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头痛按什么穴位
鼻炎头痛按什么穴位
陷谷穴
陷谷穴也能够直接通到鼻窍,所以它是一个治疗鼻炎的要穴。当鼻子不通气时,揉揉陷谷穴很快就会通。脚上第二趾和第三趾间有一个缝,从接缝的地方往脚背方向上走5厘米的地方,就是陷谷穴。
迎香穴
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在鼻唇沟上段。揉的时候,最好先把手指搓热,然后抚摸鼻翼,之后再点迎香穴;也可先用手背从印堂开始往下轻轻地颤动撞揉鼻翼以后,再点揉迎香穴,马上会觉得神清气爽、鼻窍全通了。每天只要坚持揉两三分钟即可。
手三里穴
可治疗过敏性鼻炎。手三里穴,在肘横纹下2寸处。手三里穴还可以增强体质,是人体的强壮穴,和足三里穴一样,平时多揉,可以增强免疫力。
自我按摩穴位治牙痛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一些有过牙疾经验的人都知道牙痛的厉害,其实你知道吗,在我国传统医学里,按摩一些小小的穴位就能缓解压痛的症状。
自我按摩穴位治牙痛
牙痛穴:在手掌面,中指与无名指缝至掌横纹1/2处,即第三、四掌骨小头近侧端之间取穴。
方法:患侧按摩,即左侧牙痛,按左侧牙痛穴,右侧牙痛,按摩右侧牙痛穴。拇指尖和食指相对持续用力,掐患侧牙痛穴,力度由轻至重,至牙痛消失后按揉该穴。
牙痛穴是近年来发现治疗牙痛的新穴,位于手掌面上手厥阴与手少阴二经之间,近于手厥阴心包经之劳宫穴,能清泻中焦胃经之火,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太阳穴:目外眦与眉梢之间向外一寸的凹陷处取穴。
方法:单侧牙痛取患侧,双侧牙痛取双侧。拇指指腹按揉患侧太阳穴,产生酸、麻、胀感后,力度由轻至重,至牙痛消失。
太阳穴属经外奇穴,源于《备急千金方》,位于头颞部。头为诸阳之会,阳气充盛,本穴主治阳经实热之症,如头痛、牙痛等症。力度由轻至重按揉太阳穴,经气通达太阳、阳明二经,故可疏导二经经气,清泻二经邪热,通调气血,止痛消肿。
头痛穴位按摩法 少海穴
位置:位于手臂肘部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时需要屈肘。
功效:该穴具有益心安神、理气通络等功效,适用于头痛、精神分裂症、眩晕、臂痛等症。
做法:用拇指指腹适当用力下按并揉动穴位2~3分钟。
冬季防寒保暖 做好头部保暖
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袭,易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
鼻炎头痛按什么穴位
迎香穴
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在鼻唇沟上段。揉的时候,最好先把手指搓热,然后抚摸鼻翼,之后再点迎香穴;也可先用手背从印堂开始往下轻轻地颤动撞揉鼻翼以后,再点揉迎香穴,马上会觉得神清气爽、鼻窍全通了。每天只要坚持揉两三分钟即可。
手三里穴
可治疗过敏性鼻炎。手三里穴,在肘横纹下2寸处。手三里穴还可以增强体质,是人体的强壮穴,和足三里穴一样,平时多揉,可以增强免疫力。
前谷穴
可治过流黄涕的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症状,平常没事的时候多揉揉这个穴位,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隐白穴
能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治疗鼻炎的时候可以点按。用指节尖点它,或者找个细一点的按摩棒来点按;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就是拿一个艾条点燃,灸这个穴位。效果都很好。
偏头痛按摩的方法
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1、先用大拇指指端或偏锋,自眉心向上垂直平推至发际,双手交替,往返18次。再用大拇指指腹沿两眉中点印堂穴处,向两侧平推至太阳穴,分3次上到发际,再往返,左右手交替,各9次。
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2、用食、中两指指腹,盐眉弓向两侧推至太阳,左手食、中两指推向右,并配合抹法抹回来;右手食、中指腿向左,亦配合抹法,如此往返各+次。
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3、用一指禅推法,以双手大拇指指端,从各种内眼角沿眼眶推至外眼角,先上后下,双眼作“∞”形,往返推约7~9遍。或将双手大拇指放在同侧太阳穴上,用食指桡侧缘轮刮眼眶,方向同上,往返9次。
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4、用双大拇指指腹按揉太阳穴,顺、逆时针方向各9次;用中指指腹按压攒竹(双)、鱼腰(双)、阳白(双)、四白(双)、迎香(双)各15秒,以稍感酸胀为度。用食指或中指指腹点按头顶百会穴2分钟。
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5、一手扶头侧,一手五指分开,并微屈,在颞旁自前向后来回推擦,然后换首推擦另一侧颞旁,每侧各18次。
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6、用大鱼际揉法,轻揉印堂、前额部、左右眉弓、太阳穴及两侧颞部,每个部位各49次。
用辛夷治疗鼻窦炎的方法是什么
采用辛夷3克,防风、白芷各2克,细辛、冰 片各1克。用法:以上药研成细末后每日3-6次少量 吸人鼻内。备注:主治彝窦炎、慢性鼻炎、头痛等病。
感冒鼻塞按摩哪里可以缓解 鼻通穴
位置:患者仰靠坐位,上迎香穴(鼻通穴)位于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
功效:主治疾病有: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头痛等。其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鼻翼肌。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端在鼻通穴(鼻通穴在鼻两侧的中间,鼻骨与软组织交界处,即鼻唇沟上端尽头处)处进行按揉或顶按1分钟,有助通窍利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