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偏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继发性血小板增高
血小板偏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继发性血小板增高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吃止血凝血,以及对炎症部位的活血,继发性的血小板增高的主要原因是身体出现了炎症或者出血性伤口,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癌症患者以及脾切除患者,这类增高都不会太高,而且会很快下降至正常值。
血小板压积偏高的原因
血小板压积(PCT)=MPV*PLT。应该你的血小板总数(PLT)或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增加所致。MPV升高,表示巨核细胞高度成熟,骨髓造血小板良好。PLT升高,即血小板总数升高,一般检验在450个单位之内,尚可接受,一般感染、失血、溶血、肿瘤等都会使血小板升高。
过高的话(排除其它血液病)为血小板增多症,必需查明原因(原发或继发)。血管收缩也会引起PCT升高,那是因为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皮下,当血管受损收缩时,血小板自身表面的的糖蛋白与内皮下的确胶原物质粘附,及血小板之间的相互聚集,使血小板堆集,自然压积也会升高。
血小板偏高是很多情况可以引起的,有生理性的正常人一般一天有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较略高,春天较低冬天略高,高原地区较高,月经后增高,运动后增高。病理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你先注意观察,过阵子再检查依次,如果还是高那就要找出怎么因起的。
人在某种炎性因素作用下的炎性反应可导致血小板的升高,而其他值均正常。人正常的血小板含量为100~300*10^9/L,略高于正常值的人,如果其他值正常及没有症状,一般不会有问题。只是血小板参与凝血,于是值较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
小儿血小板高是怎么回事
1、血小板偏高是很多情况可以引起的,有生理性的正常人一般一天有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较略高,春天较低冬天略高,高原地区较高月经后增高,运动后增高。病理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
2、血小板增多: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3、必要的话可以做个骨穿检查,看看骨髓造血有没有问题。这种病的根本病因是人体免疫机制缺陷,免疫系统失衡紊乱导致的发病。
4、西医用药一般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病情的作用,但达不到治本,而且毒副作用很大,长期使用激素等药物也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5、这种疾病主要是通过中草药调理可以达到治本的,但中医全国各地都有,只是每个中医专家的治疗方案不同,所能达到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也是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案很重要的。
血小板偏高的问题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孩子还处于生长身体的阶段,一旦发现出现了问题,就是应该治疗,否则以后的问题会加重,严重的危及到生命。所以在小编分析了原因之后,家长一定要注意,要控制好血小板的数量,预防以后的疾病出现。
血小板数目偏高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数目偏高,在很多情况可以引起的,有生理性的,正常人一般一天有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较略高,春天较低冬天略高,高原地区较高月经后增高,运动后增高。病理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你先注意观察,过一段时间再检查,如果还是高那就要注意了。
人在某种炎性因素作用下的炎性反应可导致血小板的升高,而其他值均正常。人正常的血小板含量为100-300*10^9/L,略高于正常值的人,如果其他值正常及没有症状,一般不会有问题。只是血小板参与凝血,于是值较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
引起血小板数目偏高的病症:原发性血小板偏高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
婴儿血小板增高怎么办呢
1婴儿血小板增高原因有哪些?急性化脓性感染、血液粘稠可以导致都会导致血小板增高,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治疗,白消安就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婴儿血小板增高的药物,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时要注意小剂量使用。
2婴儿血小板增高原因有哪些?可能是继发性,也可能是原发性,父母一定要带孩子到血液病专科医院做专业检查,需要做染色体检查、骨髓活检等,如果检查结果是骨髓增殖建议使用干扰素、羟基脲治疗。
3如果婴儿血小板增高,父母要注意孩子是否有其他异常的情况,一些小孩有慢性的非特异性炎症的话也会导致血小板升高症状,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做血常规检查,了解血小板的变化。
婴儿血小板增高怎么办呢?对于婴儿血小板增高的原因有很多,不管是什么原因所造成这样情况的出现,大家都一定要全面而具体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将血小板增高的危害降到最低,有效的环节血小板增高给婴儿带来的危害。
幼儿血小板低怎么回事
1.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原发性血小板少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等:患者有出血倾向,如皮肤上有瘀点、红斑或原因不明的鼻出血等表现。
2.炎症、服用磺胺药、血液病及先天性遗传缺陷等:但多数原因不明。
3.血小板数量异常:往往也伴有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症,都是典型的血小板功能低下的疾病,但在心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肿瘤及外科手术中,血小板功能增高,是血栓产生的重要原因。了解体内血小板是否异常的最简单手段就是作血常规检查,可以查出血小板数量是否正常,并根据血小板计数结果,初步判断其功能情况。进一步检查血小板的功能。对于血小板低的症状来说吧,可以使用中药治疗的。比如卷柏紫癜方。治疗的相对彻底,没有什么副作用。
以上就是 幼儿血小板低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血小板有个正常值,孩子也会遇到血小板偏低的情况,往往血小板偏低对人体都有一定伤害,尤其是婴儿,婴儿的免疫力本来就不如成人,生的病越多,孩子的抵抗力也会越低,对于治疗血小板,家长们可以用食疗试试。
新生儿血小板偏高是为什么
1,血小板正常值为 100~300,宝宝血小板偏高,多为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等,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经治疗后血小板数目会很快恢复至正常水平。
宝宝血红蛋白低,这是贫血的表现,建议明确一下贫血的原因与类型,如为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则血小板轻度升高多与缺铁性贫血,引起骨髓造血功能增强有关,只要治疗与纠正了贫血,血小板也会恢复正常。另外,看有无急慢性炎症或感染存在,这也是引起血小板升高的原因 。
2,血小板数超过400称为血小板增加多。 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生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等。 继发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肿瘤患,但多在500以下
血小板高应排除下列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治疗:血小板清除术;放射性P32口服或静注;化疗。 继发性(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最常见的原因是出血,组织炎症与坏死,恶性肿瘤,缺铁,脾切除术后,川琦病等。
川琦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标准:除化验血小板增高以外尚有:发热5天以上;双侧结膜充血;草梅舌,口唇干裂;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 。治疗:大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阿斯匹林长期应用。
1岁宝宝血小板偏高怎么治
血小板正常值为 100到300,宝宝血小板偏高,多为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等,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经治疗后血小板数目会很快恢复至正常水平。一般来讲,婴儿血小板增高症的治疗目的是让婴儿自身的血小板减少或者向正常值靠拢,因此,服用药物是很多血小板增高症患者最常选用的治疗方法,骨髓抑制性药物是最常使用的血小板增高症诊治方法,但由于婴儿自身免疫力不高,因此婴儿不宜食用过多药物。
血小板分离术是治疗婴儿血小板增高症治疗十分常见的手术方式,血小板分离术能够逊色减少血小板的数量,从而对婴儿血小板增高症的症状有所减缓,不过其最佳效果适用于一些类似于胃肠道出血及分娩等一些选择性手术前进行。干扰素是目前医疗行业最新兴起的治疗血小板增高症的一种手术方式,其可以成功的抑制血小板生存期限,从而降低血小板的数量,除此之外,消炎止痛以及阿司匹林等药物也对血小板增高症的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血小板数目偏高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的正常数值为100—300(10*9/L),所以血常规报告单上数值高于300就说明你血小板偏高了,有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此时是不适合怀孕的,那么,血小板数目偏高是怎么回事呢?
血小板数目偏高,在很多情况可以引起的,有生理性的,正常人一般一天有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较略高,春天较低冬天略高,高原地区较高月经后增高,运动后增高。病理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你先注意观察,过一段时间再检查,如果还是高那就要注意了。
人在某种炎性因素作用下的炎性反应可导致血小板的升高,而其他值均正常。人正常的血小板含量为100-300*10^9/L,略高于正常值的人,如果其他值正常及没有症状,一般不会有问题。只是血小板参与凝血,于是值较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
引起血小板数目偏高的病症:原发性血小板偏高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
无原因的血小板显著增多应考虑本病,排除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即可诊断。Murphy等提出的诊断标准可供参考:①血小板计数在600×10/L以上;②血红蛋白≥130g/L或红细胞容量正常(男<36ml/kg,女<32ml/kg);③骨髓铁染色正常或铁剂试验治疗无效(铁剂治疗1个月血红蛋白上升小于10g/L);④无Ph染色体;⑤骨髓病理检查无胶原纤维,或无脾肿大、幼稚粒细胞和红细胞反应时胶原纤维小于活检面积的1/3;⑥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鉴别诊断
本病与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的鉴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在红细胞增多和红细胞容量增高时易于鉴别,在缺铁时血容量增高不明显而血小板显著升高时可用铁剂治疗使典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特征出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有血小板显著增多时有时不易与本病鉴别,但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查足以区别。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脾肿大显著、存在典型的髓外造血,血涂片出现幼稚粒细胞和幼稚红细胞,骨髓病理检查存在广泛胶原纤维。骨髓增殖性疾病存在特征性区别,鉴别不难,偶而有些病例表现为难以鉴别的“重叠”综合征。
本病需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鉴别要点见表1。
表1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病因继发某种病理或生理因素不明
病期常为暂时性持续性
出血和血栓形成少见常见
脾肿大常无常有
血小板计数<1000×10/L可>1000×10/L
血小板形态功能常正常常不正常
白细胞计数常正常90%患者升高
出血时间通常正常可延长
巨核细胞数轻度增多显著增多
平均巨核细胞容量减少增加