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加碘盐还是不加碘盐 不宜补碘群体
吃加碘盐还是不加碘盐 不宜补碘群体
“加碘盐”的初衷在于弥补碘摄入不足,但若不缺的人也加强补碘,很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于高碘地区的居民,已经取消了强制补碘;
对于以海鲜为主食的渔民,若大量食用海产品,尤其是高碘类海产品,也可以适当减少甚至不需要食用额外的加碘盐。
甲亢、甲状腺炎(桥本氏病)患者不宜食用加碘盐,以免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加重炎症反应,从而加剧病情。
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而缺碘与多碘都可能影响甲状腺。因此,对于甲状腺肿瘤、甲减等其他甲状腺疾病,是否食用碘盐,应结合病情及自身的碘营养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选择。
无碘盐正常人能不能吃 盐吃加碘的还是不加碘
具体根据自身情况来看。
碘虽然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一种营养元素,但是并不是越多越好的,在选择食盐的时候,到底选择加碘还是不加碘也是需要谨慎的,若身体处于一个高碘的情况,可选择不加碘的食盐,若身体缺少碘,且平时又不喜欢吃海带等含碘食物时,应该选择加碘的盐,所以具体盐吃加碘还是不加碘,看个人的实际情况。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加碘盐还是不加碘盐都不宜长期食用,最好两者交替食用。
无碘盐正常人能不能吃
无碘盐正常人能吃,但是不建议长期吃。
碘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包括饮水、粮食、蔬菜、加碘盐等等,缺碘容易患 上甲状腺肿。中国除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9个省(区、市)中109个县(市、区、旗)的735个乡镇是水源性高碘地 区之外,其他大部分地区都是去缺碘的,这些地区的人如果不吃加点盐,时间长了就容易缺碘、患病。
因此建议非水源性高碘地区的人吃加碘盐,或者加碘盐和无碘盐混着吃。
如何补碘最有效
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根本措施是食用加碘食盐。它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方法,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厂,还符合微量、长期、生活化的要求。所以,食盐加碘已由法律形式规定下来。
但是,我们应该学会科学补碘,否则一不留神,就会让你买到家的碘给“溜走”了。因为碘是一种很活泼的物质。好不容易在食盐中加入的碘,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而丢失,致使盐中的碘含量越来越少。因此,在使用碘盐的时候,要注意以下科学方法,以保证发挥碘的最大效能。
保存碘盐要科学。从超市买来的碘盐一般都有塑料袋包装,还没有使用的袋装碘盐不要让袋子破损,使用中的袋装碘盐,应该装在玻璃或陶瓷缸中,加上盖子,并将盐缸放在凉爽、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尽量不要使盐受热。碘盐在高温环境中存放,碘的丢失较在低温环境中存放时要快。还有,一次买盐不要太多,否则会花了碘盐的价钱,却吃不到碘。
使用碘盐要讲究。我们在烧菜时习惯于先加盐,而碘遇热会挥发掉。因此,烧菜时要尽量后加盐,更不要将碘盐加在热油中同菜一起煎炒烹炸。
注意摄入碘的含量。按我国碘盐标准,每人每天吃6克盐约可获得120微克的碘,这完全可以满足大多数成年人的生理需要量。
但是,孕妈咪和哺乳的母亲则不能完全靠碘盐来补充碘的摄入。
吃加碘盐还是不加碘盐
要根据自身情况及地域来说。
对绝多数人来说,盐加碘是必须的,否则容易产生缺碘症状。因为绝大多数地区的水源和食物中的碘含量是非常低的,人体自身又留不住多少碘,吃加碘盐是基础补充方式。
但对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等)患者,需遵医嘱,减少加碘盐或直接改为无碘盐。
而高水碘地区的居民,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北京、陕西、江苏等,相对来说更易出现碘摄入过多,应吃无碘盐。
解密关于食盐的八大误区
食盐有没有保质期
大多数人认为家庭用的食盐不会过期,无论放多久,永远是咸的。这是因为,食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氯化钠,它是咸味的主要来源。氯化钠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所以,不论存放多久,咸味是不可能改变的。但咸并不能说明它没有变质。因为食盐除了含氯化钠之外,还加有碘化钾,尽管碘化钾的性质比较稳定,但长期在光照、风吹和受热的情况下,碘化钾中的碘元素也会因挥发而使食盐中的碘含量降低,影响补碘效果。因此,食盐是有保质期的,它的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以三年为宜。
炒菜用食盐爆锅
碘盐中的碘元素是以化合物碘酸钾的形式加入的,碘酸钾的性质比较稳定。但是,在烹调过程中,碘化钾遇高温会分解成碘挥发掉。如果炒菜时油一热就把食盐放入锅中,由于温度很高,会导致碘元素挥发。所以,炒菜时应尽量在菜将要出锅时再加盐,这样可保证碘元素少挥发。
食盐装在开口容器中
多数家庭习惯把食盐放在灶台上,并且盛盐的是开口的。这样做很容易引起加碘盐氧化分解,失效变质。碘盐应存放在加盖的、不透明的密封容器内,而且应远离灶台,避免高温。最好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或吸潮。
加碘与不加碘盐的区别不大
部分人特别是农村的老年人,不理解食盐加碘的意义,认为吃盐就是吃它的咸味,与有碘无碘无关,食用加碘与不加碘盐的区别不大,这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如果是碘缺乏病患者,不吃加碘盐会加重病情,如果是甲亢患者,吃加碘盐同样也会加重病情,而普通人如果长期不吃碘盐,身体缺碘,也会致病。
食盐的食用量越少越好
食盐的食用量过多或过少都有害。一般人都知道,高盐饮食有如下的危害:一是可引起高血压,使脑中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二是损伤胃黏膜,导致胃溃疡、胃炎等胃病。三是使呼吸道疾病加重引发哮喘等。可是大多数人却不知道低盐饮食的危害:食盐过少会现头痛、倦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等症状。医学专家告诉我们,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6克,就可以满足机体对钠的需求。
海盐比食盐含钠少
专家经过调查显示,有61%的人认为,海盐比食盐含钠更少。其实,海盐与食盐的含钠量是相同的,都为40%。而专家表示,虽然海盐富含镁、钾和钙等微量元素,但是这些营养素也可通过其他食物获得结果。
炒菜不加盐,钠就不过量
经过专家调查发现,在日常饮食中,有超过75%的钠来自加工食品。那么超市中现成的汤料包、沙拉酱、罐装或瓶装食品等都含有很多钠。而且食物标签上“低钠”定义为“不超过140毫克”。
血压正常,吃盐不必担心
其实高血压仅仅是多盐食物的一种并发症。如果吃盐过多会导致钠摄入过量,而且还会导致老年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脏病危险更大。即使血压正常的人群,每天钠摄入量也应控制在1500毫克。
碘盐是最重要的补碘方法
把碘混合在盐中不会改变盐原有的颜色、味道,碘盐与非碘盐没有任何外观上的区别,这种补碘办法易于推广,也容易长期坚持,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碘盐不仅是我们中国,同时也是世界各国防治碘缺乏病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手段。用食盐加碘的方法防治碘缺乏病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瑞士、美国、奥地利等国家是最早推广碘盐的国家。加拿大等国很早就要求生产厂家必须对所有食盐全部加碘,印度、美洲国家正在逐步实施类似的食盐加碘计划。截止到1995年底,世界上已有82个国家承诺实施食盐加碘。
碘盐对正常人是安全的
食盐加碘会对正常人产生有害影响吗?科学家在提出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时,已经对食入碘量的安全范围进行了很多研究。从国外使用碘盐的经验看,有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实行了食盐加碘,没有发现碘盐给碘营养丰富的人们带来任何副作用。因此,有关国际组织把食盐加碘列为消除碘缺乏病的主要手段。碘盐中的含碘量,对碘营养充足的人群来说,“不会带来任何医学上的危险”。
加碘盐和无碘盐能混合在一起吃吗 加碘盐的好处
1、便宜易推广。食盐加碘后零售价并没有发生改变,也没有征加盐税,是一种经济易推广的预防和治疗缺碘类疾病的方式。
2、安全有效。国家规定加碘盐每公斤碘浓度不得低于40毫克,这种碘含量可以很好地满足人每日对碘的需求,是安全有效的补碘食品。
3、生活化。因为光从食物中难以维持人体每日的碘摄入,所以人是需要长期补碘的,而人每天都会摄入食盐,所以食盐是补碘的良好载体。
吃加碘盐还是不加碘盐 需要吃加碘盐的人群
我们应肯定食盐加碘对居民的贡献,但也要考虑特殊地区及人群,量体裁衣,科学补碘。既要防止碘缺乏,也要重视碘过量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碘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碘,也不能长期存储在体内。加之我国普遍缺碘的现状,推荐普通成人每天摄入碘120μg,大概6g食盐即可。
孕妇需每天补充碘230μg,哺乳期妇女240μg。孕妇缺碘,会减少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导致胎儿的甲状腺激素和碘不足,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及大脑正常发育,严重时还可能造成聋哑、智力损伤等。
碘缺乏病的误区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误区一:食用海盐不缺碘
海盐是用海水晒制而成,但其含碘量甚微。经测定,每公斤海盐只含一百至几百微克碘。如果按成人每天基本需要150微克碘计算,以成人每天吃6克盐计,每天可从海盐中摄入的碘只有0.6-3微克,远远不能满足人体对碘的需要。
误区二:常吃海鲜不补碘
海鲜是指鱼、虾、蟹、贝等海产品,海产食品比陆产食品含碘丰富,但同样不能说明多吃海鲜就不用补碘。我国《食物成分表》显示,每1000克海鱼约含碘200微克,每天至少要吃750克的海鱼才能保证人体正常需碘量(150微克)。但这样的食量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完全做不到的,所以认为有时吃海鲜不缺碘也是不对的。
误区三:长期食用碘盐会得甲亢
自从全民食盐加碘后,有一些临床医生发现医院里甲亢的病人多了。针对这一问题,广东省卫生部门在2002-2005年在湛江的吴川市黄坡镇和徐闻县迈陈镇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轻度碘缺乏地区实行全民加碘后,的确出现了碘致甲亢的副作用。补碘后,出现了甲亢发病率快速增加,尤其在食用碘盐的第4年出现了高峰期,但第8年后甲亢的发病率降到食盐加碘前的水平。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1)碘致甲亢,由于人体长期缺碘,碘摄入量突然增加,甲状腺组织一时不能适应,出现了“一过性甲亢”,其他国家也出现类似情况。
(2)补碘量提升过快、过多,通常会使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加重或诱发。
但碘致甲亢不会发生在碘持续充足的地区,在原本碘营养正常和甲状腺正常的人群中,食用碘盐一般不会造成碘性甲亢。
关于食盐的8大误区
1、食盐有没有保质期
大多数人认为家庭用的食盐不会过期,无论放多久,永远是咸的。这是因为,食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氯化钠,它是咸味的主要来源。氯化钠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所以,不论存放多久,咸味是不可能改变的。但咸并不能说明它没有变质。因为食盐除了含氯化钠之外,还加有碘化钾,尽管碘化钾的性质比较稳定,但长期在光照、风吹和受热的情况下,碘化钾中的碘元素也会因挥发而使食盐中的碘含量降低,影响补碘效果。因此,食盐是有保质期的,它的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以三年为宜。
2、炒菜用食盐爆锅
碘盐中的碘元素是以化合物碘酸钾的形式加入的,碘酸钾的性质比较稳定。但是,在烹调过程中,碘化钾遇高温会分解成碘挥发掉。如果炒菜时油一热就把食盐放入锅中,由于温度很高,会导致碘元素挥发。所以,炒菜时应尽量在菜将要出锅时再加盐,这样可保证碘元素少挥发。
3、食盐装在开口容器中
多数家庭习惯把食盐放在灶台上,并且盛盐的容器是开口的。这样做很容易引起加碘盐氧化分解,失效变质。碘盐应存放在加盖的、不透明的密封容器内,而且应远离灶台,避免高温。最好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或吸潮。
4、加碘与不加碘盐的区别不大
部分人特别是农村的老年人,不理解食盐加碘的意义,认为吃盐就是吃它的咸味,与有碘无碘无关,食用加碘与不加碘盐的区别不大,这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如果是碘缺乏病患者,不吃加碘盐会加重病情,如果是甲亢患者,吃加碘盐同样也会加重病情,而普通人如果长期不吃碘盐,身体缺碘,也会致病。
5、食盐的食用量越少越好
食盐的食用量过多或过少都有害。一般人都知道,高盐饮食有如下的危害:一是可引起高血压,使脑中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二是损伤胃黏膜,导致胃溃疡、胃炎等胃病。三是使呼吸道疾病加重引发哮喘等。可是大多数人却不知道低盐饮食的危害:食盐过少会现头痛、倦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等症状。医学专家告诉我们,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6克,就可以满足机体对钠的需求。
6、海盐比食盐含钠少
专家经过调查显示,有61%的人认为,海盐比食盐含钠更少。其实,海盐与食盐的含钠量是相同的,都为40%。而专家表示,虽然海盐富含镁、钾和钙等微量元素,但是这些营养素也可通过其他食物获得结果。
7、炒菜不加盐,钠就不过量
经过专家调查发现,在日常饮食中,有超过75%的钠来自加工食品。那么超市中现成的汤料包、沙拉酱、罐装或瓶装食品等都含有很多钠。而且食物标签上“低钠”定义为“不超过140毫克”。
8、血压正常,吃盐不必担心
其实高血压仅仅是多盐食物的一种并发症。如果吃盐过多会导致钠摄入过量,而且还会导致老年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脏病危险更大。即使血压正常的人群,每天钠摄入量也应控制在1500毫克。
碘缺乏病的误区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的疾病,我们对于这些这些疾病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对于碘缺乏这种疾病是不是很多的人都知道呢?那么我们就不多介绍碘缺乏了,今天主要是为大家介绍一下碘缺乏的误区。通过这些误区让大家更加的健康。
碘缺乏病主要会造成儿童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损害,孕妇缺碘可出现胎儿缺碘、早产和先天畸形等,所以,世界上已经100多个国家在食盐中加碘防治碘缺乏病,至今已经有八十年的历史,我国从1995年开始普及碘盐,已有12年的经验。但人们对食用碘盐仍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食用海盐不缺碘
海盐是用海水晒制而成,但其含碘量甚微。经测定,每公斤海盐只含一百至几百微克碘。如果按成人每天基本需要150微克碘计算,以成人每天吃6克盐计,每天可从海盐中摄入的碘只有0.6-3微克,远远不能满足人体对碘的需要。
误区二:常吃海鲜不补碘
海鲜是指鱼、虾、蟹、贝等海产品,海产食品比陆产食品含碘丰富,但同样不能说明多吃海鲜就不用补碘。我国《食物成分表》显示,每1000克海鱼约含碘 200微克,每天至少要吃750克的海鱼才能保证人体正常需碘量(150微克)。但这样的食量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完全做不到的,所以认为有时吃海鲜不缺碘也是不对的。
误区三:长期食用碘盐会得甲亢
自从全民食盐加碘后,有一些临床医生发现医院里甲亢的病人多了。针对这一问题,广东省卫生部门在2002-2005年在湛江的吴川市黄坡镇和徐闻县迈陈镇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轻度碘缺乏地区实行全民加碘后,的确出现了碘致甲亢的副作用。补碘后,出现了甲亢发病率快速增加,尤其在食用碘盐的第4年出现了高峰期,但第8年后甲亢的发病率降到食盐加碘前的水平。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1)碘致甲亢,由于人体长期缺碘,碘摄入量突然增加,甲状腺组织一时不能适应,出现了“一过性甲亢”,其他国家也出现类似情况。
(2)补碘量提升过快、过多,通常会使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加重或诱发。
但碘致甲亢不会发生在碘持续充足的地区,在原本碘营养正常和甲状腺正常的人群中,食用碘盐一般不会造成碘性甲亢。
吃加碘盐导致甲亢增多
专家分析,甲亢忽然增多,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1)碘致甲亢,这是碘干预措施实施后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并发症。由于人体长期缺碘,甲状腺组织形成一些高功能结节,碘摄入量突然增加时,高功能结节一时不能适应,因此临床上出现“一过性甲亢”。在全世界近百年的食盐加碘的历史经验中,碘性甲亢的发生几乎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2)源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当补碘量提升过快、过多,通常会使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加重,或诱发隐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变为显性。
专家认为,碘性甲亢正是碘缺乏病的表现之一,是碘缺乏病防治中不可避免的。缺碘地区的市民不能因为担心有碘性甲亢,而不服用碘盐,因为缺碘对身体的危害更大。而且调查发现,持续进食碘盐到第五年,甲亢发病率明显回落,第八年降至食盐加碘前水平。也就是说,人群缺碘状况已经被纠正,碘致甲亢只是阶段性的现象。
另外,原本碘营养正常的和甲状腺正常的人群中,食用碘盐后一般不会造成碘性甲亢。
但值得注意的是,甲亢患者、甲状腺炎症患者等极少数人不宜食用碘盐。不宜食用碘盐的人可凭医生证明,到当地盐业公司销售部及指定的零售点购买非碘盐。
无碘盐正常人能不能吃
无碘盐正常人能吃,但是不建议长期吃。
碘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包括饮水、粮食、蔬菜、加碘盐等等,缺碘容易患上甲状腺肿。中国除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9个省(区、市)中109个县(市、区、旗)的735个乡镇是水源性高碘地区之外,其他大部分地区都是去缺碘的,这些地区的人如果不吃加点盐,时间长了就容易缺碘、患病。
因此建议非水源性高碘地区的人吃加碘盐,或者加碘盐和无碘盐混着吃。
加碘盐和不加碘盐有什么区别
1、碘含量。加碘盐和不加碘盐最显著的区别就是食盐中碘含量的不同,加碘盐中由于加入了一定比例的碘酸钾,其碘含量会高于不加碘盐。
2、适宜人群。加碘盐一般没有什么食用禁忌,比较适合大多数人,而不加碘盐就不太适合缺碘人群了。
3、食用效果。加碘盐食用以后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等缺碘类疾病,而不加碘盐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