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魂门的位置及作用 魂门常用配伍

魂门的位置及作用 魂门常用配伍

1.配支沟,期门,日月,太冲,侠溪,肝俞,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

2.配中脘,阳陵泉,太冲,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治疗肝气犯胃之呕吐。

3.配下脘,璇玑,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行滞,治疗食滞饮食不下。

4.配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针刺平补平泻法,调理肝脾,治疗土虚木乘,肝脾不调之泄泻。

5.配阳陵泉,悬钟,肾俞,太冲,针刺补法,滋阴养筋,缓急止痛,治疗肝肾阴虚,筋脉失养之肩背筋急疼痛。

冲门的准确位置图 冲门常用配伍疗法

腹痛疝气可配归来,大敦;小便不利癃闭可配中极,膀胱俞,阴陵泉;痔痛可配承山,承扶;下焦湿热配阴陵泉,三阴交;崩漏可配三阴交,隐白,足三里。

梁门的准确位置图 梁门常用配伍治疗

胃病常配中脘,足三里;脾虚常配足三里,脾俞;肠疾常配天枢,上巨虚;配梁丘,足三里,中脘治胃痛。

魂门的功效与作用 魂门穴穴位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第9肋间 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8,9胸神经后支外侧支,深层为第9肋间神经干。

魂门的位置及作用 魂门穴的作用

类属:足太阳膀胱经。

作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健脾。

主治病证:

1.肝气不舒,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呕吐,泄泻,黄疸诸病症。

2.筋脉失养之肩背筋急疼痛诸症。

3.饮食不下,消化不良,肠鸣,癔病,肝胆疾病。

云门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云门穴常用配伍

云门+俞府:云门为手太阴肺经腧穴,有肃肺止咳,通经行气之功;俞府为足少阴肾经腧穴,有下气平喘,理气消胀,活络止痛之功。云门突出一个“宣”字,俞府侧重一个降字,二者配伍,一肺一肾,一宣一降。宣降合法,金水相生,止咳平喘之功益彰,主要用于治疗喘息,急慢性咳嗽诸症。

操作法:

俞府:正坐或仰卧,于胸骨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当锁骨下缘处取穴,斜刺0.5-0.8寸。

云门:正坐位,用手叉腰,当锁骨外端下缘出现的三角形凹窝中点处,斜刺0.5-1寸。

魂门的准确位置图片 魂门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7,8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肩胛背神经,肩胛背动,静脉,第7,8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魂门的功效与作用 魂门穴的作用

魂门穴属膀胱经,位于背部,内应肝脏,与肝气相通,是肝脏精气寄托之处。肝脉布胁肋,干木旺则侮土。故本穴有疏肝理气,调理气血,调和脾胃,升清降浊的作用,以治疗肝胆脾胃功能失调之疾患;由于肝肾同源,肝气濡筋,精血养骨,故本穴也有补养精血,柔筋健骨作用,可治疗筋挛骨痛等疾患。

魂门的准确位置图

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简易取穴:取侧卧位,先在背部找到第7颈椎,再向下数9个突起脊椎骨,为第9胸椎,在其棘突下旁开4横指处即是魂门穴。

魂门的位置及作用 魂门的位置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在背部脊柱区,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2个椎体即为第9胸椎,再从其棘突旁开量4横指(即3寸),平肝俞,按压有酸胀感。

魂门的功效与作用 魂门穴养生按摩方法

用按摩槌敲打刺激魂门穴,或用手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点按本穴,力度以产生局部有酸胀感觉为宜,每次1-3分钟,每日按摩2-3次。长期坚持按摩,能有效缓解胸胁痛,对肝胆进行很好的保养;此外,还可调节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郄门的准确位置及作用 郄门穴常用配伍

1.本穴清热泻火,凉血止血。配尺泽,鱼际,孔最,肺俞,针刺泻法,治疗肺热咳血;配上脘,内庭,针刺泻法,治疗胃热吐血;配兑端,行间,曲泉,委中,针刺泻法,治疗肝火鼻衄;配大椎,灵台,曲池,合谷,委中,治疗热毒疔疮。

2.配膻中,内关,巨阙,膈俞,心俞,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通经止痛,治疗心脉痹阻之心痛,心悸,胸痛等。

3.配灵道,肺俞,尺泽,丰隆,针刺泻法,清心化痰,治疗痰火心悸。

4.配大陵,神门,太溪,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降火,治疗阴虚火旺之虚烦失眠。

5.配神门,大陵,膻中,丰隆,三阴交,针刺泻法,治疗痰热蒙心之癫痫。

魂门的准确位置图片 魂门穴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由双肩胛骨下角水平摸到第7胸椎,再向下循摸2个椎体即为第9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4横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主治:胸胁胀痛,背痛,呕吐,泄泻。

魂门的位置在哪里

魂门的位置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在背部脊柱区,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2个椎体即为第9胸椎,再从其棘突旁开量4横指(即3寸),平肝俞,按压有酸胀感。

魂门穴的作用

类属:足太阳膀胱经。

作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健脾。

主治病证:

1.肝气不舒,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呕吐,泄泻,黄疸诸病症。

2.筋脉失养之肩背筋急疼痛诸症。

3.饮食不下,消化不良,肠鸣,癔病,肝胆疾病。

常用配伍

1.配支沟,期门,日月,太冲,侠溪,肝俞,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

2.配中脘,阳陵泉,太冲,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治疗肝气犯胃之呕吐。

3.配下脘,璇玑,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行滞,治疗食滞饮食不下。

4.配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针刺平补平泻法,调理肝脾,治疗土虚木乘,肝脾不调之泄泻。

5.配阳陵泉,悬钟,肾俞,太冲,针刺补法,滋阴养筋,缓急止痛,治疗肝肾阴虚,筋脉失养之肩背筋急疼痛。

箕门在哪个位置图片 箕门穴常用配伍穴位

1.配脾俞,膀胱俞,中极,曲骨,足三里,以健脾益气,利水通淋,治疗气虚遗尿,小便不利,尿闭,劳淋。

2.配膀胱俞,中极,阴陵泉,三阴交,行间,以清利膀胱,治疗膀胱湿热之小便不利,热淋等。

3.配小肠俞,膀胱俞,阴陵泉,三阴交,以清热除湿,治疗湿热下注之阴囊湿疹。

4.配合阳,三阴交,以温经散寒,治疗寒湿带下。

5.配阴陵泉,血海,三阴交,以散寒除湿,通络止痛,治疗寒湿下注之腹股沟肿痛。

相关推荐

郄门的准确位置作用 郄门的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前臂,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快速取穴法:伸肘,微屈腕握拳,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中点处再向下量1横指(拇指),即1寸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

少海位置图和作用 少海常用配伍疗法

1.配间使,神门,合谷,大椎,复溜,针刺泻法,清心泻火,宁心安神,治疗心火炽盛,热扰心神之癫狂,善笑,心悸,失眠,健忘等。 2.配合谷,下关,颊车,风池,外关,针刺泻法,清心泻火,治疗风火牙痛。 3.配鱼际,扶突,天鼎,通里,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暴喑。 4.配风池,合谷,太阳,上星,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头痛。 5.配合谷,阳池,后溪,风池,肩井,天柱,针刺平补平泻法,可加灸,祛湿散寒,舒筋活络,治疗寒湿痹阻之颈痛,臂麻,手挛等。 6.配天池,章门,临泣,支沟,阳辅,丘墟,足临泣,申脉,天井

茯苓分几种

《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药材,说它“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有开心益智、安魂养神、暖脾生津、渗湿利水之功。《用药心法》说:“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 茯苓是一味很常用的药。茯苓,又称茯灵,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树根上,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或者云苓。 茯苓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

液门针刺方向 液门常用配伍疗法

1.配太冲,中渚,合谷,睛明,侠溪,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上焦风热之热病,目赤,头痛等。 2.配翳风,听会,中渚,听宫,耳门,侠溪,针刺泻法,清泄少阳,治疗少阳火盛之耳鸣,耳聋。 3.配少商,关冲,侠溪,鱼际,针刺泻法,疏散少阳风火之咽喉肿痛。 4.配陶道,大椎,后溪,曲池,针刺平补平泻法,和解少阳,祛邪截疟,治疗邪郁少阳之疟疾。 5.配中渚,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通络,治疗经脉痹阻之手臂痛等。

章门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章门的准确位置

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简易取穴:位于侧腹部,正坐屈肘合腋,肘尖相对肋骨处即是该穴。

京骨的位置图和作用 京骨穴常用配伍

1.配身柱,本神,鸠尾,丰隆,针刺泻法,熄风化痰,治疗风痰阻窍之癫痫。 2.配昆仑,然谷,针刺泻法,清热除烦,开窍醒神,治疗痰火扰心之狂证。 3.配风门,风池,天柱,后溪,针刺泻法,祛风通络,舒筋止痛,治疗外感头痛,项强。 4.配风池,睛明,瞳子髎,前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目翳。

中元节常见的四大习俗

普度 普渡时家家门前都会摆设祭品於供桌,屋檐下挂纸灯,用来照路,使孤魂野鬼能找到供养他们的地方。普渡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拜。 “放焰口”这一中元节民俗活动是受佛教影响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佛教六道轮回中有“饿鬼道”,这些鬼腹大如山,咽细如针,饭食到口即为口中火焰烧成灰炭,因此虽有饮食亦不能受。“放焰口”即为救度饿鬼,为其施食的活动。发展到现代,这一节俗已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与此类似的“普度”仪式在台湾仍比较流行。 普度活动一般带有以下三个目的:一、祭奠先祖亡魂;二、荐享无主冤魂;三、超

哑门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哑门穴配伍治病法

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渚),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配风池,风府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

金门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金门穴配伍应用方法

金门有开窍醒神,舒筋止痛的作用。配人中,中冲,醒神镇惊开窍,主治癫痫,惊风;配中脉,百会,升阳除风止痛,治疗头风痛;配承山,绝骨,疏经通络,治疗下肢酸痛。

返魂草的功效与图片 化痰止咳

返魂草辛、苦,温,能够化痰止咳,常配伍中药治疗外感风寒、咳嗽咽痒、痰咯黄稠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