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后快用温水泡
冻伤后快用温水泡
冬季还要特别注意预防冻疮。冻疮在一般低温,如零上3℃~5℃和潮湿的环境中即可发生。因此,冻疮不仅在我国北方地区,在华东、华中地区也较常见。冻疮的发生,常在不知不觉之中。冻疮发生的部位多在耳郭、手、足等处,表现为局部发红或发紫、肿胀、发痒或刺痛,有些部位可起水泡,尔后发生糜烂或结痂。
局部冻伤是在0℃以下、缺乏防寒措施的情况下,耳部、鼻部、面部或肢体受到冷冻作用发生的损伤。冻伤一般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 表现为局部皮肤从苍白转为斑块状的蓝紫色,并会出现红肿,皮肤有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等症状。
二度冻伤 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灼痛。早期有水泡出现。
三度冻伤 表现为皮肤由白色逐渐变为蓝色,再变为黑色,感觉消失。冻伤周围的组织可出现水肿和水泡,并有较剧烈的疼痛。
四度冻伤 伤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呈暗灰色。由于冻伤组织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的冻伤程度相对较轻,交界处可出现水肿和水泡。
发生冻疮后,可在局部涂抹冻疮膏,糜烂处可涂用抗菌类和可的松类软膏。若出现冻伤,如有条件可让患者进入温暖的房间,给予温暖的饮料,使患者的体温尽快提高。同时将冻伤的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水温不宜超过45℃,浸泡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如果冻伤发生在野外无条件进行热水浸浴,可将冻伤部位放在自己或救助者的怀中取暖,同样可起到热水浴的作用,使受冻部位迅速恢复血液循
紫菜怎么洗 用温水泡
紫菜在晒制过程中可能沾有小贝壳或细沙,最好用温水把紫菜完全泡开,让沙子等杂质沉淀,再用手搅动进行清洗。
石斛粉是用温水泡还是开水泡
建议用温开水。
石斛粉泡水的温度没有严格的规定,用温水或是开水泡都可以,不过一般是建议用温开水泡比较好,将80-90度的温开水冲入石斛粉中,用调羹不断搅拌,静置5-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这样冲泡的石斛粉能均匀的被水溶解,食用起来人体吸收比较好,使得石斛粉的功效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牛奶用温水还是开水泡
最好用温开水。
原因:用刚开的水,由于温度过热,会使牛奶里的的蛋白质酶失去活性,从而降低了营养价值,还会使蛋白质变性,奶粉也会结块,因此建议是用温水冲泡。
冻疮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
得了冻疮用热水泡
对局部冻伤的急救要领是一点一点地、慢慢地用温度与体温相同的温水浸泡患部使之升温。如果仅仅是手冻伤,可以把手放在自己的腋下升温。
专家提醒,千万不要把患部直接泡入热水中,这样会使冻伤加重。此外,也不要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则会使伤口糜烂,患处不易愈合。用茄子秸或辣椒秸煮水,泡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或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有预防冻伤的作用。
误区二:
发生冻疮后马上热敷
发生冻疮后,不能马上热敷或者按摩冻伤部位,以防加重局部水肿。受冻后一至两小时方可进行热敷,如果局部皮肤没有破损,可以涂抹冻伤膏。
如果皮肤有破损,则需要尽快用药膏涂抹,防止感染。轻度、皮肤未破者,可用茄秧、辣椒秧或艾叶等,加入10~15倍的水煮沸过滤,待水温至不烫手时浸搽局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此外,也可用辣椒秆2两、茄子秆4两、辣椒3个,用水浓煎,熏洗患处,每日1次,并要注意保暖,以避免重新冻伤。
误区三:
使劲搓受冻后的耳朵
冬季发生耳朵冻伤的情况并不鲜见,但是很多人在处理耳朵冻伤时却采取用毛巾热敷的方法,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尤其是一些人刚刚从外面寒冷环境中回到室内,一进房间就马上用热毛巾敷耳朵,这样很容易引起耳部血管痉挛,因而造成局部坏死。
有些人在外面待得时间久了,喜欢搓耳朵,认为搓搓血液循环就“通了”,也就不冷了。这种做法不可取。很多时候,往往因为你的用力搓而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耳廓假性囊肿和耳廓软骨膜炎。
手冻疮用温水泡会好些吗 受冻疮用温水泡会好些吗
长冻疮用热水泡是错误的,因为冻疮形成的原因就是低温造成的血管收缩,导致血流不畅,肌肤组织才会受损坏死;如果这时又用温水浸泡冻疮的话,那么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受损的血管会突然遇热膨胀,从而导致细胞和血液中的体液内渗,加剧冻疮的肿胀情况,最终冻疮溃烂,严重时甚至还会发生感染。
这时可以用凉水或冷水洗和泡的,用冷水把冻疮部位洗出发热发烫,然后使用冻疮膏药物控制即可。
宝宝皮肤冻伤最好用温水疗法
温水疗法巧治宝宝皮肤冻伤
如果儿童皮肤出现了冻伤的情况,妈妈们可以采取“温水疗伤法”。在最开始的时候,水温以高于体温一点为宜,然后在该温度的基础上,可以逐渐提高水温。同时,育儿专家也表示,在冻伤的部位可以涂一些甘油或含维生素的软膏。不过,在涂抹甘油和软膏前,可以对冻伤部位进行简单的清洗并擦干,以防感染。
按摩疗法治疗宝宝冻伤
宝宝皮肤冻伤,妈妈们也可以采用按摩疗法。通过对冻伤部位进行搓、摩和按压,加速血液的流通和循环,能起到消散冻伤部位肿胀的作用。对于冬天易出现的手脚冰凉的情况,生姜加热水浸泡的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
木耳用温水泡多久能吃
温水浸泡大约1小时就能吃。
用温水泡发木耳,能加快木耳的泡发时间,适合在冬季较冷或急于泡发木耳食用的时候吃,一般耗时1小时就可以了,若是干木耳较为小块,通常浸泡40分钟左右,木耳即可涨发至软嫩、半透明的鲜品状态。
寒气逼人需防冻伤
●“三防”为先一防寒。暴露部位皮肤要保暖。如戴手套、口罩、耳罩,涂少量凡士林,减少散热等。服装及鞋袜大小、松紧要合适。二防潮湿。保持鞋袜干燥,受潮后及时更换。足多汗者可外涂5%福尔马林乙醇溶液等药物。三防静。避免肢体长时间静止不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温差水泡法 取一盆15℃的水和一盆45℃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每天3次。这样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补充热量 及时吃饭,并注意食物质量。多吃热量较高的食物,增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戒烟 尼古丁可使外周血管收缩和肢体温度下降,是诱发冻伤的因素之一。因此不论预防或治疗冻伤,吸烟均为禁忌。
●一度冻伤防治
①冻疮初起时,用电吹风直接吹患处,每次5至10分钟,吹两三次后即见好转。
② 生姜切片,磨擦常患冻疮处,每日1~2次,连擦1周。
③取少许风油精涂搽在患处,接着用手轻轻地揉搓,直至局部发热,每日3次,连续3周。
④先用热水洗净局部并擦干,然后贴上伤湿止痛膏,每天1次,2~3次即奏效。
⑤用十滴水外擦冻疮局部,每天6~10次。
●二度冻伤防治
①如有水泡,可用消毒针穿刺抽出液体,再涂抹冻疮膏。
②如果皮肤有破损,需要尽快用新霉素软膏涂抹,防止感染。
③ 严重感染者应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同时应进行破伤风预防注射。
●三、四度冻伤则须在保暖的条件下抢救治疗,并应尽早住院。
手冻裂了用什么药膏好 芦荟膏
芦荟功效:芦荟胶能够刺激细胞活力,延缓皮肤衰老,收敛,调和皮肤,滋养皮肤和保护皮肤,对于割伤、擦伤、伤口溃疡、伤口冻裂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同时具有消炎杀菌的功效。
使用方法:用温水泡浴时按摩冻裂的手指部位,擦干后再涂抹芦荟,不仅能够缓和疼痛,也能够使微血管畅通,对于治疗冻裂伤、冻伤有很好的作用。
冻疮相关知识以及应急措施
(一)冻伤的原因
(1)气温过低,如-15℃,裸露的手指会被冻伤;-5℃,手指开始疼痛,麻木;7~8℃时长时间裸露的肢体也会发生冻伤。
(2)刮风,潮湿,接触铁、石、冰块会加速散热,加强寒冷的伤害。
(3)年老、体弱或营养不良者,缺乏体育锻炼者对寒冷耐受力差,易被冻伤。
(二)冻伤的表现
冻伤分为三度。
1、一度冻伤皮肤苍白、麻木,进而皮肤充血、水肿、发痒和疼痛。
2、二度冻伤除皮肤红肿外,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破溃后流出黄水,自觉皮肤发热,疼痛较重。
3、三度冻伤局部皮肤或肢体坏死,出现血性水疱,皮肤呈紫褐色,局部感觉消失。
(三)冻伤的救护措施
(1)一度冻伤,可让病人自己主动活动,并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可以用辣椒、艾蒿、茄杆煮水熏洗、浸泡,再涂以冻疮膏即可。
(2)二、三度冻伤应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促进肢体复温,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温水浸泡,否则会加重冻伤。
(3)二度冻伤的水疱可在消毒后刺透,使黄水流出再包扎,伤口已破溃者按感染伤口处理。
(4)全身体温过低的伤员,为促进复温,可采用全身浸浴法,浴水温度保持35~42℃。
(5)给予冻伤病人热饮料及止痛治疗。
低热症
寒冷可使人体组织冻伤并损害其结构、神经及血循坏,引起麻木及肤色改变。人体末梢部位首先受损。如手指、脚趾、双耳和鼻子。当其解冻时,会疼痛、肿胀,故使其复温时要轻柔,并请医生诊治。
1.复温伤部使其缓慢、全面解冻。可利用未患处体热或将其浸入盆中温水(不要太热)中3分钟。
2.用温水清洗局部。
3.使患处彻底干燥,并敷盖一干净松软的垫子。
4.多垫几个彻底干燥,并敷盖一干净松软的垫子。
5.将伤员送医院诊治。
即:
1.若可能,将伤者转移至一温暖处。除去结冰的衣服,利用体温使其复温,如紧贴躯干、腋窝下、双手间等。使其隔绝寒冷。如果所处位置比较偏远,持续以上作法并送至急救中心。
2.用温水轻轻地清洁伤处,由于解冻的伤处很疼并且皮肤及肌肉有可能失去知觉,所以要格外小心。
3.确使伤处完全干燥(包括趾间)。用一消毒的或干净、松软的垫子或敷料包裹保护伤处并保温。
4.再覆盖几块软垫以进一步保护患处,并用细带、绷带系一活结。寻求医疗救助或送至医院。
5.再覆盖一层敷料确保包扎不要太紧。若伤员必须使用伤处活动,要尽量使其少受力,将伤员送至医院。
冻伤急救注意事项
冻伤急救时,若一时无法获得温热水,可将冻伤部位或冻伤患儿置于救护者怀中或腋下复温。注意冻伤后不可直接用火烤,也不能把浸泡的热水加热,所有冻伤部位应尽可能缓慢地使之温暖而恢复正常体温。切忌直接用雪团按摩患部及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则会使伤口糜烂,患处不易愈合。对已复温的患儿,不能再用温热水浸泡,否则会加重组织损伤和坏死。
冻伤
低温寒冷侵袭所引起的损伤称冻伤。冻伤可为局部或全身(冻僵),多因寒冷、潮湿,衣物及鞋带过紧所致,常发生于皮肤及手、足、指、趾、耳、鼻等处。冻伤分四度。一度冻伤最轻,亦即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不留瘢痕。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泡,泡内可为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三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觉丧失。伤后不易愈合,除遗有瘢痕外,可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四度冻伤伤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头,可出现坏死,感觉丧失,愈后可有疤痕形成。
治疗时首先须脱离寒冷环境,除去潮湿衣物,置身于温水中逐渐复温,对全身严重冻伤必要时可行人工呼吸,增强心脏功能,抗休克,补液。对冻疮除复温、按摩外,可用酒精、辣椒水涂擦,效果较好,或用5%樟脑酒精、各种冻疮膏涂抹,有一定疗效。二度冻疮如有水泡,可用消毒针穿刺抽出液体,再涂抹冻疮膏。三、四度冻伤则须在保暖的条件下抢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