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发生经前综合征
为什么会发生经前综合征
为什么会发生经前综合征
造成这种经前综合征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不过,根据所出现的症状,可以归纳以下几种原因:
体内因素的影响
由于月经前期水盐滞留体内所引起的组织器官充血,面部虚肿,乳房胀痛,手指,脚踝甚至全身浮肿现象,及月经前体内孕激素分泌不平衡导致了身体的多种不适。
精神的过度紧张
由于月经前精神过度紧张而导致的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出现情绪不稳,焦虑紧张等现象。
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劳累,精神刺激,睡眠不良,饮酒过度等,也会引起或者加重经前的不适。
什么是经前综合征
由于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性不一,因此不可能一种治疗方法解决所有症状。临床医师必须根据该症的病理生理和精神社会学特点,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大疗效。
支持疗法 包括情感支持、饮食和行为训练及宣教等。
(1)教育和情感支持:经前期综合征的处理首先是情感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认识疾病和建立勇气及自信心,这种精神安慰治疗对相当一部分病人有效。
(2)饮食:没有证据表明营养缺陷会引起经前期综合征,但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可以加重病状,近年研究发现合理的饮食结构对缓解症状有帮助。
①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饮食:目前认为经前期综合征的低血糖样症状,如食欲增加、易怒、神经过敏和疲劳与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对糖代谢的影响有关。据报道经前有症状时,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低蛋白质的饮食,或多饮含碳水化合物的饮料,可以改善经前期综合征的精神症状,包括抑郁、紧张、易怒、疲劳等。这种意见与具有权威的限制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饮食的意见相反。但近年有关体内5-羟色胺水平与碳水化合物嗜好联系的研究以及碳水化合物摄入可增加脑对5-羟色胺前体物色氨酸利用的发现,揭示了前一种饮食方案的生物学合理性。
②限制盐:虽然尚无证据支持摄入盐过多是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但由于增加盐摄入会使体重明显增加,因此限制盐摄入以减轻水潴留应是合理的。
③限制咖啡:已证明咖啡因与PMS症状的严重性有关。咖啡因能增加焦虑、紧张、抑郁及易怒症,因此,PMS患者应避免或减少咖啡因的摄入。
月经前心情烦躁该怎么办
为什么来月经前心情烦躁?
女性之所以在来月经前总是心烦气躁情绪波动大,基本都是经前综合征惹的祸,“很多女性在月经前或月经中期都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如腰痛、下腹痛和疲劳等,同时伴随身体不适的还有情绪上的波动,如头痛健忘、失眠、易激动、焦虑紧张、情绪不稳、烦躁易怒、抑郁、心悸眩晕等,月经来潮或经后则马上消失,这就是经前综合征。”
经前综合征主要和神经介质、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失常以及激素改变有关,但也不是每个女性都会有,像精神刺激、精神压力过大、对自身期望值过高等的女性会更容易出现经前综合征。
来月经前心情烦躁怎么办?
老是在来月经前烦躁得随时随地都想爆发,这对女性本身和其亲友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那么女性应该如何应对经前综合征?
调整心情。多与家人或好友聊聊天,当经期来临前,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可以预防一些不适症状的出现,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要太紧张和过于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休闲的时候听听音乐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运动减压。女性要找到自我放松的方式,减轻心理压力,例如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想象自己的不良情绪随着呼吸排出体外,将烦恼抛到脑外,让自己彻底放松。
注意饮食。不管什么时候,清淡饮食对身体都会有着不少好处,女性应少吃动物性脂肪,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减少或避免咖啡因、酒精的摄入。
经前期综合征其实是心病
研究表明,令女性情绪波动、喜怒无常的经前综合征其实是一种心病。其病因是由社会或健康问题所引发的精神抑郁和烦躁,而与经期无关。但当这种异常情况发生在经期时,人们就顺理成章地称之为经前综合征。
心理学家就100名妇女的情绪变化情况作了对比研究。当对照组的孕妇或绝经妇女被告知有行经紊乱症状时,她们也说患有经前综合征,因此,经前综合征常常是妇女生活失意和工作不顺心的借口。
博士说:“如果男人感到情绪波动,他们会说这是因为紧张或患病;而当女人感到不快或精神抑郁时,就说这是经前综合征。这是一种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解释。”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当务之急不是要不要承认经前综合征的存在,而是要消除其神秘感,要让人们懂得妇女精神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发生经前综合征
造成这种经前综合征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不过,根据所出现的症状,可以归纳以下几种原因:
体内因素的影响
由于月经前期水盐滞留体内所引起的组织器官充血,面部虚肿,乳房胀痛,手指,脚踝甚至全身浮肿现象,及月经前体内孕激素分泌不平衡导致了身体的多种不适。
精神的过度紧张
由于月经前精神过度紧张而导致的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出现情绪不稳,焦虑紧张等现象。
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劳累,精神刺激,睡眠不良,饮酒过度等,也会引起或者加重经前的不适。
平和心态对待经前综合征
经前综合征属于普遍现象,一般只是暂时的情绪低落,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仅少数症状较重的情况,才会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最好好好预防,女性自身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经前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休息,克制自己的情绪,以免加剧身体的不适
来历假反胃咋回事 经前综合征
经前综合征指的是女性在月经周期的后期时,即月经来临的前一两周以内,在生理或情感上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不适应症状,如恶心反胃等,通常出现经前综合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女性卵巢内分泌的雌激素与神经分泌的某些激素有关,但一般不会对女性有太大影响。
由于经前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疾病,只是身体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因此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但如果经前综合征引起的症状比较严重,对女性正常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做好月经期的健康护理
正常的月经周期一般是28天左右。成熟女性有3天左右的浮动是正常的。如果超过35天,或不到20天,就需找医生了。月经持续时间在3~6天,正常的经血量是60毫升~80毫升。
月经占去了女人一生的一半历程,从二十几岁开始与这个“老朋友”的和平相处,以后才能让你生活得更快乐和健康。你该如何与“老朋友”和平相处呢?
——应付经前综合征
月经是女性身体规律运动的标志。女性经期有不少身体变化,比如乳房肿胀,下腹部有坠涨感、脸色难看等,有时候你很难说清经前期和经期,到底哪个更令人头疼,经期带来的是生理的不适,经前期带来的是暴躁、忧郁、想吃甜食等心理折磨。据调查,全世界绝大多数女性曾或多或少遭遇过经前综合征(PMS)的困扰。通常20~30岁女人是PMS的高发人群。
有研究表明,这些状况与人脑中一种复合胺物质有很大关系,这种物质能控制人的情绪、食欲等。随着它在人体内含量的高低,导致人相应的情绪变化。新妇科理论认为这种物质是经前综合征的“真凶”。
黄体期你的情绪为何不受控制
按理来说,月经期间才是女性最为敏感、脆弱的时期,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月经即将来临的前7天,女性身上会出现很多令人感到难受的症状,这些症状被统称为“经前综合征”。
之所以会出现经前综合征,是因为女性月经周期的影响。这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情绪起伏大、睡眠质量下降、腹胀、腹痛、头痛、胸部胀痛等。紧张、易发怒、急躁是经前综合征最明显的症状,用男性朋友的话来形容,就是“神经质”。在成年女性之中,4/5的人都会出现以上症状,但是,在月经到来时,这些症状就会消失,所以女性朋友无须太过紧张。但是,当这些症状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时,就要进行治疗了。
按照经前综合征表现的严重程度,通常可以分为以下4种。
1.阵发型
在排卵期间和月经到来前,身体会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症状,但是出现的时间不长。
2.短发型
在月经到来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随后会很严重,在行经期间症状会消失,通常会维持7天左右的时间。
3.常发型
在排卵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在月经到来时最为严重,在行经期间,症状消失,通常会出现半个月。
4.悲惨型
在排卵期出现较为典型的症状,随后会变严重,在月经结束后才会彻底消失,通常会出现大半个月。
那么,为什么女性朋友的情绪会在月经到来前产生很大的波动呢?原因主要有两个。
1.心理因素
“倒霉了”是女性朋友对月经的俗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女性对待月经的心理。她们认为月经是一件很令人烦恼的事情,会给她们带来行动不便、更换卫生巾、换洗内裤等各种麻烦事。如果在行经期间总是痛经,女性还会对月经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在月经马上就要来临时,女性朋友就会感到很紧张,使情绪产生很大的波动。
2.体内激素的分泌
研究发现,大部分在行经前情绪很不稳定的女性,在这段时期内体内的性激素水平非常高,而黄体酮含量却非常低;而在此时郁闷的女性,体内的黄体酮含量也低于平常人。性激素和黄体酮这两种激素可以对女性的情绪起到很大的作用,它们会作用到神经机制上,操控女性的情绪、精神、行为等,而情绪波动大时,性激素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女性朋友在此期间所出现的易怒、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也许并不是性格使然,而是内分泌紊乱所致。
了解到经前情绪波动较大的原因后,女性朋友就知道如何对症调节经前综合征了,这样就能够在经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还能够避免经前综合征的进一步恶化,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经前综合征是什么原因
都是荷尔蒙惹的祸
你肯定听说过,荷尔蒙分泌紊乱是导致女性生理机能出现问题的关键因素,但至今为止,科学家尚不能确认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的异常与经前综合征是否有特殊关系。
一种理论认为,血液中的复合胺是一种能够引起女性快乐感的大脑化学物质,其水平在经期前的波动会导致情绪的迅速波动,使人焦躁易怒。但也有一些迹象表明,这一化学物质仅是引起经前综合征的因素之一。研究发现,一些患有经前综合征的女性在服用了能影响血液中复合胺水平的抗抑郁剂后,不适症状得到了50%左右甚至更大程度的改善。
遗传可能也是导致经前综合征的原因之一。另外,生育、开始或停止服用避孕药都会引发严重的经前综合征。
对研究者们来说,最复杂的情况是随着女性生理年龄的增加,经前综合征越来越严重。另有一种解释则认为,女性进入30岁后,雌激素水平的改变引起了血液中所含的复合胺水平的变化,最终导致经前不适症状恶化。但也有医生提出,这并非女性的经前不适症状增强了,而是女性的忍耐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了。
经前综合症有哪些症状 经前综合征
其实是生理导致女人情绪化,在来大姨妈前7~14天,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大姨妈走后症状逐渐消失。这种症状我们叫经前综合征,简称PMS。据统计,大约有30%~80%的女性受到经前综合征的困扰。
月经来前为何心神不宁
“老朋友”造访前的那几天,总是照例给我发来“讯号”:乳房涨痛,小腹涨鼓鼓的,全身酸痛,食欲大增,脾气突然变得很暴躁,或者心神不宁,情绪低落。每到这时,我总是找碴和老公吵上一架,老公常常抱怨说:“我又成了你‘老朋友’的受害者!”
其实我也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经前综合征。
◆都是荷尔蒙惹的祸吗你肯定听说过,荷尔蒙分泌紊乱是导致女性生理机能出现问题的关键因素,但至今为止,科学家尚不能确认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的异常与经前综合征是否有特殊关系。
一种理论认为,血液中的复合胺是一种能够引起女性快乐感的大脑化学物质,其水平在经期前的波动会导致情绪的迅速波动,使人焦躁易怒。但也有一些迹象表明,这一化学物质仅是引起经前综合征的因素之一。研究发现,一些患有经前综合征的女性在服用了能影响血液中复合胺水平的抗抑郁剂后,不适症状得到了 50%左右甚至更大程度的改善。
遗传可能也是导致经前综合征的原因之一。另外,生育、开始或停止服用避孕药都会引发严重的经前综合征。
对研究者们来说,最复杂的情况是随着女性生理年龄的增加,经前综合征越来越严重。另有一种解释则认为,女性进入30岁后,雌激素水平的改变引起了血液中所含的复合胺水平的变化,最终导致经前不适症状恶化。但也有医生提出,这并非女性的经前不适症状增强了,而是女性的忍耐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了。
◆了解自己,了解“老朋友”
诊断经前综合征的标准比较简单:在你月经到来前一周或两周内,往往会产生一种或多种生理或心理症状。但是,很多身体的因素,包括甲状腺分泌能力低,贫血,抑郁,肠胃虚弱,过敏,偏头痛以及服用药物等等,都可能强化经前综合征的症状。因此,经前综合征与别的健康问题有些难以区分。
如果你怀疑你的经前不适是经前综合征造成的,你应该征求医生的意见。精确的诊断包括两个步骤:
首先,医生要细致了解你以往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需要通过验血来掌握你通常的生理指标,以确认你是在健康的状况下(如甲状腺水平正常)接受经前综合征检测的。
第二,医生会提前告诉你一系列与经前期综合征有关的症状,要求你在未来至少两个月内详细地记录每日症状,同时标明不适感的强度。两个月后,将记录转交给医生,医生就能诊断出你是否确实患有经前综合征。其中有一个常规性的标准:月经之前的14天中出现的症状在月经来临之后的一个小时至数天后自行消失。
如果你觉得没有必要去医院,或者没有每日做记录的条件,你可以参照如下简单的方法来进行自我判断。
1.在压力正常且未从事任何体力劳动的前提下,感觉浑身酸痛,乏力,精神状态极差2.食欲明显增加,特别是对甜食尤其钟爱,体重也随之增加3. 没有乳腺增生或其他乳房疾病史,却感觉乳房有明显胀痛感4.情绪低落,没来由地乱发脾气,尤其是对最亲近的人5.控制不住抱怨的欲望,以至于旁人难以忍受。
经前综合症的症状
经前综合症的症状:烟癮
许多妇女得到具体的渴望,当PMS来袭,往往是甜或过咸的食物,如巧克力蛋糕。这种情况的原因也不是很清楚。其他妇女可能会失去食欲或获得胃部不适。腹胀,便祕也很常见。
经前综合症的症状:痤疮
痤疮是经前期综合征的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不只是影响青少年。荷尔蒙的变化会导致皮肤产生更多的皮脂分泌。这种油性物质会堵塞毛孔,引发了突破 - 可见提醒你的时间是在它的途中。
经前综合症的症状:疼痛
PMS可以触发大范围的疼痛,包括:
背痛
头痛
乳房胀痛
关节痛
经前综合症的症状:情绪波动
对于许多女性来说,经前综合症的最糟糕的部分是它的不可预知的情绪影响。烦躁,愤怒,哭泣,抑郁和焦虑可能来来去去在导致月经的日子。有些妇女甚至在这段时间有记忆力和注意力的麻烦。
经前综合征吃什么药
一、西药治疗经前综合症:
1、抗抑郁药:适合抑郁症状明显的女性患者。常见的第一代抗抑郁药物有两种,即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新药如万拉法星、萘法唑酮等。抗抑郁药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
2、镇静剂:有明显焦虑及易怒的经前期综合症的患者应适当选用镇静剂。镇静剂有助于缓解人们的抑郁和焦虑,如巴比妥、苯巴比妥和安定类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控制用药量。
3、前列腺素抑制剂:以乳房胀痛、头痛、腹痛等疼痛症状为主的选用前列腺素抑制剂。如芬必得、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
二、中药治疗经前综合症:
1、肝郁气滞型:表现出的症状有经前乳房胀痛,感觉有硬结或有块,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经常叹息,严重的时候可能狂躁不安,或者有失眠、剧烈头痛、肢体肿胀等。治疗应该疏肝理气。
(1)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5g,白芍20g,枳壳l0g,川芎l0g,香附 15g,甘草10g,陈皮l0g,郁金15g。
(2)乳房胀痛为主加路路通15g,王不留行15g。
(3)乳房胀痛有结节者加橘核15g,夏枯草15g,穿山甲 15g。
(4)若肝郁化火致头晕头痛者,减香附、陈皮,加菊花15g、黄芩15g、钩藤15g、代赭石30g。
(5)若肢体肿胀者,可加泽兰15g,泽泻15g,槟榔 15g。
(6)若狂躁不安者加磁石30g,琥珀25g,石菖蒲15g。
2、血瘀型:表现出的症状有经前经期头痛剧烈,或腰膝关节疼痛,经行发热,腹痛或肢体肿胀不适,常伴月经量少或行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治法应选择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1)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5g,红花15g,川芎l0g,赤芍15g,牛膝l0g,柴胡15g,枳壳15g,甘草l0g,益母草20g,当归20g,生地15g,丹参15g。
(2)若肢体肿胀者加泽兰 15g,泽泻15g,大腹皮15g。
(3)若身痛明显,加桂枝159,鸡血藤15g。
3、血虚型:表现出的症状有经期或经后头晕头痛,心悸难以入睡,神疲乏力,或身痛麻木,肢软,或发热,形寒自汗,少气,不想说话,或常有风疹,皮肤瘙痒,脸部无血色,肌肤枯燥,月经量少。治法应选择益气养血。
(1)方药:八珍场。熟地25g,白芍15g,当归20g,川芎l0g,党参25g,白术15g,云苓l0g,甘草l0g。
(2)若经行身痒起风疹者加首乌20g,防风15g,荆齐15g。
4、脾虚型:表现出的症状有经行面浮肢肿,便溏,或经行前后头晕沉重,胸闷泛恶,月经量多。治法应选择健脾温阳利水。
(1)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20g,桂枝15g,自术25g,甘草l0g,黄芪20g。
(2)若经行泄泻者加山药25g,扁豆15g,莲子肉15g,薏苡仁15g。
(3)若浮肿为主者加泽泻15g,巴戟天15g,猪苓15g,防己15g。
5、肾阳虚型:表现出的症状有经行面浮肢肿,腰膝酸软,便溏,怕冷,尿少,月经量多。治法应温肾助阳利水。
(1)方药:真武汤加味。白术15g,茯苓15g,白芍15g,附子15g、生姜l0g,巴戟天20g,泽泻l0g,仙茅15g,仙灵脾15g。
(2)若浮肿为主可加防己15g,桂枝15g。
(3)泄泻为主者加补骨脂20g,吴茱萸15g,肉豆蔻15g,五味子15g。
6、肾阴虚型:表现出的症状有经行或经后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或乳房作胀,或口舌糜烂,口燥咽干,或音哑,五心烦热,月经常先期,量少色红,或经期延长。治法宜滋肾育阴。
(1)方药:左归丸。熟地25g,山药20g,山茱萸15g,枸杞15g,牛膝l0g,菟丝子25g,鹿角胶15g,龟胶15g。
(2)心烦失眠加枣仁15g,柏子仁15g,龙骨25g。
(3)经行口糜者加知母15g,黄柏15g,五味子15g。
(4)头痛甚者加枸杞子20g,菊花15g。
(5)月经先期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5g。
饮食缓解经前综合征
月经是每个女人都要遭遇的,月经前出现包括抑郁、紧张、头痛、乳房敏感、水肿、腹痛、易怒等系列问题,被称为经前综合征,75%的女性都患有“经前期综合征”。
对于绝大多数女性而言,经前综合征是可以通过饮食和膳食补充剂来改善这种情况的。研究发现,维生素B6能帮助合成提升情绪的神经传递素,如多巴胺,平常饮食中摄入了足够维生素B6,有助于帮助女性在经前保持情绪的稳定。如果和镁制剂一起服用的话,维生素B6还能缓解经前焦虑。Ω-3脂肪酸能减少女性体内一种荷尔蒙的分泌,而这种荷尔蒙可能在经前期加剧子宫收缩引起腹痛。如果在每天的饮食中多摄入些Ω-3脂肪酸,也能能缓解腹痛。Ω-3脂肪酸同时还能缓解因经前综合症引起的焦虑。摄入维生素E也有助于减轻女性胸部不适,且能缓解腹痛。这种营养物质能减低前列腺素的产生,而前列腺素是一种能引发一系列经前疼痛的物质。经期女性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应该占总能量的55%-65%,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降低身体的免疫能力。
富含维生素B6 食物:酵母、小麦麸、麦芽、牛肉、动物肝脏、大豆、甘蓝菜、糙米、蛋、燕麦、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沙丁鱼、三文鱼、金枪鱼、淡菜、虹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