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炎该怎样治疗
乳腺导管炎该怎样治疗
一、中医治疗乳腺炎
中医在治疗乳腺炎的时候针对每个不同阶段所用的药物都是不同的,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中医用哪些药物治乳腺炎:
1、瘀乳期
处于瘀乳期时中医治疗乳腺炎以清热解毒,行气散瘀止痛为主。常用的中药方剂为瓜蒌牛蒡子汤,由瓜蒌、牛蒡子、天花粉、黄芩、陈皮、生栀子、皂角刺、金银花、青皮、柴胡、连翘、甘草等药物组成,随症加减治乳腺炎的效果更佳。
2、成脓期
乳腺炎该如何治疗才能痊愈?处于成脓期时中医治疗乳腺炎以清热解毒、通乳透脓为主。常用的中药方剂为透脓散加减,由当归、生黄芪、炒山甲、川芎、皂角刺、牛蒡子、银花、连翘、白芷、紫花地丁等药物组成,随症加减治乳腺炎的效果更佳。
3、溃脓期
处于溃脓期时中医治疗乳腺炎以补气益阴、清除余毒为主。常用的中药方剂为四妙勇安汤加减,由玄参、当归、金银花、甘草、黄芪、党参、白术等药物组成,随症加减治乳腺炎的效果更佳。
二、西医治疗乳腺炎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乳腺炎常以抗生素类为主。抗生素在治乳腺炎时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同时还有预防严重感染及败血症的作用,不过抗生素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服用还会出现耐药性,因此在剂量和疗程的时间上要严重进行控制。
2、手术治疗
局部已经形成脓肿建议采用手术来治疗乳腺炎。避开乳晕,在与乳头成放射的方向做切口排脓。乳腺后脓肿或乳房下侧深部脓肿在乳房下胸乳折处作弧形切口进行排脓,均能很好的治乳腺炎。
乳腺乳管瘤的原因是什么
乳腺导管瘤是指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乳头状瘤。根据乳腺导管瘤病灶的多少及发生的部位,可将其分为单发性──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多发性──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两种。乳腺导管瘤有5%-10%的癌变机率。临床上应予足够重视,一旦发现乳房不适,立即到医院做个乳房检查,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乳腺导管瘤的原因是什么?
本病病因不清楚,但因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可能是一种退行性改变,与乳头的内陷或畸形,鳞状上皮伸入导管内壁,造成角化鳞屑的阻塞,或脂质分泌物刺激导管壁,造成炎症、瘢痕增生及继发感染有关。
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可能,因为本病后期,常合并浆细胞性乳腺炎,在病理中常见有大量浆细胞浸润,病变呈反复发作,故有人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
在生活当中只有我们更多的去了解这些疾病,那么在它发生的时候,才能够及时的发现采取治疗措施,尽可能的降低一些不利的影响和危害,所以说为了你的身体健康,每个人都应该注重这些常识的了解,科学有效的治疗。
中医治疗乳腺导管瘤
(1) 疏肝理气,调畅气机。
乳头乳房及肝经循行之处,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易于怫郁。乳癖者,每多有性情抑郁,忧思多虑或心烦急躁易怒,胸闷嗳气,而乳房疼痛与肿块大小变化,亦多情绪变化有关。肝郁气滞在乳癖发病学上有重要影响。七情不畅,肝失条达,肝郁气滞结于肠子络则疼痛结块,故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为治疗乳癖的主要原则。
(2)活血化瘀,疏通乳络。
乳房疼痛及肿块为主症,二者均为血瘀证特征性表现。忧思恼怒,抑郁寡欢,必致肝气不畅,气机阻滞,久则由气及内,使血行不畅,经隧不利,下不能充胞宫,上不能溢乳房,乳络闭阻,气滞血瘀,凝结成块,不通则痛。经前冲任血液充盈,乳房肿痛加重,月经后气血得到疏泄,肿痛亦随之减轻。可见乳癖者出现血瘀证势所必然,治疗中必须重视活血化瘀,疏通乳络作用。
(3)化痰软坚,消肿散结。
思虑伤脾或肝郁气滞,横逆脾土,均可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肾气不足,冲任失养。不能温煦脾阳,则精液不得运化,聚湿成痰,肝郁日久,化热化火,灼津为痰,痰、气、瘀互结而成乳癖。因此,痰凝在乳癖发病学上有一定影响,化痰软坚,消肿散结可促使肿痛消散于无形。
哺乳期乳腺导管炎如何治疗
早期的治疗以通乳为重点,抓住早期有利的治疗时机,控制病情的发展。选择中药的话以疏肝清热、通乳消肿为主。按摩通乳的方法,双手自乳房基底按摩,缓慢向乳头方向挤压推进,按摩的用力程度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尺度,在按摩同时可以轻揪乳头数次,以扩张乳头部的乳络。
中期肿块治疗重点消散肿块、避免化脓传襄,很多病人失去早期治愈的有利治愈时机,形成了炎性肿块,多与早期大剂量抗菌素使用有关。中药以疏肝清热、活血消肿散结为主。可做热敷进行辅助治疗,热敷能起到消炎镇痛效果。
后期的的病情较为严重,重点为排脓引流、促进愈合。排脓应到医院进行手术切开引流,切口要根据脓肿的位置以及考虑美容效果,选择切开方式和位置。小脓肿一儿科使用穿刺抽吸冲洗。术后要继续使用药物,加强抗感染,促进伤口的快速愈合。
患了乳腺乳头状瘤疾病该如何治疗
手术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前均应行乳导管造影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定位。术后宜做石蜡切片检查,因为冰冻切片检查在辨别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时最困难,两者常易发生混淆,故不宜以冰冻切片表现为恶性依据而行乳房根治术。如果为单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时将病变的导管系统切除即可;如果为多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因其较易发生恶变,则宜行乳腺区段切除,即将病变导管及其周围的乳腺组织一并切除。对于那些年龄在50岁以上者,造影显示为多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经病理检查发现有导管上皮增生活跃甚至已有上皮不典型性改变者,则宜行乳房单纯切除,以防生变。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疗效标准:
(1)治愈:乳头溢血停止,瘤体消失。
(2)好转:乳头溢血减少,瘤体缩小。
(3)未愈:乳头溢血不减,瘤体不变或反增大。
肉芽肿性乳腺炎鉴别诊断
1、乳腺导管扩张症: ①好发于绝经期前后,多数患者有授乳困难史;②肿块位于乳晕周围,乳头溢液多见,为浆液性或脓性;③病变主要累及乳头、乳晕的大导管,不以小叶为中心;④早期仅见导管扩张,晚期导管周围可出现脂肪坏死周围炎性肉芽肿,以浆细胞浸润为主;⑤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大导管扩张。
2、乳腺感染性肉芽肿:如结核性乳腺炎,①多见于中青年,有结核病史;②乳腺组织中有典型结核结节,有干酪样坏死;③结节不以小叶为中心;④抗酸染色查见结核杆菌。
3、肉芽肿性血管脂膜炎:①多数为绝经期后女性;②局限性乳腺肿块,有触痛,表面皮肤发硬呈红斑状;③病变位于乳房皮下脂肪组织内,乳腺实质一般不受累;④非坏死性肉芽肿和小血管炎为特点,一般不累及小叶及导管。
4、乳腺脂肪坏死:①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特别是体型肥胖者;②为外伤引起的无菌性炎症;③脂肪细胞变性坏死、崩解形成大小不一的空泡,周围围绕泡沫细胞、纤维母细胞、炎细胞、多核巨细胞等;④典型的非坏死性肉芽肿和血管炎少见。
5、结节病:①界限清楚的上皮样细胞结节,且血管壁内有淋巴细胞浸润;②无干酪样坏死,不见中性粒细胞浸润;③镜下缺乏血管炎和脂肪坏死;④肺及纵隔常见受累。
6、Wenger肉芽肿和巨细胞动脉炎:①主要累及中、小动脉;②常见血管坏死和血栓形成;③病变不以小叶为中心。
慢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
专家称,慢性乳腺炎不是细菌感染所致,而是导管内的脂肪性物质堆积、外溢,引起导管周围的化学性刺激和免疫性反应,导致大量浆细胞浸润,故称浆细胞性乳腺炎。反复发作,破溃后形成瘘管,可以继发细菌感染,长久不愈。
在临床上,对于细胞性乳腺炎治疗分析,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让患者深感烦恼。同时,由于此病的发病年龄倾向年轻化,相当多的大夫在处理的过程中也很感棘手。因此实施此病的治很重要。
治疗要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而定,但治疗的要点是手术切除有病的乳腺导管,以求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局限肿块时可将肿块切除,有脓肿形成时则作切开排脓,有瘘管者切除瘘管。有些病程过长的多数慢性瘘管或乳房严重畸形者,可以考虑作单位乳房切除。
怎样治疗乳腺导管瘤
1、3多普勒彩超、乳腺钼靶、光电离子导入系统等先进诊断设备,配合相关激素检测,采用独特的离子渗透技术、微创技术、结合传统中医精髓,全方位攻克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肿瘤、乳腺癌等乳腺疾病。
2、离子导入药物渗透法:全面攻克乳腺疾病离子导入药物渗透法,即传统治疗方法的一次革新。原理是:将高浓度的中药外敷在患处,通过光电离子导入,将药物中有效成分深入渗透至皮肤下乳腺组织内,直达乳腺病灶组织,促进药物迅速吸收,缓解乳房胀痛,有效消除乳腺增生、乳腺肿瘤等疾病。
看过上面的内容,我们现在应该知道乳腺导管瘤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了吧?这种疾病发现就要及时进行治疗,千万不能拖病情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得了疾病治疗肯定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也不要听信她人的传言。
3、发生癌变的乳腺导管瘤可选择cls细胞免疫治疗:cls细胞免疫治疗,是国内第一家肿瘤免疫治疗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CLS与美国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的细胞免疫(T细胞、NK细胞)疗法,又一提取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是用自己的细胞治疗自己的病,骨不会发生排异等副作用,已有千余例肿瘤患者接受了CLS自体免疫细胞临床治疗,是目前最为成熟的,治疗效果最好,应用最为广泛的肿瘤生物治疗技术!cls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能有效治疗恶性乳腺导管瘤。
乳腺导管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乳腺导管癌属于乳腺癌中的一种,乳腺导管癌症状主要是由于卵巢内分泌失调时,雌激素分泌过多而保护乳腺的孕酮减少,雌激素反复刺激乳腺小叶,致其过度增生变硬呈结节状而形成。乳腺导管癌的症状以乳腺疼痛为主要症状,一般是在月经来潮前加重,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大多数疼痛位于乳腺外上侧,也可呈双乳腺弥漫性胀痛。
乳腺导管癌的症状的常用治疗方法:
1、放射化疗:对于浸润较广的浸润性导管癌的治疗,放疗可以一定程度上缩小癌肿,为手术创造可能。因此化学药物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治疗的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术前术后均应用较多。
2、手术治疗:切除全部乳腺组织,同时广泛切除其表面覆盖的皮肤,切除胸大肌及胸小肌。腋窝淋巴结作彻底的扩清。由于切除范围广,病人机体恢复较困难,并且外观异常也非常显着。
四级乳腺导管癌严重吗
四级乳腺导管癌比较严重的,属于比较晚的乳腺癌了。乳腺导管癌分为两组微浸润导管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癌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得不到及时治疗的话,就发会展成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导管癌治疗可以选择单纯乳房切除术: 手术切除有肿瘤的整个乳房,同时或以后分开行腋窝部分淋巴结切除术。改良乳癌根治术: 手术切除整个患乳、部分胸壁肌肉,同时或以后行腋窝大部分淋巴结切除术。乳癌根治术(也叫halsted乳癌根治术),手术切除有肿瘤的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 既使手术切除了所有肉眼能看到的癌症,患者也许还需要行手术后辅药治疗来清除残留的癌细胞,例如:放射治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以达到提高治愈率的目的。
三大手术方式帮你摆脱乳腺导管扩张困扰
1、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适用于单纯表现为乳腺肿块且肿块局限位于距乳晕2.0cm以外乳腺周边部的乳腺导管扩张病例。此手术强调切口内端必须达乳头下以保证所属大乳管的彻底切除。否则术后仍有形成乳晕下囊肿、乳头溢液甚至乳腺瘘的可能。切面如有细条状乳汁样物溢出,即应扩大切除范围,以防复发。
2、乳管切除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适用于单纯乳头溢液或乳晕下肿块的乳腺导管扩张患者,对单纯乳头溢液者,在探针的引导下,切除该乳管及周围0.5cm的乳腺组织;对有乳晕下肿块和乳晕下大导管普遍扩张者,则采取乳晕边缘弧形切口保留翻转乳头切除,全部大乳管及楔形切除,乳晕下乳腺组织所成腔隙荷包缝合乳头外翻整形缝合。
3、乳房单纯切除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仅适用于少数乳腺导管扩张患者弥漫性病变,首次治疗不合理而致严重乳腺瘘等已生育的病例。对于合并急性感染而致乳房弥漫性肿胀者,并非乳房单纯切除的适应症。应先控制炎症后再酌情选择合理的术式,对于已控制炎症的乳腺瘘病例,行保留乳头的瘘管及周围瘢痕组织彻底切除,一期缝合为佳。腋窝肿大之淋巴结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乳房病灶切除后可自行消退。
乳头溢液是怎么回事
一 、发病原因
1、分类:
乳头溢液有真性溢液及假性溢液两种。真性溢液指非妊娠、非哺乳期乳头自然溢液,假性溢液是指乳头浅表糜烂或乳瘘的渗液。
2、病因:
真性乳头溢液的病因可因血友病、紫癜病、内分泌失调、导管本身病变及乳腺内病变引起。如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炎、乳腺导管内癌等,是乳头溢液的常见原因。。
二、发病机制
乳头溢液是不同性质的异常分泌液体由乳腺导管排出。
造成乳头溢液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乳腺的大导管系统受到不同病变的侵犯,而产生炎症、糜烂、出血等现象,或者恶性肿瘤侵犯大导管而产生上述的病理改变。
1、临床分型:
(1)根据发病机制,真性乳头溢液分为2型:
乳腺导管内型:
包括原发于乳腺导管上皮的新生物、导管乳头状瘤、导管扩张症、囊性增生性疾病等。
乳腺导管外型:
包括乳腺的化脓性炎症、结核、肿瘤等导管以外的病变,累及或侵犯导管而使分泌物由乳头溢出。
(2)乳头溢液常为单侧性,亦可两侧同时发生。溢液的乳管可为单管,也可为多管。根据溢乳乳管,可分为以下两种:
单侧性单管乳头溢液:
常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单侧性多管溢液常见于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病;
双侧性多管溢液:
多见于内分泌紊乱、药物反应、闭经-溢乳综合征或某些乳腺良性疾病。
2、乳头溢液性质:
乳头溢液溢出的部位和性状,对推断疾病的性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根据乳头溢液的性质可分为以下7类。
(1)乳样液:
溢液的颜色似去脂乳汁。常见于闭经-溢乳综合征(乳溢症)、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综合征,或口服避孕药后。
因垂体被抑制泌乳素释放过多所致,部分乳腺增生症病人也可出现,此时常为两侧多管溢液,自动性流出。
(2)粉刺样溢液:
多由乳腺导管扩张症引起,病人多有先天性乳头凹陷,乳头有脂质粉刺样带有臭味的分泌物溢出。
此种溢液黏稠,多种颜色混杂,自动外溢。通常也是双侧多管,患者常伴有灼热、肿胀、瘙痒,还可见于更年期或中青年妇女性腺功能低下者。
(3)水样液:
溢液稀薄如水样,多由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病及乳腺癌等疾病引起。
(4)脓性液:
溢液似脓汁,常见于产后急性乳腺炎、乳腺脓肿。
(5)浆液性液:
呈浅黄色,大部分病例为乳头下部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引起,亦可见于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导管扩张症及乳腺癌。
(6)血性液或浆液血性液:
血性液呈红色、浆液血性呈粉红色。血性溢液以导管内乳头状瘤较为多见,若50岁以上病人单侧乳头血性溢液,常提示可能为导管内乳头状癌,应高度重视。浆液血性既可由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引起,也可由导管内乳头状癌所引起。
(7)淡绿色溢液:
分泌物为浅色较淡的绿色液体,较少见。常见于乳腺囊性增生症。
乳腺血管扩张的症状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乳腺良性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认识不清,常常误诊为乳腺炎、乳腺结核或乳腺癌等疾病。乳腺导管扩张症又称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其实浆细胞性乳腺炎仅仅是乳腺导管扩张症发展过程中的晚期表现。
此病多见于30~40岁的产期、非哺乳期女性,有时发生于绝经后老年女性。到目前为止,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病人常常伴有乳头内陷或畸形,乳腺导管开口被分泌物阻塞,引起导管扩张,积聚物刺激管壁,造成管壁破坏,乳腺腺体组织出现炎症。此病早期可表现为乳头溢液,溢液呈黄色、棕色或血性,有时挤压乳房后可分泌稠脓样物质;后期在乳头、乳晕附近,可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肿块表面皮肤红肿并有压痛,有时按脓肿切开后常不易愈合,有瘘管形成。由于病变反复发作,乳房皮肤可以增厚,乳头内陷。此病病程较长,最长者可达十余年,抗生素治疗通常无效。
乳腺导管扩张症术前非常容易误诊,诊断此病主要靠乳腺B超、乳腺钼靶、乳腺导管造影、乳腺细针穿刺等检查。一旦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应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局部病变者,可采取乳腺腺叶切除术;病变广泛者,可行皮下乳腺切除术,保留病人的乳头及正常部分腺体。对于肿块伴有脓肿形成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待感染好转后再切除病变的组织。
跟大家分享完了这篇文章以后呢,主要是希望女性朋友中如果有不幸患上了此疾病的要及早去正规的医院检查然后接受一系列的治疗。这种病虽然不少见但是也是比较难治疗的,所以希望女性朋友尤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