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测了血糖7.2,我这是糖尿病吗
我测了血糖7.2,我这是糖尿病吗
血糖检测一般分为空腹检测,餐后2小时检测,随机检测。
空腹检测
空腹情况下检测到血糖指数≥7.0mmol/L,并且有“三多一少”症状,可判断患有糖尿病。
餐后2小时或随机血糖检测
在这两种情况下检测血糖指数≥11.1mmol/L,并且有“三多一少”症状,可判断患有糖尿病。
所以血糖7.2是在空腹下检测的话是患有糖尿病的可能的!确诊糖尿病还需合并是否存在临床症状“三多一少”。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烂足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易硬化、闭塞,而“足”血管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可能引起足部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坏疽。患者截肢后,两年内复发率增高。
预防措施:备个血糖仪,及时监测血糖情况,通过饮食、运动或药物等治疗,最终控制住血糖。平时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对足部的保护,从生活的细节、小处入手,包括每天的洗脚、剪趾甲等。
糖尿病并发症:尿毒症
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直至尿毒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预防措施:糖尿病病情严重,血糖值较高的患者,一定要加强监测血糖,通过饮食、运动或药物治疗,最终控制血糖。
糖尿病并发症:失明
糖尿病可以损害眼球后面非常细小的血管。医学上又称糖尿性视网膜病。这种病可以导致视力衰退,甚至失明。糖尿病可以引起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病变等。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所以患者要及时监测血糖,通过饮食、运动或药物等治疗,最终控制住血糖。如感到眼睛不适一定要定期做眼科检查。
糖尿病并发症:心脏病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人所并发的或伴发的心脏病,是糖、脂肪等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心脏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心脏病所包括的范围较广,心血管并发症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
怎样才知道孩子处于糖尿病前期呢
如果想知道孩子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必须去医院做检查才能明确,检 查前一天必须吃晚餐,检查当天早上不吃饭,不能有发热、感冒等疾病。先查 空腹血糖,然后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葡萄糖水或淀粉食物,两小时后再测血糖, 即餐后两小时血糖。如果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有一项达到糖尿病前期 的范围,就要复查,倘若结果相同,就可以确诊是糖尿病前期。
晚上睡觉脚冷是什么原因 糖尿病引起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如果血糖长期不稳定,周围血管病变就可能会产生,表现为微循环障碍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钙化,导致管腔狭窄。还会让远端肢体缺血缺氧,并出现相应症状,如手脚冰凉。糖尿病的基本症状是多食、多饮、多尿、体重下降,血管病变一般是病情发展到中后期才会出现。
1.定期检测血糖,积极控制好血糖,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2.必须遵守糖尿病饮食,还要注意休息,适当加强身体锻炼。
糖尿病人怎么降血糖 学会自我监测
能够有效监控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坚持监测,控制血糖长期达标;有利于调节饮食、运动和药物剂量之间的平衡;有利于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自我护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患了糖尿病意味着您必须建立规律的生活节奏,以利于血糖的稳定,所以平时要建立规律的作息制度,生活中有张有弛,不可过度劳累。对于糖尿病,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产生消极的情绪,保持乐观,不为小事而烦恼。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及局部皮肤的清洁,及时治疗皮肤病,沐浴时使用中性肥皂,水温要适中,不可过烫,以免刺激皮肤。尽量穿全棉、透气的内衣,勤更换。如果发现皮肤发红、肿胀一定得到医院就诊。如果您有吸烟习惯,那么从现在开始您一定得戒烟,如果您有饮酒的习惯,您得注意做到少量、适度。
监测全身情况
糖尿病病人的全身情况需要定期的检测,平时不要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不适而掉以轻心,对自己不加以自身的管理。要知道,即便是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也要定期监测您的血糖、尿糖,每月测量一次体重、血压、腰围/臀围,每季度测量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半年检查一次血脂、眼底、神经系统、肾功能、心电图,必要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另外,您要注意由于尿糖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并且在一般情况下血糖超过10毫摩尔/升(180毫克/100毫升),才有可能出现尿糖,因此不能用尿糖水平作为您血糖控制的直接参照标准。
保护好口腔
平时要注意做好口腔护理,定期观察口腔黏膜,以防感染的发生。高血糖会增加牙齿和牙龈病变的机会。因此平时您要用柔软的牙刷刷牙,不要用过冷过热的水刷牙,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牙床周围可进行适当的按摩,以改善其局部的血液循环。
珍爱双足
糖尿病病人的足部保健非常重要,您每日要用温热水泡脚,用软毛巾擦干并按摩数分钟,如发生感染,即局部发现红、肿、热、发蓝或过冷、过热,即使您不觉得疼痛,也要立即报告医生。修剪趾甲要在清洗、擦干后进行,不要剪得太短、太接近皮肤。不要用鸡眼膏、鸡眼水以及刀片来自己处理鸡眼。坐位时不要两腿交叉,这样会影响下肢血液循环。每天换上清洁、柔软的袜子,不要穿有破洞或太紧的鞋子。冬天,您不要用热水袋、电热毯或电烫壶来暖脚,以防烫伤。
妊娠糖尿病产后注意事项 产后要复查血糖
尽管妊娠期糖尿病在产后,血糖的情况可恢复正常,但他们仍存在日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一般在产后6-8周要去医院复查OGTT,了解产后的血糖水平。如果OGTT正常了,就不是糖尿病了,但是患过妊娠糖尿病的人今后出现血糖升高的可能性就比正常人大,所以要经常监测血糖,注意饮食和运动。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遗传吗?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的家属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父母亲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约有5%会患糖尿病,若父母亲中只有一方有糖尿病,则子女得病的机会更少。也就是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情况下,患糖尿病的几率要相对来说高一些,从而说明糖尿病具有遗传性。
但是糖尿病本身并不会遗传,遗传的是糖尿病的易患病体质。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糖尿病患者子女只是遗传了某些基因,而这些基因对糖尿病具有易感性。也就是说,在某种环境中就有可能发病,而避免这种环境,就可能不发病。
所以建议大家饮食上注意低糖、低脂、低热量,主食控制在八成饱即可,多食用蔬菜,定期复查空腹和餐后的血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治疗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能吃青蛇果吗 糖尿病吃水果要注意什么
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如果完全戒掉水果糖尿病患者损失很大,糖尿病患者也可如常人般开心享受水果大餐。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吃水果最好在两餐之间,作为下午茶补充,或者是睡觉前一小时进食。糖尿病患者餐前或饭后不宜马上吃水果,一次性摄入太多容易使血糖蹭蹭往上升,最好是食用水果两小时后测测血糖,摸索适宜你的水果摄入量。
糖尿病和高血糖一样吗
糖尿病患者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血糖高,于是,在人们的观念里,血糖高就成了糖尿病的代名词。病人到医院做检查,发现血糖高,不负责任的大夫误诊为糖尿病给患者开降糖药,最终导致患者对药物形成终身依赖,变成糖尿病人。其实糖尿病和血糖高是两种不同的病,只是相互之间有关联。糖尿病是因为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乱,导致糖代谢功能失调。高血糖是指人体血液中糖的含量过高,糖尿病会导致高血糖,但高血糖却不一定是糖尿病。
一、认识高血糖 我们的身体需要通过食物获得大量的营养物,糖分也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之一。糖分是通过谷类,砂糖,水果,薯类等食品摄入体内的,然后形成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或是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的细胞,作为肌肉运动的能量来源。
二、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
三、二者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高血糖和糖尿病是两种不同的病,只是相互之间有关联。糖尿病是因为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乱,导致糖 代谢功能失调。高血糖是指人体血液中糖的含量过高,糖尿病会导致高血糖。但可以肯定的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都比较高,这是二者的共性。所以说,二者之间有共性,也有一定的关联性。长期血糖高不但有损健康,还有迁延成糖尿病的危险。
老人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常识
(1)饮食治疗:目前主张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0.8g/kg.d)。对已有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在饮食上除限制钠的摄入外,对蛋白质摄入宜采取少而精的原则(0.6g/kg.d),必要时可适量输氨基酸和血浆。在胰岛素保证下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保证足够的热量。脂肪宜选用植物油。
(2)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对于单纯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控制不好并已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应尽早使用胰岛素。应用胰岛素时需监测血糖及时调整剂量。
空腹血糖不高也要防糖尿病肾病
在临床上,有2/3的老年糖友,空腹血糖不高,没有明显症状,但是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血糖则大于11mmol/L。
不要小看餐后高血糖,它对人体血管的损害,尤其是对微血管的损害比空腹高血糖对其损害更大。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会引起毛细血管间质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因此,对于老年人体检,不仅要筛查空腹血糖,还要关注餐后2小时血糖。
老人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常识!个健康的身体才是人最大的本钱,如何预防肾病在日常生活中尤为重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不论是对于什么病都有着预防的作用。
10种特殊情况要测血糖
人们都有自测血压的习惯,但很少有人测试自己的血糖是否健康。其实,测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每日必做的事,除了常规检测以外,还有些特殊情况要检测血糖是否异常。那么出现哪些特殊情况要测血糖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10种特殊情况要测血糖
1、口渴
口渴是高血糖的典型症状,身体缺水和血糖高都有可能引起糖尿病人口渴的症状。如果糖尿病患者按医嘱服药或打胰岛素后,突然口渴难耐,老是想喝水,最好还是先测个血糖,弄清楚是何原因导致口渴。
2、强烈的饥饿感袭来
许多糖尿病人认为,肚子很饿的时候就有可能是低血糖了。其实不然,有些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血糖很高,但不能被身体所利用,也会产生饥饿感。因此,感觉特别饿的时候一定要查查先血糖。
3、莫名感觉疲劳
据了解,血糖出现波动时,病人容易出现疲劳的情况。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觉得全身没劲、困倦时,应该测一下血糖,以免引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事件。
4、突然脾气变差
据了解,低血糖时人们容易焦虑、易怒、心慌、出汗、饥饿等,如果糖尿病人莫名脾气变差,还出汗,最好先查一查血糖。
5、心理压力变大
当家庭发生变故、工作压力骤增时,糖尿病人的心理负担也会增加,血糖水平很难维持在稳定水平。所以,压力越大,越要“看住”血糖,测量要比平时更为频繁。
6、睡得特别沉
有些糖尿病患者睡眠比较深,血糖高或低都没有什么感觉,无法弄醒。这样的患者如果近期血糖不太稳定,家人最好设个闹钟,半夜也要测量一次,以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7、开车前
由于血糖过高、过低就有可能引起糖尿病人头晕、手抖等情况,所以开车的患者最好在开车前测一次血糖。血糖偏低可以先吃些汤,15分钟后再测一次,正常再开车;如果血糖偏高,最好还是不要开车。
8、工作变忙碌
工作忙碌本身就会使血糖波动,加上忙碌容易让人忘记测量血糖,就更为危险。所以,糖尿病人即使工作再忙碌,也要设个闹钟提醒自己测量血糖。
9、制定运动方案初期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五架马车”之一,有利于控制血糖稳定。然而,运动会使血糖短暂升高,然后回落,甚至更低。所以,糖尿病人在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初期,要检测好血糖值,运动时也要随身携带应急的糖、手机、血糖仪。
10、不明原因不适
由于糖尿病患者免疫力比较差,身体的敏感度高,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但是又说不出具体原因,最好尽快测个血糖,并及时就诊。
不管你是糖尿病患者,还是健康的人,如若遇到以上这10中情况就一定要自觉检测血糖,及时发现问题保健康。
尿糖高一定是糖尿病吗
尿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是依据静脉血糖葡萄糖水平,血糖是靠得住的诊断指标。如果单看典型“三多一少”症状,那患者病程多已不是早期。早期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升高外,往往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所以,单靠症状去发现糖尿病为时太晚。大家千万不要等到身体有了不适时再监测血糖。
糖尿病该怎么治疗 糖尿病患者自我检测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患者的自我检测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制定治疗方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患者应当对血糖、血脂水平、心、肾、神经和眼底情况进行长期检测,及时了解病情,早期发现和防治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