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胆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1、梗阻因素由于胆囊管或胆囊颈的机械性阻塞,胆囊膨胀、充满浓缩的胆汁,其中高浓度的胆盐即有强烈的致炎作用,形成早期化学性炎症,以后继发细菌感染造成胆囊化脓性感染,以结石造成者居多,较大结石不易完全梗阻,主要为机械刺激、呈现慢性炎症。
有时胆囊管过长、扭曲、粘连压迫和纤维化等亦是不可忽视的梗阻因素。少数情况可能有蛔虫窜入胆管胆囊除造成机械刺激外,随之带入致病菌引起感染。也可因胆囊、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运动功能失调等引起胆道排空障碍、胆汁滞留,使胆囊受化学刺激和细菌感染成为可能。
2、感染因素
全身感染或局部病灶之病菌经血行、淋巴、胆道、肠道,或邻近器官炎症扩散等途径侵入,寄生虫的侵入及其带入的细菌等均是造成胆囊炎的重要原因。常见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其他有链球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时可有产气荚膜杆菌形成气性胆囊炎。
3、化学性因素
胆汁潴留于胆囊,其中高浓度的胆盐或胰液返流进入胆囊、具有活性的胰酶均可刺激胆囊壁发生明显炎症变化。在一些严重脱水者胆汁中胆盐浓度升高亦可引起急性胆囊炎。
4、急性胆囊炎
发病与胆汁瘀滞和细菌感染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60%~70%)、克雷伯菌、厌氧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多由肠道经胆总管逆行进入胆囊,少数经门静脉系统至肝、再随胆汁流入胆囊。
胆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1、免疫力
免疫力的低下造成了胆道感染:胆道感染可以引起胆囊发炎的。
2、情绪失调
情绪失调会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引发了胆囊炎。
3、日常饮食习惯
日常饮食节制而行、不暴饮暴食。少吃高脂肪、富含胆固醇食物,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的卫生的。
三、胆囊炎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上文咱们已经说到胆囊炎引起的原因中日常饮食习惯也是很重要的一环,那么胆囊炎患者应该如何饮食呢?
1、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病情发作,往往腹部疼痛难忍而无法饮食,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由进行静脉补充营养。
2、慢性或急性发作缓解后可食清淡流质饮食或低脂、低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每 日脂肪摄入量应限制在45克以内,主要限制动物性脂肪,可补充适量植物油(具有利胆作用) 。胆固醇应限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碳水化合物每日应保证300~30克。蛋白质应适量,过 多可刺激胆汁分泌、过少不利于组织修复。
3、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E等。
4、适量膳食纤维可刺激肠蠕动、预防胆囊炎发作。
5、大量进饮料有利胆汁稀释,每日可饮入1500~2000毫升即可。
6、少量多餐可反复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出而达到引流目的。
7、胆囊炎患者不能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同时也不能喝酒。
8、合理烹调:宜采用煮、软烧、卤、蒸、余、烩、炖、焖等烹调方法,忌用熘、炸、煎等 。高温油脂中含有丙烯醛等裂解产物,可刺激胆道从而引起胆道痉挛急性发作。
9、食物温度适当:过冷过热的食物都不利于胆汁排出。
四、胆囊炎食疗方
1、鸡蛋黄瓜藤饮
黄瓜藤100克、新鲜鸡蛋1个。将黄瓜藤洗净后用水煎至100毫升,再取汁冲服鸡蛋。每日1次可清热利胆,但对虚寒者不适用。
2、马齿苋芦根饮
马齿苋10克、芦根25克用清水煮沸或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消炎利 尿效果较好。
3、紫苏菊花粥
紫苏25克、菊花15克、粳米50克。先将粳米煮八成熟,再将紫苏、菊花共同放入煮沸即可食用,每日1次可消炎利胆。
4、金桔山楂粥
金桔50克、山楂12克、粳米100克。先将粳米煮八成熟后再放入金桔和山
楂,煮熟软即可食用。每日1次可消炎化食。
5、四味饮
丝瓜子、炒萝卜子、荔枝核、橘子皮各10克水煎、取汁。每日1次、温热服。适 用于胆结石右胁持续胀痛、时寒时热、有时腹胀而满。
6、玉米须炖蚌肉
玉米须50克、蚌肉200克。将玉米须和蚌肉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 煮至烂熟。隔日服1次。
现在你知道胆囊炎是怎么引起的了吗?其实除去先天的因素外,日常的生活习惯是胆囊炎发生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大家要是有上面提到的那些不良习惯的话,就一定要尽早改掉哦!
胆结石的并发症有哪些
1、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
2、由于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胆囊管,可能会并发急性胆囊炎、胆囊坏疽、胆囊穿孔、腹膜炎等。
3、小的胆囊结石结石易并发急性胰腺炎,甚至是危及生命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4、出现黄疸、发热等症状。引起胆囊与胃肠道内瘘,有时会形成胆石性肠梗阻。还会引起胆囊炎症性息肉。
5、胆囊结石是引起胆囊癌的重要诱发因素。
6、引起萎缩性胆囊炎、慢性化脓性胆管炎、继发胆总管结石,严重的可能会造成阻塞性的黄疸,并发急性化脓性的胆管炎。
胆囊炎和胰腺炎区别是什么
胆囊炎和胰腺炎有着很多相似的病症,都会引起腹疼、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很多人就区分不出这两种病,那么,胆囊炎和胰腺炎区别是什么?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胆囊炎应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应即时治疗。建议用苗岭胆炎方,其含有的金钱草、茵陈、夏枯草等,能标本兼治胆囊炎。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化验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
腹痛为胰腺炎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突然起病,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不能为一般胃肠解痉药缓解,进食可加剧。疼痛部位多在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取弯腰抱膝位可减轻疼痛。恶心、呕吐及腹胀多在起病后出现,血压或休克重症胰腺炎常发生。电解质、酸碱平衡及代谢紊乱。
胆囊炎系感染、胆汁刺激、胰液向胆道反流,以及胆红蓑和类脂质代谢失调等所引起的胆囊炎性疾病。胆囊炎又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炎。急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为急性发作的右上腹持续或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角放射,胆囊区压痛或反跳痛,肌紧张,发热,恶心呕吐,或有黄疸及血白细胞增高;而慢性胆囊炎表现为反复发作且轻重不一的腹胀,右上腹及上腹不适或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背,伴嗳气泛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油腻食物症状加剧。
统一出来的结果对比得出以下结论。疼痛:胆囊炎位置比较局限,就在右下肋有时向右肩部放射,胰腺炎一般上腹呈束袋状疼痛,疼痛程度胰腺炎更加厉害;发作频率胆囊炎比胰腺炎多;诱因:暴饮暴食一般容易诱发胰腺炎,而胆囊炎一般由于进食油腻食物引起。生化检查:胰腺炎血尿淀粉酶都会高,学常规白分比高,胆囊炎淀粉酶无明显变化;最后一点,临床上部分胰腺炎是胆源性的,即长期胆囊炎会引起胰腺炎。
胆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胆囊炎的原因主要有:
一、胆道感染,而胆道感染进一步发展就会引起胆囊发炎。
二、肠道寄生虫病:比如蛔虫钻入胆道可引起胆道发炎。
三、餐不规律,尤其是暴饮暴食,过量食用高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容易导致胆囊受损,引起病变。
四、心态上,长期郁郁寡欢,情志不佳极容易导致胆汁的排泄受阻,长此以往,也会患胆囊炎。
胆囊炎患病原因都有什么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胆囊结石可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即慢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发现,占所有胆囊病变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而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多见于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少见,系由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而成。
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是怎么回事呢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因为胆囊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而成,也即慢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此型病例占所有胆囊病变患者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与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所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以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多见。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比较少见,约占胆囊炎性疾病的0.7%~1.8%,系由于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形成。
胆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1.免疫力的低下造成了胆道感染:胆道感染可以引起胆囊发炎的。
2.情绪失调:这会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引发了胆囊炎。
3.日常饮食节制而行,不要暴饮暴食。少吃高脂肪、富含胆固醇食物,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的卫生的。
4.胆囊炎是怎么引起呢?肠道寄生虫病也是会导致胆囊炎发生的,比如蛔虫钻入胆道可引起胆道的发炎。其残体和卵就会成为结石的“核心”的。
胆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与急性胆囊炎一样,因为胆囊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而成,也即慢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在尸检或手术时,此型病例占所有胆囊病变患者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
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与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所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以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多见。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
比较少见,约占胆囊炎性疾病的0.7%~1.8%。系由于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形成。
5.代谢紊乱
由于胆固醇代谢的紊乱,致胆固醇酯沉积于胆囊黏膜而引起轻度炎症,其中约有半数可有胆固醇结石之形成。胆囊外观多无明显异常,囊壁可稍增厚,色泽稍显苍白;胆囊黏膜明显充血肥厚,黏膜上有无数黄白色的胆固醇酯沉淀,形如草莓,故本病亦称“草莓胆囊”。
慢性胆囊炎是怎么回事
一般认为胆囊小结石易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而较大的结石常无明显的腹部绞痛,反引起慢性胆囊炎的表现。慢性胆囊炎指胆囊的慢性炎症,引起慢性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内有结石。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胆囊内有结石的病人都有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可以是急性胆囊炎发作过后的后遗症。
病人在一次急性胆囊炎发作之后,几乎不可避免地发展为慢性胆囊炎。然而,实际上多数急性胆囊炎是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有相当一部分慢性胆囊炎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以前从来没有得过急性胆囊炎的病史。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并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病人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的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b超检查可见胆囊缩小或增大,排空功能障碍。口服胆囊造影剂发现有结石时,则诊断可以确定。
引起肩周炎的原因有哪些
肩周炎病因至今不清,多数学者认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是引起肩周炎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还认为肩周炎与下列3个因素有关:
1、由于肩关节以外的疾病,如冠心病、肺炎、胆囊炎等反射性地引起肩部疼痛,使肩关节活动受限。
2、因上肢骨折、颈椎病等使上肢固定于身旁过久。
3、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变,如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等。
胆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病菌感染引起胆囊炎
由于胆囊有储藏胆汁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因此胆囊与胆汁的接触时间比其他胆道长,而且,接触的胆汁浓度亦高,当人提交免疫力低下,胆道内有细菌滋生,就容易引起胆囊感染,形成胆囊炎。
胆囊炎的病因
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临床经过,又可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
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现绞痛样。
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现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处。
胆囊内结石突然梗阻或嵌顿胆囊管是导致急性胆囊炎的常见原因,胆囊管扭转、狭窄和胆道蛔虫或胆道肿瘤阻塞亦可引起急性胆囊炎。
此外,增龄老化过程中,胆囊壁逐渐变得肥厚或萎缩,收缩功能减退,造成胆汁淤滞、浓缩并形成胆酸盐;胆总管末端及Oddi括约肌变得松弛,容易发生逆行性感染;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滞度增加可加重胆囊动脉缺血。
胆囊管或胆囊颈梗阻后,胆囊内淤滞的胆汁浓缩形成胆酸盐,后者刺激胆囊黏膜引起化学性胆囊炎(早期)。
与此同时胆汁潴留使胆囊内压力不断增高,膨胀的胆囊首先影响胆囊壁的静脉和淋巴回流,胆囊出现充血水肿,当胆囊内压>5.39kPa(55cmH2O)时,胆囊壁动脉血流阻断,胆囊发生缺血性损伤,缺血的胆囊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加重胆囊炎进程,最终并发胆囊坏疽或穿孔。
若胆囊管梗阻而没有胆囊壁的血液循环障碍和细菌感染,则发展为胆囊积液。近年的研究表明,磷脂酶A可因胆汁淤滞或结石嵌顿从损伤的胆囊黏膜上皮释放,使胆汁中卵磷脂水解成溶血卵磷脂,后者进而使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发生变化引起急性胆囊炎。
一般认为胆囊小结石易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而较大的结石常无明显的腹部绞痛,仅引起慢性胆囊炎的表现。
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炎症,引起慢性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内有结石。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胆囊内有结石的病人都有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可以是急性胆囊炎发作过后的后遗症。病人在一次急性胆囊炎发作之后,几乎不可避免地发展成为慢性胆囊炎。
然而,实际上多数急性胆囊炎是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有相当一部分慢性胆囊炎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以前从来没有得过急性胆囊炎的病史。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亦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
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病人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B超检查可见胆囊引人注目或增大,排空功能障碍。口服胆囊造影剂发现有结石时,则诊断可以确定。
胆囊炎是怎么回事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过的越来越好,但是快节奏的生活同时还带来了很多的疾病,胆囊炎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果你留意下身边就会发现胆囊炎患者越来越多了,但是人们对胆囊炎还是不是很清楚,有的可能还是误解,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介绍下胆囊炎是什么。
胆囊炎是怎么回事
胆囊炎(cholecystitis)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发病与胆汁淤滞和细菌感染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占60%~70%)、克雷伯菌、厌氧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多由肠道经胆总管逆行进入胆囊,少数经门静脉系统至肝、再随胆汁流入胆囊。
慢性胆囊炎一部分为急性胆囊炎迁延而成,但多数既往并无急性发作史。约70%的病人伴有结石。由于胆石刺激,加上在长期慢性炎症的基础上,有过反复多次的急性发作,可使胆囊萎缩或囊壁纤维组织增生肥厚,终致囊腔缩小、功能丧失。若胆囊管为结石、炎性粘连或疤痕完全阻塞,胆汁无法流进胆囊,而胆囊内原有的胆汁,因胆色素逐渐被吸收,粘膜仍不断分泌无色水样粘液(白胆汁),即可形成胆囊积水;当继发感染,则演变为胆囊积脓。
一般认为胆囊小结石易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而较大的结石常无明显的腹部绞痛,仅引起慢性胆囊炎的表现。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炎症,引起慢性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内有结石。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胆囊内有结石的病人都有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可以是急性胆囊炎发作过后的后遗症。病人在一次急性胆囊炎发作之后,几乎不可避免地发展成为慢性胆囊炎。然而,实际上多数急性胆囊炎是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有相当一部分慢性胆囊炎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以前从来没有得过急性胆囊炎的病史。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亦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病人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B超检查可见胆囊引人注目或增大,排空功能障碍。口服胆囊造影剂发现有结石时,则诊断可以确定。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都已经清楚了胆囊炎是什么了,这种疾病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起来,因为它自身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并发症都是相当棘手的,在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患有胆囊炎或者身边有人有发病征兆时,应该及时的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严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胆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1)单纯性胆囊炎:常常多见于炎症发生的早期,此时胆囊 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入囊粘膜。
(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粘膜高度水肿,细菌感染及胆囊积脓淤血。
(3)坏疽性胆囊炎:除了急性炎症外,主要由于胆囊的循环障碍引起出血及胆囊组织坏死
(4)胆囊穿孔:由于胆囊坏死,囊壁穿孔,常见穿孔在胆囊底部血管分开较少的部位,穿孔后的脓性胆汁污染整个胆道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及肝内、外胆道炎等。
当临床表现不典型时,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比较困难,必须与胆管炎,胰腺炎,阑尾炎,消化性溃疡和胸膜炎等鉴别。这些疾病都有各自的临床特点,而且肝胆扫描和超声波检查可为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提供可靠的证据。
胆囊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胆囊梗阻引起胆囊炎
供应胆囊营养的血管是终末动脉,当胆囊的出路阻塞时,由于胆囊粘膜仍继续分泌粘液,造成胆囊内压力不断增高使胆囊膨胀、积水,胆囊壁的血管因此受压而缺血、坏死。当胆囊缺血时,胆囊抵抗力下降,细菌就容易生长繁殖,趁机活动起来而发生胆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