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支正的准确位置图 支正穴的功效主治

支正的准确位置图 支正穴的功效主治

类属:支正穴为小肠经络穴。

功效:疏风清热,通经活络,清心宁神。

主治:1.头痛,目眩,热病,消渴。2.癫狂,好笑,善忘。3.项强,肘挛,手指疼痛。

常用配伍:头目疾患配伍风池,太阳;神志病配伍少海,神门,鸠尾,心俞;消渴配伍胆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循经病配伍完骨,小海,肩贞。

支正的定位和主治 支正穴的作用

支正属小肠经,为小肠经络穴,别走手少阴心经,二经均上头目,故此穴疏风清热,清利头目,宁心安神的作用较强,可治疗头目疾患及神志病变;小肠经属火,主液所生病,本穴可清脏腑之热,用于热盛伤津之消渴症;治项强,肘挛手指痛为循经治疗作用。

支正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支正的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阳谷与小海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处。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掌心向胸,在阳谷与小海连线的中点,再向下量1.5寸(拇指)处。

2.正坐位,手上举,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阳谷穴上5寸,尺骨内侧缘处取穴。

阳谷取穴:在手掌小指侧腕背横纹上,活动手掌,会感觉到连接前臂不动的骨头和连接手掌活动的骨头,即是尺骨茎突远端尺侧和三角骨,在这两个骨头之间的凹陷处取阳谷穴。

小海取穴:屈肘,在肘内侧摸到两个突起的骨性标志,即为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两者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支正穴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络穴,心脏和小肠是相表里的,所以说心脏和小肠全靠它来联络。支正穴可以从心脏那里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小肠经的功能增强了,能够及时化解掉痰湿,所以说支正有安神定志,清热解表,通经活络,疏调经气之功,主要用于治疗头痛项强,目眩,肘挛,手指痛,消渴,疥疮,神经衰弱,癫狂,扁平疣等症。

支正是什么意思

1、支正穴: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属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之络穴。

2、穴义:小肠经气血在此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运行。

3、支正。支,树之分枝也。正,气血运行的道路正也。支正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流行。本穴物质本由养老穴提供,但因养老穴的阳气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肠经本穴处的气血物质处于空虚之状,因此经穴外部的气血汇入本穴并循小肠经而行,气血运行的通道为小肠正经,故名支正。

4、手太阳络穴。络,联络也。因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与小肠经相表里的心经之气随之汇入本穴,本穴有联络小肠经与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手太阳络穴。

脑户的定位在哪里

脑户的准确位置

脑户位于人体头部,风府穴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快速取穴法:

1.坐位,伏案低头,在头部,在枕部可摸到一骨性隆起(枕外隆突),在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按压有痛感。

2.坐位,伏案低头,在头部,后支正中直上2.5寸处,风府直上1.5寸,按压有痛感。

脑户的功效主治

脑户穴具有熄风平肝,醒脑开窍的功效,按摩这个穴位,主要用于治疗头晕,项强,失音,癫痫等症,对面赤,目黄,眩晕,面瘫,喑哑,舌本出血,瘿瘤等疾患有良好的疗效。

脑户按摩手法

1.正坐,两手伸过颈项,放在后脑处,手掌心向头,扶住后脑勺,四指的指尖指向头顶,大拇指的指腹所在部位取穴。

2.大拇指的指尖相互叠加向下,用指腹或指尖按揉穴位,有酸痛,胀麻的感觉。

3.分别用两手轮流按揉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按揉3-5分钟。

支正的准确位置图 支正穴养生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压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舒筋活血,促进血液,预防头痛目眩,肘臂酸痛。

曲鬓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曲鬓穴功效主治

类属:曲鬓为足太阳,足少阳经交会穴。

功效:熄风止痉,清热消肿,通络止痛。

主治:偏头痛,齿痛,颊颌肿痛,口噤不开,暴喑,目赤肿痛,口眼㖞斜,小儿惊风。

支正的准确位置图片

支正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支正的准确位置图片 支正的治疗用法

1、针刺方法:支正穴,向上斜刺0.3—0.5寸。

2、艾灸方法:支正穴艾条灸5—20分钟,支正穴,艾炷灸3—5壮。

3、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支正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

相关推荐

小儿天突的准确位置 天突的功效主治

小儿推拿天突具有降逆止呕,理气平喘之功,主治小儿打嗝,咳嗽,呕吐,咽喉炎,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胸闷等症。

天宗的准确位置怎么找

天宗的准确位置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简易取法: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处即是本穴,用力按压有明显的酸痛感。 主治疾病 类属:手太阳小肠经。 穴性:祛风通络,宣肺平喘,消肿散结。 主治病症: 1.风寒湿痹阻经脉之肩胛痛,肘臂外后侧痛,上肢不举,落枕诸病证。 2.肺气不利之气喘,胸胁满诸症。 3.气血瘀滞之乳痈。 常用配伍 1.配肩髃,臑俞,肩贞,秉风,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治疗风寒痹阻之肩胛痛。 2.配肩贞,小海,正,针刺

沟的准确位置和作用

沟穴位于前臂背侧,在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三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是三焦经阳气的经过之处,为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 沟有疏利三焦、聪耳利胁的作用,对于便秘、肋间疼痛、耳鸣、耳聋、热病、腰扭伤等有辅助治疗效果。

兑端的准确位置 兑端穴功能主治

功能:清泻胃热, 定惊止痛。 主治:癫痫,癫狂,口喎,唇动,齿龈肿痛,鼻衄,鼻中息肉。 作用:兑端位于上唇中部,手足阳明皆会于唇,故有清泻阳明作用,故可治疗口喎唇动,齿龈肿痛,鼻中息肉。督脉之气向下通于任脉,本穴属督脉,故可通调任督两脉气机,调和阴阳逆乱,治疗癫痫。

沟的准确位置和作用 沟穴穴位解剖

在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很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骨间背侧神经。

地机的准确位置是在哪里

地机的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阴陵泉位置: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快速取穴法: 1.侧坐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阴陵泉下4横指(即3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2.侧坐位,在小腿内侧漏谷上4寸,胫骨后缘1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地机是足太阴脾经的郄穴,是脾经的气血深聚之处,该穴位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的作用,是治疗痛经的首选穴位;刺激地机还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控制血糖平衡,改善糖尿病。长期坚持按摩地机穴,对男女生殖系统都具有保健作用

正营准确位置和作用 正营穴穴位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顶和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和枕大神经的会合

正的作用 正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前臂骨间膜。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属。深层有尺动,静脉和尺神经。

沟的准确位置

沟穴位于前臂背侧,在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三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是三焦经阳气的经过之处,为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 快速取穴方法: 抬臂,掌心朝下,从腕背横纹中点处直上量4横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的宽度),在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攒竹的定位在哪里

攒竹的准确位置 攒竹属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在眉毛内侧端,眼眶骨上凹陷处。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目视前方,在眉毛内侧端处有一隆起处,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按压有酸胀感。 按摩攒竹的功效 攒竹穴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经常按摩该穴能使膀胱经的经络畅通,从而起到疏理肝气,和胃降逆,祛风解表,开窍醒神,安神镇静之功,气通则血行,通过按摩后,头面部气血畅通,人也变得轻松。这个穴位不但是治疗打嗝的主要穴位,还可以治疗眼疾,对急性腰扭伤也有帮助。 攒竹的正确按摩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