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患者使用便盆及尿壶
如何给患者使用便盆及尿壶
给患者使用便盆前,要用热水将便盆浸暖,然后擦干,在便盆边沿撒些滑石粉。给完全无法动弹的患者使用便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患者推转侧卧,将低矮一些的便盆贴住患者屁股,然后把患者翻过压住便盆。便盆及尿壶在使用过后要用稀释的消毒水彻底加以清洗。尿壶应放在床边,患者可自己拿来使用。
应该如何训练宝宝坐便盆
1、妈妈要细心观察宝宝排便规律。这是为了能让妈妈清楚知道宝宝何时需要排便,等宝宝到了排便时间的时候,妈妈就可以带宝宝到便盆旁,指导宝宝如厕。
2、让宝宝熟悉便盆。便盆虽然使用起来不难,但对于刚刚认识便盆的宝宝而言,还需要时间去熟悉便盆。
3、消除宝宝对便盆的恐惧感。有些宝宝会对便盆有恐惧感,觉得没有安全感,不比直接用纸尿片好。妈妈就要给宝宝说明用便盆多么有意思,让宝宝消除对便盆的恐惧感。
4、对宝宝要及时鼓励,反复强化。当宝宝开始进行如厕训练,妈妈要做好心理准备,这并不是一次就能让宝宝学会如厕的,在训练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出现其他的意外让如厕训练面临中止。妈妈不要对宝宝失败过多责备,及时的鼓励和强化能让如厕训练更顺利。
如何进行排便训练?
父母如何促进儿童的如厕学习
决定采用什么词汇
保证便盆易于使用,允许儿童观察父母上厕所
如果采用常规的马桶,使用马桶座圈和脚踏
鼓励儿童在需要排泄的时候报告父母。在他们成功报告的时候进行表扬,即使报告是在便后。观察儿童需要排泄时的行为信号
采用表扬的形式进行鼓励。不要期望立竿见影的结果;要进展超乎意料或不如意的心理准备。避免惩罚和/或负面强化
保证所有照看者的合作,使整个过程保持一致
当多次成功后,建议使用棉质内裤或训练裤。并举行纪念仪式
排便训练的具体方法
开始训练的时候,最好用便盆,因为孩子坐在便盆上会觉得更安全和稳定。
最初,可以让孩子穿着衣服坐在便盆上。
之后,给孩子换尿不湿的时候,脱下尿不湿之后,让孩子坐在便盆上。可以把脏尿不湿扔在便盆里,帮助孩子理解便盆的用途。
下一步,可以一天让孩子坐几次便盆,并鼓励孩子不戴尿不湿在上面多坐几分钟。
最后,鼓励孩子每天在的特定时间(如早上起床后,饭后,午睡和晚上入睡前)坐便盆。
采用这一方法,孩子可能在几周之内就学会控制大小便。
在整个过程中,只要孩子表示要坐马桶,就进行表扬。但最好不要采用物质奖励。只要孩子连续一周以上成功使用便盆,就可以开始使用训练裤或者棉质内裤。但事故是不可避免的,父母需要支持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如果孩子试用训练裤或棉质内裤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意料之外情况,可以恢复使用尿布,但不要对孩子进行羞辱或惩罚。
有时,孩子可能会不愿意在便盆或马桶中大便,特别是在他们的脚没有得到有力支撑的情况下。这时,要允许他们在大便时继续使用尿布,以防止出现便秘,甚至大便疼痛,便秘会严重延迟排便训练的过程。
怎么护理尿失禁患者
尿失禁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病任何年龄段都有发生但多发于老人,都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如精神苦闷、丧失自尊,也给生活带来不便。尿失禁患者不仅要正确面对病症,还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
1. 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的人格,给与安慰和鼓励,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摄入适量的液体 向患者解释多饮水能够促进排尿反射,并可预防泌尿道感染。如无禁忌,嘱患者每日摄入液体量2000ml。入睡前限制饮水,以减少夜间尿量。
3. 持续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膀胱功能训练的目的,说明训练的方法和所需时间,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安排排尿时间,定时使用便器,建立规则的排尿习惯,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初始白天每隔1~2h使用便器一次,夜间每隔4h使用便器一次。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以促进排尿功能恢复。使用便器时,用手按压膀胱,协助排尿。
4. 锻炼肌肉力量 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具体方法: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卧位,试作排尿动作,先慢慢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尿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在肛门、阴道、尿道收缩时,大腿和腹部肌肉保持放松,每次缩紧不少于3s,然后缓慢放松,每次10s左右,连续10遍,以不觉疲乏为宜,每日进行5~10次。同时训练间断排尿,即在每次排尿时停顿或减缓尿流,以及在任何“尿失禁诱发动作”,如咳嗽、弯腰等之前收缩盆底肌,从而达到抑制不稳定的膀胱收缩,减轻排尿紧迫感程度、频率和溢尿量。病情许可,鼓励患者做抬腿运动或下床走动,以增强腹部肌肉张力。
5.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清洗会阴部皮肤,勤换衣裤、床单、衬垫等。
6. 外部引流 必要时应用接尿装置接取尿液。女患者可用女式尿壶紧贴外阴部接取尿液;男患者可用尿壶接尿,也可用阴茎套连接集尿袋,接取尿液,但此法不宜长时间使用,每天要定时取下阴茎套和尿壶,清洗会阴部和阴茎,并暴露于空气中,同时评估有无红肿、破损。
7. 留置导尿 对长期尿失禁的患者,可采用留置导尿管,定时放尿,避免尿液浸渍皮肤,发生压疮。
8.减轻造成尿失禁的诱因。
小编提示:家中有尿失禁患者的朋友,应很好的开导、照顾尿失禁患者,不要给其压力,应帮尿失禁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病症!
痢疾怎么治 及时隔离
痢疾属于一种肠道传染疾病,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患者需要住院或在家隔离治疗。患者的食具、用具要单独使用,注意消毒。要有专用便盆。另外平时要保持房间的通风,饭前便后勤洗手。
压迫性尿失禁的饮食护理
无论是那一种原因引起的压力性尿失禁,都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如精神苦闷、丧失自尊,也给生活带来不便。所以对于尿失禁患者除应进行内外科的治疗加以矫正外,还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和饮食工作。
一、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
1. 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的人格,给与安慰和鼓励,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摄入适量的液体
向患者解释多饮水能够促进排尿反射,并可预防泌尿道感染。如无禁忌,嘱患者每日摄入液体量2000ml。入睡前限制饮水,以减少夜间尿量。
3.持续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膀胱功能训练的目的,说明训练的方法和所需时间,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安排排尿时间,定时使用便器,建立规则的排尿习惯,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初始白天每隔1~2h使用便器一次,夜间每隔4h使用便器一次。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以促进排尿功能恢复。使用便器时,用手按压膀胱,协助排尿。
4.锻炼肌肉力量
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具体方法: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卧位,试作排尿动作,先慢慢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尿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在肛门、阴道、尿道收缩时,大腿和腹部肌肉保持放松,每次缩紧不少于3s,然后缓慢放松,每次10s左右,连续10遍,以不觉疲乏为宜,每日进行5~10次。同时训练间断排尿,即在每次排尿时停顿或减缓尿流,以及在任何“尿失禁诱发动作”,如咳嗽、弯腰等之前收缩盆底肌,从而达到抑制不稳定的膀胱收缩,减轻排尿紧迫感程度、频率和溢尿量。病情许可,鼓励患者做抬腿运动或下床走动,以增强腹部肌肉张力。
5.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清洗会阴部皮肤,勤换衣裤、床单、衬垫等。
6.外部引流
必要时应用接尿装置接取尿液。女患者可用女式尿壶紧贴外阴部接取尿液;男患者可用尿壶接尿,也可用阴茎套连接集尿袋,接取尿液,但此法不宜长时间使用,每天要定时取下阴茎套和尿壶,清洗会阴部和阴茎,并暴露于空气中,同时评估有无红肿、破损。
7.留置导尿
对长期尿失禁的患者,可采用留置导尿管,定时放尿,避免尿液浸渍皮肤,发生压疮。
二、压力性尿失禁的食疗方:
1.红枣十枚,每天蒸煮熟吃。
2.红枣五枚,芡实50克,熬粥喝。
3.五味子10克,黑芝麻10克,熟地10克,红糖适量加500毫升水煎服。
治疗风湿病前患者要做什么准备
治疗风湿病前患者要做哪些准备?
1、术前功能训练。术前训练是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促进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患者可在床上做扩胸运动,练习有效的咳嗽和排痰方法,练习股四头肌等长舒缩及踝关节主动屈伸、足趾屈伸锻炼等。
2、加强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属要配合做好心理护理,要关心、理解患者,多给患者鼓励和精神支持,让病人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手术,有利于疾病康复。
3、做好个人卫生,可大大减少术后感染。无伤口者可用沐浴露、肥皂水清洗术肢皮肤,包括大腿根部、阴部和臀部,特别是腹股沟等皱折地方,多有“老泥”聚积,清洗过程动作要轻柔,以不损伤皮肤为度。
4、控制体重和均衡饮食。体胖者要控制体重,因为体重过重对术后的新关节产生较大压力,不利于术后康复;但身体过于瘦弱也同样不利于术后康复。因此,均衡的营养饮食对保持健康十分重要,可适当摄入含蛋白高的食物和蔬果,如:牛奶、鸡蛋、鱼、青菜、苹果等,骨质疏松者应适当补钙及维生素D。另外,还要戒烟戒酒。
5、练习床上使用便盆解大小便。患者术后须在床上解大小便,为避免不习惯引起便秘和尿潴留(不能自解小便),术前患者可以自行在床上练习使用便盆解大小便。
尿失禁应该怎样护理
1.心理护理尊重患者的人格,给与安慰和鼓励,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摄入适量的液体向患者解释多饮水能够促进排尿反射,并可预防泌尿道感染。如无禁忌,嘱患者每日摄入液体量2000ml。入睡前限制饮水,以减少夜间尿量。
3.持续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膀胱功能训练的目的,说明训练的方法和所需时间,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安排排尿时间,定时使用便器,建立规则的排尿习惯,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初始白天每隔1~2h使用便器一次,夜间每隔4h使用便器一次。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以促进排尿功能恢复。使用便器时,用手按压膀胱,协助排尿。
4.锻炼肌肉力量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具体方法: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卧位,试作排尿动作,先慢慢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尿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在肛门、阴道、尿道收缩时,大腿和腹部肌肉保持放松,每次缩紧不少于3s,然后缓慢放松,每次10s左右,连续10遍,以不觉疲乏为宜,每日进行5~10次。同时训练间断排尿,即在每次排尿时停顿或减缓尿流,以及在任何“尿失禁诱发动作”,如咳嗽、弯腰等之前收缩盆底肌,从而达到抑制不稳定的膀胱收缩,减轻排尿紧迫感程度、频率和溢尿量。病情许可,鼓励患者做抬腿运动或下床走动,以增强腹部肌肉张力。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清洗会阴部皮肤,勤换衣裤、床单、衬垫等。
6.外部引流必要时应用接尿装置接取尿液。女患者可用女式尿壶紧贴外阴部接取尿液;男患者可用尿壶接尿,也可用阴茎套连接集尿袋,接取尿液,但此法不宜长时间使用,每天要定时取下阴茎套和尿壶,清洗会阴部和阴茎,并暴露于空气中,同时评估有无红肿、破损。
7.留置导尿对长期尿失禁的患者,可采用留置导尿管,定时放尿,避免尿液浸渍皮肤,发生压疮。
8.减轻造成尿失禁的诱因。
尿失禁的护理工作
1.心理护理尊重患者的人格,给与安慰和鼓励,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摄入适量的液体向患者解释多饮水能够促进排尿反射,并可预防泌尿道感染。如无禁忌,嘱患者每日摄入液体量2000ml。入睡前限制饮水,以减少夜间尿量。
3.持续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膀胱功能训练的目的,说明训练的方法和所需时间,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安排排尿时间,定时使用便器,建立规则的排尿习惯,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初始白天每隔1~2h使用便器一次,夜间每隔4h使用便器一次。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以促进排尿功能恢复。使用便器时,用手按压膀胱,协助排尿。
4.锻炼肌肉力量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具体方法: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卧位,试作排尿动作,先慢慢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尿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在肛门、阴道、尿道收缩时,大腿和腹部肌肉保持放松,每次缩紧不少于3s,然后缓慢放松,每次10s左右,连续10遍,以不觉疲乏为宜,每日进行5~10次。同时训练间断排尿,即在每次排尿时停顿或减缓尿流,以及在任何“尿失禁诱发动作”,如咳嗽、弯腰等之前收缩盆底肌,从而达到抑制不稳定的膀胱收缩,减轻排尿紧迫感程度、频率和溢尿量。病情许可,鼓励患者做抬腿运动或下床走动,以增强腹部肌肉张力。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清洗会阴部皮肤,勤换衣裤、床单、衬垫等。
6.外部引流必要时应用接尿装置接取尿液。女患者可用女式尿壶紧贴外阴部接取尿液;男患者可用尿壶接尿,也可用阴茎套连接集尿袋,接取尿液,但此法不宜长时间使用,每天要定时取下阴茎套和尿壶,清洗会阴部和阴茎,并暴露于空气中,同时评估有无红肿、破损。
老人大小便失禁该怎么护理呢
第一、大便失禁的护理方法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
2、肛门失禁的人的床应垫塑料布及布单,再用旧布等将病人臀部兜住,或用硬纸壳做成簸箕式样,里边垫上废纸放在臀下,使后取出倒掉,以节省布类和清洗的麻烦。
3、最好掌握老人排便规律,按时接便盆排便。
4、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一但发现有粪便污染,用柔软卫生纸擦净后再用温水清洗局部皮肤,用毛巾擦干,并涂油膏于肛门周围皮肤,防止发生皮疹或压疮。
5、便后用温水肥皂洗净会阴及肛门周围,发现臀部有发红现象时,可涂以凡士林油、四环素药膏或氧化锌软膏等,夏天可补些爽身粉。
6、在可能情况下,与医生协商每日定时为老人使用导泻剂或灌肠,以帮助建立排便反射。
第二、小便失禁的护理方法
1、摄入适量的液体。向患者解释多饮水能够促进排尿反射,并可预防泌尿道感染。如无禁忌,嘱患者每日摄入液体量2000ml。入睡前限制饮水,以减少夜间尿量。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清洗会阴部皮肤,勤换衣裤、床单、衬垫等。
3、必要时应用接尿装置接取尿液。女患者可用女式尿壶紧贴外阴部接取尿液。男患者可用尿壶接尿,也可用阴茎套连接集尿袋,接取尿液,但此法不宜长时间使用,每天要定时取下阴茎套和尿壶,清洗会阴部和阴茎,并暴露于空气中,同时评估有无红肿、破损。
4、对长期尿失禁的患者,可采用留置导尿管,定时放尿,避免尿液浸渍皮肤,发生压疮。
5、持续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安排排尿时间,定时使用便器,建立规则的排尿习惯,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初始白天每隔1~2h使用便器一次,夜间每隔4h使用便器一次。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以促进排尿功能恢复。使用便器时,用手按压膀胱,协助排尿。
6、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卧位,试作排尿动作,先慢慢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尿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在肛门、阴道、尿道收缩时,大腿和腹部肌肉保持放松,每次缩紧不少于3s,然后缓慢放松,每次10s左右,连续10遍,以不觉疲乏为宜,每日进行5~10次。
7、训练间断排尿,即在每次排尿时停顿或减缓尿流,以及在任何“尿失禁诱发动作”,如咳嗽、弯腰等之前收缩盆底肌,从而达到抑制不稳定的膀胱收缩,减轻排尿紧迫感程度、频率和溢尿量。
8、病情许可,鼓励患者做抬腿运动或下床走动,以增强腹部肌肉张力。
9、尊重患者的人格,给与安慰和鼓励,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尿失禁患者如何护理
尿失禁患者如何护理,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多发于老年患者,严重危害患者的正常生活,下面看下尿失禁患者如何护理?
尿失禁患者如何护理
1. 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的人格,给与安慰和鼓励,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摄入适量的液体 向患者解释多饮水能够促进排尿反射,并可预防泌尿道感染。如无禁忌,嘱患者每日摄入液体量2000ml。入睡前限制饮水,以减少夜间尿量。
3. 持续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膀胱功能训练的目的,说明训练的方法和所需时间,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安排排尿时间,定时使用便器,建立规则的排尿习惯,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初始白天每隔1~2h使用便器一次,夜间每隔4h使用便器一次。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以促进排尿功能恢复。使用便器时,用手按压膀胱,协助排尿。
4. 锻炼肌肉力量 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具体方法: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卧位,试作排尿动作,先慢慢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尿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在肛门、阴道、尿道收缩时,大腿和腹部肌肉保持放松,每次缩紧不少于3s,然后缓慢放松,每次10s左右,连续10遍,以不觉疲乏为宜,每日进行5~10次。同时训练间断排尿,即在每次排尿时停顿或减缓尿流,以及在任何“尿失禁诱发动作”,如咳嗽、弯腰等之前收缩盆底肌,从而达到抑制不稳定的膀胱收缩,减轻排尿紧迫感程度、频率和溢尿量。病情许可,鼓励患者做抬腿运动或下床走动,以增强腹部肌肉张力。
5.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清洗会阴部皮肤,勤换衣裤、床单、衬垫等。
6. 外部引流 必要时应用接尿装置接取尿液。女患者可用女式尿壶紧贴外阴部接取尿液;男患者可用尿壶接尿,也可用阴茎套连接集尿袋,接取尿液,但此法不宜长时间使用,每天要定时取下阴茎套和尿壶,清洗会阴部和阴茎,并暴露于空气中,同时评估有无红肿、破损。
7. 留置导尿 对长期尿失禁的患者,可采用留置导尿管,定时放尿,避免尿液浸渍皮肤,发生压疮。
8.减轻造成尿失禁的诱因。
婴儿冬天穿开裆裤好吗 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
开裆裤只是适用于年纪小、不能自主排便的宝宝,若是宝宝开始养成使用便盆的习惯或者开始有定期排便的习惯后就应该给他穿满裆裤,并且逐渐培养起良好的排便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