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有甲减会不会传给宝宝
妈妈有甲减会不会传给宝宝
甲减会遗传给后代吗?
甲减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前提是抗原入侵。但为什么有些人细菌病毒感染后产生抗体,有些人不会呢,说明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即某些人对某些抗原特别敏感,一旦接触就会产生抗体。这个遗传易感性可能会遗传。(注意不是遗传疾病,而是对抗原的敏感性)。更进一步,甲减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其遗传易感性以及发病是由多个基因位点共同决定的,这就有概率问题。比如50个基因与该易感性有关,只要传下35个基因,子代就发病。假设母亲有病,带36个基因,她传给子代一半18个基因,父亲没病,小于35个基因,如传下17个基因,子代就有18+17=35个易感基因,就容易发病。如父亲传下16个相关基因,子代就有18+16=34个易感基因,就不发病。所以是否遗传还很难说,其遗传概率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半月大小孩能不能剪指甲
一、未满月的婴儿可以剪指甲吗
新生儿的指甲尚未完全形成,而且新生儿指甲很软,不会伤害到宝宝。因此并不主张给1个月以内的宝宝剪指甲。等到宝宝长大一些了,会到处乱抓或指甲过长而撕裂时,才需要剪指甲。
宝宝1个月后,指甲已经完全形成。这时的宝宝处在发育旺盛期,手非常爱动,经常会无意识地用指甲在自己的小脸上乱抓,抓得到处都是小伤痕。
有的宝宝还喜欢吃手,指甲长了会藏污纳垢,宝宝吃手会把细菌带入体内。宝宝的脚指甲过长,经常与裤、袜摩擦,易发生劈裂。所以,应经常给出满月的宝宝剪手指甲和脚指甲。
二、给不同年龄宝宝剪指甲的技巧
0-1岁:这时候宝宝还太小,不能理解剪指甲的意义,可能会拒绝或者反抗。建议妈妈在宝宝熟睡时进行修剪。因为熟睡中的宝宝对外界敏感度大大降低,妈妈可以放心地进行修剪工作。
1-2岁:这时的宝宝能听懂妈妈的话,领会妈妈的意图,但是对剪指甲可能还有些排斥。在宝宝熟睡后是剪指甲的一个好时机,但这个阶段的宝宝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妈妈也可以尝试在他喝奶或者比较安静的时候给他修剪指甲。
2-3岁: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能够领会大人的意图了。妈妈不妨明确告诉他剪指甲的目的,并要求他配合,在剪完后给予鼓励和表扬,注意剪指甲时不要伤到宝宝让宝宝产生恐惧。当然也要注意:尽量不要剪伤宝宝或者在宝宝情绪不佳时强行剪指甲,以免他对剪指甲产生反感或抵触情绪。
准妈妈有甲减的三大危害
身边的准妈妈们,凑在一块儿聊天,讨论的话题常常是,如何让自己的宝宝能够具备先天的优势,比如让宝宝更聪明点,更营养点,可是往往却忽视了自身的身体状况,专家表示,孕妇在怀孕时极易出现甲减的状况,在孕20周前,胎儿的全部甲状腺激素均来自母体。如果妈妈的甲状腺不健康,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发育。严重的还会造成婴儿出生后生长缓慢、反应迟钝、面容愚笨,有的甚至聋哑或精神失常,也就是呆小症。
10个孕妇,1个患甲减
我们国家怀孕妇女甲减(包括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高达10%-15%,不同类型的甲减对宝宝会有不同的影响,症状严重的,会影响到宝宝智商。
妊娠期患甲减的危害主要有三点:危害之一:导致宝宝智商下降
专家们已经确认,甲减女性生下的婴儿会增加罹患某些疾病的危险,其中大多数是智力和发育上的问题。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孕妇患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低T4血症或TPOAb阳性会使流产和妊娠期并发症显著增加,并造成胎儿脑发育障碍,导致后代智商下降6~8分。
国内学者也证实,妊娠早期妇女患甲减是后代智力和运动发育评分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
危害之二:增加孩子出生缺陷机会
尽管甲减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的研究结果已经非常明确,但甲减与出生缺陷的联系近年来才被确认,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意料到的。新的研究发现,有甲状腺疾病的妇女更可能生下心脏、肾或脑异常的后代。这项来自美国的研究显示,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母亲(其中既有甲减、也有甲亢的母亲,以甲减更为多见)生产的婴儿发生出生缺陷(大脑、肾脏、心脏缺陷以及唇裂、腭裂、多指等)的比例约为18%。而在普通人群中,有出生缺陷的婴儿仅约为3%。因此,对于罹患甲减等甲状腺疾病的女性,其胎儿最好在早期进行心脏缺陷等出生缺陷方面的检查。
危害之三:为女性健康减分
甲减不仅会累及下一代,对女性本身的健康影响也很大。在人群中,每6个女性就会有一个可能患上甲减。在医学意义上,甲减的高危人群是35岁以上的女性群体。由于甲减初期可能从一些轻微症状开始,让女性逐渐出现精神萎靡不振、身体机能紊乱,甚至导致育龄期女性不能正常怀孕和生育。而在已经平安度过妊娠期,享受初为人母的喜悦时,新妈妈在分娩后的一年内又面临着较高的患上产后甲状腺炎的风险大约有7%的女性在分娩后的一年之内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如果没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甲减最后会使患者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大大增加,甚至导致老年认知方面的障碍。
妈妈的鼻炎会遗传给宝宝吗
鼻科有许多先天性疾病是由遗传而来的。人胚胎的形成,有赖于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其基本的遗传物质是基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遗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主要有分离规律、自由自由组合规律及连锁互换规律。双亲精、卵细胞结合后,成对等位基因即随染色体而分离,等位分离后的不同对基因可随机自由组合。由于基因数远比染色体数目为多,许多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在分离时可连锁在一起以连锁群的方式分离组合,而连锁群中的个别基因在分离和自由组合过程中又可互换一段,出现既连锁又互换的现象。若父母有遗传性疾病,则可在此过程中将致病基因传给子代。
此外,正常的基因也可受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突变而成为致病基因。常见的致突变因素与各种体内外理化因素、毒素、感染、药物、电离辐射等密切相关。目前除一些先天性畸形可由遗传而来外,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及肿瘤等亦均与遗传有关。为预防遗传性疾病,应详细了解家族情况,禁止近亲结婚,做好遗传咨询及产前检查,慎重使用能致畸形、致突变、致癌的各种药物。
遗传疾病令人苦恼,父母身体健康,有时会诞出带有遗传病或畸形儿童。专家指出,预防近亲结婚及孕子时慎重使用副作用过大的药物,注意毒素感染及电离辐射是解决鼻科疾病遗传的基本要素。
别频繁给宝宝剪指甲
一、过度剪指甲 严重或致截肢
很多妈妈总是会勤讲卫生,给宝宝剪指甲。然而,如果过于频繁地修剪指甲会使指甲向肉里生长,严重时可能引起骨质发炎或溃烂最终导致截肢。即便是常见的指甲向肉里生长,也可能需要移植指甲或烙烧指甲根部,阻止其反向生长。不要穿太小或太紧的鞋,不要纵向修剪指甲两侧或将指甲剪得过短。
二、护理有道 妈妈如何给宝宝剪指甲?
一般来说,宝宝最好一周内剪1-2次指甲。脚指甲生长速度较慢,半个月剪一次即可。手指甲应剪成圆弧形,脚指甲要剪成“一”字形,这样能防止趾甲嵌到肉里去。
0-1岁宝宝剪指甲最好在熟睡中进行。1-2岁宝贝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可尝试在宝贝喝奶或安静时修剪指甲。2-3岁的宝贝已经可以明显领会父母的意图了,剪指甲前,妈妈可先和宝宝说明,并要求他配合,剪完后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妈妈还可和宝宝一起制定计划,如将每周一或每周三定为剪指甲日,培养宝宝剪指甲、爱卫生的好习惯。
另外,虽说宝宝指甲要及时修剪,但一般不建议一周超过三次。可选择在宝宝洗澡后指甲最软时剪更方便。
三、宝宝不肯剪指甲 聪明妈咪巧应对
在宝宝印象中,剪指甲是一件很别扭的事情,一不小心妈妈还会剪疼自己,就更可怕了!所以也有很多宝宝不愿意剪指甲。但是,不剪指甲会使宝宝沾染上细菌,所以,妈妈要寻找好方法,让宝宝乖乖剪指甲。
妈妈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告诉宝宝指甲长了后,里面就会爬满“小虫子”,吃到肚子里要拉肚子的。跟宝宝说大拇指是老大,食指是老二……左手从小剪到大,右手从大剪到小。实在不行的话,就是能趁着宝宝睡觉的时候偷偷剪了,但是要注意力度,不要剪疼宝宝。
哺乳期有甲亢怎么办 哺乳期有甲亢会传染吗
哺乳期妈妈有了甲亢,并不会传染给宝宝,因为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过多引起的,不具有传染性,但是会有遗传性,会影响后代的发育成长,所以准备还想要宝宝的妈妈要特别注意。
甲亢能给孩子喂奶吗
因为甲亢不会传染!从生物学上来说,TSH是体内的激素,TSH值显示的是激素的含量,TSH值在正常范围内,乳汁中激素含量一般不高。再者,人体内激素的成分一般是脂质和蛋白质,通过到了消化道也就水解成脂肪酸和氨基酸等等,这些是营养物质,吸收后会合成为其他有机物,无害。当然,哺乳期间最好停药!!因为药物会通过乳汁传给婴儿。况且,甲亢不是短时间就能治疗好的,但也不会因为暂时的停药明显加重。
故而,在妊娠期间停止使用治疗甲亢的药物 ,否则会影响胎儿正常发育 ,造成先天性智能低下 ,故甲亢症状未控制之前 ,不宜妊娠.不过您是甲亢得到控制后才开始妊娠的,所以孩子是健康的.但是现阶段甲亢有所复发,建议您慎重治疗外 ,不宜哺乳.因为药物可经乳汁转给婴儿 ,造成甲状腺机能减退 ,影响婴儿生长发育.
从一生下来,宝宝呱呱坠地开始,妈妈们就开始担心,宝宝的健康。而最令妈妈们担心的就是,如果自己是母乳喂养,自己所服用的药物会不会通过奶水传递给宝宝,对宝宝造成不好的影响,又会不会自己的疾病传给孩子呢。相信通过简单的阅读,妈妈们一定有了详细的了解。
半岁以下宝宝洗澡注意几点
保护眼睛
初生宝宝的各种器官功能都在成长中,宝宝眼睛的瞬间反射以及泪腺分泌功能也在逐步成熟,给宝宝洗澡时,要避免给宝宝使用沐浴液与洗发液。事实上,用清水为初生宝宝洗澡是最好的。
为宝宝清洗眼睛周围区域时,可以使用纱布团蘸温水轻轻按压。注意两只眼睛用不同的纱布团擦拭,以防眼病互相传染,例如沙眼或结膜炎。
关注小耳朵
宝宝小耳朵能自动清洁,妈妈千万不要用棉花棒清洁小耳朵里面。给宝宝洗脸后,用干纱布团轻轻按压净耳朵边的水迹。
宝宝也会有小耳屎,这是正常的。如果妈妈看到宝宝耳朵里有液体流出,一定要带宝宝及时去医院,这可能是感染、发炎的症状。
手指清洁
初生的宝宝就可能有长长的指甲,妈妈应当为宝宝修剪指甲,以免他抓伤自己。为小宝宝修剪指甲所用的工具,最好是专用的圆头指甲钳以及特制的婴儿修甲刀。妈妈还可以试着用牙齿小心地咬去宝宝的指甲,代替修剪。如果小宝宝总是不停地晃动胳膊,可以试着唱些歌谣来稳定宝宝的情绪,或者趁他睡熟时进行。宝宝洗澡后是为其修剪指甲的好时机,要知道,温热水把宝宝的指甲也泡软了呢。
准妈妈甲减宝宝智力也会减
甲减(甲状腺机能减退)是一种女性病。35岁以上的女性群体,更是甲减的高危人群,但现有近98%的甲减患者,不知自己有病。
甲减会导致怀孕困难或早产、死产。母亲如果在妊娠时出现甲减,必定会造成胎儿的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导致孩子的大脑生长发育落后,脑重量减轻,造成智商低下。
如何发现甲减?其实,医生通过一项简单的血液促甲状腺激素水平(TSH)测试,就能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建议计划怀孕的育龄妇女在受孕或妊娠前3个月进行一次甲状腺检查,怀孕女性最好能在发现妊娠时检测,尤其是35岁以上女性,如果在怀孕前就已经因为有甲状腺疾病而接受了治疗,那么怀孕期间,每6-8周应当进行一次甲状腺的检查。
准妈妈大可放心,因为甲减的治疗属于生理性替代,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整个怀孕、哺乳期间都可以治疗。
小孩指甲凹陷怎么回事
一:甲根上长满倒刺
宝宝眼泪汪汪地伸过小指头给妈妈看:“妈妈,流血了!”妈妈一看,惊叫起来:“怎么回事啊,宝贝!”仔细一看,原来是宝宝好几个指甲的甲根周围都长满倒刺,宝宝好奇,就拔掉了一根。
医生告诉你:倒刺在医学上称为逆剥。宝宝长倒刺多是由于咬指甲或与粗糙物体的摩擦造成,也与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引起的皮肤干燥有关。
支招:
1、出现倒刺不要用手拉扯,应用指甲刀剪去;
2、建议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
3、干燥的季节要给宝宝的小手涂上无刺激、含油份的护肤霜,像羊毛
二:出现白色斑点
开饭啦!妈妈叫来宝宝洗手,边洗边教:洗手一定不要放过指甲上的“小虫子”,宝宝突然伸过一只小指头:妈妈,您看,这几只小虫子怎么洗不掉?妈妈仔细一看,发现宝宝的指甲上有几个白色斑点,其中一个大点的呈云朵状,妈妈心里泛起了嘀咕……
医生告诉你:红、光滑、亮泽的弧形小指甲,代表宝宝很健康。但如果宝宝指甲出现白点、或者絮状的白斑,可能是蛔虫症或胃肠道有病、或贫血、营养不良等,也可能是由于受到挤压、碰撞,使甲根部甲母质细胞受到损伤导致。损伤所致的白点随着指甲向上生长会被剪掉,而疾病所导致的白点会反复出现。
支招:
1、宝宝指甲反复出现白点者,须到医院检查;
2、如确诊是因为营养不良或者缺乏微量元素引起,则应在食物中相应补充;
3、应注意在宝宝玩耍的地方做好各项保护措施,比如加固房门、柜门的开关装置;
4、最好不要让宝宝玩开、关门等容易夹手的游戏。
三:咬出的小洞洞
宝宝在花园玩耍,一只蚂蚁爬上了小手指,宝宝立即甩掉蚂蚁,抓住小指头瞧了瞧,随即开始大哭:“妈妈,蚂蚁把我的小指头咬出了小洞洞!”妈妈一看,原来是指甲上有些小凹窝,这才放心,但又仔细观察,发现宝宝的指甲甲板普遍较薄,没有光泽。
医生告诉你:这种指甲征象可以发生于正常宝宝,也可以见于银屑病(也就是“牛皮癣”)、湿疹等皮肤病患儿。宝宝银屑病不是因传染所致,而多与遗传有关。
支招:
银屑病和湿疹的主要表现是皮肤损害,而不仅仅是指甲的表现,因此妈妈们发现宝宝的指甲有凹陷不必过于紧张,需结合全身情况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