜用能行气软坚润肠之物。气行则腑气通,肠润则大便畅。如橘子、香蕉、海带、竹笋等可适当多用。《食医金鉴》中郁李仁粥,适于气秘者,颇有效验。可用郁李仁10~15克,粳米100克,将郁李仁捣碎,同粳米煮粥,代早餐服食。

对不同类型的便秘,中医会使用不同的药物和调理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盆腔炎的中医分型有哪些

热毒型:女性常有高热、寒战、头疼、小腹疼痛等症状;舌苔发黄,舌质红;脉象滑数或弦数;白带量多如脓,发出恶臭味;尿液呈黄色,兼有便秘。

湿热型:女性常有低热,小腹疼痛灼热感;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口干不欲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赤黄相兼。

湿热淤滞型:女性常有小腹胀痛,口苦口干的症状;舌黯红,苔黄或白,脉弦或弦数;带下黄而稠,小便混浊,大便干结

淤血阻滞型:女性下腹持续疼痛拒按,或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舌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脉沉弦或涩。

冲任虚寒型:女性小腹冷痛,喜暖喜按,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盆腔炎的中医分型有哪些

从中医上来说,盆腔炎可以分成热毒型、湿热型、湿热淤滞型、瘀血阻滞型和冲任虚寒型五类。每一种类型的盆腔炎都有不一样的症状。

热毒型:女性常有高热、寒战、头疼、小腹疼痛等症状;舌苔发黄,舌质红;脉象滑数或弦数;白带量多如脓,发出恶臭味;尿液呈黄色,兼有便秘。

湿热型:女性常有低热,小腹疼痛灼热感;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口干不欲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赤黄相兼。

湿热淤滞型:女性常有小腹胀痛,口苦口干的症状;舌黯红,苔黄或白,脉弦或弦数;带下黄而稠,小便混浊,大便干结

淤血阻滞型:女性下腹持续疼痛拒按,或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舌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脉沉弦或涩。

冲任虚寒型:女性小腹冷痛,喜暖喜按,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慢性胃炎的中医分型

a. 脾胃虚弱型: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使脾胃受伤而虚弱,表现为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倦怠乏力,治疗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

b. 脾胃虚寒型:脾虚较重,脾阳不足,或贪食生冷,损伤脾阳,致阴寒内盛,表现为胃脘隐痛、喜得温按、饭后痛减、空腹痛重、四肢清冷,治以黄芪建中丸(汤)温脾暖胃,缓急止痛。

c. 肝气犯胃型(气滞型):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犯胃,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表现为胃胁胀痛、嗳气频繁、嗳气或排气后减轻,或伴有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颈部憋闷、咽部有异物感等症状。治疗以气滞胃痛冲剂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或加用逍遥丸、元胡止痛片、胃苏颗粒。

d. 肝火犯胃型:肝郁气滞,日久化火,肝火犯胃,致胃中灼痛、口苦、心烦、大便干燥,治以清泻肝胃之火,用左金丸。

e. 胃阴亏虚型:肝火灼伤胃阴或嗜食辛辣,耗伤胃津,引起胃脘隐痛、知饥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治疗以一贯煎合芍药汤滋阴养胃。

f. 血瘀胃络型:肝郁气滞或脾气虚,日久使血行不畅,瘀停于胃,产生胃脘刺痛或割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舌质暗或有瘀暗斑点。可用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配合温养胃气。

g. 寒热错杂型:既有口苦、口干、口臭、胃中灼热、想饮食冷物、大便干燥等胃热症状,又有胃部怕冷、进食冷饮食或胃部受寒后引起胃部不适、胃痛、胃胀等脾寒的症状。

多发性神经炎的疾病分型

多发性神经炎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于这类疾病只有了解相关的分型才有可能做好相关的治疗工作。那么具体中医分型有哪些呢?下面带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1、瘀血凝滞肢体作痛,不能入睡,肢端麻木不仁,手足无力,肿胀汗出,皮肤色暗或有瘀斑。

2、湿热侵淫,筋脉弛缓肢体远端不完全性瘫痪、麻木不仁,手足肿胀汗出,倦怠无力,腹胀便溏,小便短赤。

3、气血亏虚四肢无力,远端较重,麻木不仁,手足肿胀,出汗苍白,心悸气短,头晕眼花。

4、寒湿侵袭,气血瘀阻手足麻木、疼痛、汗出、对称性的手套样或短袜样感觉减退、肢冷,手或足无力,甚四肢无力,四肢末端皮肤变嫩,红紫血肿,纳呆便溏。

便秘中医治疗方法

(一)针灸疗法

针刺大肠俞、天枢、支沟等穴。实秘用泻法;虚秘用补法;冷秘可加艾灸;热秘可加针刺合谷、曲池;气滞秘加针刺中脘、行间;气血虚弱加针脾俞、胃俞;冷秘可加灸神阙、气海。

耳针疗法,取穴:大肠、直肠下段、肝、心穴。方法:王不留行籽压迫,每周更换1次。

针刺疗法,取穴:足三里、三阴交、脾俞、阳关、中髎。方法:每次取2

针刺疗法,取穴: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大横穴。方法:每日1次,留针15分钟,用弧度提拉刮针,中等刺激手法。

按摩疗法

一】、按摩腹部

仰卧于床上,用右手或双手叠加按于腹部,按顺时针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摸,力量适度,动作流畅。约3~5分钟。

仰卧于床上,用中指指腹放在同侧的天枢穴上,中指适当用力,顺时针按揉1分钟。

仰卧于床上,左手的掌心紧贴于中脘穴上,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适当用力揉按1分钟。 4. 推肋部

仰卧于床上,两手掌放在体侧,然后用掌根从上向下推两侧肋部,反复做1分钟。

仰卧于床上,用一手中指指腹放在关元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

仰卧于床上,两手同时提拿捏腹部肌肉1分钟。

二】、按摩腰骶

坐于床上,两手五指并拢,以掌根贴于同侧的腰骶部,适当用力自上而下地推擦数次,直至腰骶部发热为度。

坐于床上,两手叉腰,两拇指按于两侧肾俞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

三】、按摩四肢

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合谷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合谷穴是全身四大保健穴之一,也是清热止痛的良穴,可以有效缓解因便秘造成的头晕、饮食不振、情绪烦躁、黄褐斑、痤疮和腹痛等症。

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支沟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

坐于床上,两膝关节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在同侧的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感觉酸胀为度。

坐于床上,两膝关节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于同侧的三阴交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感觉以酸胀为度。

以上的自我按摩法能调理肠胃功能,锻炼腹肌张力,增强体质,尤其适于慢性便秘的人。但必须坚持早晚各按摩一遍,手法应轻快、灵活,以腹部按摩为主。

胃胀打嗝的中医分型

寒热错杂型是最常见的胃肠道胀气患。症状表现为胃脘饱胀及腹部胀满,午后和晚上会比较严重,稍食就会觉得胀满;口苦或口臭,恶心和嗳气,胃腹怕寒,想吃冷饮食又不敢,大便不畅,或矢气多;舌苔白腻也可能会黄腻。

食积停滞型的症状表现有腹满胀痛和嗳腐吞酸,打嗝时会出现酸腐臭味,吐酸水,也可能会厌闻食臭,矢气和大便臭如坏掉的鸡蛋。脾胃虚寒型症状有胃腹满胀,而且时轻时重和喜暖喜按,进热饮或热食则舒,食欲不振等。

湿热蕴结型的胃胀打嗝患者的症状表现主要有胃腹胀满和恶心欲呕,患者常感觉心中烦闷,口渴又不想多饮水,经常有汗出,大便溏泄而且小便短赤;舌红苔且黄腻,脉濡数。

实热内结型的症状为腹满持续,腹部硬痛和绕脐痛,大便秘结;脉沉实或者迟而有力,舌苔黄燥。很多急腹症可都会出现这样症状,一定要马上前往急诊或住院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相关推荐

颈椎病哪些类型

颈椎病的分型很多,按西医分型的,也中医分型的。传统上将之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 上海赵定麟教授提出专科分类法,将之分为四期。1992年10月青岛召开的"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将之分为以下六型: (1)颈型:即局部型,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枕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 (2)神经根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者,又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3)脊髓型:颈椎间盘迟行性改变造成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

中医是怎么对月经不调进行调理的

中医分型治疗月经不调之肝郁化热型 中医是怎么对月经不调进行调理的?肝郁化热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症状为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胸闷不舒,烦躁易怒或善叹息,嗳气食少,经血色红或紫,舌边尖红,口苦咽干,苔薄黄属。在调理月经不调的时候中医一般会采用具疏肝解郁清热功效的药物。如由柴胡、当归、芍药、薄荷、茯苓、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逍遥散,调理月经不调的效果就比较理想。 中医分型治疗月经不调之气虚型 气虚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症状为经行先期,或经期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肢软乏力,心悸气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坠,舌淡苔薄

结肠炎哪些类型

结肠炎的临床诊断 在日常生活中结肠炎是比较好确认,如腹泻大便不成形、腹痛、肠鸣、便秘、粘液便及脓血便,此病刚开始服用磺胺类及抗生素药物可控制病情,多次复发后,用此药疗效甚微,应到当地医院请专科医生帮助诊断.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结合我国情况拟定3试行诊断标准: (1)溃疡性结肠炎需先排除细菌性痢疾、阿迷巴性结肠炎等病因明确的结肠炎. (2)具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粘液、脓液等典型的临床表现,至少结肠镜“X光线”的特征性改变中的一项。 (3)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典型结肠镜或X

中医分型辨治经行泄泻

中医分型辨治经行泄泻 妇人每值经前或经期大便泄泻,经净自止者,称为“经行泄泻”,亦称“经来泄泻”。本病属西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范畴。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以下三型辨治,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脾胃虚寒型 症见经前或经期大便泄泻,脘腹冷痛,神疲肢倦,经行量多,色淡质稀,平时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臭气,或面浮肢肿,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治宜补脾温中,除湿止泻,方用理中丸加减。药用党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等。 肝郁脾虚型 症见经行之际腹痛即泻,泻后痛止,或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弦。 治宜柔肝

老年痴呆症的中医分型治疗

中医学认为老年痴呆症的产生主要与肾精亏虚、心脾不足、肝阳上亢、痰浊壅盛关。中医对老年痴呆症辨证施治: 1、肾精亏虚型 症见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质淡、 脉沉细,症状逐渐加重。用益精补肾进行治疗,可选择紫河车、熟地、黄柏、茯苓、麦冬、生地、杜仲、天冬、龟板、牛膝等药物。 2、思虑伤脾型 症见精神疲惫、食少心悸、形体消瘦、健忘失眠、舌质淡、脉细无力等。用补养心脾法进行治疗,药物选用茯苓、黄芪、酸枣仁、远志、生姜、白术、龙眼肉、大枣、党参等。 3、肝阳上亢型 症见烦躁易怒、头晕健忘、舌质

肝癌的中医分型用药治疗

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与郁、淤、热、毒、虚等关,因此扶持正气、理气活血、健脾益肾、清热解毒、滋阴清热、化痰祛湿、温阳益气等都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化疗、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三板斧”,可如果想让这些手段用得更灵活自如些,少不了中医药的辅助作用。 1、气滞血瘀型: 症见:胸闷腹胀,纳呆乏力,两胁窜痛或肿痛,肚腹结块,推之不移,舌淡红或暗红或边瘀斑,苔薄白或微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佐以健脾。方选小柴胡汤加味。柴胡、黄芩、郁金、莪术、陈皮、大黄、赤芍各,炒白术、制鳖甲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

感冒的病因与中医分型详解

一、感冒病因详解: 1、病毒:感冒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3、过度疲劳:当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

胃疼的中医分型治疗方法

胃疼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本病多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等。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取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疗效较为可靠。 1、寒邪客胃型:寒邪内客于胃,胃阳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气机阻滞,临床表现为胃疼暴作,畏寒喜暖,得温痛减,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等。应用散寒止痛的方法,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较重者以良附丸加味:高良姜12克,香附10克,荜拨10克,吴茱萸、陈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2、饮食停滞型:暴食多饮,饮停食滞,致胃

阳痿的四个中医分型介绍

一、湿热下注型:诸多见于体型丰实的患者,其阳事不举,体困倦怠,小便赤热。舌苔黄腻,脉象沉滑。 二、心脾两虚型:多见于脑力劳动患者,其阳事不举,面色萎黄,不思饮食,力乏体弱。舌淡苔少,脉象虚弱。 三、肝郁不舒型:多见于肝气不顺患者,其阴茎不起或起而不坚,精神不悦,胸闷不适。舌质暗红,脉弦细微。 四、命门火衰型:多表现为阴茎不举或勃起不坚,腰膝酸痛,神疲力乏,精薄清冷,身寒体热。舌苔淡白,脉多沉细,尺脉尤弱。 阳痿是一种高发的性功能障碍疾病,不但危害着男性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还妨碍着男性正常的性生活,威胁着家

荨麻疹的中医分型治疗介绍

荨麻疹为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患,在中医文献中称瘠痛,南方称风疹块,北方称鬼饭疙瘩。据临床观察,大致依下述分型论治。 (1)风热久羁型:由于外受风热之邪,未经发散,以致风菩蕾,发作不已。证见疹发下片掀红,舌质红苔黄,治以搜风清热为主。常用自拟乌蛇驱风汤:乌蛇、蝉衣、荆芥、白芷、羌活、黄连、黄芩、银花、连翘、甘草、大黄。 (2)血热风盛型:属于中医“风疙疹”范畴,犹今之人工荨麻疹,又称划痕症,往往先则皮肤搔痒,抓后立即掀起条痕,此所谓外风引动内风。由于心经火,血热内盛,热甚生风,治重凉血清热消风为主,夹瘀略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