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用筷子最好在三四岁
宝宝学用筷子最好在三四岁
用筷子夹取物的动作,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也是牵动着肩、肘、手腕等各部位30多个关节和上臂、前臂、手掌、手指等处50多条肌肉的运动,尤其做事以右手为主的人更是如此。让宝宝学用筷子啦!
如果你的宝宝已经三四岁了,就应该让他学习用筷子了。美国的一位家庭医生最近把使用筷子作为孩子必须学会的21种技能之一,而日本,更是把8月4日定为筷子节。
为何中国人天天用、顿顿使的筷子在国外如此受到青睐?
原来,他们认为使用筷子能帮助孩子提高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还可以鼓励孩子去尝试新食物。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用筷子夹取食物的动作,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也是牵动着肩、肘、手腕、手指间等各部位的30多个大小关节和上臂、前臂、手掌、手指等处的50多条肌肉的运动,尤其做事以右手为主的人更是如此。管理和支配手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所占的区域最为广泛,尤其是大拇指。这些手部关节和肌肉只有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下,才能完成用筷子夹取食物的动作。反过来,这些关节和肌肉夹取食物的动作,又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三岁以后,正是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学习使用筷子,既可练习手指的各种动作,又可促进大脑发育,从而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巧,是训练手脑并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另外,这时的孩子也不满足用小勺进餐,喜欢模仿大人吃饭的动作,有用筷子的要求,家长正好因势利导,让孩子学用筷子进餐。
对初学用筷子的幼儿,专家建议:
1.选用竹筷,因为方形竹筷易夹住食物,而且无毒、轻便,易握紧。
2.食物选用爆米花,很轻,上面有沟槽和裂缝,容易夹起来,又会刺激孩子去练习。
3.允许“作弊”。可在筷子尖上缠一根皮筋,增加摩擦力。最后一点,滕红红特别强调,如一时夹不好,家长也不要责怪,对由此产生的吃饭时间延长、食物撒落等情况,应给予宽容,这一点特别重要。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理逻辑能力
经常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宝宝各方面发展得都很好,可就是不喜欢数字,而且算数的时候也算不准确;还有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宝宝对数学很感兴趣,6岁的年龄已经能熟练进行进位加法了,可是,如果这样问他:5加几等于9?他却不能准确地算出结果。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宝宝的数理逻辑智能没有得到适宜的发展。
什么是数理逻辑
“数理逻辑智能”是欧美学者的观点。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每个人至少拥有七种独立的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就是其中的一种,是与孩子整体智力发展以及学习效率相辅相成的一种能力。实践表明,宝宝的数理逻辑智能是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得到发展的,所以如果在家庭生活中有意发展宝宝的这种能力,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的几个招式可以帮助家长们开发宝宝的数理逻辑智能。
招式一:宝宝巧分水果 (适宜年龄:3岁左右)
家长将买来的苹果和橘子故意放在一个袋子里,让宝宝看一看,然后分辨里面都有什么,接着,让宝宝和家长一起把苹果取出来,放在另一个袋子里;再把橘子取出来放在另外一个袋子里。最后,引导宝宝看着一个袋子里的苹果说出里面是“苹果”;再看着另一个袋子里的橘子说出里面是“橘子”。
招式二:洗碗筷,“重复赛” (适宜年龄:3岁左右)
宝宝对水和洗涤液产生的泡泡感兴趣,可以准备一个大面盆,将饭后的碗筷全部放在里面,让宝宝和家长一起清洗。清洗一遍后,家长把碗摞在一起,让宝宝把筷子放在一起;然后,换成清水再次清洗,这个过程可多次重复;最后,你把碗摞在一起放在碗柜里,引导宝宝把筷子放进筷子篓里。
招式三:带上宝宝“用心”逛商场 (适宜年龄:4岁左右)
带宝宝去商场前,告诉宝宝今天去商场要给他买新衣服,给爸爸买剃须刀。到商场后,和宝宝在第一层走一走,问宝宝这一层是卖什么东西,卖的东西做什么用(如:化妆品——妈妈用的),按提示找出儿童服装在第几层,告诉宝宝,他的衣服在第几层出售,和宝宝坐扶梯(或走楼梯)数着层数到相应的楼层;然后再去给爸爸买剃须刀,再让宝宝看一看、说一说,卖剃须刀的这一层还卖什么东西。
招式四:时光匆匆,照片“排排个”(适宜年龄:4岁左右)
取出宝宝的照片和他(她)一起看,让宝宝说一说,这是他几岁照的,在什么地方照的,再选择几张照片(能感觉出年龄差异的),让宝宝按照年龄成长顺序(从小到大)将照片依次排序,然后把照片按照这个顺序粘贴在一张长纸条上,挂在宝宝的卧室里。
招式五:情景重现,照片“排排序”(适宜年龄:5岁左右)
和宝宝一起欣赏外出游玩的相片,然后取出同一个时间段内的几张相片,让宝宝按当时拍照的先后顺序把这些照片排一排,并和宝宝说一说照片上的人在做什么。例如,坐船时的照片:有上船前的、刚上船时的、船上妈妈抱着宝宝的、宝宝给爸爸妈妈照的合影以及下船时的照片等等……
四岁宝宝学英语
4岁孩子学习外语的黄金时期,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多国语言的人才越来越吃香,会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是非常另人羡慕的,现在的家长也特别重视孩子外语方面的培养,4岁的孩子之所以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元音和辅音的发音已经标准,对语音的意识也比较明显,有时会特别专注自己的发音,也会有意识的重复练习,所以家长要把握好这一学习外语时期。
4岁是语音口腔定型和语言发展关键时期,要提高幼儿的语言文字智能,家长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范的发音,注意措词,与幼儿一起惟妙惟肖地描述周围的人事物,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以及交往和活动的机会,让孩子充分地自我表达。
4岁的孩子词汇量不断增加,词类不断扩大,对掌握的词语也有了确切的认识,随着幼儿交往范围的扩大,能够独立地讲述情景性的事情,而且在游戏中在遇到困难和疑惑时常出现自言自语。
孩子学说外语,最好的学习方式是通过日常生活、在与人交往中学习,这样既便于学习和理解,又便于记忆和掌握。单词和句子可以同时教,学会了一些单同后,再教简单的句子,孩子掌握后再扩展单词。每天都应坚持教一点并复习已学过的内容,教育孩子外语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外语歌曲教给孩子,既能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又能掌握一些外语单词和句子,一举两得。
4岁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较强,语言的学习也是需要依赖机械记忆的,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学习并掌握外语,从小学习外语不仅为正确发音和掌握口语打下基础,并且能够培养孩子对外语的兴趣,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阅读做好准备。
四岁的孩子各种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家长要抓住孩子这一时期的语言特点进行外语教育,只要坚持不懈,长时间后你就会发现孩子会获得比其他年龄更佳的学习成果。
宝宝餐具练习步骤时间
心理准备
宝宝学习使用餐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妈妈一定要有耐性。刚刚开始时,如果宝宝不小心把食物洒出,妈妈也别慌,因为宝宝自然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妈妈还可以趁机培养宝宝面对挫折的适应力呢?而妈妈训练时也应考量宝宝的发展,以免使敏感的宝宝产生挫折感。不要动不动就责怪宝宝,应给予必要的鼓励及适时的赞扬。等到宝宝1岁以后,手部肌肉的控制力和抓握能力较好之后,自然就会越做越好。
环境准备
宝宝准备学习自己吃饭!环境的布置很重要。妈妈除了需要准备一个气氛舒适、柔和的愉悦用餐环境外,挑选一组适合的小桌子和小椅子也是同等重要的。建议妈妈一开始训练时就要备妥环境,替宝宝准备一个固定的进餐位置,和适合他尺寸的餐桌和餐具,并替他围上围兜,以免弄脏衣服。此外,餐桌也不宜铺设桌布,这样易导致宝宝分心或是不小心拉扯掉落。环境的布置越简单越好,这样宝宝较不易受外力干扰,较容易专心吃饭;而餐桌和餐椅的距离也不宜过远,以免宝宝够不到显得吃力。
餐具准备
使用宝宝专用的餐具,因为它可以增强宝宝进食的兴趣。鲜艳明快的色彩会直接刺激宝宝的视觉器官,加上儿童餐具大都设计咸精致的卡通造型,宝宝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住,并能从中产生愉快的心情。在宝宝天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驾驭欲望下,他可能会很主动地要求自己动手喂食,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宝宝进食的兴趣。宝宝在一种新鲜明快的环境中进食,对他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有利的。
另外初学用筷时,先让宝宝夹一些较大的、容易夹起的食物,即使半途掉下来,家长也不要责怪,应给予必要的鼓励。此外,由于宝宝的肠胃道仍很脆弱,所以,妈妈也别忘了在餐后要做好餐具的消毒工作!如果新手爸妈对温度没有把握,宝宝专用的感温碗、感温勺等小道具也是不错的选择。
宝宝餐具练习步骤
9月宝宝——汤匙
一般在宝宝9个月时,就会开始对汤匙产生兴趣,甚至会伸手想要抢妈妈手中的汤匙。此时妈妈就应该让宝宝自己试着使用,以免错过最佳培训期。
一开始妈妈可以从旁协助,如果宝宝不小心将汤匙摔在地上,妈妈也要有耐心地引导,千万不可以严厉地指责宝宝,以免宝宝排斥学习。
10月宝宝——碗
宝宝10个月以后,妈妈就可以准备底部宽广的轻质碗让宝宝试着使用。因为宝宝的力气较小,所以装在碗里的东西不要超过三分之一;宝宝可能不懂一口一口地喝,妈妈也可以从旁协助,调整每次的进食量。
2岁以后,妈妈就可以让宝宝学习一手托住碗,一手拿汤匙吃饭了。这时,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个轻而坚固、不易滑动且适合手形的碗,并先示范一次拿碗的姿势给宝宝看,再让宝宝模仿,比如将拇指腹压在碗的表缘,小指以外的三根手指放在碗底边缘等简单动作。
1岁宝宝——杯子
宝宝1岁左右,妈妈就可以使用学习杯来教导宝宝使用杯子了。一开始应让宝宝两手扶在杯子三分之一的位置,再小心端起,以避免内容物洒出来。持之以恒,等到宝宝3岁左右,就可以非常自然的使用杯子了。
2—3岁之间的宝宝——筷子
筷子的使用较为困难,属于精细动作,建议妈妈等宝宝2岁以后再尝试练习。宝宝要用专门小儿用的筷子,比较短而轻,宝宝容易掌握。妈妈可以手把手的告诉宝宝拿筷子的姿势,都要用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夹住筷子,并以虎口开合练习夹的动作。宝宝学习使用筷子的过程一直会持续到6岁,所以妈妈完全没必要太过苛责。
宝宝早用筷子的好处有哪些
宝宝多大用筷子
一般宝宝从1岁半到2岁开始练习用筷子较好。太小的孩子手部肌肉的控制力和抓握能力都不好,不适合用筷子,而且过早过激的练习会挫伤孩子吃饭的积极性。初学用筷的宝宝,可以选择一双短而轻的竹筷,无色无毒,呈四方形易操作。妈妈先手把手教宝宝拿筷子的姿势,并练习夹的动作。初学时,先让孩子夹一些容易夹起的食物,比如爆米花,很轻、块大、表面有沟槽,容易夹起来,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提高兴趣。用筷子夹东西的过程一般为先夹蔬菜,再夹肉,再夹蛋等。
宝宝早用筷子的好处
强化手的精细协调动作:使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使用筷子是一种复杂、精细的运动,可涉及肩部、臂部、手腕、手掌和手指等30多个大小关节50多条肌肉,一日三餐使用筷子,对儿童来说,是锻炼手功能的好机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使用筷子越早的孩子,动手能力就越强?
促进视觉发育:其实在使用筷子夹食物之前,离不开眼睛的视觉定位,即两眼注视同一目标,再将它们分别所得的物像融合成一个单一具三维空间完整的像。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需要两眼外肌的平衡协调,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有共同的视觉方向,以及大脑皮层中枢对成像的完善的融合机制,绝非一日之功!因此,经常使用筷子能促进视觉的发育,对于预防斜视和弱视都是大有帮助的!
健脑益智:正如前面所讲,使用筷子需要依赖手部的精细动作和眼睛的视觉定位,但更离不开脑部通过神经反射,对它们的调节和修正,此即手脑和眼脑反射。从大脑皮层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眼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他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肋于大脑的发育,从而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
智力不完全决定宝宝学习能力
专家指出,如果没有培养全面的学习能力,宝宝即使脑子再好,也很难拥有上佳的表现。
很多妈妈以为让宝宝吃好睡好,就算完成任务了,却没想到这么小的人儿还会学习,而且需要父母的引导教育!专家指出,如果没有培养全面的学习能力,宝宝即使脑子再好,也很难拥有上佳的表现。
0-1岁的宝宝也在学习
0-1岁的宝宝要不要学习?这可能是很多家长争论的问题,邹小兵教授指出,宝宝自降生之日起,便开始了学习的历程,学习能力分为“观察力”、“思考力”、“活动力”和“抵抗力”四大关键维度。智力的发展仅是四维学习能力中的一环,而0-3岁是学习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宝宝全面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远比单纯智力的发展重要。如果家长在这时候把握住时机,积极推动四维学习能力的发展,将为宝宝一生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据邹小兵教授介绍,学吃、学睡、学便、学看、学听、学动、学说、学交流共同构成了宝宝学习体验的八大方面。父母需要采取科学的理念和方法予以引导,并亲自照顾宝宝。例如宝宝通过学吃,掌握进食的技能,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更好地摄取营养,帮助身体强壮;宝宝通过学看,能够早早刺激视网膜的发育,有助于视觉的敏锐……“
学习吃喝拉撒睡,这样训练孩子
学吃:多用筷子能使孩子更聪明
在宝宝停止吸吮进食后,要通过增加辅食来训练他吞咽、咀嚼能力;进食工具上,先用奶瓶,再逐渐让孩子学会用杯、匙等工具进食,多用筷子能使孩子更聪明。
学睡:不能抱着宝宝睡
不要抱着宝宝睡,避免跟宝宝睡前嬉戏,这样有利于宝宝养成自我睡眠、有节律的睡眠习惯,提高身体抵抗力。
学便:半岁以内不宜把屎把尿
半岁以内的婴儿不要把屎把尿,应该让他学会体验便意,并能用肢体、啼哭等来表达;一岁半两岁的宝宝模仿力强,父母可与孩子一起蹲厕所,让孩子模仿父母的动作;养成定时排便的生活习惯。
学说:宝宝叫“妈妈”要正确应答
父母要多跟宝宝说话,比如帮宝宝换尿布时可以跟他说“宝宝我们来换尿布啦”、“不要紧张,换了尿布才会舒服”;当宝宝第一次开口叫“爸”“妈”时,父母要正确应答,否则今后他就会换另一种语言叫你,比如“呜”;父母的应答也会鼓励宝宝多多开口,使宝宝从聆听到最后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
孩子数理逻辑开发5个方法
方法一:宝宝巧分水果(适宜年龄:3岁左右)
家长将买来的苹果和橘子故意放在一个袋子里,让宝宝看一看,然后分辨里面都有什么,接着,让宝宝和家长一起把苹果取出来,放在另一个袋子里;再把橘子取出来放在另外一个袋子里。最后,引导宝宝看着一个袋子里的苹果说出里面是“苹果”;再看着另一个袋子里的橘子说出里面是“橘子”。
方法二:洗碗筷,“重复赛”(适宜年龄:3岁左右)
宝宝对水和洗涤液产生的泡泡感兴趣,可以准备一个大面盆,将饭后的碗筷全部放在里面,让宝宝和家长一起清洗。清洗一遍后,家长把碗摞在一起,让宝宝把筷子放在一起;然后,换成清水再次清洗,这个过程可多次重复;最后,你把碗摞在一起放在碗柜里,引导宝宝把筷子放进筷子篓里。
方法三:带上宝宝“用心”逛商场(适宜年龄:4岁左右)
带宝宝去商场前,告诉宝宝今天去商场要给他买新衣服,给爸爸买剃须刀。到商场后,和宝宝在第一层走一走,问宝宝这一层是卖什么东西,卖的东西做什么用(如:化妆品——妈妈用的),按提示找出儿童服装在第几层,告诉宝宝,他的衣服在第几层出售,和宝宝坐扶梯(或走楼梯)数着层数到相应的楼层;然后再去给爸爸买剃须刀,再让宝宝看一看、说一说,卖剃须刀的这一层还卖什么东西。
方法四:时光匆匆,照片“排排个”(适宜年龄:4岁左右)
取出宝宝的照片和他(她)一起看,让宝宝说一说,这是他几岁照的,在什么地方照的,再选择几张照片(能感觉出年龄差异的),让宝宝按照年龄成长顺序(从小到大)将照片依次排序,然后把照片按照这个顺序粘贴在一张长纸条上,挂在宝宝的卧室里。
方法五:情景重现,照片“排排序”(适宜年龄:5岁左右)
和宝宝一起欣赏外出游玩的相片,然后取出同一个时间段内的几张相片,让宝宝按当时拍照的先后顺序把这些照片排一排,并和宝宝说一说照片上的人在做什么。例如,坐船时的照片:有上船前的、刚上船时的、船上妈妈抱着宝宝的、宝宝给爸爸妈妈照的合影以及下船时的照片等等……
怎么教宝宝用筷子
刚开始学用筷子时,可先让宝宝夹一些较大的,容易夹起的食物,即使宝宝没有夹住掉了,父母也不要责怪,应给予宝宝鼓励和支持。宝宝刚学习用筷子,难免会将饭菜撒了,将饭碗弄翻,这时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责怪或训斥宝宝,否则会挫伤宝宝进餐的积极性,影响进餐情绪。筷子多种多样,对初学用筷子的宝宝来说,应以安全为主。用毛竹筷子比较合适,因为四方形筷子夹住东西后不容易滑掉,还有,不要让宝宝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宝宝刚开始可能会有这样的习惯,嘴里含筷子很危险。
孩子三四岁时最容易怕生
社会环境
造成孩子怕生
宝宝认识了父母后,对父母有了依赖感,也开始怕见生人了。园长认为,造成孩子怕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遗传有关;另一方面,与后天的环境有关,而环境起主要作用。
主任也说,社会环境造成了孩子怕生。有些家长怕孩子出去“被人欺负”,就限制孩子的交往,使得孩子的活动空间只有学校和家里两个地方,缺少和陌生人接触的机会,孩子一旦见到生人,就很茫然很害怕。
走出去
给予孩子自信
杨园长说,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有意识地加以培养,让他多接触陌生事物。社会是个锻炼人的大课堂,多让孩子走出去,和社会接触,与不同的人“碰撞”,利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场景和对象,有意识为孩子创造机会,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敢和自信,学会与人交往。比如带孩子出去吃饭,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告诉服务员想吃什么菜;带孩子乘车,教孩子去向售票员买票或者问路;在公共场所游玩,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和散步的老人、玩耍的孩子主动搭话。
通过参与社会生活,让孩子在不断和人接触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了锻炼自己的孩子,杨园长曾经在孩子9岁的时候让他自己去银行存了4000元钱,这对孩子的胆量是个很大的挑战。杨园长说,当时为了鼓励孩子完成这项工作,她绘声绘色地为孩子讲了小马过河的故事,慢慢引导孩子,让孩子终于鼓起勇气,自己去银行存上了款。
请进来
锻炼孩子胆量
客人来访也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可以趁着有客人的时候教孩子怎样做,告诉宝宝主动和客人打招呼、让座、倒水等,孩子做了这些事一定要表扬他们,在小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宝宝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应该让他主动和好朋友打电话,约好朋友到家里来玩,还应该让孩子自己到幼儿园或者学校打电话请假,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交际能力,又锻炼了孩子的胆量。
理解孩子
消除其疑虑
即使宝宝真地怕生,家长也要理解孩子,多和他谈心,了解孩子不安和担心的原因,努力消除孩子心中的疑惑和恐惧。同时要尊重孩子,如果孩子真地不愿意叫陌生人“叔叔”“阿姨”,或者不肯在陌生人面前表演节目,家长也不要勉强孩子,以免适得其反。
家长可以事先跟孩子沟通一下,介绍一下陌生人的简单情况以及自己对孩子的希望。比如可以这样跟孩子说:“今天妈妈要带你见一些你以前不认识的人,他们都是妈妈的同事,和妈妈是好朋友。他们都很喜欢小孩,见到你一定会喜欢的。如果妈妈让和他们打招呼,你能问叔叔阿姨好吗?”
奶嘴到餐具的快乐之旅
当您常觉得宝宝长不大、无法照顾自己时,不妨反省一下,是不是应该让宝宝自己开始动手了?
用筷子进餐,不仅会使宝宝“心灵手巧”,还可以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训练宝宝自己吃饭,并不如想象中困难,只要妈妈多点耐心,多点包容心,还是很容易办到的哦!
宝宝准备
什么时候该让宝宝学习自己动手吃饭呢?在尝试吃第一口辅食时,父母就可以开始着手启蒙宝宝自己动手的兴趣。妈妈准备好了,宝宝呢?
STEP1:坚持度+耐性
刚开始时,宝宝很可能会因为无法灵活运用而大发脾气,有些宝宝甚至会因为坚持度不足而放弃。学习用筷子吃饭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旦宝宝因为不顺手产生厌烦情绪时,妈妈不能动摇,要努力培养宝宝的坚持度和耐心才可以!
STEP2:手眼协调力
在使用筷子夹食物之前,离不开眼睛的视觉定位,即两眼注视同一目标,再将它们分别所得的物像融合成具有三维空间完整的像。这过程看似简单,但需要两眼外肌的平衡协调。因此,经常使用筷子能促进视觉的发育,对于预防宝宝斜视和弱视都是大有帮助的!
STEP3:手部肌肉
抓握汤匙需要大、小肌肉的配合,用筷子夹食物,牵涉到肩部、胳膊、手掌、手指等30多个大小关节和50多条肌肉的运动。科学家研究证实,人的大脑皮质和手指相关连的神经所占面积最广泛,大拇指运动区相当于大腿运动区的10倍,可见手和大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TIPS宝宝用餐具,妈妈要耐心!
不要害怕宝宝把整张餐桌都搞得脏兮兮,不要强求我们的宝宝,而是应该循循善诱。
妈妈准备
学习正确用餐,除了需要宝宝的准备,家庭环境的营造也同等重要,如果妈妈老是怕麻烦,而省略学习过程,或是因为担心宝宝做不好而代劳,那么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宝宝自然学习不好。
STEP1:心理准备
宝宝学习使用餐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妈妈一定要有耐性!刚刚开始时,如果宝宝不小心把食物洒出,妈妈也别慌,因为宝宝自然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妈妈还可以趁机培养宝宝面对挫折的适应力呢。而妈妈训练时也应考量宝宝的发展,以免使敏感的宝宝产生挫折感。不要动不动就责怪宝宝,应给予必要的鼓励及适时的赞扬。等到宝宝1岁以后,手部肌肉的控制力和抓握能力较好之后,自然就会越做越好。
STEP2:环境准备
宝宝准备学习自己吃饭了,环境的布置很重要哦!妈妈除了需要准备一个气氛舒适、柔和的愉悦用餐环境外,挑选一组适合的小桌子和小椅子也是同等重要的l建议妈妈一开始训练时就要备妥环境,替宝宝准备一个固定的进餐位置,和适合他尺寸的餐桌和餐具,并替他围上围兜,以免弄脏衣服。此外,餐桌不宜铺设桌布,以免导致宝宝分心或是不小心拉扯掉落。环境的布置越简单越好,这样宝宝较不易受外力干扰,较容易专心吃饭;而餐桌和餐椅的距离也不宜过远,以免宝宝够不到。
STEP3:餐具准备
使用宝宝专用的餐具,因为它可以增强宝宝进食的兴趣。鲜艳明快的色彩会直接刺激宝宝的视觉器官,加上儿童餐具大都设计成精致的卡通造型,宝宝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住,并能从中产生愉快的心情。在宝宝天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驾驭欲望下,他可能会很主动地要求自己动手喂食,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宝宝进食的兴趣。宝宝在一种新鲜明快的环境中进食,对他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有利的。
另外初学用筷时,先让宝宝夹一些较大的、容易夹起的食物,即使半途掉下来,家长也不要责怪。应给予必要的鼓励。此外,由于宝宝的肠胃道仍很脆弱,所以,妈妈也别忘了在餐后要做好餐具的消毒工作!如果新手爸妈对温度没有把握,宝宝专用的感温碗、感温勺等小道具也是不错的选择。
宝宝餐具练习
妈妈们,现在就开始教导宝宝自己动手吃饭吧!训练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要趁早,如果到宝宝养成依赖心后就来不及了!
汤匙
一般在宝宝9个月时,就会开始对汤匙产生兴趣,甚至会伸手想要抢妈妈手中的汤匙。此时妈妈就应该让宝宝自己试着使用,以免错过最佳培训期。
一开始妈妈可以从旁协助,如果宝宝不小心将汤匙摔在地上,妈妈也要有耐心地引导,千万不可以严厉地指责宝宝,以免宝宝排斥学习。
碗
宝宝10个月以后,妈妈就可以准备底部宽广的轻质碗让宝宝试着使用。因为宝宝的力气较小,所以装在碗里的东西不要超过三分之一;宝宝可能不懂一口一口地喝,妈妈也可以从旁协助,调整每次的进食量。
2岁以后,妈妈就可以让宝宝学习一手托住碗,一手拿汤匙吃饭了。这时,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个轻而坚固、不易滑动且适合手形的碗,并先示范一次拿碗的姿势给宝宝看,再让宝宝模仿,比如将拇指腹压在碗的表缘,小指以外的三根手指放在碗底边缘等简单动作。
杯子
宝宝1岁左右,妈妈就可以使用学习杯来教导宝宝使用杯子了。一开始应让宝宝两手扶在杯子三分之一的位置,再小心端起,以避免内容物洒出来。持之以恒,等到宝宝3岁左右,就可以非常自然地使用杯子了。
筷子
筷子的使用较为困难,属于精细动作,建议妈妈等宝宝2岁以后再尝试练习。宝宝要用专门小儿用的筷子,比较短而轻,宝宝容易掌握。妈妈可以手把手地告诉宝宝拿筷子的姿势,都要用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夹住筷子,并以虎口开合练习夹的动作。宝宝学习使用筷子的过程一直会持续到6岁,所以妈妈完全没必要太过苛责。
孩子多大可以学用筷子 孩子多大可以开始学习使用筷子?
一般而言,建议孩子在2岁以后再学习使用筷子。这个时期的宝宝,手部精细动作已经发育得比较好了,具备握住筷子的能力了,而且这个阶段宝宝好奇心强,什么都愿意去尝试、去模仿。
宝宝早用筷子的好处有哪些
宝宝多大用筷子
一般宝宝从1岁半到2岁开始练习用筷子较好。太小的孩子手部肌肉的控制力和抓握能力都不好,不适合用筷子,而且过早过激的练习会挫伤孩子吃饭的积极性。初学用筷的宝宝,可以选择一双短而轻的竹筷,无色无毒,呈四方形易操作。妈妈先手把手教宝宝拿筷子的姿势,并练习夹的动作。初学时,先让孩子夹一些容易夹起的食物,比如爆米花,很轻、块大、表面有沟槽,容易夹起来,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提高兴趣。用筷子夹东西的过程一般为先夹蔬菜,再夹肉,再夹蛋等。
那么,宝宝早用筷子的好处是什么呢?
宝宝早用筷子的好处
强化手的精细协调动作:使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使用筷子是一种复杂、精细的运动,可涉及肩部、臂部、手腕、手掌和手指等30多个大小关节50多条肌肉,一日三餐使用筷子,对儿童来说,是锻炼手功能的好机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使用筷子越早的孩子,动手能力就越强?
促进视觉发育:其实在使用筷子夹食物之前,离不开眼睛的视觉定位,即两眼注视同一目标,再将它们分别所得的物像融合成一个单一具三维空间完整的像。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需要两眼外肌的平衡协调,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有共同的视觉方向,以及大脑皮层中枢对成像的完善的融合机制,绝非一日之功!因此,经常使用筷子能促进视觉的发育,对于预防斜视和弱视都是大有帮助的!
健脑益智:正如前面所讲,使用筷子需要依赖手部的精细动作和眼睛的视觉定位,但更离不开脑部通过神经反射,对它们的调节和修正,此即手脑和眼脑反射。从大脑皮层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眼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他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肋于大脑的发育,从而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
孩子开发智力最好的方法是多动手
2岁宝宝智力发育
提高幼儿智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刺激大脑,让大脑“转”起来。每个孩子都会在大约2岁时面临智力的飞速提高,随之而来的则是性情大变。他变得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极大兴趣,无论是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或者是尝到的。此时父母们应该特别注意,为孩子提供足够多的“新鲜事物”。总之一句话,不能让小家伙闲着。
2岁宝宝智力开发的方法
折纸:拿一张稍厚的纸,妈妈先折成一条小船(也可以是小狗、小鹤、小衣服等),让孩子看怎么折,然后让宝宝涂上颜色。宝宝在学折时,开始会动作笨拙,妈妈不要着急,当孩子对折纸时,两边不对称,妈妈可帮他一下;当纸边翘起,妈妈可帮他压压平。折好的东西不要扔掉,还可以当游戏时的“道具”。
制作:在孩子两岁半时,可以让孩子在父母的看护下用小剪刀了。买一把圆头、塑料柄的小剪刀,让孩子先学剪直线,然后同妈妈一起搞一些小制作。在妈妈指导下,粘一粘,剪一剪,孩子一定会倍感快乐。
用筷子:让孩子用筷子也是训练孩子用手的方式。在孩子3岁时,可以让他学用筷子了,孩子在使用了筷子后,小手会更加灵活。
儿童餐具什么时候开始用
宝宝1岁以后,就要开始学会使用餐具了。儿童专用餐具有利于培养宝宝的动手能力,促进手指的灵活运动,以锻炼手、眼、口的协调,避免宝宝依赖奶瓶。
筷子:一般情况下,孩子3~4岁时才可练习使用筷子。不少父母认为,理应让孩子尽早学会用筷子。然而筷子的使用须通过手部、腕部、肘部、臂部甚至肩部的多个关节的精确协调配合。若过早要求孩子用筷子,不但学习有较大困难,还可能会因为动作不协调把饭菜弄撒。要是此时父母不够耐心而责怪或训斥孩子,孩子进餐的积极性便会受到挫伤,食欲也会受到影响。
不满三周岁的幼儿的双手还缺乏协调性,而且手指的肌肉力量也不足,故为他们选择合适的餐具格外重要。明智的父母要避免选用容易破碎的餐具、西式餐具、彩色餐具、难以清洁的餐具、过大或过小的餐具、大人的餐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