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试的定义
皮试的定义
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规定一些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皮试阴性的药物可以给病人使用,皮试阳性的则禁止使用。这些需要做皮试的药物被称为皮试药物.皮肤试验是借助抗原、抗体在皮肤内或皮肤上的反应进行免疫学检测的方法。根据反应机制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中合反应皮肤试验,可观察机体的体液免疫状态;另一类为超敏反应皮肤试验,用来检测机体的超敏反应和细胞免疫状态。锡克试验是衡量人体对白喉易感性或免疫程度的一种皮试。
方法是注射一定量的白喉毒素于受试者前臂屈侧皮内。受试者如无免疫力,24~48小时,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直径在1~2厘米者为阳性反应。相反,受试者如有免疫力,其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毒素抗体,能中和注入的毒素,局部不出现红肿,为阴性反应。此试验除用来测定机体对白喉的易感性以外,还可检测白喉预防接种后是否产生免疫力。其实质是毒素、抗毒素的体内中和反应。I型变态反应(见变态反应)皮肤试验是变应原与特异性抗体IgE(免疫球蛋白E)在皮内进行的一种反应。引起I型变态反应的抗原,经注射或划痕后,可在10~20分钟内引起红肿反应,如青霉素皮试,异种动物血清皮试等。本试验阳性者表示对该抗原过敏
胎记的定义
胎记的定义:
胎记在医学上称为“母斑”或“痣”,是皮肤组织在发育时异常的增生,在皮肤表面出现形状和颜色的异常。
胎记可以在出生时发现,也可能在新生儿初生几个月后才慢慢浮现。胎记一般可分为色素型及血管型,常见的色素型包括太田母斑、先天黑色素母斑、咖啡牛奶斑等,血管型则包括葡萄酒色斑、草莓样血管瘤等。
宝宝胎记是怎么形成的:
胎记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先天性胎记是怎么形成的,先天性胎记是由于人体血清中的锌、铜、钙、镁等微量元素及苯丙氨酸、酪氨酸的严重缺乏而造成的,患处经常受刺激也是胎记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女性在怀孕期间也要注意一下饮食方面。
那么后天性胎记是怎么形成的呢?专家介绍,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是引起皮肤颜色改变的主要因素,真黑色素的生成取决于酪氨酸、氧的供给量几酪氨酸酶活性与黑色素体的生成数量,从而诱发了胎记,因此生活中避免太阳辐射很有必要。
胎记的分类:
一、色素型胎记:
1、蒙古斑:
好发于东方人,常出现于背部下方与臀部,也可出现在四肢或肩膀。外表为蓝黑色的大斑块,青春期前会慢慢消失。(图1)
2、咖啡牛奶斑:
外观为扁平且界线鲜明之棕色或淡咖啡斑块,约10%正常儿童身上可见。如斑块数量大于6 个(含)且大于1.5 公分,须请医师评估及追踪。
3、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
约1 ~ 2%的新生儿会出现,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痣。一般说来无须治疗,但如痣变大太快就须切除。
二、血管型胎记:
1、鲑鱼斑:
又名新生儿火焰痣,为先天性真皮血管扩张。颜色如鲑鱼肉色或淡粉红色、外表平坦、形状不规则。通常长在前额、眉心、眼皮或后脑勺,婴儿哭的时候会变明显,通常1 ~ 4 岁前会消失。
2、葡萄酒斑:
皮下微血管异常扩张所造成,出生后就会被发现。外观通常是界线鲜明、平的、红紫色斑块,分布的位置在脸上、颈部或四肢,并且为单侧沿著神经分布,建议于婴儿期开始接受雷射治疗。
3、婴儿型血管瘤:
分成表层、深层与混合型。约四成消失后外观近似正常,六成无法完全消失,会留下痕迹。多数血管瘤只需观察,但脸部血管瘤或长在眼睛四周的血管瘤,则须提早追踪治疗。
•表层血管瘤:也就是草莓色痣。外表鲜红突起,看起来像是草莓,常见于女婴与早产儿,约有一半以上在5 岁前能够完全消退。
• 深层血管瘤:面积较大,边缘较不明显,外表可为正常肤色或稍微蓝色。
• 混合型血管瘤:此型较为常见,多发生于面颈部表层与深层皆受到侵犯。
乙肝定义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抱被的定义
什么是抱被?抱被通常指新生儿及幼儿所使用的包裹类产品的统称,普通抱被默认含一根裹带。刚出生的宝宝最好用抱被,这种抱起来比较紧,宝宝有安全感,睡的比较踏实。
1.抱被的材质
抱被的材质多数为棉布制作,市场常见的抱被分春夏款及秋冬款两个大类。
春夏款的产品为薄型产品主要由针织及斜纹类面料制作而成,主要适宜15-25摄氏度环境下使用。秋冬款为保暖型产品,主要由纯棉面料内充80g-150g各种保温棉品,也有拉舍尔及各种毛毯材质制作而成的。
2.抱被的尺寸
抱被常规尺寸有60cm*60cm、75cm*60cm、80cm*80cm等,各位妈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皮试的判定分析
1.Ⅰ型变态反应在抗原刺激后20~30min内观察结果。挑刺试验的阳性反应以红晕为主,皮内试验的阳性反应则以风团为主,判定标准见表24-2。
表24-2 速发型皮肤试验的结果判定标准
反应程度 皮内试验 挑刺试验
- 无反应或小于对照 无反应或小于对照
+ 风团3~5mm,红晕<20mm 红晕>对照,≤20nm
++ 风团6~9mm,伴红晕 红晕>20mm,无风团
+++ 风团10~15mm,伴红晕 红晕伴有风团
++++ 风团>15mm,红晕伴伪足 红晕伴伪足和风团
2.Ⅳ型变态反应在接触抗原后48~72h内观察结果。皮内试验的阳性结果以红肿和硬结为主,斑贴试验的阳性结果以红肿和水疱为主。判定标准见表24-3。
表24-3 迟发型皮肤反应试验的结果判定标准
反应程度 皮内试验 斑贴试验
- 无反应或小于对照 无反应或小于对照
+ 仅有红肿 轻度经肿,搔痒
++ 红肿伴硬结 明显红肿,时有红斑
+++ 红肿,硬结,水疱 红肿伴豆疹,水疱
++++ 大疱或(和)溃疡 红肿,水疱伴溃疡
有时候,机体对某变应原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类型的反应。例如在做青霉素皮内试验时,30min内观察呈阴性反应,但在5~8h可能会出现Ⅲ型变态反应,反应的外观现象介于Ⅰ型与Ⅳ型变态反应之间;甚至还可能出现型变态反应。
3.假性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皮肤反应的结果可能与机体的实际情况不符,即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等不真实的结果。
出现假阴性的常见原因有:
①试验抗原的浓度过低,或者因各种原因失效;
②试验时正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组胺药物(后者可通过设立组胺阳性对照而判断出来;
③操作误差,例如皮内试验时注射过深进入皮下,注入抗原量过少等;
④皮试季节选择不当,例如花粉季节过后,抗花粉抗体水平可下降。
出现假阳性的常见原因有:
①试验抗原不纯,在提取、配制,甚至在试验过程中被其他抗原污染,引起交叉反应;
②试验溶液配制不当,过酸或过碱都会对皮肤产生非特异性刺激;
③皮肤反应性过强,例如被试者患有皮肤划痕症,或者有既往过敏的痕迹等;
④操作不当,例如注入少量空气也可出现假阳性。
皮肤过敏新定义
皮肤过敏新定义:
简单地说就是对某种物质过敏。
当你吃下、摸到或吸入某种物质的时候,身体会产生过度的反应;导致这种反应的物质就是所谓的“过敏原”。在正常的情况下,身体会制造抗体用来保护身体不受疾病的侵害;但过敏者的身体却会将正常无害的物质误认为是有害的东西,产生抗体,这种物质就成为一种“过敏原”。这种过敏性反应会导致一些身体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是不会发生在正常人身上的。
试管婴儿的定义是什么
试管专家指出,试管婴儿疗法又称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其中,也是将不孕不育症夫妇的精子和卵子取出体外,经过科学优化之后在体外培养系统中受精、发育、形成胚胎,再将其植入女性宫腔内以实现妊娠的技术。其中,试管婴儿的医学术语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这是因输卵管不通等疾病导致不孕的夫妇最理想的治疗选择。
一般情况下,不孕不育患者采用的试管婴儿技术治疗,在成功率方面也受到大家的高度关注。一般用临床妊娠率进行判定,即临床妊娠周期占胚胎移植周期的比例,而临床妊娠是指胚胎移植后28-30天阴道超声观察到宫腔内妊娠囊。不同的试管婴儿成功率有差异,临床治疗成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选择、临床治疗方法、实验室技术等。同时,以下几种因素也会影响到不孕不育患者治疗的成功率:
1、年龄。通常,女性患者的年龄是影响试管婴儿成功率的重要因素,随年龄增长,卵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受精率下降,妊娠率明显降低,流产率增加。41岁-42岁妇女IVF的妊娠率为12%,42岁以上的妇女每移植胚胎的活产率仅为5.9%,43岁以上妇女的流产率达50%。
2、输卵管积水。如果女性患有输卵管积水疾病,该病症就会显著降低胚胎着床率和妊娠率,使妊娠率下降50%。因此,有输卵管积水的妇女在进行试管婴儿前应切除积水之输卵管。
3、子宫异常。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既往手术或炎症(结核最常见)导致子宫内膜损伤,都可以影响胚胎着床。
抚触的定义
早期抚触就是在婴儿脑发育的关键期给脑细胞和神经系统以适宜的刺激,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从而促进生长及智能发育。对孩子轻柔的爱抚,不仅仅是皮肤间的接触,更是一种爱的传递。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受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这种触觉感受器可将所有感受的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对这些冲动进行分析、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抚触能充分利用这个身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刺激分布在皮肤上的不同感受器,兴奋中枢感受点,刺激神经细胞的形成及其与触觉间的联系,逐渐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和智能形成。因此,抚触能促进婴儿的智力发育,尤其是情商的发育和提高。
湿疹性皮炎的定义
湿疹性皮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皮肤病,一般在夏季发生率最高。在早期或急性阶段,患处有成片的红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或是肉眼难见的水疱,严重时有大片渗液或糜烂。
湿疹有着不同的分类,在临床上根据湿疹的类型不同,通常可以分为自体敏感性湿疹、婴儿湿疹以及传染性湿疹等。
1、体敏性湿疹:这类湿疹主要是因为过敏性体质所引起的,这种湿疹在发病之前,身体某处已有一个湿疹病灶或其它皮肤病,皮损呈全身泛发性对称性湿疹样变。
2、传染性湿疹样皮炎:这类湿疹可以蔓延至皮肤其他部位,引发更大面积的感染。此病常继发于细菌性化脓性皮肤病,如:中耳炎、溃疡、瘘管及褥疮等。从上述病灶中排出分泌物,而使其周围皮肤受刺激或致敏所引发的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