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慢性肾炎血肌酐是怎么回事

慢性肾炎血肌酐是怎么回事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具有肾功能恶化倾向和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可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仅有少数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发展所致(直接迁延或临床痊愈若干年后再现),大部分慢性肾炎的发病机制是免疫介导炎症。另外,非免疫、非炎症机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健存肾单位长期代偿处于血流高灌注、高滤过和高跨膜压的“三高”状态,久之导致健存肾小球硬化。

高血压和尿蛋白是加速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是两个重要的环节。慢性肾炎常有钠水潴留引起容量依赖性高血压,故高血压患者应限盐,可选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鉴于慢性肾炎包括多种疾病,故此类药物是否应用,宜区别对待。

肾功能的检查报告单怎么看

一、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小球滤过率是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肾小球滤过率无法直接测定,必须借助某种物质,通过测定某种物质清除率来间接的反映出肾小球滤过率。如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则说明肾脏固有细胞受到了损害,导致肾单位即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

二、血清尿素氮(BUN):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体内的尿素氮主要是经由肾脏排泄的,小部分可通过汗液排出体外。而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到原来的1/2时,尿素氮才会升高,所以尿素氮的测定并不是很敏感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且尿素氮的检测还会受饮食、感染、高热等影响。但是因为血浆尿素氮浓度对慢性肾脏疾病的病程、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血浆尿素氮测定仍是目前肾脏疾病的主要生化检查项目之一。

三、血清肌酐(Cr):血清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肌酐进入血液中,成为血肌酐。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原来的1/3时,血肌酐就会上升。一般血肌酐上升常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尿毒症等严重的肾脏疾病。

四、尿酸(UA):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人体有三分之一的尿酸来自于食物,三分之二由自身产生,排泄大多经由肾脏排泄。尿酸的测定有助于肾脏疾病早期的诊断,当尿酸明显增高时,常见于急慢性肾炎;其他晚期肾脏疾病如肾结核、肾盂肾炎、肾盂积水等也可见尿酸浓度升高。

血肌酐的生理意义

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进行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放到体外。血中肌酐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最终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平横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太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在肾功能减退早期(代偿期),肌酐清除率下降而血肌酐却出现正常。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上时,血肌酐才开始迅速上升,因此当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时,常表示肾功能已严重损害。由于肌酐清除率还受到肾小球浓缩功能的影响,在肾浓缩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血肌酐就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最可靠参数。

五、血肌酐检查正常就说明身体没有问题吗?

血肌酐是检测肾功能的最常用指标,也是健康体检的必检项目。许多接受检查的人员,检测到自己的血肌酐值在正常范围,便认为自己的肾功能完全没问题。其实这是一种对血肌酐认识的误区。因为血肌酐值并不能及时、准切地反映出肾功能的状况。当人体肾脏的大部分遭受病理损伤,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比例较大时(超过50%),此时血肌酐升高的情况才可能在临床上显现出来。

因此,人们常规观念认为的那种,“血肌酐正常,说明肾脏没事”这一个误区,应加以纠正。如平时素食或较瘦小肌肉体积小,血肌酐可偏低,需要加强营养。

肌酐高给身体带来哪些危害

肌酐高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危害?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人体的肌肉中,肌酸主要经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慢地形成肌酐,再开释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为什么会偏高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紧密,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经过肾小球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会被再次吸取,逐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

所以,血肌酐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但是血肌酐与肌酐根除率并不完全一致,肌酐根除率较血肌酐更为敏感。在肾功能减退早期(代偿期),肌酐根除率下降而血肌酐却正常。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上时,血肌酐才开始迅速上升,因此当血肌酐偏高或明显高于正常时,常表示肾功能已严重损害。由于肌酐根除率还受到肾小球浓缩功能的影响,在肾浓缩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血肌酐就是反应肾小球功能的最可靠指标。

肌酐为什么会偏高,肌酐偏高有什么危害?由于肾的代偿能力很大,在肾疾病的初期,血肌酐浓度一般不升高,只有当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一半或更多时,血肌酐浓度才见增高,因此肌酐检测值增高主要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也常见于多囊肾病。当上述疾病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由于肾的储藏力和代偿力还很强,所以,在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中肌酐浓度可以表现为正常,只有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凡人的1/3时,血中肌酐数值才明显上升。

肾性贫血的症状有哪些

肾性贫血的主要表现是原发肾脏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各种肾脏疾病常见的表现主要有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等。蛋白尿和血尿需要经过化验检查来证实。

不同的肾脏疾病又有不同的表现,例如遗传性肾炎和多囊肾属于遗传性疾病,家族中可有多个同样肾病的患者,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如肾盂肾炎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此外还可能排尿困难,排出结石、肾脏创伤、手术史等,都可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

用超声波检查可能发现多囊肾、肾盂积水、肾萎缩等。肾脏疾病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时,会发生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泻等症状,并发生乏力、贫血的表现,渐进性夜尿增辅助诊断肾功能衰竭的程度,最常用的肾功能试验是肌酐和尿素氮。肌酐是肌肉蛋白代谢产生的小分子物质,由肾脏滤过清除。

正常血肌酐(Scr)浓度<133μmol/L(1.5mg/dL),肾功能衰竭时尿中清除的减少,血肌酐浓度升高。尿素氮(BUN)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之一,从肾脏排泄,血BUN正常值<7.1mmol/L(20mg/dL),肾功能衰竭时升高。 肾性贫血的时展快慢不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一致。

肾病是一种可大可小的疾病,有些肾病患者如果调养不好容易引起肾病加重的情况,另外对多囊肾或肾结石等都不要小视,积极进行治疗和调养,避免因疾病治疗或其他问题所导致的肾病加重甚至衰竭情况发生,那样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慢性肾炎可以怀孕吗 慢性肾炎不适合怀孕的类型

慢性肾炎患者如果是以下这几种类型,怀孕的风险较高,一般不建议怀孕,具体请咨询相关专业医生:

1.肾功能正常,但有血压升高,妊娠过程容易产生合并症

2.肾功能受损,血肌酐轻度上升时,病人预后差,致使慢性肾炎和肾功能部可能恶化

3.肾功能严重受损,血肌酐大于265.2微摩尔/升,血尿素氮大干10.7毫摩尔/升,很难怀孕,即使怀上,正常妊娠和生产也不太可能。

血肌酐与尿肌酐的区别

肾内科门诊常用的检查抽血表现为血肌酐,尿检为尿肌酐。

血肌酐意义比较大。参考范围为小于110umol/l左右是正常的。而尿肌酐意义不大,一般没有正常范围。临床上测定尿肌酐一般是和尿蛋白一起检查,我们测尿蛋白/肌酐比是有临床意义的。

肌酐分为两类,血清肌酐和尿肌酐。正常人的血清肌酐在53—140μmoI/L。尿肌酐主要来自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出的肌酐。 【参考值】8.4—1 3.25mmol/24小时尿或40 mg/dl到130 mg/dl是正常的。

什么是血肌酐?

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那么血肌酐是怎么一回事呢?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j、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血浆肌酐的正常上限值为100微摩尔/升左右。

什么是尿肌酐?

尿肌酐检查可测定血液经肾滤过排出的肌酐含量。单独测定尿肌酐浓度对于评价肾功能很少有帮助,但与血肌酐一起测定,可作为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必需指标。其增高可见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尿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进食肉类、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尿肌酐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肌营养不良、白血病、素食者,以及服用雄激素、噻嗪类药等。

血肌酐能较准确的反应肾实质受损的情况,并非敏感指标。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人1/3时,血肌酐才明显上升。意思就是说,因为人体肾脏代谢能力强,当肾脏损伤较轻时一般人不适感觉不明显,所以很多人当真正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时,其实肾脏已经损伤严重,此时血肌酐也开始明显上升。

血肌酐超过707umol/L为尿毒症,此时血肌酐积蓄在人体内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夜间不能平躺的症状,此时最明智的选择及时适当的采取透析,将体内毒素排出体外,然后在及时的选择适当的肾脏治疗方法,修复受损的肾脏功能,最终拉长透析间隔。

血肌酐正常值是人为的界定值,血肌酐偏高、血肌酐上升有一种可能是肾功能损伤,肾脏出现了问题,但是单纯的血肌酐偏高还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等。所以当血肌酐上升时,一定要相关性的做其他关于肾脏方面的检查,以免误诊或者是延误病情。血肌酐降低一般常见于妊娠、肌肉萎缩性病变及肝功能障碍等。

血肌酐值高要谨慎值低需调理

如果血肌酐高出正常值则意味着肾功能出现了问题。因为血肌酐的浓度变化主要由肾小球的滤过能力(肾小球滤过率)来决定的。当肾脏受损,肾小球滤过能力减退时,血肌酐的浓度会上升,升高程度与病变严重性一致。“临床主要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

引起肾脏疾病的原因常见于各种急慢性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肾血管病变、代谢异常、先天性疾患、药物或毒素作用、循环衰竭等。”冯婥强调,如果血肌酐高于正常值,应及时就医查找病因,尽早明确诊断,积极采取有针对性治疗、干预手段。

在肾功能检测中,血肌酐低于正常值一般来说临床意义不大。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其生成量与肌肉代谢程度和肌肉量关系密切。而造成血肌酐低与肌营养不良、贫血、肌萎缩、摄入蛋白量少等有关,常见于孕妇、老人、年幼者、瘦弱者、肌肉萎缩性病变患者等。

值得一提的是,因减肥而素食,或哺乳期妈妈于产后缺乏运动且摄入蛋白质相对不足时,也可能出现血肌酐偏低。只要作出相应的调理,健康饮食和营养摄入,并加强运动,即有所改善。

全血肌酐与血肌酐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肌酐? 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肌酐包括血肌酐和尿肌酐 肌酐分为血清肌酐和尿肌酐两类。我们平时都把血清肌酐叫做血肌酐或简称为肌酐。 什么是血肌酐? 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那么血肌酐是怎么一回事呢?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j、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血浆肌酐的正常上限值为100微摩尔/升左右。 什么是尿肌酐? 尿肌酐检查可测定血液经肾滤过排出的肌酐含量。单独测定尿肌酐浓度对于评价肾功能很少有帮助,但与血肌酐一起测定,可作为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必需指标。其增高可见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尿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进食肉类、运动、摄入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尿肌酐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肌营养不良、白血病、素食者,以及雄激素、噻嗪类等。

血肌酐的正常值是多少

血肌酐正常值是多少?很多人都知道血肌酐是衡量肾病的一个指标,尤其是血肌酐升高,很有可能是肾脏出现了损伤,很多人会问血肌酐的正常值是多少,为什么说自己的血肌酐升高了呢?血肌酐正常值其实每一个肾病医院都是不同的,关于血肌酐正常值,下文有详细的介绍,血肌酐患者可以进行了解。

血肌酐的正常值是多少

血肌酐正常值是多少?

血肌酐正常值各个肾病医院的衡量标准不一样,血肌酐正常值标准为:44-133umol/L,当血肌酐超过133umol/L时意味着肾脏出现损伤,已经肾功能不全、肾衰竭。血肌酐的正常值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很多可能对于什么是血肌酐还不清楚,只有清楚的知道了病症,才能很好的进行肾病治疗,做到对症下药。

了解了血肌酐正常值是多少,那么,血肌酐是什么?

血肌酐,很多人在不明白血肌酐是何物的时候经常会写成“血肌肝”,甚至是“血基干”。其实 内生血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向。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以上就是对“血肌酐正常值是多少?”的介绍,想要发现自己的血肌酐是否升高,必须要定期的到正规肾病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在发现血肌酐升高后,血肌酐患者需要及时的进行身体的检查,并且及早进行肾病治疗,保护剩余的肾脏,降低血肌酐的方法可以选择排毒药物、透析、换肾,但是血肌酐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情进行选择,保证自己的体质适合选择的治疗方法,血肌酐的治疗患者需要考虑很多的方面,而且在肾病治疗的同时也要进行护理工作,不论是饮食还是生活上,关于血肌酐的知识,血肌酐患者可以到正规的肾病医院进行咨询。

肌酐偏低的原因

1、肌酐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肌酐偏低可能与贫血、肌营养不良、肌萎缩、白血病、尿崩症等疾病有关。如肌酐测定值比肌酐正常值稍偏低,可再复查一次。

如尿素氮与肌酐值升高,且尿素氮/肌酐比值偏低,这是肌酐低的原因就是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的可能。

肌酐低的原因有很多,尿素氮的数值容易受许多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无法单纯反应肾脏功能,在明确血肌酐低是怎么回事后,我们也就明确知道了,肌酐的数值在没有肌肉疾病时,则比较单纯,可与肾脏功能同步升降。

当血肌酐高时说明患者的肾功能出现了问题,肾脏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体内的一些有害毒素不能正常的排出体外,先是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形成病理变化,刺激肾脏内成纤维细胞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

2、肌酐是什么

肌酐其实是分为血清肌酐和尿肌酐。肾功能检查中的“肌酐”说的就是血肌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体检科主任医师冯婥表示,血肌酐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可靠指标,因而是健康体检中了解肾功能的检测基本项目之一,但并不是早期诊断指标。

肾功能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功能。人体血肌酐的生成可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人所进食的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成人体内所含肌酐98%都存在于肌肉内。

而在肉类食物摄入量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时,血肌酐的含量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血中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的情况下,血肌酐的浓度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能力。

尿毒症的诊断标准

泌尿系统的疾病当属尿毒症比较难治疗,但是诊断的标准却很容易,很多患者对尿毒症的诊断标准还不是很熟悉,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耽误了治疗不说,还可能危及生命。由于对尿毒症的不了解导致很多患者的病情恶化后在发现。尿毒症主要是检查肾功能的好坏,主要一个诊断标准就是:血肌酐。血肌酐: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血肌酐正常参考范围:40~120umol/L。严重的肾实质性损害时,血清肌酐就会增高。肌酐检测值增高主要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尿毒症等肾脏疾病。当上述疾病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由于肾的储备力和代偿力还很强,所以,在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中肌酐浓度可以表现为正常,只有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1/3时,血中肌酐数值才明显上升,是尿毒症的诊断标准之一。

慢性肾炎隐匿性强每年查一次尿常规不多余

肾脏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就是慢性肾炎,临床患者占到近四成。慢性肾炎患者开始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等出现临床症状意识到身体出现问题时,疾病已经到了中晚期。因此专家呼吁:所有的人都应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及早发现隐匿性的早期肾病。

慢性肾炎隐匿性极强出现症状已到中晚期

前不久,28岁的郑毅到肾内科就诊,被确诊患了尿毒症。谈起这个病例,郑毅的主治医师感到十分惋惜。他说:“小伙子可能长久以来都患有慢性肾炎,而自己没有做任何检查,直到出现肾性高血压才发现疾病恶化。”得了肾脏病,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也许就大不同了。

很多人认为肾病离自己很遥远,其实不然。在亚洲(黄种)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最常见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慢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在疾病的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故又称为“隐匿性肾炎”,多数是在常规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时发现的(存在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升高、血压升高等表现)。

慢性肾炎之所以难以早期发现,与肾脏具有超强‘忍耐力’有很大关系。肾脏的一小部分损伤时,其他部分就会担负起受损部分的工作,使肾脏的各种功能不会因这一小部分损伤而受到影响,这种正常部分代替受损部分工作的功能叫做“代偿功能”。

由于肾脏“忍耐力”极强,使肾功能损伤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患者身体出现水肿、恶心、全身乏力等报警信号时,往往肾脏已失去一半功能。这也是不少病人到医院首诊时,肾病已进入中晚期,甚至出现尿毒症的原因。

除了代偿能力巨大外,高血压、糖尿病、尿路感染等疾病也常常会掩盖肾脏病变的症状。慢性肾炎早期往往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升高等,容易被误诊为胃炎、高血压、贫血、骨质疏松等。另外,目前临床肾脏检测是以血肌酐水平为重要依据的,但血肌酐水平的缺点是在肾功能损伤较轻时“视而不见”。大多数情况下,肾功能损伤到50%时血肌酐才会明显升高。

体检仅查肾功能不够每年一次尿常规不多余

“我参加单位体检,每年抽血查肌酐都是正常的啊!”有些患者在被确诊慢性肾炎后,感到非常不解。专家解释说,现在许多单位或个人体检都会查血肌酐,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肾脏的功能状况,但不能准确反映出肾脏的损伤情况。

肾脏有极强的储备和代偿能力,100多万个肾单位中有40%的肾单位遭到破坏时,剩下的肾单位仍可能照常工作,血肌酐仍在正常范围。只有肾单位的损坏超过50%,剩下的肾单位不足以排除体内的毒素时,血肌酐才会表现出异常。

为此专家呼吁所有的人都应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通过一般的尿常规检查蛋白尿,有助于慢性肾炎的早期防治。这是因为蛋白尿虽不代表肾功能,无法反映肾病进展阶段,但蛋白尿在肾脏损伤早期就可以出现。

相关推荐

儿童高血压常见原因 肾实质性高血压

由肾脏的实质性疾病,比如儿童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肥胖相关性肾病、多囊肾、先天性肾发育异常等导致的高血压。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的第一大原因。除了高血压外,往往同时有蛋白尿、血尿、水肿、血肌酐升高等。

怀孕肌酐偏低该怎么办

肌酐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有它的一定值,偏高或者偏低,都不正常的,意味着肾脏出现了疾病,那么肌酐偏低怎么回事,它的原因什么呢? 肌 酐检测肾功能的最常用指标,也健康体检的必检项目。许多接受检查的人员,检测到自己的血肌酐值在正常范围,便认为自己的肾功能完全没问题。其实这一 种对血肌酐认识的误区。因为血肌酐值并不能及时、准切地反映出肾功能的状况。当人体肾脏的大部分遭受病理损伤,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比例较大时(超过 50%),此时血肌酐升高的情况才可能在临床上显现出来。因此,人们常规观念认为的那种,

血肌酐的临床意义

(1)当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肌酐可升高。同时应在已知内生肌酐清降率的基础上穿插着测定血肌酐作为追踪观察的指标 (2)尿素氮与肌酐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二者同时升高,说明肾脏有严重损害。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μ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 女性按计算结果×0.85。

肾功能检查项目

1、 血尿素氮 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 临床意义:正常成人空腹时血尿素氮为3.2-7.1mmol/L(9-20mg/d1)。而患有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内占位性和破坏性病变等情况的患者,尿素氮都增高。 2、 血肌酐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男79.6~132.6μmol/L、女70.7~106.1μmol/L,小儿26.5~62.0μmol/L,全血88.4~159.1μmol/L。 临床意义:当

肾功能检查肌酐偏低怎么回事

1.当肾病患者肾脏出现问题时,肾脏滤过功能出现障碍,无法及时将血肌酐排出体外,导致血肌酐上升,所以说血肌酐诊断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血肌酐的正常范围40-120ummol/L,当超过这个范围时,考虑肾病的可能。 2.而血肌酐低,可初步说明肾脏排毒功能好,对疾病的诊断意义不大,也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当然,如果肌酐为0,则意义大不相同,说明肾功能严重受损。 3.血肌酐降低常见于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高龄者)、多尿,如果只比正常值稍低一点,则不什么问题,不必担心。还要说明一点的,如果单纯一次化验结果有问

血常规检查出肌酐低了说明什么

肾病患者在临床检查中会出现肌酐的波动,表现为血肌酐高于正常值,而尿肌酐低于正常值。血肌酐由于肾脏在受到各种病因的侵犯后,先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形成病理变化,刺激肾脏内成纤维细胞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又同时侵犯并激发了固有的正常肾组织,发生同样的病变,从而形成了肾脏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扩大激发式的蔓延过程,从而进入了器质损伤期(即肾 功能损伤期),此时由于肾脏不断造成损伤,其排泄废物的功能有所降低,就造成了肌酐等毒素在体内的聚集,从而出现血内肌酐、尿 素氮升高,尿中肌酐下降,双肾滤过率

肌酐正常范围多少呢

肌酐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肌酐分为血肌酐和尿肌酐两类。肾脏病一个长期进展的过程,从一开始单纯的缺血缺氧造成的 细胞损伤,到后来肾脏纤维化,大量的肾脏细胞发生了表型转化,形成了不可恢复的瘢痕组织。血肌酐正常值成人(男)~μmol/L (女)~μmol /L (儿童)~μmol/L。尿肌酐正常值为正常范围:男性~16mmol/d;女性7~18mmol/d。 肌酐主要来自血液,经由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除体外,肾小管基本不吸收且排出很少,成年人肌酐的正常值也就80-90,不会超过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

本病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也可仅表现为尿蛋白增加,尿沉渣红细胞增多,可见管型,有时伴乏力,倦怠,腰酸,食欲不振,水肿时有时无,多为眼睑水肿和(或)下肢凹陷性水肿,一般无体腔积液,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部分患者可突出表现为持续性中等程度以上的高血压,可出现眼底出血,渗出,甚至视盘水肿,有的患者可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24h),甚至呈肾病综合征表现,在非特异性病毒和细菌感染后病情可出现急骤恶化,慢性肾炎患者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大量蛋白尿,甚至肉眼血尿

尿素氮偏高的原因

在测量肾功能的指标中,有两个指标非常重要的一个尿素氮还有一个就血肌酐了,这两个数值的高与低都会影响到我们肾脏的正常功能。 尿素氮和血肌酐肾功能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尿素氮数值的高与低反映着肾脏功能的好与坏。尿素氮数值高于正常值即尿素氮偏高。 正常值 正常成人空腹尿素氮为3.2-7.1mmol/L(9-20mg/d1)。各种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内占位性和破坏性病变均可使血尿素氮增高。 大多数由于肾脏外的因素导致的血尿素氮的升高的情况,如果大家能够排除肾病之

芡实怎么吃补肾 芡实白果粥

材料:芡实30克,白果6个,糯米50克。 做法:白果去壳,加入糯米。放进瓦煲内慢火煮粥,每日1次。 功效:白果又叫银杏,味甘、苦、涩,性平,有轻微毒性,可敛肺益气、定喘,兼治蛋白尿。芡实配伍白果相得益彰,有补肾健脾、固涩敛精之效。正气虚损、蛋白尿持续不消的慢性肾炎患者,可长期服用。慢性肾炎有血尿素氮或血肌酐升高者,不宜用本食疗方,因其含非必需氨基酸较多,可能增加氮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