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旅途失眠
推拿治疗旅途失眠
1、用中指指端轻轻按揉两眉头连线中点处的印堂穴,约2分钟,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2、用食、中指两指指端轻轻按揉两眉头凹陷处的攒竹穴,约1分钟,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3、用双手中指指端轻轻按揉眉稍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的太阳穴,约1分钟,具有醒脑安静的作用。
4、用双手中指指端轻轻按揉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中点处的安眠穴,约2分钟,具有镇静助眠的作用。
5、用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在两眉头处,然后在眉之上方同时作左右来回抹动,约半分钟,具有安静催眠的作用。
6、用双手食、中、无名、小指指端分别放在两侧耳尖直上两横指处的率谷穴,前后来回推动,约半分钟,具有除烦镇静的作用。
7、用拇指端罗纹面轻轻按揉腕部横纹上两横指处的内关穴,约1分钟,双手交替,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8、用拇指指端轻轻按揉小指侧腕部横纹头凹陷处的神门穴,约1分钟,双手交替,具有助睡安眠的作用。
失眠症的推拿治疗
失眠症主要是因大脑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焦虑,用脑过度,作息失常而引起的大脑功能失调,表现为容易兴奋,迅速疲劳,思睡而不能入睡,睡而易醒,醒后难睡,时睡时醒,多梦,甚则通宵不眠,可伴次日头疼头胀,神疲,四肢乏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随着现代都市节奏、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增长并日趋年轻化,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手法机理 (1)“头为诸阳之会。”用轻柔的手法操作于头部诸穴,具有扩张血管,温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供,清眩安神,健脑明目,消除疲劳的作用。改善因脑供血不足缺氧引起的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同时轻柔的手法刺激能有效地调节大脑皮质功能,恢复正常的生理性睡眠。(2)上肢分布着手三阴经、手三阳经,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通过上肢部的腧穴刺激,可起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宁心安神,沟通阴阳,促进末梢循环的作用。(3)手法直接作用于腹部,增强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温中健脾,改善因心脾两虚、脾胃不和引起的肢倦神疲纳差,失眠头晕症状。(4)两下肢前部、内外侧缘分布着足阳明胃经,太阴脾经,少阴肾经,厥阴肝经,少阳胆经,通过手法作用,起调节脏腑,行气活血,解除疲劳的作用。(5)背为阳,背部脊柱及旁开系督脉和膀胱经所属,督脉为“阳脉之海”行之于脊里,上引入脑,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左右交会于百会穴,入颅脑,下行沿脊柱两侧(1.5寸)有肺、心、膈、肝、胆、脾、胃、肾、大肠、关元俞分布。通过背部手法操作,化机械能为热能,局部渗透,起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调节脏腑,养心安神,健脾和胃,补肾健脑的作用,现代医学证明,颈部的手法操作,可有效地缓解椎-基底动脉痉挛;T9-T12可改善大脑皮质层植物神经丛活动,稳定其双向调节功能。(6)足在下主血,属阴。足部血管丰富,最易引起末梢循环障碍,栓塞。足部反射区手法操作,能有效地促进脏腑气血的运行,起安神健体的作用。
失眠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女性多于男性,主要与精神因素、心理承受能力、生活习惯有关,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长并日趋年轻化,中青年占有较大的比例,本组占42%。由于睡眠严重不足,使大脑和机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失眠的治疗常用镇静催眠药,主要使中枢神经抑制而产生非生理性睡眠,虽然效果立 竿见影,但许多病人药后感头晕、思睡、精神萎靡、肌痛恶心,同时患者对此类药易产生依赖性,长期使用甚至成瘾,而运用中医推拿法治疗,可有效地避免药物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在充分调动患者主观积极性,合理调节精神状态的前提下,对机体实现有效的按摩和良性刺激,恢复自主的生理性睡眠安全有效,无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有临床应用意义。
脊柱疼怎么回事
一般的胸椎疼是因为姿势不正确引起的.枕头与睡眠: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高度为12~16cm,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习惯侧卧位者,应将使枕头与肩同高。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也不要长时间将双手放在头上方。
2 避免做颈部过伸过屈活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洗脸、刷牙、饮水、写字时,要避免颈部过伸过屈活动。
3某些日常活动应该停止:在患病期间,应停止做某些过度活动颈椎的活动,如擦高处的玻璃。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传统不主张进行推拿治疗,认为有可能加重脊髓损害,但国内已有安全有效的牵引和推拿治疗的报道,因此,轻型脊髓型颈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疗
失眠的推拿治则 失眠的推拿手法
取穴:印堂,神庭,攒竹,睛明,太阳,百会,四神聪,风池,安眠穴,迎香,神门,三阴交,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华佗夹脊穴等。
推拿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拿法,揉法,抹法,㨰法,击法等。
失眠的推拿按摩手法 失眠的推拿按摩原则
失眠的表现,轻者难以入眠,或睡中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或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能入眠,本病可单独出现,也与头痛,健忘,眩晕,心悸等同时出现。
治疗原则:宁心安神。虚证辅以滋阴养血,实证辅以清热和胃。
孩子总咳嗽的治疗方法
小儿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治疗是指通过中医推拿疗法来治疗小儿咳嗽相关症状。目前比较知名的小儿推拿诊所有上海康尧小儿推拿、青岛小儿推拿、北京玉明小儿推拿。
中医中药治疗
当小儿出现流清涕,身稍热,咽不适,食欲减时,可服用保元丹、至宝锭等小丸药,每服一丸,每日三次。如果服用一天后,病情加重,即需停药,及时到医院诊治。
中医推拿按摩都可以治疗哪些病
中医推拿是由人类本能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我们常以“舐犊之情”来形容母爱,美国达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母鼠经常用舌舔幼崽的头、项、背,可以促使其体内产生生长激素。所以,在小儿背部捏脊,就能起到增强其体质的良好效果。一般认为,推拿除消除疲劳以外,临床上仅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而历史上行之有效的内、妇、五官科推拿治疗几乎被遗忘。中医古代名著《黄帝内经·素问》就提到按穴位可以立即缓解心绞痛。后来,却将心脏病列为推拿禁忌症。事实上,由于有的临床医生不顾患者的耐受能力,手法用力大,产生过强的酸胀感,使患者精神紧张,血压增高,心率加快才是引起心脏病发作的真正原因。
患病又称“不舒服”,治疗也就是要使病人解除痛苦。20世纪70年代,我们在西藏就根据《素问》的有关记述,运用推拿治疗高原心肌缺氧,取得良好效果,进而创造出用推拿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内、妇科疾病的推拿治疗,强调用柔和手法于特定穴位。经络学说认为,经络内联五脏六腑,外通四肢关节,将人体内外连成一个整体,内脏有病会在体表穴位处有所反映。因此,在相关穴位处施针灸或推拿手法会取得治疗效果。推拿治病是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并无任何药物介入,只要运用得当,就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20世纪70年代,我们在西藏高原12个县巡回推广推拿疗法,治疗高山反应中的高原心脏病、多血症、小儿腹泻、感冒发热、咳嗽、胆囊炎、胰腺炎等,均取得良好效果。经过30多年的探索,对推拿治病的研究又有了进一步认识,综合归纳起来,在特定穴位施推拿手法可以产生以下效应:
调整内脏功能如治疗胃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尿路结石、胆绞痛、咳嗽、气喘、青光眼、弱视等。促进血液循环如治疗心肌缺血、痛经、脑供血不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
改善免疫功能推拿可以通过增加脾动脉血流量,使脾脏内的免疫细胞释放出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纠正损伤引起的关节错位如脊椎后关节紊乱、关节错缝、颈椎病、急性腰扭伤、桡骨小头半脱位等。
促进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如肩周炎,小儿肌性斜颈,骨折脱位后遗症的修复等。
促进体内产生内啡呔可用于戒毒。除了治疗疾病以外,推拿还可以保健强身。人们通常以冬令进补来增强体质,实际上,体育锻炼,自我推拿都是增强体质,又不用花钱的好办法。
推拿疗法的禁忌症
(1)诊断不明的急性脊髓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的患者,在未排除脊椎骨折时切忌推拿。出现脑脊髓症状时须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也是推拿禁忌症。
(2)各种骨折、骨关节结核、骨髓炎、骨肿瘤、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推拿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肿瘤扩散转移或炎症发展扩散。因此也属于推拿禁忌症。
(3)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或身体过于虚弱者,由于不承受强刺激,因此一般不宜接受推拿治疗。应该采取措施,及时抢救。
(4)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腹膜炎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者,禁忌推拿治疗。应考虑手术剖腹探查。
(5)有出血倾向或有血液病的患者,推拿可能引起局部皮下出血,故不宜推拿治疗。
(6)避免在有皮肤损伤的部位施手法。但在有褥疮的周围施轻手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使缺血性坏死的创面逐渐愈合。这是70年代在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时的意外发现。
(7)妊娠3个月以上的妇女的腹部、臀部、腰骶部,为了防止流产,不宜在这些部位施手法。
(8)精神病患者或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推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