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盗汗的土方法
治疗盗汗的土方法
1、金樱子根末
处方:金樱子根12克,五倍子12克,桑螵蛸6克,鱼腥草20克。
用法:将药物研细末,调拌蜂蜜冲服,每日2次,连服7日。
2、水煎何首乌
处方:何首乌12克,糯稻根须10克,桑椹子10克,五味子3克。
用法:将药物加水煎服,每日3次。
3、水煎麻黄根
处方:麻黄根9克,桑树根6克,白及4克,车前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按摩哪里对肾脏好 按摩复溜穴
位置:在太溪穴上2寸,左右各一。
按摩方法:一切按摩方法皆可。
按摩功效:按摩复溜穴具有治疗肾脏疾病,腰痛的作用,对尿毒症的氮质血症也有效,还可以治疗盗汗,水肿,腹泻等。
盗汗常用的食疗方法
1.泥鳅汤
用泥鳅120克,热水洗去粘液,剖腹去除肠脏,用油煎至金黄色,加水2碗煮至半碗,放入精盐少许调味,饮汤吃肉,每天1次,小儿则分次饮汤,不吃鱼。连服3-5天。有补气益阴之效。适用于盗汗者食用,民间常用治疗小儿盗汗,功效显著。
2.豆豉酒
取豆豉250克、米酒1公斤,先把豆豉炒香,放入米酒中浸泡3-5天后饮用,每次2汤匙,每天2次。有和血益气,解烦热等功效。适用于盗汗者饮用。
3.糯米煲猪肚
每次用糯米500克、猪肚1个,把米放入猪肚内,用线结扎,加水适量,共煲1小时,调味后吃见风使舵喝汤,再将糯米晒干捣碎,分10次煮粥食用,每天1次。有补中益气、剑阴止汗等功效。适用治疗盗汗、自汗。
4.红枣乌梅汤
取红枣15枚、乌梅10枚,水煎服,每天1次。有益气敛阴、止汗之效。连服10天,对盗汗有疗效。
5.乌豆煲塘虱
每次用乌豆100克、塘虱鱼2条,去内脏及鳃,加水适量煲之,豆熟时加盐、油食用。有养血益阴、滋肾调中等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盗汗、自汗,病后体虚、血虚头痛、耳鸣、疲倦乏办等症。
6.韭菜炒鲜虾
每次用韭菜150克、鲜虾250克去壳,加油急火共炒,熟后,加盐调味食用,每天1次。有补虚助阳,固泄等功效。可适用于治疗盗汗、阳萎、遗尿、遗精等疾患。
盗汗吃枸杞有用吗
中医学认为盗汗是阴虚内热,津液外泄所致,那么治疗应该从滋阴降火入手,而枸杞是中药的一种,它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是养肝、滋肾、润肺,还能够补虚、益精、清热、明目,因此枸杞子它能够滋阴补肾,对于治疗盗汗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盗汗吃枸杞是有用的。
晚上盗汗口干舌燥是怎么回事
盗汗属于睡觉时大量汗出,醒后汗止的现象,对于盗汗中医学认为多属于阴气亏虚,阳气相对偏亢,阴阳失调,阴虚产生内热,内热导致津液外泄,因此可见睡觉时大量汗出,精液外泄,如果盗汗时间较长可引起津液亏虚、气虚,因此患者可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及时治疗盗汗,使用滋阴、清热、补气的一些中药。
盗汗喝黄芪有效果吗
盗汗指的是夜间睡觉时大量汗出,醒后汗止的现象,中医学认为盗汗多属于阴气亏虚、阳气偏亢、阴阳失调,阴虚产生内热,内热导致津液外泄,因此可见睡觉时大量汗出,醒后汗止,黄芪补气可以固表止汗,因此黄芪可以用来治疗盗汗,但是黄芪不宜单独使用,需配合滋阴药,比如生地、麦冬同用来治疗盗汗。
盗汗遗精是什么原因
盗汗指的是夜间睡觉有大量汗出,醒后汗液则及时收敛,遗精多指梦遗,也就是睡觉的时候出现精液自行从尿道口排出,现代医学认为已经是一个正常现象,一般不需特殊治疗。盗汗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比如甲亢、糖尿病、结核、肿瘤等等。
牡蛎壳有什么作用 治疗惊悸失眠
牡蛎壳具有益阴潜阳的功效,对于阴虚阳亢所引起的盗汗、烦躁失眠等症状有极好的疗效、若是惊悸失眠,可以使用牡蛎壳来治疗。同时,牡蛎壳还可以治疗盗汗的现象,可以止汗,还能够治疗遗精和带下,这是因为牡蛎壳具有收敛的作用。
治疗盗汗的几种土方法
1、金樱子根末
处方:金樱子根12克,五倍子12克,桑螵蛸6克,鱼腥草20克。
用法:将药物研细末,调拌蜂蜜冲服,每日2次,连服7日。
2、水煎何首乌
处方:何首乌12克,糯稻根须10克,桑椹子10克,五味子3克。
用法:将药物加水煎服,每日3次。
3、水煎麻黄根
处方:麻黄根9克,桑树根6克,白及4克,车前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4、桑叶浮麦水
处方:用经过霜后的桑叶,浮麦(淘洗小麦浮在水上的麦粒)各适量,不要太多。
用法:用水浸泡两小时左右,再用慢火煎好,适当温度后服用,一日两次,一天一煎。一般情况下三天就有效果。
5、浮小麦汤
处方:浮小麦15克,红枣若干。
用法:将浮小麦、红枣加适量水熬成汤喝,适用于治疗盗汗症状较轻者。
6、牡蛎汤
处方:牡蛎30克,蛤粉18克,红枣5枚。
用法:将牡蛎、蛤粉、红枣加适量水一同熬成汤,常常服用有效,适用于盗汗已久者。
7、豆豉米酒
处方:豆豉500克,米酒适量。
用法:将豆豉放入锅内,用慢火炒香,然后取出放入米酒内泡浸3~5天,再取出豆豉晒干,瓶装备用。剂量不限,随意服食,疗程不限。
8、乌梅汁
处方:乌梅15枚,小麦30克,大枣10枚。
用法:将上述3药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熬浓,去渣取汁。每日1剂,1次饮完,连服数剂。
9、桑葚煮牡蛎
处方:桑椹30克,红枣10枚;乌梅7枚,煅牡蛎24克。
用法:将牡蛎打碎,用布包牢,与乌梅、红枣、桑椹放置锅内,加水适量,共煮至烂,除去渣滓。每日1剂,1次饮完,连服7~10剂。
10、木耳红枣水
处方:木耳15克,红枣15克,冰糖适量。
用法:上药加水1碗半,煎至大半碗,每日1剂分2~3次服。主治:小儿盗汗。
治疗盗汗的偏方
(1)敷脐疗法。先将肚脐周围擦干,然后取新启封的伤湿止痛膏贴于肚脐,粘紧即可,3日换药1次,3次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可益肾养阴。
(2)敷足疗法。①酸枣仁、五倍子各等份,研为细末,贮瓶备用。于就寝前取药粉20~30克,加蜂蜜调成糊状,敷于双足心,用绷带或布条固定,翌晨取下,一般连续3~5次可愈。可养阴止汗,适用于结核病盗汗。②吴萸10克,米醋适量。将吴萸研为细末,每取适量米醋调为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伤湿解痛膏固定,每日1剂,连续3~天。可引热下行,适用于结核病盗汗、发热。
(3)填脐疗法。①五倍子5份、朱砂3份,共研细末备用。使用时取药末适量填满肚脐孔,然后用麝香止痛膏外盖固定,24小时换药1次,一般连续换药2~4次可使汗明显减少,直至痊愈。可收敛止汗。②煅龙骨、煅牡蛎各等份,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药末适量,用米酒调成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晚1次,连续5~10天。可收敛止汗,适用于肺结核盗汗。
(4)浴足疗法。①伸筋草、麦秆各适量。上药择净,放人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人浴盆中,自然降温后浴足,每日2次,每次1剂,连续7~10天。可收敛止汗,适用于结核病盗汗。②五味子、银杏叶、黄芪各等量。上药择净,放人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人浴盆中,自然降温后浴足,每日2次,每次1剂,连续7~10天。可益气止汗,适用于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