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门的位置及作用 魂门常用配伍
魂门的位置及作用 魂门常用配伍
1.配支沟,期门,日月,太冲,侠溪,肝俞,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
2.配中脘,阳陵泉,太冲,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治疗肝气犯胃之呕吐。
3.配下脘,璇玑,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行滞,治疗食滞饮食不下。
4.配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针刺平补平泻法,调理肝脾,治疗土虚木乘,肝脾不调之泄泻。
5.配阳陵泉,悬钟,肾俞,太冲,针刺补法,滋阴养筋,缓急止痛,治疗肝肾阴虚,筋脉失养之肩背筋急疼痛。
冲门的准确位置图 冲门常用配伍疗法
腹痛疝气可配归来,大敦;小便不利癃闭可配中极,膀胱俞,阴陵泉;痔痛可配承山,承扶;下焦湿热配阴陵泉,三阴交;崩漏可配三阴交,隐白,足三里。
梁门的准确位置图 梁门常用配伍治疗
胃病常配中脘,足三里;脾虚常配足三里,脾俞;肠疾常配天枢,上巨虚;配梁丘,足三里,中脘治胃痛。
魂门的功效与作用 魂门穴穴位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第9肋间 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8,9胸神经后支外侧支,深层为第9肋间神经干。
魂门的位置及作用 魂门穴的作用
类属:足太阳膀胱经。
作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健脾。
主治病证:
1.肝气不舒,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呕吐,泄泻,黄疸诸病症。
2.筋脉失养之肩背筋急疼痛诸症。
3.饮食不下,消化不良,肠鸣,癔病,肝胆疾病。
云门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云门穴常用配伍
云门+俞府:云门为手太阴肺经腧穴,有肃肺止咳,通经行气之功;俞府为足少阴肾经腧穴,有下气平喘,理气消胀,活络止痛之功。云门突出一个“宣”字,俞府侧重一个降字,二者配伍,一肺一肾,一宣一降。宣降合法,金水相生,止咳平喘之功益彰,主要用于治疗喘息,急慢性咳嗽诸症。
操作法:
俞府:正坐或仰卧,于胸骨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当锁骨下缘处取穴,斜刺0.5-0.8寸。
云门:正坐位,用手叉腰,当锁骨外端下缘出现的三角形凹窝中点处,斜刺0.5-1寸。
魂门的准确位置图片 魂门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7,8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肩胛背神经,肩胛背动,静脉,第7,8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魂门的功效与作用 魂门穴的作用
魂门穴属膀胱经,位于背部,内应肝脏,与肝气相通,是肝脏精气寄托之处。肝脉布胁肋,干木旺则侮土。故本穴有疏肝理气,调理气血,调和脾胃,升清降浊的作用,以治疗肝胆脾胃功能失调之疾患;由于肝肾同源,肝气濡筋,精血养骨,故本穴也有补养精血,柔筋健骨作用,可治疗筋挛骨痛等疾患。
魂门的准确位置图
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简易取穴:取侧卧位,先在背部找到第7颈椎,再向下数9个突起脊椎骨,为第9胸椎,在其棘突下旁开4横指处即是魂门穴。
魂门的位置及作用 魂门的位置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在背部脊柱区,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2个椎体即为第9胸椎,再从其棘突旁开量4横指(即3寸),平肝俞,按压有酸胀感。
魂门的功效与作用 魂门穴养生按摩方法
用按摩槌敲打刺激魂门穴,或用手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点按本穴,力度以产生局部有酸胀感觉为宜,每次1-3分钟,每日按摩2-3次。长期坚持按摩,能有效缓解胸胁痛,对肝胆进行很好的保养;此外,还可调节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郄门的准确位置及作用 郄门穴常用配伍
1.本穴清热泻火,凉血止血。配尺泽,鱼际,孔最,肺俞,针刺泻法,治疗肺热咳血;配上脘,内庭,针刺泻法,治疗胃热吐血;配兑端,行间,曲泉,委中,针刺泻法,治疗肝火鼻衄;配大椎,灵台,曲池,合谷,委中,治疗热毒疔疮。
2.配膻中,内关,巨阙,膈俞,心俞,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通经止痛,治疗心脉痹阻之心痛,心悸,胸痛等。
3.配灵道,肺俞,尺泽,丰隆,针刺泻法,清心化痰,治疗痰火心悸。
4.配大陵,神门,太溪,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降火,治疗阴虚火旺之虚烦失眠。
5.配神门,大陵,膻中,丰隆,三阴交,针刺泻法,治疗痰热蒙心之癫痫。
魂门的准确位置图片 魂门穴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由双肩胛骨下角水平摸到第7胸椎,再向下循摸2个椎体即为第9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4横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主治:胸胁胀痛,背痛,呕吐,泄泻。
魂门的位置在哪里
魂门的位置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在背部脊柱区,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2个椎体即为第9胸椎,再从其棘突旁开量4横指(即3寸),平肝俞,按压有酸胀感。
魂门穴的作用
类属:足太阳膀胱经。
作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健脾。
主治病证:
1.肝气不舒,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呕吐,泄泻,黄疸诸病症。
2.筋脉失养之肩背筋急疼痛诸症。
3.饮食不下,消化不良,肠鸣,癔病,肝胆疾病。
常用配伍
1.配支沟,期门,日月,太冲,侠溪,肝俞,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
2.配中脘,阳陵泉,太冲,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治疗肝气犯胃之呕吐。
3.配下脘,璇玑,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行滞,治疗食滞饮食不下。
4.配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针刺平补平泻法,调理肝脾,治疗土虚木乘,肝脾不调之泄泻。
5.配阳陵泉,悬钟,肾俞,太冲,针刺补法,滋阴养筋,缓急止痛,治疗肝肾阴虚,筋脉失养之肩背筋急疼痛。
箕门在哪个位置图片 箕门穴常用配伍穴位
1.配脾俞,膀胱俞,中极,曲骨,足三里,以健脾益气,利水通淋,治疗气虚遗尿,小便不利,尿闭,劳淋。
2.配膀胱俞,中极,阴陵泉,三阴交,行间,以清利膀胱,治疗膀胱湿热之小便不利,热淋等。
3.配小肠俞,膀胱俞,阴陵泉,三阴交,以清热除湿,治疗湿热下注之阴囊湿疹。
4.配合阳,三阴交,以温经散寒,治疗寒湿带下。
5.配阴陵泉,血海,三阴交,以散寒除湿,通络止痛,治疗寒湿下注之腹股沟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