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瘀阻是什么意思 湿热瘀阻如何调理
湿热瘀阻是什么意思 湿热瘀阻如何调理
对于湿热遇阻证,其总的治法以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为主,可在医生的医嘱下正规用药调理治疗。日常注重经期、产后卫生,以减少痛经发生,患者在经期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保持精神愉快,气机畅达,则有利于经血流畅。
此外,日常饮食上不过用寒凉或滋腻的药物,忌服食生冷之品,尽量避免长时间在潮湿环境内工作,适当的运动锻炼,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常见的祛湿食物如薏米、冬瓜,红小豆、芡实等可以适当进食,这些方法有利于减缓疼痛,帮助身体早日康复。
女性淋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具体有哪些
(一)急性女性淋病的中医疗法
急性淋病早期无合并症的淋病,即中医所谓湿热下注型淋病。治疗宜清热除湿,解毒通淋。下面的处方常被应用:
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败酱草10克、野菊花10克、土茯苓30克、地丁草30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全方清热、除湿、解毒、通淋之功。
栀黄车前汤栀子、黄柏各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车前子、金银花、连翘、石韦、冬葵子、当归各10克,琥柏粉3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次,每日1剂,药渣再煎水外洗局部。
加味八正散滑石、车前子、栀子、地肤子各15克,瞿麦各10克,蒲公英、土茯苓各30克,大黄8克,木通6克,甘草4克。水煎服,每日2次,每日1剂。
白刺苋头三个、红甘蔗皮一握、生地骨皮五钱、麦冬五钱。共煎汤,以冰糖三钱送下,每天饭前服用二次。专治男女初起淋病,热精血淋,也可治尿道炎。
(二)慢性女性淋病的中医疗法
一些慢性淋病,即病程超过一个月以上的淋病,中医常辨证为湿热瘀阻证。对于湿热瘀阻的患者,治疗主要是清热除湿。活血化瘀。常用的方药是:
黄柏10克、赤芍10克、泽泻10克、泽兰10克、木通10克、制乳没各10克、琥珀粉3克、鸡内金10克。全方具有清热除湿、活血化瘀、通淋止痛之效。湿热重者,加入龙胆草、土茯苓;夹毒热者加入野菊花、鱼腥草;小便淋涩不畅者加入马鞭草、三七粉。
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土茯苓10克、仙茅10克、杜仲10克。全方补肾通淋之功。肾阳不足者可加入仙灵脾10克。
清淋汤虎杖、土茯苓、贯众、连翘、蒲公英、黄连、半枝莲、木通、瞿麦、黄芪、茯苓、丹参、赤芍各适量,水煎服,轻者每日1剂,重者每日2剂。适用于淋病中医辨证属于湿热瘀阻及毒热证者。
补肾通琳汤土茯苓、生苡仁、怀山药、茵陈、白茅根各30克,熟地20克,泽泻、山萸肉各15克,车前子、各12克,桑螵蛸、生甘草、生益母草各9克,麦饭石颗粒50克,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一个疗程。适用于淋病中医辨证属于肾虚证者。
龙骨一钱,牡蛎二钱,银杏二十粒,甘草末二钱,淮山药二钱,茯苓二钱,毕澄茄三钱。共研为细末,和白檀油四两,配制为丸,每天服二次,每次一钱,空腹时,乌龙茶送下。
艾灸治疗输卵管不通怎么治疗
艾灸的作用
艾灸就是一种热疗法,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输卵管堵塞的中医辨证
1.湿热瘀阻 不孕,下腹疼痛,经行加剧,不喜热熨,痛而拒按,经后带多色黄。苔黄腻,舌质黯红,脉细弦而数或细滑而数。
2.肝郁气滞 不孕数年,抑郁乳胀,急躁易怒,月经不调,少腹胀或胀痛。苔薄、脉弦。
3.瘀阻胞脉 不孕数年,素有血瘀宿疾,经行腹痛拒按。苔薄,舌紫黯,脉弦。
4.寒凝瘀阻 不孕数年,经行下腹冷痛,痛喜热敷,经行不畅。苔薄,舌质青紫,脉弦。
5阴虚挟瘀 不孕数年,口干咽燥,午后颧红,午后低热,少腹隐痛,月经量少、色红。苔薄,舌红,脉细数。
中医是怎样对淋病辨证分型的
中医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早在2000年多前 就形成了独立的理论,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中医 学称本病为“淋浊”、“淋证”、“花柳毒淋”等。 治疗上可根据尿频、尿急、尿痛及脓性分泌物, 结合舌、脉和全身症状,如发热、口苦、大便干 等,予以辨证论治,即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确定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处方治疗。根据中医 理论及淋病的主要症状,中医常把淋病分为三型 治疗。这三型是湿热下注证、湿热瘀阻证及肾气 虚弱证。具体地说来:①湿热下注证者,发病 急,尿道肿胀,尿道口红肿,有黄色脓液流出, 尿频,尿急,尿痛,妇女白带骤增......
湿热瘀阻是什么意思
湿热瘀阻是中医病证名,是湿热内蕴,蕴结胞中所出现的证候,一般是素体湿热内蕴,或经期、产后摄生不慎感受湿热之邪,与血相搏,流注冲任,蕴结胞中,气血失畅,在经前、经期气血下注时,子宫、冲任气血壅滞更甚,湿热阻滞不通继而出现经行腹痛现象。
中医如何认识子宫肌瘤的病因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可归属于中医“石瘕”“症瘕”“崩漏”的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为脏腑失和、气血失调,痰、郁、瘀等聚结胞宫,日久所致。
1、气滞血瘀
女性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或暴怒伤肝,肝气郁滞,血行受阻,瘀滞胞宫,瘀积日久则可发病。
2、寒湿凝滞
女性产时或产后机体虚弱,加之寒湿之邪乘虚侵入胞脉;或者由于经期冒雨涉水,或过食生冷刺激之物,导致寒凝血滞,瘀阻胞宫日久而发病。
3、痰湿瘀阻
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或肝郁犯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湿阻滞冲任胞脉,痰血搏结日久而发病。
4、肾虚血瘀
女性多产、房劳,损伤肾气,肾虚则冲任不充,血海失司,旧血瘀滞于胞宫,日久积而成症。
5、气虚血瘀
女性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后耗伤气血;或劳倦过度而耗伤中气,气虚则血运无力,血行迟滞,瘀积于胞宫日久则导致病发。
6、湿热瘀阻
月经后或产后胞脉空虚,湿热之邪客于胞宫,与血搏结;或脾虚生湿,流注于下焦,湿蕴化热,湿热之邪阻滞气机,血行瘀阻,湿热瘀血互结于胞宫,瘀积日久而发病。
湿热瘀阻如何调理 湿热瘀阻有什么症状
湿热瘀阻证一般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暗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平素常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可治精索静脉曲张的中西医疗法有哪些
中医治疗精索静脉曲张
1、湿热瘀阻证
可治精索静脉曲张的中西医疗法有哪些?泽兰、防己、枳壳、琥珀、桂心、商陆、半夏、归尾、莪术、茯苓、麦芽、桃仁、神曲、桑白皮等药物共用具有清热利湿、化瘀通络的功效,在治精索静脉曲张时可有效缓解湿热瘀阻症状。
2、寒滞肝脉证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甘草、大枣、高良姜、香附等药物共用具有温经散寒、益气通络的功效,在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时可有效缓解寒滞肝脉症状。
3、瘀血阻络证
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等药物共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在治精索静脉曲张时可有效缓解瘀血阻络症状。
4、肝肾亏虚证
生地、山药、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泽泻、茯苓、冬葵子等药物共用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在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时可有效缓解肝肾亏虚症状。
西医治疗精索静脉曲张
西医治精索静脉曲张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常用的术式包括经腹股沟管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腹腔镜手术、经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精索静脉介入栓塞术等。同时也可配合一些能够缓解症状的药物,如黄酮类、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生殖功能损害者可采用改善精子质量的药物来提高妊娠率,达到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