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哺乳早产儿 快学7要点

哺乳早产儿 快学7要点

1.母乳很重要

相比足月的新生儿来说,母乳对早产儿更为重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DHA、镁和铁,含有多种免疫成分。母乳对宝宝很重要,配方奶喂养增加了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部分直肠坏死对早产儿来说是致命的)的风险,喝配方奶的早产儿在智力发育上不如母乳喂养的早产儿。

2.袋鼠式护理也很重要

袋鼠式护理(肌肤接触)对早产儿尤其重要,袋鼠式护理重要性: *维持宝宝正常体温 *帮助宝宝保持镇静 *让宝宝紧贴妈妈的乳房 *将妈妈和宝宝紧密连接在一起

3.挤奶也很重要

相比足月的宝宝,早产儿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随着宝宝慢慢长大体质增强,挤奶也成了喂养宝宝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天你最少得挤8次才行。

4.使用母乳增强剂帮助早产儿

早产儿需要补充各种营养元素,通常胎儿在怀孕的最后三个月会在母亲体内积攒各种营养元素,而早产儿却错过了最佳时期。建议早产儿父母使用母乳增强剂来给自己的宝宝提供更多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母乳增强剂通常是用在牛奶中,使用母乳增强剂会影响母乳的抗感染性特性。母乳增强剂现在供应范围越来越广泛,使用者越来越多,这就导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5.根据早产儿的不同来哺乳

母乳喂养是要一个妈妈个人进行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早产儿在怀孕32周后就出生,有些时间会稍微长点,一旦他们出生就要给他们进行母乳喂养。早期频繁的皮肤接触让你和宝宝给你和你宝宝更久亲密接触的时间,就算早产儿吸不到乳汁也是有益的。开始时一天就喂一到两次的样子,宝宝会在喝奶的时候睡着,妈妈们也会很累这都是正常现象。

6.宝宝放置位置和皮肤接触会有影响

宝宝的放置位置,让他紧贴你的乳房能帮他更好的喝奶。将宝宝窝在腋下呈“抱足球”姿势,在身体下放个枕头,有些妈妈喜欢这个姿势喂奶,而有些妈妈喜欢让宝宝爬在胸前呈十字型喂奶,趴着胸前时就需要用手腕和手掌托着宝宝的脖子。

7.使用乳头罩

早产儿不太会吮吸,吞咽能力弱,所以在喂奶时要减小来流量防止噎到,乳头罩能起到控制奶流量的作用。

早产宝宝要更聪明更应增加亲子互动

早产儿错过了子宫内大脑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

全球每年约1500万早产儿出生,占出生婴儿的10%~11%;中国早产儿发生率约8%~9%,目前国内对早产儿的定义为孕28周~37周,在广州,对早产儿还有“七星仔”的说法。儿童神经发育从胎儿时期就开始了,脑部的发育最为迅速,比起足月出生的宝宝,早产儿错过了妊娠后3个月在子宫内大脑呈指数增长的关键时期。因此,早产儿可能面临出生后大脑发育不甚成熟,容易导致出生后一系列神经发育紊乱问题,如感知、行为异常、学习能力低下、运动障碍、语言发育障碍等。

亲子互动可让早产宝宝发育更好

“早产的事实是不可逆的,但是婴幼儿时期的养育对早产儿来说十分关键。”婴幼儿期是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关键期,也是注意力、情绪情感、社会行为、良好习惯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早产儿来说,在这一时期给予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事半功倍的促进早产儿语言、运动、社交以及情绪/情感的发育。亲子互动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性活动,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亲子互动有助于亲子之间情感联系更为紧密,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帮助甚大。

互动时机

这6种亲子时机莫错过

1.喂养

母乳喂养能够建立母婴之间早期的情感互动,喂养过程中通过皮肤接触、抚摸、温柔的话语以及目光对视等互动方式,能够增加彼此的信任。喂养姿势也会影响亲子之间有效的互动;不正确的喂养姿势会引起早产儿极度烦躁。此时喂养者需要镇静,与孩子交谈、抚摸其头部,待其情绪稳定后再行喂奶。

2.沐浴

沐浴不仅能保持清洁,还能提供嬉戏和运动的机会。通过触摸婴儿皮肤、以恰当的距离用眼神交流、“妈妈语”交流,使孩子身体放松、心理舒适,这也是婴儿积极回应母亲行为的前提。

3.语言、感官

父母可通过各种感官动作与宝宝进行互动,如妈妈的呢喃(听觉)、抚摸(触觉)、与孩子对视、让孩子看卡通形象(视觉)。在面对面亲子互动中,宝宝也会通过微笑、眼神交流、咕咕发生、肢体活动等来实现早期社会情感的同步。

4.游戏

对于出生以后2~9个月的早产儿、翻身运动是一种常见的母婴互动,此外,躲猫猫、抓痒痒、弹跳游戏都是简易且有效的亲子游戏。

5.睡眠

完善的睡眠结构是中枢神经系统成熟的基础,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睡眠对其尤为重要。因为早产儿入睡后大约要经过20分钟浅睡眠阶段,此时要避免外界刺激,要为早产宝宝提供安静、光线合适的环境,使孩子大脑放松,减少夜啼,促进生长激素分泌。

6.怀抱

有研究证实,怀抱多的早产儿甚至比同龄足月儿表现出更好的母婴互动。怀抱也使母亲更多地与婴儿进行感情交融,育儿能力相应增强,对孩子的反应能及时积极地回应,有利于良好亲子依恋的建立。怀抱婴儿时可像袋鼠妈妈将小袋鼠养育在育儿袋那样的方式环抱婴儿,将早产儿以60~90°角贴在父母的胸口,为其提供所需要的温暖和安全感,让早产儿学会如何适应外部环境,促进亲子之间感情依附。

孕28周准妈妈进入围产期

儿科医生也开始管理你的胎宝宝了到了孕28周,就进入“围产期”。胎儿不再只属于产科医生管理,儿科医生也开始管理胎儿,宝宝又多了一层保护。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和护理手段,满7个月的胎儿早产,在产、儿科医生配合下,经过良好的护理,已经能够存活。这是目前我国能够达到的早产儿成活的极限月龄。

哪个妈妈都不希望宝宝早产,越小的早产儿越是需要经验丰富的专家、昂贵的监护设备、及时的抢救措施,但仍可能发生各种早产儿疾病或夭折。毕竟胎儿和妈妈还没有进入孕晚期,胎儿的身体发育只是初具规模,还有大量收尾工作没有做。按计划,还有3个月的最后工作没有完成。

所以,这个月预防早产仍很关键。

围产期小常识

国际上对围产期的划分有4种:

(1)从妊娠第28周至产后1周;

(2)从妊娠第28周至产后4周;

(3)从妊娠第20周至产后4周;

(4)从胚胎第1周至产后1周。

我国采取第二种划分法,即从妊娠第28周至产后4周,为围产期。近10年来,围产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其中围产保健包括了受孕、胚胎发育、胎儿生理与病理、孕产妇心理准备和各种疾病的诊断防治,以及新生儿疾病等内容,涉及胚胎学、遗传学、生殖医学、产科学、社会心理学、新生儿学等多学科。围产期保健的宗旨是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目的是降低孕产妇、胎儿、新生儿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

早产儿的智力健康水平会偏低吗

关于早产儿的存活率

  在过去的20年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发达国家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在不断攀升。据粗略统计,在怀孕第23周出生的婴儿存活率大约为17%,而在第25周出生的婴儿存活率上升至50%,在第27周出生的婴儿,存活率更是高达90%。

  到了第34周出生的婴儿,存活率已经和足月出生婴儿的存活率基本持平。有一项最新的调查结果更让我们信心百倍:在瑞典,通过医疗介入,在怀孕第22~26周出生的婴儿已经一部分安然度过了他们人生当中的第一个生日。

  但是,医疗介入是否违背自然规律,尤其是多大的早产儿需要医疗介入,这些仍是有很大争议的问题。2006年,努斐尔德生物伦理理事会的一项报告就给出了医疗介入在伦理学层面的参考依据:22周零6天的早产儿通常不应予以救治,22周以下的早产儿一律不应予以救治,甚至是23周到23周零6天之间的早产儿,如果医生认为救治并非最有利于婴儿的做法,那么有权拒绝救治,不必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项报告一出台,又对日益增长的早产儿存活率起到了抑制作用。

  是否应该通过医疗手段救治早产儿,这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哪怕是和短短的十年前相比,现在早产儿的状况已经大有不同了。

   长期影响

  除了存活率越来越高以外,早产儿的情况并不乐观,他们还要面对存活后的一系列短期和长期的挑战。短期易出现的问题有:由于肺部发育不健全而引起的呼吸问题,大脑性麻痹以及许多致命疾病。从长期来看,早产儿则容易表现出学习和发育方面的某些缺陷。

  最近有一项调查,有人从1995年的早产儿当中选出219名被调查者一他们真算得上早产,不足26周就出生了,对他们的IQ和学习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从他们的同学中挑选了153名足月出生的孩子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1/3的早产儿阅读能力比对照组更差,44%的早产儿学数学很吃力。这些孩子们的IQ平均值也比对照组略低。

   保持信心

  除了那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之外,早产儿也有许多健康成长的例子,可以让早产的父母们心存希望。

  最令人惊讶的例子恐怕要属艾米莉亚,泰勒了。她于2006年10月24日出生于美国迈阿密,出生时仅有21周零6天。当时她身长只有9英寸(约合22.9厘米),重10盎司(约合0.28公斤)——大约只有一只笔那么长,还不足一罐可乐重。美国儿科协会规定,不足23周的婴儿是“不得救治”的。看来,她不仅逃过了自然规律,也逃过了美国法律。多亏她妈妈索妮亚没有让医生知道她究竟有多大。

  索妮亚在怀孕仅仅第19周时就出现了早产迹象。9天之后,医生认为她不能再拖了,于是为她进行了剖腹产。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小艾米莉亚不仅无需借助医疗器械就能自己呼吸,甚至还能发出微弱的哭声。医生以为她大概足够23周了,显然,索妮亚没有向医生说实话,她害怕医生会放弃对孩子的救治。

  由于有一点消化和呼吸系统的问题,以及轻微的脑出血症状,艾米莉亚在医院住了4个月才回家。不过她现在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宝宝。

  如果你们也面临着早产问题,一定要鼓起勇气,保持信心,想想艾米莉亚·泰勒,想想伊萨克·牛顿和温斯顿·邱吉尔。后两位也都是早产儿,可他们却成了响当当的大人物,不是吗?

早产儿的袋鼠喂养法

袋鼠喂养法

Kangaroo care是西方医学界最近几年推荐的一种辅助早产儿成长的手法,就是像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在胸前的养育袋那样,人类妈妈也把早产儿紧紧地贴在自己身上,肌肤相亲(skin to skin),外边裹上抱带(baby sling)或者被子。

妈妈的体温和温暖的衣物让宝宝保暖,防止早产儿容易出现的身体热量流失。和妈妈乳房的近距离接触刺激宝宝频繁哺乳,满足他小小的胃的高频率需求。妈妈和宝宝一起睡觉,肌肤的接触刺激宝宝大脑中生长素的分泌。只要有机会就抱着宝宝走一走,走路的节奏、母亲的心跳和呼吸,都有助于宝宝有节律地呼吸。

使用袋鼠养育法的早产儿较少哭泣,因为哭泣浪费氧气和能量,哭的少的宝宝长得快。和孩子大量的亲密接触也能够增强母亲的自信心,提高乳汁分泌量,母子双方获益无穷。

给小袋鼠的超级母乳

早产儿更加需要母乳。早产儿为了“追赶”生长速度,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和热量,而早产儿的母亲身体会迎合这个需要制造出高热量高蛋白的母乳。早产儿的母亲分泌出来的母乳,还含有高于足月儿母亲分泌的母乳所含的抗体以及其他养分,这种差别甚至一直延伸到宝宝出生后6个月。这充分证明了人类母乳为了保证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会根据这种成长的特殊要求而调整改变的,换句话说,早产儿的母乳是“超级奶”(super milk)!

这种超级母乳中所含有的更加丰富的抗体和养分,会保护宝宝免于受到早产儿更加容易患上的诸多感染。母乳更加容易消化,不会像奶粉那样给宝宝本来就脆弱的肠胃带来额外的负担。宝宝对于母乳中的脂肪和蛋白质的利用率,远远高于奶粉。母乳还会促进早产儿大脑的发育,一项著名的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比奶粉喂养的早产儿在7岁半~8岁之间,平均智商高出十多个点。传统做法是等到早产儿能够吃奶粉后再进行母乳喂养,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对于早产儿来说,吃母乳比吃奶粉省力,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比奶粉喂养的早产儿成长的更好、呼吸暂停(窒息)的现象明显下降。

早产儿母亲所分泌的母乳,不仅仅在成分上更加超级,甚至在分泌的手段上也远远超出奶粉。当你给早产的宝宝喂母乳时,你在给他提供使他受益终生的喂养。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都无法完全复制母乳,母乳是最最完美的婴儿食品。

开始挤奶

宝宝在暖箱中,你就要为宝宝能吃到母乳做准备。你要把奶挤出来,可能需要练习一段时间才能够做到熟练自如地挤奶。心里想着你的宝宝,看着宝宝的照片,多和医院联络获取他的信息,都可以帮助你分泌更多的母乳。如果分泌量有所下降也不要悲观,因为一旦宝宝开始直接吸吮,乳汁分泌量就会迅速提高。

最好奶挤出来后,放在洁净的瓶中保存,等到宝宝回家后喂给他。初乳中的抗体对于宝宝的免疫力来说至关重要。

在一开始,你需要每天至少挤5次,一共100分钟。

哺乳需要很多耐心

根据月份和大小体重的不同,早产儿能够直接哺乳的时间从出生后几天到几星期不等。有些医生建议在直接哺乳之前,给宝宝使用管道或者小杯哺喂,以免产生“乳头错觉”。一旦宝宝能够直接吸吮乳头,就不要使用任何其他替代物。

早产儿第一次吃上母乳,是对母亲的耐心和毅力的一场考验。坐舒服了,给你自己和宝宝垫上足够的枕头,做好思想准备――这不是件容易的任务。

记住,宝宝很弱小,很容易疲劳,他需要额外的抱和哄,需要很多很多的耐心。他也许一开始只能够一次吸吮几秒钟,他甚至可能对母乳根本不感兴趣,并且因为习惯了另外的哺喂方式,他可能感到不解和不安。你需要镇静、轻柔、耐心地对待他,仔细观察他。有的宝宝可以马上叼住奶头吸吮,有些宝宝则舔一舔奶头、轻轻吸两口就松开。一开始的哺乳对于你们母子二人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无论早产儿还是足月儿,最初的哺乳都不一定一帆风顺,拥抱和亲热的成分多于实际的哺喂,这种亲密的接触令你们获益匪浅。

传统的哺乳姿势也许不适合特别小的宝宝,你需要用胳膊托住他的全身,用手掌支撑他的头颅(你的臂膀、腰背需要许多柔软舒适的枕头或者垫子),用另外一只手托住乳房,轻轻地送给宝宝。如果他这次没有吃上,下次也许就进步一些。坚持和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早产儿的护理情况

1、早产儿的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让孩子有感染的情况出现的,护理的人员是要特别注意的,不能人太多的,在进去护理孩子的时候是一定要穿上干净清洁的衣服才可以的,母亲患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哺乳前应用肥皂及热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2、早产儿要注意保温问题,这个时候的孩子是早出生的,身体是特别虚弱的时候,保温的问题是很重要的,稍微的不注意就会引起孩子变故的,基本的温度要掌握好的,这个时候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千万注意安全。

3、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因为这个时候母亲的乳汁是比较有营养的了,能充分的满足早产孩子的身体营养的需要,母乳是更有利于孩子吸收的,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

4、早产儿是要时常的给与抚摸的,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会对孩子的大脑产生一种刺激性的作用呢,让孩子的抵抗 能力更强的,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使宝宝减少哭闹,更好地睡眠,而且腹部的抚触,还可以使宝宝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

早产儿母乳喂养好处多

早产儿出生时无病、体重>1500克,出生2小时就可以喂养。早产儿较足月儿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大。主要是因为生长发育迅速,如果蛋白质中乳清蛋白:酪蛋白近似母乳的70:30,足月儿每天需要量1.2g/kg,而早产儿需要量高,最高可达4g/kg(但是提供早产儿的蛋白质不能超过4g/kg)。早产儿母乳中含有的蛋白质高,而且越早产母乳中蛋白质量越高,以适应不同胎龄的早产儿需要。早产儿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较强,能适应高蛋白质的母乳。但是不能再高于4g/kg,否则可能引起氮质血症,酸中毒,造成生长缓慢。

必需强调的是生母母乳喂养。与足月母乳相比,早产儿母乳尤其是初乳中含有更多的氮元素、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钠、氯、钙、镁、锌、铜、铁)及IgA含量均高,能量也高,正适合快速生长和需要保护的早产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出生体重,所有的生长发育参数均有提高。对能够进食的早产儿应尽量给予生母母乳喂养。早期从微量逐步增加到足量的喂养方法。不能哺乳者可由母亲挤出乳汁经过鼻饲或者用滴管口饲。

早产儿如果完全母乳喂养,出生后第二个月易产生低蛋白血症,这是因为生母的成熟乳中的总蛋白质对于快速生长的早产儿仍显太低,因此需要补充一些强化人乳的产品和早产儿配方奶以增加蛋白质和其它必需的营养素。而他人捐献的人乳多为成熟乳,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往往不如早产配方奶,因而用成熟人乳喂养早产儿并不合适,而应喂哺早产配方奶。

中国早产儿现状

早产儿是新生儿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指胎龄未满37周就出生的新生儿。近年来我国早产儿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根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的调查资料,早产儿的发生率已由原来的5%上升为8.1%,而且出生时的胎龄也越来越小,出生体重越来越轻,逐渐接近欧美等发达国家(美国7.1%~17.1%)。因此,如果按照每年出生2000万新生儿计算,每年新增的早产儿将会会超过160万。

早产儿由于各个系统和器官都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也是多种疾病容易发生的髙危人群。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病率越高,死亡率也越高。近年来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普遍建立和生命救治技术的显著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但同时发现:存活早产儿的远期预后并不是那么乐观,已经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

谈到早产儿的远期预后,最令家长担心的就是脑瘫。早产儿容易发生脑损伤,这与早产儿发育中脑的生理解剖特点密切相关,是引起早产儿神经发育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伤残类型除脑瘫外,还包括智力低下、癫痫、视听障碍等。例如,国内外的资料显示: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约为3%,智力低下发生率约为7.8%;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VLBW早产儿9%有视觉障碍,11%有听觉障碍,55%有学习困难,20%需要特殊教育。

除此之外,与早产相关的其它问题还包括眼睛和肺的问题,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疾病而需要用氧和呼吸机治疗,这些治疗常可影响早产儿不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形成和不成熟的支气管和肺受到损伤,从而影响早产儿的视力和需长期依赖氧气,宝宝在出院后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需反复住院。

早产宝宝的营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早产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比例很高。出院后虽然会出现追赶生长,但有相当部分的早产儿在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的身长、体重、头围仍然低于同矫正年龄的足月儿,这些孩子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和Ⅱ型糖尿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因此早产儿不仅在出生后早期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外,出院后的管理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必须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预防或减轻伤残的发生。

相关推荐

早产儿母乳喂养该注意什么

比起足月宝宝,早产儿的吸吮和吞咽能力相对较差,常常无力吃奶或不会吃奶,因此更容易发生呛奶的情况。除了消化和吸收能力不如足月新生儿以外,早产儿的身体素质会稍微差一些,有研究显示,妊娠不足39周就出生的婴儿,在5岁前出现健康问题的几率会稍微高一些。越早出生,几率越大。举例来说,15%的足月出生的婴儿在幼儿期患哮喘或者气喘病,但更早点出生的婴儿幼儿期患哮喘病几率为17%,也就是说,他们进医院的可能性会稍微高那么一些。因此妈妈们在护理早产儿时,需要格外细心。 母乳喂养对早产宝宝尤其重要,宝宝吃不完的母乳可以冷冻储

早产儿喂养常识大全

早产儿是指出生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他们迫不及待地来到这个世界,不仅给年轻的爸爸妈妈带来惊喜,同时也有许多担忧,尤其对这些幼小的宝宝如何喂养是困扰家长们的大问题。我们说“民以食为天”,对早产儿更是如此。合理的营养不仅关系到近期生长和疾病转归,而且直接影响远期预后,所以充足均衡的营养是保证早产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 由于早产儿提前出生,他们的营养储备先天不足,而出生后又要快速生长,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他们的胃肠道还未发育成熟,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早产的宝宝需要特别对待。那么吃什么奶才能满足他们的

早产儿的定义

什么是早产儿呢,就是在没有到预产期出现的孩子,被称之为早产儿,那这样的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身体也都是比较脆弱的,所以家长也都是要进行注意,对出现这样的问题的人不仅多,这也是因为女性在怀孕的时候,由于自身问题或者一些其他因素,使得自己有早产的现象。 那对早产儿也都是进行很好的护理,这样使得他身体体质有所改变,对什么是早产儿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我们对这样的问题,也都是有着很好的了解。 什么是早产儿: 通常约有7~8%的婴儿在怀孕37周之前出生,这种婴儿就被称为早产儿。妊娠期< 32周(224天)则为极

早产儿一定要放入暖箱吗

早产的宝宝因为在母体里还没有生长发育到极致,因此,他的身体是比较虚弱的。对于早产儿的护理,除了原本婴儿护理的小心翼翼以外,更要注意科方法。 坚持做抚触 研究证明,很多早产儿长大后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胆小害羞、脾气急躁,需要爸爸妈妈给予更耐心的情感抚慰和心理引导。早产宝宝在妈咪体内没有发育完全,应给其更多的必要的身体刺激,促进身体机能的发育。 抚触是宝贝非常需要的亲密接触,有助于调节其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促使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减少宝贝的焦虑情绪,增

哪些宝宝是最需要补钙的

现在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较多,每个家庭都非常关注宝宝的健康。而给宝宝补钙是很常见的事情。 1、冬季出生的宝宝 补钙建议:宝宝出生14天后,就要开始补充预防量的维生素D,每天400单位,出生3个月后适量补充钙剂。 2、早产儿 补钙建议:早产儿一出生就应该补充维生素D,用量还要增加到每天800单位,出生后满3个月改为400单位。早产儿肝肾功能不好,所以在钙质、维生素D的剂型选择和用量方面,还要请儿科医生根据宝宝的身体情况而定,家长切不可擅自做主。 3、妈妈在孕期、哺乳期缺乏维生素D和钙 补钙建议:准妈妈在孕期

早产儿每日需要多少奶量

1.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每日需要多少热量,还要了解所用的奶中所含的热卡大约是多少。可根据孩子的体重,计算出所需的奶量,如早产儿生后第一天,每公斤体重一般需要热卡50卡,也就是至少应每公斤体重50卡,才能维持生命。如果早产儿配方奶每100毫升含有80卡,那么,2000克的早产儿应喂多少奶呢?计算结果表明:2000克(2公斤)的早产儿,每日至少需要100卡。而早产儿如每日需要125毫升的奶量,每3小时一次,则每次为15毫升。 2.根据早产儿的正常胃容量,计算所需的奶量:体重1公斤的婴儿,胃容量约有5毫升,体重

产褥期注意什么 注意乳房护理

产妇在哺乳期间应当注意科哺乳,按需哺乳,最好能够做到母婴同室,做到早接触、早吸吮。产妇在哺乳过程如果出现乳胀、乳头皲裂的情况,应当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缓解乳房不适,做好乳房护理才能给婴儿提供健康的母乳。若出现乳汁分泌不足,应当鼓励产妇树立好信心,适当进行饮食调节,喝些营养丰富的肉汤等进行催乳;如果产妇期间因病不能哺乳者,应当及时停止哺乳,并做好退乳工作。

怀孕32周早产儿护理需尽心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大多数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早产儿的死亡率较高,因为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因此,大多数早产儿需要在医院治疗护理一段时间。 当早产儿能自己吮奶并保证每日吸入量;在室内温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体温;体重每日增加10~30克,并达到2300克以上;无并发症;不须吸氧,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等疾病症状,即可出院。但孩子出院后,身体仍然很弱,做父母的要非常小心地加以护理。 防止感染:除专门照看孩子的人(母亲或奶奶)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吃什么好

一、喂养 1、主张早喂养: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如曾发生紫绀、呼吸困难或手术产者,可适当推迟喂养,静脉补液。 作用:使其生理体重下降时间缩短,或程度减轻,低血糖率发生减少,血胆红素浓度相对减少。 一般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乳。 2、哺喂方法: 对出生体重较重的、吮吸反射良好的,可直接哺乳,反之用滴管或胃管喂养。 3、最大摄入量: 出生10天内:每日哺乳量(ml)=(婴儿出生实足天数+10)×体重(克/100) 出生10天后:每日哺乳量(ml)=1/5-1/4体重(克) 早产儿不能吃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饮食

一、喂养 1、主张早喂养,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如曾发生紫绀、呼吸困难或手术产者,可适当推迟喂养,静脉补液。 作用:使其生理体重下降时间缩短,或程度减轻,低血糖率发生减少,血胆红素浓度相对减少。 一般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乳。 2、哺喂方法: 对出生体重较重的、吮吸反射良好的,可直接哺乳,反之用滴管或胃管喂养。 3、最大摄入量: 出生10天内:每日哺乳量(ml)=(婴儿出生实足天数+10)×体重(克/100) 出生10天后:每日哺乳量(ml)=1/5-1/4体重(克) 早产儿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