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球栽培要点
子孙球栽培要点
子孙球的栽培技术栽培要点
子孙球栽培土用草炭土、炉渣等量混合,另外加入少量石灰。四季保持盆土干燥,高温季节注意通风和适当遮荫,冬季温度维持在5℃以上。
栽培管理
盆栽子孙球用土可用等份的草炭、腐叶土、粗砂,另加少量石灰质材料配成。栽培中易受红蜘蛛危害,严重时球体表皮全部很快变为铁锈色,因而栽培地点要通风良好。
四季保持盆土干燥,高温季节注意通风和适当遮荫,冬季温度维持在5℃以上。夏季应予遮荫。生长期应充分浇水,注意不要从顶部淋水,以防球顶部积水引起腐烂。
球体表皮嫩,刺短而细软,常遭蛞蝓、蜗牛等啃食,要注意防治。植株根较粗但较少,盆栽条件下根部吸收不理想,茎基部很易萎缩发黄,宜用仔球嫁接或扦插,取代衰老的母株。
家庭栽培
家庭栽培子孙球可放在南阳台或南窗台,若过于荫蔽会使球细长,开花稀少甚至不开花,即是盛夏也不必遮光,但要通风良好。
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浇水时不要从球顶淋水,以免水积存在球体顶部的 “小坑”内,造成腐烂。每月施一次“低氮,高磷钾”的复合肥。冬季移至室内光线明亮处,维持8至10度的温度。节制浇水,使植株休眠,以使来年多开花。
子孙球的作用用途
盆栽作用
子孙球花着生于球体下部的刺座上,花朵橙红或橙黄色,花期春夏,常数朵同时开放,犹如花环围绕球体,非常美丽。其管理也较为简便,是一种适合家庭栽培的小型仙人球。
景观用途
子孙球宜盆栽,作室内摆设。
净化作用
子孙球在白天气孔关闭,是在夜间进行气体交换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储存到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肥厚的叶片有利于储存更多的水份和空气,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子孙球球体绿色,球体基部极易分生子球,常形成大型群生株,花生于球体基部,花小但量大,并且鲜艳。加上子孙球响亮有寓意的名字,所以很多人喜欢在家中养殖子孙球。在家中放置子孙球有美化家中环境的作用。子孙球小巧可爱,不占太大的空间,方便养殖。在电脑旁边养殖子孙球还能够吸收辐射,放松眼睛,保护视力。
布纹球的栽培
盆栽幼苗稍干燥为好,春季生长期可适当浇水,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时尽量保持干燥为好。春季幼苗换盆时,土壤中稍加完全颗粒肥。栽培过程中,要少搬动以免损伤球体,否则伤口易流出白色乳汁,容易造成结斑腐烂。
冬季放室内养护。布纹球一般栽培5-6年后球体容易老化,色彩暗淡,需播种更新。布纹球的繁殖,主要用播种和嫁接繁殖。播种,因布纹球为雌雄异株植物,需人工授粉才能结实,种子成熟后容易弹落。
播种后约18天发芽,幼苗生长缓慢。嫁接,用同属植物霸土鞭作砧木,将布纹球幼苗作接穗,用细线扎紧后,约18天左右可愈合,嫁接后小球生长加快。要注意病虫害,有时发生茎腐病,可用100-200ppm的链霉素喷洒防治。虫害有介壳虫和红蜘蛛危害。
瓠瓜栽培方法步骤教程
瓠瓜栽培环境
瓠瓜为喜温植物。生长适温20~25℃。 栽培时一般先育苗、然后定植到露地。种皮 较厚,发芽较慢。爬地栽培的亩栽1000株左右,支架栽培的亩栽2000株左右。为使主蔓早生侧蔓,多生雌花,当主蔓生出4~6节后,即可将主蔓的顶芽摘去。也可用植物激素处理,促使主蔓早生雌花,提早结果。瓠瓜对肥料及水分要求较高,要施足基肥,并多次追施速效氮肥。不耐涝、旱,在多雨地区要注意排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溉。栽培季节瓠瓜一般春季播种,夏季收获。在保护地中栽培,可适当提早或延后。
播种育苗
瓠瓜可在终霜前露地直播,或在保护地中育苗后再定植。播种前,种子需要处理。需浸种24—48小时,然后播种,每亩地用种量为250克。瓠瓜苗期的管理同春黄瓜相同。可参照黄瓜育苗技术。
整地施肥定植
瓠瓜的整地施肥定植与春黄瓜基本相同,可参照黄瓜栽培技术。不同之处是瓠瓜定植垄宽,宽为l米,株距0.4米,亩保苗1600株左右。
植株调整
瓠瓜瓠瓜可分为搭架或不搭架栽培,地爬不搭架需压蔓,以防风害、搭架的, 当苗长到30厘米高时,用2~3米的长竹竿设立人字架,约在1.3米处交叉,为了便于侧蔓攀缘和人工分层绑蔓,需横架2~3条。随着秧苗的生长,将蔓数次绑在支架上,并使其分布均匀。
瓠瓜主要由子蔓、孙蔓结瓜,故应进行植株调整,常实行2~3次摘心,促使子蔓及孙蔓发生。当土蔓长到6叶左右时,进行第1次摘心,促使子蔓抽生结果,当侧蔓结果后进行第2次摘心,促使孙蔓抽生和结瓜,此后可任其自然生长或再进行第3次摘心。为了增加雌花数,当幼苗有4~6片真叶时,用乙烯利150毫克/千克喷洒叶面,在主蔓的第8、9节开始,每节都可以发生1朵雌花。如果喷洒2次,连续着生的节数更多,雄花的发生大大减少。
肥水管理
瓠瓜生长势较其他瓜类弱,生长期短,结果集中,除施基肥外,还要追肥灌水。追肥宜薄施勤施。在定植成活和摘心后、果实膨大期分别施1次肥。开始采收后分期追肥1~2次,促使后熟瓜生长。瓠瓜需水较多,应及时浇水,结果期间天旱可1~2天浇1次水,但如果雨水多时,应及时排水防涝。
病虫害防治
瓠瓜虫害有蚜虫,防治方法参考苦瓜。
瓠瓜病害有病毒病和白粉病。白粉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13克药粉对水50千克喷雾,或50%多硫胶悬剂300~400倍液或农用抗毒菌素120倍液等喷雾防治。
子孙球的栽培技术
栽培要点
子孙球栽培土用草炭土、炉渣等量混合,另外加入少量石灰。四季保持盆土干燥,高温季节注意通风和适当遮荫,冬季温度维持在5℃以上。
栽培管理
盆栽子孙球用土可用等份的草炭、腐叶土、粗砂,另加少量石灰质材料配成。栽培中易受红蜘蛛危害,严重时球体表皮全部很快变为铁锈色,因而栽培地点要通风良好。
四季保持盆土干燥,高温季节注意通风和适当遮荫,冬季温度维持在5℃以上。夏季应予遮荫。生长期应充分浇水,注意不要从顶部淋水,以防球顶部积水引起腐烂。
球体表皮嫩,刺短而细软,常遭蛞蝓、蜗牛等啃食,要注意防治。植株根较粗但较少,盆栽条件下根部吸收不理想,茎基部很易萎缩发黄,宜用仔球嫁接或扦插,取代衰老的母株。
家庭栽培
家庭栽培子孙球可放在南阳台或南窗台,若过于荫蔽会使球细长,开花稀少甚至不开花,即是盛夏也不必遮光,但要通风良好。
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浇水时不要从球顶淋水,以免水积存在球体顶部的 “小坑”内,造成腐烂。每月施一次“低氮,高磷钾”的复合肥。冬季移至室内光线明亮处,维持8至10度的温度。节制浇水,使植株休眠,以使来年多开花。
每年春季翻盆一次,翻盆时将根系剪去一半,晾2至 3天后,栽入新的培养土中,培养土用园土、腐叶土(可用市售的君子兰土代替)各1份,粗沙或蛭石2份混合配制,并掺入少量的骨粉、碎蛋壳等石灰质材料。 橙红子孙球的繁殖可在生长季节掰取仔球,晾干伤口后进行扦插,成活率很高,但生长较为缓慢,开花也迟。为加快生长速度,早日开花,可用三棱箭(有称量天尺、三角柱)、草球等作砧木进行嫁接,效果很好。
栽培技巧
早春大、中棚及地膜均可栽培,亩施有机肥不少于3000kg,注重氮磷钾及中、徽量元素施入。高垄地膜覆盖栽培,爬地亩留苗1800株,行株距0.8×0.35cm,4叶打顶,留3-4条子蔓,子蔓5叶打顶,孙蔓留瓜;吊蔓亩留苗2000株,行株距0.9-1.0X0.35cm,10叶起留瓜。
适合棚室吊蔓栽培,大棚栽培亩保苗2000株左右,吊主蔓,4-5叶以上留瓜,不用喷坐瓜灵。坐果期加大昼夜温差,适当控制氮肥和灌水以防长势过旺影响坐果。头茬瓜要做到每株留瓜3-4个,同时坐瓜,同期膨大,使果实整齐一致。坐果后留果子蔓瓜前留1叶摘心并摘除其上的全部生长点,一般主蔓长至25-30片真叶距棚顶40厘米时左右时主蔓摘心,以促瓜控秧,一般腰节第10-20节位不留瓜,子蔓及时摘除,植株长势弱时,子蔓可留1片叶掐尖。第1茬瓜鸡蛋大,在上部节位生出的子蔓瓜胎易坐时,留二茬瓜2-3个,不留果的子蔓及早摘除,顶部留1个生长点不摘心。后期揭开棚膜,在孙蔓上留2-3个果,结第3茬果。
注意事项:
注意整枝掐尖应选择晴天露水蒸发后进行,以利伤口尽快愈合,防止感染。整枝最好用剪刀,并且准备一块浸有75%百菌清200倍液等药剂的湿润药巾,剪完一棵擦一次剪刀,以防交叉感染。
子孙球的养殖注意事项
一 温度
仙人球性喜高温、干燥环境,冬季室温白天要保持在20℃以上,夜间温度不低于10℃.温度过低容易造成根系腐烂.
二 光照
仙人球要求阳光充足,但在夏季不能强光暴晒,需要适当遮阴.室内栽培,可用灯光照射,使之健壮生长.
三 盆土
盆栽仙人球用土要求排水、透气性良好、含石灰质的沙土(或沙壤土),可用壤土、腐叶土各2份,粗沙3份,另加石灰石砾或陈旧建筑物拆除时废弃的陈石灰墙屑1份混合配制而成,也可用壤土、粗沙各2份,碎砖、腐叶土及陈灰墙屑各l份混合配制而成.栽培时应在盆底部垫以少量碎砖石、瓦片,以使排水通畅
芋头的种植技术
芋头的种植技术
芋头又称芋、芋艿,天南星科植物的地下球茎,形状、肉质因品种而异,通常食用的为小芋头。多年生块茎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叶片盾形,叶柄长而肥大,绿色或紫红色;植株基部形成短缩茎,逐渐累积养分肥大成肉质球茎,称为“芋头”或“母芋”,球形、卵形、椭圆形或块状等。母芋每节都有一个脑芽,但以中下部节位的腋芽活动力最强,发生第一次分蘖,形成小的球茎称为“子芋”,再从子芋发生“孙芋”,在适宜条件下,可形成曾孙或玄孙芋等。
芋头的生长要求
环境要求
芋头,多年生块茎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叶片盾形,叶柄肥大,植株基部形成短缩茎,逐渐累积养分肥大成肉质球茎球形、或块状等。但以中下部节位的腋芽活动力最强,发生第一次分蘖,在适宜条件湿润,不耐旱,较耐荫,并具有水生植物的特性,水田或旱地均可栽培。根系吸收力弱,整个生长期要求充足水分;对土壤适应性广,以肥沃深厚、保水力强的粘质土为宜;芋头高温多湿的环境,在15℃开始发芽,生长期要求20℃的温度,球茎在27℃-30℃时发育良好。
初期,根系较浅,不耐干旱,种芋发根后,新生植株逐渐膨大而成为,其后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形成新的球状茎,即鲜芋,在适宜环境下不断分蘖水质良好,空气清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生物资源呈多样性的生产基地,土壤以pH值5.5-7.0、有机质含量1.0%-1.5%左右的壤土或砂壤较为适宜,整地在秋后即可进行。
秋后对土地进行冬耕,耕作深度在30厘米以上,有条件的可使用手扶拖拉机耕作,翻土量大,耕作深,效果好。通过冬耕可以提高地温,疏松并加厚活土层,小苗棚催芽易出现温度偏高现象,影响芽的质量,这是应当注意的,而且刚出芽时,也要降低棚内温度,控制在20—21℃,使芽健壮,有利于土壤。
施基肥。结合整地,按种植面积的大小,施肥。催芽之前,要先选种,在贮藏的芋种中,挑选单重40克以上的健壮的子芋做种,选种时要剔除病弱的子芋。晒种。种芋从贮藏窖取出后,要先晒2—3天,晒至子芋尾部稍微有点萎缩为好,以打破休眠,促进发芽。
催芽。催芽可以有几种方法:最简易的方法是将种芋混合在含适当水分的麦秸里,放在向阳背风处催芽,温度为20—25℃,早晚用薄膜或草苫子覆盖保温,进行催芽。再一种方法是在室内催芽:在室内盘土炕或生火炉,使温度恒定在20—25℃,将种芋放置在室内的架子上进行催芽,为便于管理和节省空间,可以整袋放置,不影响出芽,一般30—40天出芽,注意待芽刚萌发时要降低温度,使温度保持在20—21℃,可促芽健壮。另外,为使发芽一致,应及时检查,挑芽分批管理。还有一种方法是采用小苗棚催芽。
芋头的种植要求
广东省的 乐昌市号称“超级芋头之乡”,种植有世界最大的价值最高的最具投资潜力的超级大 香芋,单个重达10多斤。其中有个叫“ 大村”村民刘锦,种的芋头最大,15斤一个。并在全国推广种植、销售,超级大芋头作为高价值的经济作物,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意义。
1.对温度要求:
芋头原产高温多湿地带,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形成了 水芋、水旱兼用芋、旱芋等栽培类型。但无论水芋还是旱芋都需要高温多湿的环境条件,13-15℃芋头的球茎开始萌发,幼苗期生长适温为20-25℃,发棵期生长适温为20-30℃。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球茎的形成,球茎形成期以白天28-30℃,夜间18-20℃最适宜。
2.对水分要求:
无论是水芋或是旱芋都喜欢湿润的自然环境条件,旱芋生长期要求土壤湿润,尤其叶片旺盛生长期和球茎形成期,需水量大,要求增加浇水量或在行沟里灌浅水。同时注意在球茎形成熟初期喷洒 地果壮蒂灵,使地下果营养运输导管变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果面光滑,果型健壮,品质提高,达到丰产。水芋生长期要求有一定水层,幼苗期水层3-5厘米。叶片生长盛期以水深5-7厘米为好,收获前6-7天要控制浇水和灌水,以防球茎含水过多,不耐贮藏。
3.对光照要求:
芋头较耐弱光,对光照强度要求不是很严格。在 散射光下生长良好,球茎的形成和膨大要求短日照条件。
4.对土壤要求:
水芋适于水中生长,需选择水田、低洼地或水沟栽培。旱芋虽可在旱地生长,但仍保持 沼泽植物的生态型,宜选择潮湿地带种植。芋头是喜肥性作物,其球茎是在地下 土层中形成的,因此应选择 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粘壤土,以pH值5.5-7最适宜。
子孙球在家居中的作用
子孙球又被称作“宝山”、“僧王球”,矮小扁球状仙人球。球体基部极易分生子球,常形成大型群生株,故得名子孙球。球体绿色。棱底由螺旋状排列的疣构成,生有灰白色细短刺。
子孙球在白天气孔关闭,是在夜间进行气体交换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储存到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肥厚的叶片有利于储存更多的水份和空气,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子孙球球体绿色,球体基部极易分生子球,常形成大型群生株,花生于球体基部,花小但量大,并且鲜艳。加上子孙球响亮有寓意的名字,所以很多人喜欢在家中养殖子孙球。在家中放置子孙球有美化家中环境的作用。子孙球小巧可爱,不占太大的空间,方便养殖。在电脑旁边养殖子孙球还能够吸收辐射,放松眼睛,保护视力。
子孙球在家居中的作用
子孙球又被称作“宝山”、“僧王球”,矮小扁球状仙人球。球体基部极易分生子球,常形成大型群生株,故得名子孙球。球体绿色。棱底由螺旋状排列的疣构成,生有灰白色细短刺。
子孙球在白天气孔关闭,是在夜间进行气体交换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储存到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肥厚的叶片有利于储存更多的水份和空气,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子孙球球体绿色,球体基部极易分生子球,常形成大型群生株,花生于球体基部,花小但量大,并且鲜艳。加上子孙球响亮有寓意的名字,所以很多人喜欢在家中养殖子孙球。
在家中放置子孙球有美化家中环境的作用。子孙球小巧可爱,不占太大的空间,方便养殖。在电脑旁边养殖子孙球还能够吸收辐射,放松眼睛,保护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