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小麦有什么功效 利尿
浮小麦有什么功效 利尿
浮小麦用于抗利尿,治疗小儿遗尿,配桑螵蛸、益智仁等,效果较好,方如加味甘麦大枣汤。
浮小麦和小麦的区别
在临床上,浮小麦和小麦都可以作为药用,但是它们的药性和功能却不相同。
小麦性味甘、凉,可入心经、脾经和肺经,具有养心除烦的功效。“安神除烦”是小麦的重要效能,如著名的“甘麦大枣汤”,即是以小麦配伍甘草和大枣,专门治疗妇女“脏躁症”的。脏躁症是指由于人的心血不足而引起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常打呵欠、悲伤欲哭等一系列症状。该病类似于“癔病”。小麦的常用剂量为30~60克,其用法是加水煎服。
浮小麦性凉、味甘咸,可入心经、脾经和肾经,具有益气、除热和止汗的功效。“止汗”是浮小麦的主要效能。凡由阳虚引起的自汗和由阴虚引起的盗汗患者均可应用浮小麦治疗,用浮小麦治疗该症的代表方剂如“独圣散”。
以气虚为主者,可将浮小麦与黄芪、牡蛎、麻黄根等配伍使用,以增强其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以阴虚为主者,则可将浮小麦与知母、黄柏、龟板等配伍使用,以增强其清热、滋阴、敛汗的功效。
此外,浮小麦还具有益气养阴的功效,常与玄参、麦冬、生地、地骨皮等药配伍使用,以起到养阴清热、敛汗除蒸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病症。浮小麦的常用剂量为15~30克,其用法是加水煎服或炒焦后研末服用。
甘麦大枣汤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的功效
1.补阴
炙甘草有补阴的功效,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指出“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
清代田宗汉《医寄优阴论》也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
2.治疗回肠炎
甘草可以用于治疗回肠炎,因为它具有制止痉挛的功效。
它对于治疗肠易激综合症 ,漏肠综合症和克罗恩病等疾病非常有效。
3.阴阳并调
清代医家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指出炙甘草汤是“扩建中之制,为阴阳并调之法”。
本方主治伤寒病后或重病恢复期阴血不足,血不荣心,虚羸少气,心慌心悸,虚烦少眠,大便干涩,舌质略红少苔,脉象结代不整等。
1.养心静气、润燥除烦
浮小麦善养心气,润燥除烦,常治疗神经官能症之头昡健忘,心情怔仲,心神烦乱,夜眠不实,多梦。
常用甘麦大枣汤加柏子仁、炒枣仁、远志、龙眼肉等。
2.缓急镇咳
浮小麦有缓解急迫的作用,《金匱》载:“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方中浮小麦起缓急镇咳作用,临床上也常用浮小麦治痉咳,有一定疗效。
排骨西红柿汤
材料:
排骨300克,西红柿1个,柴胡100克,豆腐1盒。
方法:
1.将排骨洗净,放入热水汆烫。 2.把西红柿洗净,放入热水汆烫,捞起后剥去外皮,切成块状,豆腐也切成块状。 3.以清水快速冲净柴胡,锅中加入所有材料和6碗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40分钟,最后加入盐调味,排骨西红柿汤即成。
功效:
疏肝解郁,消除疲劳。对于压力大、情绪不好的人来说,建议每星期吃一次。
小孩半夜出汗怎么办
1、干百合20克提前一夜浸泡,放入800—1000毫升水中小火煮1个小时,煮粘。然后放入梨一只,冰糖5克,再煮半个小时即可。
2、浮小麦、地骨皮炒焦为末,每次取10克冲服,3—5天即可。
另一种盗汗是属于阴虚内热型,这种孩子一般舌头比较红,舌苔少,而且总爱喝水却又感觉不解渴,对于这中类型盗汗的孩子可以买一些浮小麦、地骨皮回来,炒焦然后打碎成末,每天冲水喝10克。这对于阴虚内热型的孩子非常管用。浮小麦有除虚热,止汗的作用,地骨皮有清热滋阴的作用。这两样加在一起对于阴虚内热型的盗汗效果不错。
对于盗汗的孩子,在饮食上要忌口,不要给孩子吃一些煎炸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养阴生津的食物,如小米、麦粉、豆制品等,水果蔬菜可以多吃,特别是苹果、香蕉、西瓜等富含维生素的果类。
中医治疗盗汗的生活妙招
原材:
浮小麦10克、糯稻根10克、泥鳅100克、生姜少许(1人份量)。
烹调方法:
将泥鳅放到盆里撒上盐,一会再用清水冲洗,去除泥鳅身上光滑的粘膜,再用开水飞水,最后与浮小麦、糯稻根、生姜等一同放入炖盅炖制1.5-2小时,后调味食用。
药膳功效:
浮小麦性味甘凉,有益气、除热、止汗的功效;而糯稻根性味甘平,也具养阴清热止汗的功效;泥鳅性味甘平,有补益脾肾、利水、解毒之功,民间也经常用于小儿盗汗的治疗。把这3种食材合用,互增养阴除热止汗的功效,对于夜间盗汗的控制比较有效。健康饮食网 foodwang.com
○选材要点
小麦和浮小麦的来源相同,都属于禾木科植物小麦的种子。因此有时大家会把小麦和浮小麦混用,其实两者功效是有差别的。
小麦性味甘凉,可养心安神除热,而浮小麦主要用于益气除热止汗。因而两者在临床中使用时的功效侧重点是不同的,不宜混用。从形态上来说,小麦饱满、质重,入水后便下沉;浮小麦籽粒干瘪、体轻能浮于水面。
手心出汗的治疗方法
1、百合粥
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
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浮小麦有哪些食用方法
浮小麦平时可以和泥鳅一起做汤喝,在制作时,需要准备,泥鳅250克,浮小麦15克,黄芪30克,大枣十个,生姜适量。把大枣和浮小麦全部清洗干净,泥鳅处理干净以后,在炒锅中放油加热以后,把泥鳅入锅炒香,然后再与其他食材一起放入炖盅中,加清水隔水炖至两小时即可。
浮小麦还可以和猪骨一起做汤和在制作的时候需要准备排骨一百克,加40克浮小麦30克。把准备好的排骨洗净以后剁成小块,用沸水焯烫,抄好以后去掉水分后,准备好的浮小麦、象牙丝等食材一起入锅加清水煮制成汤,出锅前加食用盐调味即可。
宝宝睡觉出汗多吃什么
宝宝睡觉出汗多吃:清热解热的食物
针对:体质虚出汗多的宝宝
宝宝的舌苔有点发黄,还有口气,则说明是脾胃积热导致的出汗多,可以归结为体虚。对于这一类型的出汗多,治疗应以清热通便、透热外出为主。应该多吃百合、梨等解热和豆类、海产品等含维生素D的食物。
推荐:百合炖梨
材料:百合、梨适量
做法:
1、将梨浸泡一夜后,连水一起把百合倒入锅中;
2、文火煮大约一个半小时后,再倒入切好的梨块和少许冰糖,最后煮半个小时就可以出锅了。
这样的汤每天坚持给孩子喝,一直到孩子盗汗的情况有所缓解为止。
功效:
因为百合有清内热、利尿利便的功效。而梨性凉并能清热镇静,其中的果胶成分含量高也有助于消化、排便。
注意:
在做这个百合炖梨之前,一定要把百合洗净并且浸泡一夜,浸泡后的水不要倒掉。
宝宝睡觉出汗多吃:养阴生津的食物
针对:阴虚内热型宝宝
这种类型的宝宝一般舌头比较红,舌苔少,而且总爱喝水却又感觉不解渴。对于这类型的宝宝,在饮食上要忌口,不要吃一些煎炸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养阴生津的食物,如小米、麦粉、豆制品等,水果蔬菜应该可以多吃,特别是苹果、香蕉、西瓜等富含维生素的果类。
推荐:清热茶
材料:浮小麦、地骨皮
做法:
浮小麦、地骨皮炒焦为末,每次取10克冲服,3—5天即可。
功效:
浮小麦有除虚热,止汗的作用,地骨皮有清热滋阴的作用。这两样加在一起对于阴虚内热型的盗汗效果不错。
宝宝睡觉出汗多吃:含热量少的食物
针对:营养过剩的宝宝
家长们总是担心孩子营养不够,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吃补品,在入睡前经常喝点奶或吃些热量高的东西再去睡觉,结果睡觉后机体大量产热,宝宝睡觉出汗多,只好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这类型的宝宝在睡觉前应该少吃喊热量高的食物,可以通过吃一些清淡的蔬菜、水果来调整睡觉出汗多的症状,
推荐食物:
肉类:猪肉、虾肉等
蔬菜:豆子、紫菜、海带等
水果:苹果、梨、香蕉、火龙果等。
手心出汗中医药膳食疗方法
百合粥
材料: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吃饱。
功效:百合,味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黄蓍粥
材料: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功效:黄蓍,味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浮小麦饮
材料: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做法: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功效:浮小麦,味甘,凉,入心经,止汗。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