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极穴针刺怎么操作
中极穴针刺怎么操作
中极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上4/5与下1/5交界处,相当髂前下棘水平。
进针方向:从前下向后上与腹壁成50°。
深度:进针0.5-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生殖器。
禁忌:在膀胱充盈时,中极穴不能深刺;孕妇不宜刺灸该穴位。
针刺中极的作用
中极为任脉经腧穴,为足三阴经之会极处,内为胞宫,精室所居,有培下元,助气化,调血室,温精宫,理下焦,利膀胱,清利湿热的作用。
功能主治
功能:益肾培元,调经止带。
主治:肾气不足,肾阳亏虚之遗尿,疝气,月经不调,阴挺,癃闭,遗精,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湿热下注之小便频数,带下,阴痒诸症。
按摩子宫穴位的作用
【子宫穴的准确位置图】
子宫穴位于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穴旁开3寸。
【子宫穴的按摩手法】
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每日2次。
【按摩子宫穴位的作用】
1、缓解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妇女不孕、阴挺、盆腔炎、阑尾炎等;
2、按摩子宫穴的功效: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针刺子宫穴的方法】
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感向外生殖器放散(孕妇禁针);可灸。(对受针者做蜂毒过敏实验后,确定不过敏着。可用蜂针散刺,蜂针直刺,蜂针蜇刺。
【艾灸子宫穴的方法】
子宫穴艾条灸5-15分钟,子宫穴艾炷灸3-5壮。
【子宫穴主治】
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及阑尾炎,盆腔炎,睾丸炎等。
【子宫穴穴位解剖】
腹内、外斜肌中,穴区浅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骼腹股沟神经的肌支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进入腹腔刺及小肠。
【子宫穴的配伍】
1、月经闭止或月经不调:子宫穴配下曲骨穴、经中穴、交仪穴(《奇穴治疗诀》);
2、月经痛:子宫穴配中极穴、关元穴、气海穴、带脉穴、八髎穴(《建议针灸疗法》),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功效: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3、血崩漏下:子宫穴配中极穴(《针灸大成》);
4、女人子宫久冷、女子不孕症:子宫穴配照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针灸大全》);
5、慢性盆腔炎:子宫穴配关元穴、血海穴、阴陵泉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6、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穴配三阴交穴、隐白穴(《中国针灸学》);
7、子宫脱垂:子宫穴配维胞穴、足三里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8、前列腺炎:子宫穴配归来穴、关元穴、筑宾穴、三阴交穴(《新医疗法手册》)。
子宫穴在哪块
1、子宫穴在哪块呢
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
仰卧位,将耻骨联合上缘连与肚脐线5等分,在连线的上1/5与4/5的交点处,旁开4横指处。
腹内、外斜肌中,穴区浅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骼腹股沟神经的肌支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进入腹腔刺及小肠。
2、按摩子宫穴有什么好处
2.1、月经闭止或月经不调:子宫穴配下曲骨穴、经中穴、交仪穴(《奇穴治疗诀》);
2.2、月经痛:子宫穴配中极穴、关元穴、气海穴、带脉穴、八髎穴(《建议针灸疗法》),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功效: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着,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2.3、血崩漏下:子宫穴配中极穴(《针灸大成》);
2.4、女人子宫久冷、女子不孕症:子宫穴配照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针灸大全》);
2.5、慢性盆腔炎:子宫穴配关元穴、血海穴、阴陵泉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骨性关节炎的推拿方法
骨性关节炎不仅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骨痹”范畴。本病治疗主要在于解除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保护关节结构。采用推拿治疗,从膝关节局部用药和全身整体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综合治疗,是使患者症状改善的有效方法。
采用推拿配合针灸和中药熏蒸治疗骨性关节炎,取穴:鹤顶、内膝眼、犊鼻、阳陵泉、阴陵泉。施术部位:理疗、熏蒸以患膝部为主;推拿以患肢肾、肝、脾胃经脉为主;
操作:推拿用轻柔缓和的手法,弹拨研磨髌骨,摇膝屈伸,促进膝关节正常滑液分泌,达到膝关节力学平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熏蒸以自制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熏蒸患部,每次30min,10 次为1个疗程;针刺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10min 行针1 次,留针30min。
对照组:取穴针刺操作同治疗组。治疗组有效率94.2%,对照组有效率82.2%。有专家报道结合中药烫熨治疗骨关节炎患者62例,其推拿手法采用一指禅推法推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和膝周之阿是穴,优良率为78.42%。
当阳在哪里 当阳穴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正坐仰靠或仰卧位取穴,在头前部,当瞳孔之上,前发际上1寸处是穴。
进针深度:进针0.2-0.3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明目醒神,疏风通络。
主治:头痛,头晕,鼻塞,目赤肿痛,卒不识人。
前列腺炎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1、针刺疗法常用穴位有两组。第一组有关元、膀胱俞、合谷穴;第二组为中极、肾俞、尺泽穴。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十次为一疗程。针刺这些穴位有补肾利水、理气活血之功效。治疗时以中强度刺激,采用提插捻转手法。针刺关元、中极穴时以患者阴茎头或尿道口出现酸胀感为好。
2、灸法对肾阳虚型选灸肾俞、三阴交等穴位;对中气不足型选灸脾俞、肾俞、足三里、气海等穴位;对气滞淤阻型选灸血海、气海、阳陵泉等穴位。每次灸20分钟左右,或先针后灸,或针与灸隔日交替使用。
3、生姜灸取新鲜生姜,稍切去两侧姜皮,放骶椎旁一厘米处,左右各两块,或放在曲骨、中极穴、放上艾绒灸三壮。
秉风的简单找法 秉风穴针刺操作手法
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冈上窝中央约肩胛冈中点上缘上1寸处取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主治:疏风活络,止咳化痰,主治肩臂酸痛,肩胛痛。配天宗,天髎治疗肩胛痛;配肩贞治疗肩痹酸痛。
定喘的定位及归经 定喘穴针刺操作方法
施行针刺前,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尽量固定好体味,以免刺入体内的针体因患者体位的改变,在肌肉的牵拉收缩下随之活动而损伤肺脏。进针时,应向内斜刺0.5-1寸,勿直刺或向外斜刺(因为穴区深面及外侧部肌肉较薄,针尖易经肋间隙刺穿胸壁而造成气胸)。施术手法不宜过重过强,有针感后即可出针。若针感不明显时可稍留候气,或用小幅度内捻转手法来激发针感。出针后要稍按压针孔片刻。
子宫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子宫穴位置
子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患者卧位,在脐下4寸,旁开3寸处取穴。
【生理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在腹内、外斜肌处;有腹壁浅动、静脉;布有腹下神经。
子宫穴的功效与作用
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子宫穴主治病症
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阴挺,崩漏。
【刺灸法】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感向外生殖器放散;可灸,艾炷炙5~7壮,或艾条炙10~15分钟(对受针着做蜂毒过敏实验后,确定不过敏着。可用蜂针散刺,蜂针直刺,蜂针蜇刺)。
配伍应用
1、月经闭止或月经不调:子宫穴配下曲骨穴、经中穴、交仪穴(《奇穴治疗诀》)。
2、月经痛:子宫穴配中极穴、关元穴、气海穴、带脉穴、八髎穴(《建议针灸疗法》),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功效: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3、血崩漏下:子宫穴配中极穴(《针灸大成》)。
4、女人子宫久冷、女子不孕症:子宫穴配照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针灸大全》)。
5、慢性盆腔炎:子宫穴配关元穴、血海穴、阴陵泉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6、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穴配三阴交穴、隐白穴(《中国针灸学》)。
7、子宫脱垂:子宫穴配维胞穴、足三里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8、前列腺炎:子宫穴配归来穴、关元穴、筑宾穴、三阴交穴(《新医疗法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